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美國陷阱:政商聯手打壓競爭對手,通用電氣曾在關鍵時刻登場

2020-12-20 北晚新視覺網

美國通用電氣曾在關鍵時刻登場,針對法國企業阿爾斯通的陷阱已經布設好。

在誘逼「獵物」進入陷阱時,美國企業和政府又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呢?

我們要從美國通用電氣這家企業創立之初說起。

140多年前的美國,一個燈泡照亮了愛迪生的實驗室。電,第一次來到這個世界。

然而愛迪生直流電的風頭,很快被特斯拉的交流電蓋過了。面對這種競爭,他們的選擇是:吞併競爭對手。

在摩根財團的投資下,愛迪生的電力公司買下對手特斯拉的核心技術,正式改名為:通用電氣,而這也埋下了通用電氣吞併擴張的基因

二戰期間,當時的通用總裁威爾遜,被任命為美國戰時生產委員會副主席,又很快當上了國防部長。

憑藉這層關係,通用電氣成功打敗國內外的競爭對手,成為二戰期間全球軍工製造訂單的最大承包商 ,向盟國輸出了近萬億美元的武器設備。

不過這種快速擴張,引來了以公謀私的質疑面對這種聲音,威爾遜在1953年國會聽證會上說出了一句:「為通用好,就是為美國好。」

確實,憑藉與美國政府緊密的利益捆綁,通用安然躲過了質疑,一個跨電力、能源、醫療、運輸的龐大商業帝國由此誕生。

政商聯手打壓競爭對手的「傳統」也由此沿襲下來,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勢。

法國企業阿爾斯通只是美國眾多「獵物」中的一個。

這種方式是如何運轉的?各方力量是如何聯手編織起美國「陷阱」的?

這種方式,又真的能讓美國與它的商業巨頭們屹立不倒嗎?

