洚水,是廣東省雲浮市境內的一條河流,是雲浮文化的重要源頭;在洚水的出水口處,有一個村鄉仍以「洚水」為名,此方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歷來就是文化毓秀之壤,其中的風土人情可以成為南粵鄉村文化的經典。筆者生於斯、長於斯,對洚水這塊土地有著十分深厚的情感,故利用閒餘時間走訪洚水各村,記錄風土,集為專輯,現特向諸君介紹。
第九章:熟稔諺語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有一方諺語。那麼,千百年來,洚水地區流傳有哪些熟稔的諺語呢?
洚水地區流傳的諺語眾多,而且都有深刻的警示或象徵的寓意。「幹冬溼年,禾穀滿田」:意思是如果冬至乾燥(晴天)、新春溼潤(雨天),那麼必兆來年五穀豐登。「冬歸頭,賣被置牛;冬歸中,十個牛欄九個空;冬歸尾,賣牛置被」:意思當冬至是在農曆十一月上旬到來的,叫冬歸頭,這一年一般不冷,所以賣掉棉被購置耕牛;當冬至是在農曆十一月中旬到來的,叫冬歸中,這一年會很冷,冷死很多牛;當冬至是在農曆十一月月下旬到來的,叫冬歸尾,這一年也很冷,農民們把牛賣掉購置棉被。「坑渠禾雀,好食懶飛」:意思是溝渠裡的禾雀只知道吃而懶於飛,寓意一個人好吃懶做。「遲來唔知早花開」:意思是遲來的人不知道早花開時的情景,寓意一個人對早前發生的事情根本不知情,提示對方沒有發言權。「肚最公道心最貪,眼耳口鼻幾時閒」:意思是肚子能裝多少就裝多少、不會貪更多的食物,但是心永遠是貪念不足的、恨不得把所有食物都吞下,而眼睛永遠是貪最好看的事物、耳朵永遠是貪最好聽的說話、嘴巴永遠是貪最好吃的食物、鼻孔永遠是貪最好聞的味道;寓意人心不足蛇吞象、得隴望蜀、得寸進尺。「桐油埕就系桐油埕,永遠裝唔到花生油」:意思是裝過桐油的埕(一種瓦罐)氣味難聞,毒性及粘附力強,無論怎樣清洗都難以去除其氣味和油膩,只能用回裝桐油,不能裝花生油;寓意一個人個人特性明顯,又寓意一個人本質上難以成材。「陳璘咁大功勞」:意思是某個人有明朝陳璘將軍那樣開疆拓土的蓋世功勳,實際上為正話反說,反諷某個人的功勞不足稱道。
這就是洚水地區的熟稔諺語,這是洚水先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所積累成的處世經驗,當然,洚水的諺語遠不止這些,還有更多、更精彩的諺語等待我們去搜集,感受這片水土的天然靈氣。
作者:周業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