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不是天生的,天才的產生有的源於興趣,有的源於靈感,還有的,源於汗水和努力,但絕大多數的天才,是以上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2010年,一名大三的學生破解了國際數學難題,讓很多人都難以置信。
劉路,當時中南大學大三的學生,參加美國芝加哥數理邏輯學術會議時,破解了西塔潘的猜想——一個曾困擾了國際數學界十幾年的難解之題。
「玩」出來的數學天才
據了解,劉路出生在遼寧大連一個普通的家庭。父親曾經是國企後勤一名員工,母親則是一家企業的工程人員,家境算不上富有,父母工作也經常很忙,沒有太多的時間放在劉路的身上。
學習基本都是劉路自己完成,只是有時候會受到身為工程師的母親的感染,每當母親工作時在桌上的紙張寫下奇妙公式,讓男孩對於數學有了一定的嚮往。
但愛玩,是男孩子的天性,也是劉路的天性,他痴迷《哈利波特》,《星球大戰》、《變形金剛3》,還對遊戲、登山、遊泳感興趣,還曾經在教室裡擺棋盤,一到下課就開始下象棋。
以至於高中時,他排在了全校倒數一百名之列,成績還經常不穩定。這讓劉路的爸爸很是頭疼。
爸爸說道,劉路喜歡數學,但是因為太喜歡數學,導致其他的科目缺少學習,文科比較薄弱,書寫表達也不強,並且在數學上學習的東西也都是高考不考的,因此,爸爸覺得劉路「不務正業」,為此沒少上火。
但劉路卻一直沒有放棄對數學的鑽研,即使自己學習的東西高考不考。不久,高考便來臨了,因為對數學的熱愛,他的志願一律全部填寫了數學專業。高考後的暑假,他繼續開始「玩兒」,經常看電影,刷影評,還會給電影寫一些自己的評價。
但是一直玩兒也並沒有影響正事,不久劉路就得到了喜報:他成功被中南大學應用數學專業錄取。這個喜報終於讓父母鬆了一口氣,貪玩的兒子最終還是得到了好的結果。
劉路的愛玩,不是普通孩子的調皮和不務正業,他的玩兒裡有思維、有投入,也有探究問題的意識,因此他喜歡數學,也在玩兒中探究數學的奧秘。
所以他會用更新的方法、更有意思的模式去解決數學問題,正是這樣一位愛「玩」的少年,最終成為了數學怪才。
不墨守成規,鑄就怪才
劉路高中時的數學老師就說,他當時估分超過600,但實際才只有570多,因為他的表達能力遠不及他的思考能力,這也跟他的文科薄弱,缺乏表達能力有一定的關係。
往往別的同學需要很多的步驟能推斷出的結果,劉路會省略很多步驟,只幾步就得出正確結果,思維非常跳躍,導致得分較少。
在他的學習生涯中,明確的表現出了對於應試教育的反叛性。不論是他的步驟省略問題還是只學自己感興趣的學科,都對其高考成績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劉路從來不墨守成規。高中時,他經常因為完不成作業而令老師頭疼不已,老師問道,他就會回答:「寫作業沒有用,還不如用那些時間研究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
有時候還會偷看一些與考試無關的書目,一次上自習的時候,老師看到他在偷偷看一本厚書。當時還以為他看小說呢。
走近一看不由大吃一驚,竟然是大學高等數學教材。這個時候,他才承認自己已經自學完成了高中的數學課程,開始自學大學數學的教材了。而在當時,他還是一個高二的學生。
一個高二的學生,不進行綜合複習,卻在自學大學的數學課程,就是這樣的與眾不同、不墨守成規和對數學的近乎瘋狂的熱愛,使得劉路在數學上成為了一名年少的天才。
淡定的數學奇才
在劉路破解了世界數學難題西塔潘的猜想後,中南大學決定聘請22歲的劉路為正教授級研究員,劉路即將成為目前中國最年輕的教授。
西塔潘的猜想是上個世紀90年代數理學家西塔潘提出的猜想,十幾年來,一直沒有被破解。
2010年,酷愛數學的大學生劉路在第一次接觸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和研究,他想到了一個方法可以證明這一結論。
於是他將證明寫出後投給了數學界國際權威雜誌《符號邏輯雜誌》。
在美國芝加哥大學數理邏輯學術會議上,劉路應邀出席。作為亞洲屈指可數的代表之一,他在會上將自己準備的報告進行展示,他的研究成果讓眾多的學者專家都讚嘆不已,解決了困擾十幾年的數學界難題——西塔潘的猜想。
雖然有了這樣的成就和殊榮,劉路卻表現出了非同尋常的「淡定」。在面對記者採訪時,劉路說,要是給學弟學妹們一個學習方法的話,就是要注重興趣,不要太看重分數。
不僅對於分數淡定,他還在採訪時表現出了對於榮譽的淡定,在獎勵了他一百萬記者提問他會怎麼花時,
他也回答說50萬會用於研究,50萬也許會買房。樸實的回答,樸實的態度,展現了一個天才的淡定。
不僅如此,我們在對待天才時也應該「淡定」。
天才的出現和成長有著他們特定的規律。
他們往往是「羞怯」的,並且通常因為他們的「羞怯」而有所成就,因此,面對一個天才,我們給予的最好的態度就是淡定,不要給他太多過度的關注和錦上添花的讚譽,應該給他一種在自己領域研究的自得其樂的自由。
淡定,才應該是這個社會對待天才以及天才對待自我的最好態度。
在與數學打交道的路上繼續前進
在接受採訪時,劉路這樣回答記者的提問時提到了他與別人沒有什麼不同,唯一的不同可能就是他對數學近乎瘋狂的熱愛。
他在上大學時與別的同學沒有表現得非常另類。但每到課餘時間,他就會去圖書館,
回來時帶著劉路就會一大堆厚厚的英文數學書籍,一看就看到深夜。
學校也因為獲得了榮譽而獎勵劉路破格提拔和物質鼓勵,面對這些鼓勵,劉路還是很感激。他表示到,無論別人怎麼看,他也會一直堅持對數學的興趣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在破解了國際數學問題並且得到讚譽之後,他依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好像這些榮譽和讚揚和他無關,繼續研究自己喜歡的數學問題。
劉路覺得自己在需要努力的年齡就該拼命奮鬥,而不是躺在之前的成就上睡大覺
,他必須對得起國家和學校對他的栽培,不能辜負他們的期望。
然後,又談到了自己今後的目標,他說,今後打算繼續學習,到國外去「修行」一段時間。他認為自己還很年輕,數據挖掘領域對他來說也還有很多的研究挑戰,所以他決定繼續研究。他說,這個決定是經歷一段時間演變過來的,從去年開始就已經有這個想法了。
而對於數學的熱愛和堅定的研究信念,也成為了他進步成長的動力。他的信念和熱愛,將驅使他繼續在數學的道路上前進
始於熱愛,相信劉路也會沿著這條道路一直走下去,最後終於熱愛。
對這位「年少天才」,人們也會有一個共同的擔心:他的路能走多遠?然而,劉路給其他低年級學弟學妹的寄語就闡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人生好比一道數學題,外在環境只能影響你的速度,或牽引加速,或阻礙減速,決定最後終點的人只有你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