先來看美國特有的一個概念:旋轉門。

在美國,公職人員在離開政府機構後可以加入私企,私企員工也可以依靠旋轉門躍入政府,一些私企與政府之間藉此構建起不可說的緊密關係。

而通用電氣,正是炙手可熱的「旋轉」對象。

在《起底美國陷阱(一)| 長臂設伏,套路和起源》中,譚主提到了在前臺主導逮捕的司法部和在微妙時刻出面表達收購意圖的通用,而它們兩者之間的連接點,正是這扇旋轉門。

在阿爾斯通案發生之前,已經有整整15名司法部檢察官進入通用電氣工作。

通用電氣與司法部的「鐵關係」,在對各路競爭對手的「圍獵」中派上了用場。

一位曾為通用工作的律師承認,在阿爾斯通與美國司法部的談判過程中,通用公司提前介入了。

介入談判的,正是通用公司反腐敗組的首席法律顧問卡蒂·朱。

她曾是主管經濟犯罪的檢察官,在美國司法系統摸爬滾打多年,讓華爾街聞風喪膽。

與司法部打交道積累的豐富經驗和廣闊人脈,讓她在幹預阿爾斯通案上如魚得水。

更巧的是,負責調查皮耶魯齊的檢察官,也曾與卡蒂·朱在一個律所工作過。

這是一個細思極恐的事情。

在號稱「司法獨立」的美國,一家企業竟然能直接介入到競爭對手的司法談判中,左右結局。

獵網的覆蓋面不止於此。

試想,一個案件中,如果負責起訴的司法部已經徹底被他人打入,辯護律師就是被告方為數不多的指望。

然而這個「最後一根稻草」,也被染指了。

負責為皮耶魯齊辯護的律師,叫斯坦·特沃迪。他做過康乃狄克州總檢察長,還被評為美國「最佳律師」。

然而,這位「最佳律師」看起來根本不關心發生了什麼,也沒有想辦法幫皮耶魯齊脫罪,而是每次見面都反覆催促皮耶魯齊儘快籤認罪協議。

其實,他也是「獵網」的一環。他所在的律所,背後老闆是被通用電氣常年僱傭來遊說白宮的巴頓·伯格。

更意想不到的是,在接受腐敗調查期間,阿爾斯通花費近10億聘用了美國的律師與審計師,而其中一家律所背後的老闆,也姓伊梅爾特,正是通用電氣CEO的親兄弟。

對阿爾斯通來說,這是一張無處逃脫的巨網。

這個時候的美國,不講什麼司法獨立,也不講什麼公正自由了,他們只有一條準則:什麼規則對他們有利,什麼就是「正確的規則」。

反應過來的法國政府試圖改變這個局面。

畢竟,阿爾斯通幾乎掌握著法國的命脈,負責法國58座核反應堆所有汽輪發電機的製造,還承擔了法國75%的電力生產設備。

這條命脈一旦交到美國手裡,後果不堪設想。

當時的法國經濟部長蒙特堡聯繫了德國,希望西門子提出另一個收購方案和通用電氣公平競爭。

西門子答應了這個邀約,計劃與日本三菱聯合收購。

然而就在這時,美國司法部再次出手警告,一旦西門子、三菱和阿爾斯通組建合資公司,他們就要面臨幾十億美元的罰款,捲入到成為美國「制裁」對象的噩夢中。

要知道,這種噩夢的感覺西門子與三菱都感受過。美國曾逼迫西門子支付8億罰金,又曾用釣魚執法的招數,陷害三菱竊取美國機密,逮捕了多名三菱員工。

西門子和三菱退卻了。

美國政府威嚇之下,除了通用,再無其他競爭者。

2014年6月21日,皮耶魯齊被捕的第424天,通用電氣和阿爾斯通達成了協議。

這是個殘酷的事實,合併之後,通用電氣對阿爾斯通最核心的能源部門享有80%的絕對控制權。

司法部門逮捕-檢察官壓制-辯護律師勸服-企業介入-排除海外競爭者……依靠這些,美國布下了一張天羅地網,從一開始,阿爾斯通就是它們的囊中之物。

依靠這個「陷阱」,美國拿下了阿爾斯通,但美國真的是這場「圍獵」的最終贏家嗎?

當時,不少人覺得,答案必然是肯定的。

通用電氣CEO伊梅爾特躊躇滿志,他對這筆106億美元的收購非常自豪,稱其為「通用電氣轉型的重要一步」,並且堅信它將「進一步推動通用的核心工業增長。」

在圍獵裡出了大力氣的美國政府看起來也很滿意。

時任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在2014年出版的自傳裡寫道,能源和經濟日益成為美國戰略挑戰的核心,因此也必須是美國外交的核心。

與法國的這一場「能源戰」,美國看起來似乎勝利了。

法國在黃金時代積累的核能技術被轉讓到了美國手中,失去自主製造渦輪機能力的法國,在核能產業鏈上必須依賴別國。

美國政客與他身後的巨頭企業看起來獲得了壟斷行業,甚至把控別國命脈的能力。

但這對美國來說,真的是最終的勝利嗎?

來看一組通用電氣2019年交出的「成績單」:

2016年到2019年,市值蒸發約2000億美元負債超千億美元,在全球負債最高的非金融公司中排名第6信用評級從A下調至BBB+,僅比垃圾債高出3個級別110年來首次從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中退市在收購阿爾斯通之後,曾拿下世界最高市值公司的寶座、被美國政府捧在手心裡的通用電氣何以在短短幾年內跌落至此?

譚主翻閱了很多美國智庫與媒體的分析,不少人都提到一個共同的原因:在錯誤的時機斥巨資收購阿爾斯通。

要知道,在通用電氣完成收購的2015年,國際油價逐步走低、新能源產業突飛猛進。

阿爾斯通2014年度報告中其實已經指出了這其中的隱患:發達市場已經產能過剩了。

然而通用電氣卻偏偏選擇了繼續加大對傳統能源的投資,伊梅爾特還希望,對阿爾斯通的收購能夠產生15%-20%的投資回報率。

但現實很殘酷,由於石油價格下滑,收購阿爾斯通之後的發電機組賣不出去,高庫存加低需求使得通用電氣的現金流足足減少了30億美元,電力業務的利潤下滑了45%。

通用電氣盲目收購競爭者的隱患被不斷放大。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統計,在過去超過10年時間裡,通用電氣花了超過140億美元來收購傳統能源類公司,而這些併購所依據的都是高於今天實際油價的錯誤能源價格預估值。

通用電氣的隕落之勢愈發難以逆轉,2015年之後便一直在低谷徘徊,這才有了前面提到的那一串糟糕的數字。

但疑問尚未完全解開,為什麼這麼一個行業巨頭會對幾乎顯而易見的能源趨勢做出重大戰略誤判?

