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學是一所雙一流學校,又是985,又是211,在國內排名靠前,屬於知名的重點高校,歷年來錄取本科第一批分數線都在600分以上。這說明,能夠進入該校的學生都屬於拔尖類人才,智商是沒什麼問題的。
然而12年前,一個大連數學天才劉路,考上了中南大學前,就曾被老師說智商低,而且上大學後,依然不被老師看好。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如今他又怎麼樣了?
1989年,劉路生於大連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在國企工作,母親是一家企業的工程師。由於受到父母的薰陶,劉路從小特別聰明,喜歡數理化,尤其是最愛數學。上初中時,一些同學還在為數學教科書上的習題抓耳撓腮,他已經開始自學數論了。
為了研究數論,他常常把自己鎖在房間裡研究數學題,除了吃飯睡覺,其餘時間都用在數學上。甚至走在路上的時候,他腦子裡想的都是數學。
然而,正是因為劉路如此痴迷於數論,他基本不怎麼看初中數學課本的知識,最後導致數學成績並不怎麼好,而且其它科目的分數也被嚴重拉低。
劉路的母親看到他的成績變化如此之大,連他喜歡的數學也考不及格,心裡十分著急,想知道他在學校裡表現如何,於是去找班主任問一下。
但是班主任告訴其母親的消息,猶如一聲春雷,讓母親幾乎不敢相信。老師說,劉路在學校學習很用功,但是成績一直不太好,可能他的智商偏低。
母親很失望,她不相信自己的兒子會這樣,於是回家之後,對兒子進行了一段觀察。她發現兒子每晚都學習到凌晨12點左右,又沒敢責怪兒子,只是平時給兒子更多的鼓勵。
劉路聽出母親的弦外之音,到初三時,他感覺到自己要先考個好學校,於是把心思放回到課堂學習上。果然,中考時,他超出所有人的意料,考入了重點高中。
經過三年緊張的高中學習,2008年,劉路再次驚豔眾人,考入了中南大學數學科學與計算技術學院,證明了自己智商是沒問題的。
上了大學後,劉路感覺自己輕鬆許多,不用每天進行緊張的課堂練習,但他每天也不閒著,一有時間就去圖書館看書,出來時經常借一些全英文數學書籍,讀到深夜。
同學看見他經常看數學書籍,便常常問他題目,發現他的思路與別人不一樣,他會用更簡單的方法來計算或解釋。
但是,即便劉路如此沉迷於數學,他每次數學考試,成績並不理想,所以一直不被老師看好。
劉路大一的生活平淡無奇地過去了,到了大二,他開始學習數理邏輯。由於數理邏輯是數學基礎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他對此特別的偏愛。
任課老師看見他比常人付出更多,於是引起注意並給予他許多指導和鼓勵。在一次組合學課程中,老師提及拉姆齊二染色定理,讓他感觸頗多。這是由英國數理邏輯學家西塔潘於上個世紀90年代提出的一個猜想,10多年來許多著名研究者一直努力都沒有解決。
這也正是劉路幾個月來一直苦苦要解答的問題。從那以後,他更堅定了攻克這個世界難題的信心。從大二一直研究到了大三,他從來沒有放棄破解西塔潘猜想。
有志者事竟成,皇天不負苦心人。在20歲的某一天,劉路在推算數學的時候,突然靈感湧噴,一下子就把破解西塔潘猜想的思路理清,讓他異常開心,,連夜把這個證明寄給了國際數理邏輯雜誌《符號邏輯雜誌》。
一個月後,劉路收到了回復。美國芝加哥大學的著名教授鄧尼斯在回信中對他稱讚不絕,說一個二十歲大學生居然能夠這麼簡單地解決了困擾數學界10多年的難題。
20歲的劉路破解了西塔潘猜想,轟動了國際數學界,這個消息也很快傳回了國內。
但是在中南大學,人們根本不知道劉嘉憶是誰,原來「劉嘉憶」是劉路向國外雜誌投稿時用的名字。後來學校領導經過一番排查和打探,才把深藏在中南大學2008級本科生的劉路找出來。
2011年5月,劉路在由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和浙江師範大學聯合舉辦的邏輯學術會議上,報告了他對反推數學中的拉姆齊二染色定理的證明研究,徹底解決了西塔潘的猜想,並得到了一致的認可。
同年10月,中國科學院3名院士分別向教育部寫信推薦,申請破格錄取這位20歲的數學天才劉路為研究生,並建議教育部加強對其學術方面的培養。
為了讓劉路儘快進入該領域的學習和研究工作,中南大學決定讓他提前大學畢業,並立即錄取為碩、博連讀的研究生或直接攻讀博士學位。
中南大學校長還宣布破格聘任23歲的劉路為中南大學正教授級研究員。劉路為此成為了全國最年輕的教授,並獲得100萬元的獎勵。
回顧劉路的成長曆程,他從小就與眾不同,不顧他人質疑,只專心於自己所愛的數學。這種專心的學習態度,值得我們借鑑一下。很多人工作效率低,沒有太大成就,很大原因就是不夠專心。
而喜歡研究某一領域,在別人看來是需要出成果證明自己,其實劉路能夠一路堅持下來,更多的是享受了其中的樂趣!對於劉路的故事,你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