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經濟工作怎麼幹?廈門市政府工作報告這樣部署
廈門直達莫斯科中歐班列,全程一萬多公裡
東南網1月7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沈華鈴/文 陸軍航/圖)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廈門打算怎麼幹?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加快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為全國全省發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今年,廈門要持續壯大實體經濟,實施「百億龍頭成長計劃」;加快建設區域科技創新中心,打造新經濟發展高地;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引進一批世界500強、央企項目……報告乾貨滿滿,讓人充滿期待。
關鍵詞1 實體經濟
培育一批營收超百億元龍頭企業
實體經濟是經濟發展的基石,持續壯大實體經濟被安排在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位置。報告提出,要推進先進位造業高質量發展,實施「百億龍頭成長計劃」,培育一批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的企業,切實提升產業鏈群的價值鏈效益鏈;實施投資促進計劃,加快天馬6代線、中航鋰電等一批項目建設,力促廈鎢永磁電機、盈趣科技創新園等一批項目竣工投產;實施增資擴產計劃,開展技改專項行動,強化用地、融資、審批服務等要素保障;實施網際網路與製造業深度融合計劃,創建一批智能車間和智慧工廠,促進「廈門製造」向「廈門智造」轉變。
現代服務業方面,今年廈門將引進一批區域性總部和職能型總部,提升總部經濟能級。加快建設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發展採購分撥、智能倉儲、城際城市配送等新業態,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拓展跨境電商供應鏈,提升海外倉功能,開展結匯便利化試點。壯大旅遊會展產業,塑造「海上花園·詩意廈門」城市形象,引進國際一流旅遊和會展項目,打造新時代文化旅遊會展名城。
支持民營企業健康發展,在市場準入、政府採購、信貸支持等方面對民營經濟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報告還提出,要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培育企業家精神,辦好中國(廈門)商人節,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
關鍵詞2 新經濟
規劃建設環東海域新經濟產業園
過去一年,創新是廈門熱門詞彙之一,今年,廈門仍將持續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建設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報告提出,今年要培育一批新型研發機構、科技企業孵化器、專業化眾創空間,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力。策劃實施10項創新舉措,深入推進「雙自聯動」。加強智慧財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組織實施20個重大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示範項目,加大全社會研發投入。
報告提出要打造新經濟發展高地,全力推動製造業和服務業數位化轉型,大力發展大數據、雲計算和5G通信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努力在發展數字經濟、平臺經濟、智能經濟等方面率先實現突破。今年,將加快實施工業網際網路、電子商務、家政服務等12大領域平臺發展行動,高標準規劃建設環東海域新經濟產業園,持續壯大新材料、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一批新經濟載體,促進新經濟蓬勃發展。
關鍵詞3 「三高」企業
淨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00家
今年廈門將加快「三高」企業倍增發展,進一步完善高新技術企業全周期梯次培育體系,發展一批「專精特新」企業,淨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00家。加強企業技術需求、經營需求、人才需求三張清單收集辦理,擴大「無需申報、直接兌現」政策覆蓋,進一步集中科技資金扶持重點企業和項目。
同時,強化創新人才支撐,深入實施雙百計劃、海納百川工程和高校畢業生招聘行動,大力引進高層次的科技領軍人才、高水平創新團隊,力爭引進高層次人才600名、柔性人才6000名、高校畢業生6萬人以上。完善「一站式」人才服務機制,做好住房、子女教育等保障,推進人才評價和職稱評審改革,更好地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
關鍵詞4 招商引資
引進一批世界500強、央企項目
聚焦特區發展新定位新要求,今年,廈門將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發展動力。其中,建設一流營商環境,提升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水平,整合全市自助終端,推進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實現「一窗受理、集成服務」。
在招商方面,今年,廈門仍將全力大招商招大商,抓住國家擴大開放領域、大幅放寬市場準入機遇,全力辦好第21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著力引進一批企業總部,一批投資10億元以上重大產業項目,一批世界500強、央企等項目,推動更多優質項目落地開工、建成投產,保持抓招商促發展強勁勢頭。
在消費方面,推動消費穩定增長,大力發展夜間經濟,全面提升中山路等重點商圈、重點街區商業品位,建成投用一批高端消費綜合體,加快發展品牌連鎖便利店,全力打造消費中心城市。
關鍵詞5 海絲
打造「絲路海運」「絲路飛翔」品牌
今年,廈門將繼續打造海絲戰略支點城市,其中,加快建設互聯互通樞紐,打造「絲路海運」「絲路飛翔」品牌,做大國際中轉和集拼業務,加密「一帶一路」航線。
加快建設經貿合作樞紐,與「一帶一路」國家、金磚國家擴大合作,用好海絲投資基金、「一帶一路」智慧財產權運營基金。
加快建設海洋合作樞紐,推進廈門海洋國際合作中心等項目建設,加強海洋生態保護、科技創新等合作,打造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
加快建設人文合作樞紐,深化國際友城合作,促進文明交流互鑑。擴大與香港、澳門交流合作,鼓勵海外僑胞回廈投資興業。
關鍵詞6 對臺交流
精準引進一批臺灣百大項目
今年,廈門將促進對臺交流應通盡通,深化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方面合作,精準引進一批臺灣百大項目。推廣臺灣商品「源頭管理、口岸驗放」模式,做大貿易集散等業務,使廈門成為兩岸貨物集散轉運樞紐。
推動基礎設施聯通,加快廈金大橋前期工作,建設五通碼頭智慧口岸,提高對臺航線通行效率。推動能源資源互通,加快廈金電力聯網工程落地。推動行業標準共通,建設臺灣地區標準化(廈門)研究中心,擴大臺企資質和行業標準互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