變化在隱秘之處。

通用電氣之前10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創新曾是它的代名詞,它的創始人愛迪生,擁有1093項專利。

但在最近的幾十年,通用電氣逐漸拋開了創新的傳統,「擴張併購」成了它的新標籤。

僅僅是1985-2000年期間,通用電氣9.9%的年均增長率中,有4%都是來自併購交易。

對外界的瘋狂擴張和侵略帶來繁榮的假象掩蓋了巨頭自身的問題。

用吞併對手來贏得競爭的方式,讓美國巨頭企業逐漸被自己取得的「成就」所蒙蔽,成為對環境變化鈍感的「巨嬰企業」。

當通用電氣反應過來,想要轉變發展方向時才發現,吞併競爭對手讓自己在傳統能源領域一口一口「吃成了胖子」。

如此臃腫的機構,龐雜的業務讓它積重難返,沒有了轉身的餘地,只能望著新能源的技術和趨勢興嘆。

過於享受圍獵和清除競爭者的過程,也是把自己送上歧途的過程。

(原標題:起底美國陷阱:一切對手皆是目標)

來源:玉淵譚天

監製:張力

編輯:初心

流程編輯:TF017

相關焦點

  • 《美國陷阱》:肢解法國商業巨頭
    阿爾斯通位列全球五百強,曾是一家橫跨全球電力能源與軌道交通行業的商業巨頭,卻因掉入美國政府設置的陷阱,被無情肢解,它的一名高管,更是以荒唐的罪名,被投入牢獄。美國司法部指控皮耶魯齊涉嫌商業賄賂後,對阿爾斯通處以7.72億美元罰款。阿爾斯通的電力業務,最終被行業內的主要競爭對手——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收購。阿爾斯通這家叱吒一時的全球電力能源巨頭,就這樣被美國人「肢解」,而皮耶魯齊這個首當其衝的倒黴蛋,直到2018年9月才走出監獄,恢復自由身。
  • 美國打壓中國企業真的是為「國家安全」?-虎嗅網
    阿爾斯通開展海外業務的時候,經常會遇到另一個競爭對手通用電氣。 據統計,截至2014年,已經有15位檢察官在通用開始了第二段職業生涯。 美國司法部也經常罩著乾兒子通用電氣,據統計,在電力生產方面,通用電氣的幾乎所有國際競爭對手都曾經被美國司法部起訴,並被迫支付巨額罰款。 比如2010年ABB公司被罰5800萬美元; 2008年德國西門子被罰8億美元, 其中8名工作人員被起訴等等。
  • 美國陷阱背後有個全球法律帝國,中國怎麼應對
    之所以稱之為「地下」經濟戰就是表明美國不僅利用通用公司在地上的市場交易與法國公司展開競爭,而且通過隱蔽的「司法陷阱」來與法國展開經濟競爭,以達到控制法國經濟命脈的目的。皮耶魯齊認為,「美國陷阱」就是美國利用法律作為經濟戰的武器,削弱其競爭對手,最終達致低價收購對手,從而維持其經濟壟斷的地位。美國正是利用這種「經濟陷阱」,成功地瓦解了歐洲的許多大型跨國公司。
  • 孟晚舟如何拆解《美國陷阱》「經典套路」?|孟晚舟事件|美國陷阱|...
    04、《美國陷阱》《美國陷阱》主人公皮耶魯齊是法國「工業明珠」阿爾斯通集團鍋爐部門全球負責人,2013 年在紐約機場被捕,理由是他被指控在印尼塔拉罕項目中向印尼議員行賄,違反了《美國反海外腐敗法》。這個法律有多厲害?
  • 無端打壓!美國能源部新命令:禁止為關鍵國防設施供電的電力公司從...
    【環球網報導】又無端打壓中企!路透社18日消息稱,當地時間12月17日,美國能源部長丹・布魯耶特籤署命令,禁止向美國關鍵國防設施(CDF)供電的電力公司從中國進口特定的電力系統產品,聲稱此舉旨在保護美國安全免受網絡等形式的攻擊。
  • 福特聯手通用電氣、3M生產呼吸機與防護面罩
    (圖片來源:福特官網)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福特汽車計劃與製造企業3M和通用電氣醫療集團(GE Healthcare)進行合作,共同生產呼吸機
  • 封殺TikTok背後的「美國陷阱」
    9月15日,是美國總統川普給TikTok下達的最後期限。若不能完成出售,這款風靡全球的短視頻應用將在美國遭到封禁。與此同時,來自歐洲的批評和質疑此起彼伏,封殺背後的「美國陷阱」也再次顯現。值得注意的是,川普以「國家安全」為由封禁TikTok,並沒有任何證據,也沒有解釋應如何才能繼續運營,而是濫用國家的權力,無視公平競爭的市場原則,惡意打壓中國的企業。
  • 福特/3M/通用電氣聯手加快生產呼吸機口罩等物資
    作者 | Cara, Kara, Stephanie責編 | Lu美編 | WW, Lu疫情快訊福特/3M/通用電氣聯手加快生產呼吸機口罩等物資福特表示,它正與3M公司合作生產「動力空氣淨化呼吸器」,充分利用兩家公司零部件,採用新設計。
  • 孟晚舟不會跳進「美國陷阱」
    而其中更「耐人尋味」的是,報導還稱,若達成協議,不僅將允許孟晚舟返回中國,還意味著「一個曾導致北京方面與渥太華的關係直線下降,並令北京方面與華盛頓關係進一步惡化的問題得以解決。」針對此事,我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我看到報導的時候,就想起了2013年法國阿爾斯通公司高管皮耶魯齊的遭遇,在他寫的《美國陷阱》這本書裡有非常詳細的描繪。」那麼,華春瑩談到的《美國陷阱》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 通用電氣和西爾斯隕落:沒有哪家企業能夠保證永生
    參考消息網1月16日報導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1月13日刊載該報專欄作家羅伯特·塞繆爾森題為《資本主義嚴厲的愛:西爾斯公司和通用電氣公司隕落的真正教訓》的文章稱,通用電氣公司和西爾斯公司已陷入困境,這讓我們知道了美國資本主義的許多情況。這兩家公司都曾是偉大的企業——美國獨創性和想像力的象徵。
  • 福特汽車聯手3M、通用電氣 加快生產呼吸機口罩等物資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福特汽車聯手3M、通用電氣,加快生產呼吸機、口罩等物資車企轉產呼吸機開始落地。當地時間3月24日,據路透社報導,福特汽車宣布正在和通用電氣的醫療部門及3M合作生產醫療防護設備,以應對新冠疫情帶來的設備短缺問題。福特把轉產醫療防護設備的項目稱為「阿波羅計劃」。福特汽車宣布正在和通用電氣的醫療部門及3M合作生產醫療防護設備。
  • 解讀《美國陷阱》1、法國版「孟晚舟事件」,為世人敲響警鐘
    孟晚舟事件的發生,有兩個關鍵的背景詞,一個是中美貿易摩擦,另一個是5G。我們在解讀《薛兆豐經濟學講義》的時候,專門用一期節目聊到中美貿易摩擦。其本質就是中國崛起,我們的經濟總量和貿易總額都緊隨美國,中美之間的關係從之前的互補,變成了現在的競爭,在中美競爭的基本格局之下,貿易摩擦其實就是一種必然。
  • 談論TikTok時,你們還記得被美國「幹」掉的阿爾斯通嗎?
    在《美國陷阱》一書中,皮耶魯齊以身陷囹圄的親身經歷披露了阿爾斯通被美國企業「強制」收購的海量內幕,以及美國利用《反海外腐敗法》打擊美國企業競爭對手的內幕,再現了阿爾斯通、通用電氣、美國司法部、法國政府、歐盟多方博弈細節,真相逐漸浮出水面。這是一場隱秘的戰爭。
  • 通用電氣(GE.US):工業時代的全球市值第一是怎樣煉成的?
    將所有發明專利化,使自己在專利和產品方面具備競爭優勢;3)控制價值鏈中的關鍵因素,即控制研發、控制專利、控制產品,逐步建立起一整套電氣時代的產品、系統和服務;4)創造需求,建立網絡,然後利用自己的優勢開發使用電力系統的產品,利用這一策略來迫使網絡提供者不斷建立更大、更好、更複雜的電氣系統,而通用電氣將會提供這些系統。
  • 大發明家愛迪生的公司及他的競爭對手們!
    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9名。愛迪生為了把他的發明推廣應用,建立了自己的公司,並和對手展開競爭。亞歷山大·貝爾出生於英國一個聲學世家,後移居美國。在波士頓曾開辦過增益聾啞人教師的學校。由於職業上的原因,他研究過聽和說的生理功能。後受聘為波士頓大學聲音生理學教授,1873年,他辭去教授職務,開始專心研製電話。
  • 屢遭美國不正當打壓 只因TikTok太強大
    除了官方層面的打壓,美國的相關科技巨頭,如Facebook、Snapchat等,也對TikTok發起了各種抹黑和攻擊。如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2019年10月曾公開指責TikTok「刪查涉及抗議示威的內容」,近日在美國國會作證時再次攻擊包括TikTok在內的中國科技公司,渲染中國科技公司「輸出價值觀」,並赤裸裸地要求美國政府「支持美國企業增強競爭力」。
  • 一眼新聞 | 任正非辦公桌上擺著這本書;起底精神傳銷組織「福報...
    而在27日,一名彭博社記者在社交媒體上傳兩張照片稱,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辦公桌上,正擺放著一本中文版《美國陷阱》。關於《美國陷阱》,長期關注中國科技產業的微信公號「深圳寧南山」在《讀<美國陷阱>與華為案思考》中概括道,法國阿爾斯通公司的高管皮耶魯齊,因為在印尼項目中的行賄案件,被美國以《反海外腐敗法》進行長臂管轄,在美國的機場被捕。最終的結果是,阿爾斯通公司被處以7.72億美元罰款,同時能源業務被美國通用電氣收購,法國失去了重要的工業資產。
  • 任正非書桌上的這本書亮了,告訴你法國「華為」如何掉進美國陷阱
    在孟晚舟被捕之後,這本書也曾出現在華為總裁任正非的書桌上,與此同時,華為松山湖溪流背坡村多處咖啡廳也出現了《美國陷阱》的身影。該書宣傳欄還標註著「法國版華為事件」、「受害者出獄後親述」以及「揭露美國用非經濟手段瓦解他國商業巨頭的驚人內幕」等字樣。
  • 開能集團與美國通用電氣、法國蘇伊士集團分別達成戰略合作夥伴...
    開能集團與美國通用電氣、法國蘇伊士集團分別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慧聰淨水網 開能集團是一家全球超群的水處理技術和解決方案提供商    在2019年上海國際水展中,開能集團與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蘇伊士等品牌強強聯手,達成戰略合作,致力於用更專業的淨水產品和服務,為全球用戶提供高品質用水體驗,創造健康美好生活。
  • 權力交接關鍵時刻,美國三大軍種決定聯手「亮劍」,應對國際壓力
    據環球時報報導,在美國總統權力交接的關鍵時刻,該國的三支重要的海上力量,即海軍,海軍陸戰隊和海岸警衛隊,聯手對外發布了一份有關未來美國海上力量的文件,其目的在於應對國際壓力,維持美國軍隊對他國的絕對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