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如何拆解《美國陷阱》「經典套路」?|孟晚舟事件|美國陷阱|...

2020-12-14 騰訊網

·全文共 5437 字,閱讀時長約 14 分鐘

·本文來源:亞當斯密經濟學(劉勝軍微財經出品)

作 者 | 劉勝軍

01、真相水落石出

轉眼間,孟晚舟已經被扣押在加拿大長達兩年。人生有多少個兩年?

這一充滿政治色彩的案件,如今已是漏洞百出:• 做賊心虛:關鍵證人、加拿大皇家騎警高級警長 Ben Chang在離正式退休只有一年的時間提前退休,刪掉了很多工作郵件,且拒絕出庭作證。加拿大歷史上 35 年來治安警拒絕出庭作證,他是第一個。孟方律師指出,該名證人拒絕作證「可能導致諸多後果」。Ben Chang 否認自己將孟的電子設備信息發送給美國聯邦調查局官員。但其同事卻稱他將相關信息傳送給了美方。• 臉紅說明還有人性:兩年前負責盤問孟晚舟的加拿大邊境服務局官員 Scott Kirkland 在庭上聲稱,當他意識到自己「誤將」孟晚舟的手機密碼交給聯邦警察時:內心是很痛苦的,為這個錯誤而感到「臉紅」(red-faced)。這一做法違反隱私法。

• 一名皇家騎警警官承認,自己在行動前籤字並提交給法官的宣誓書所描述的孟晚舟與加拿大「沒有關聯」的內容與事實不符,而該宣誓書是法官決定是否籤發臨時逮捕令時所依賴的唯一信息來源。• 逮捕孟晚舟的加拿大皇家騎警溫斯頓·葉(Winston Yep)被指在法庭上不誠實,證詞中至少有四處自相矛盾的地方

02、加拿大人看不下去了

12 月 1 日,加拿大廣播公司(CBC)發表孟晚舟事件兩周年特稿,引述多名加前高官和法律專家的話認為,孟晚舟案的事實基礎薄弱,加拿大司法部長應積極介入,終結這一案件。加拿大聯邦國會的兩位眾議員 Niki Ashton、Paul Manly 宣布:支持要求釋放孟晚舟的主張。隨後,溫哥華市議員 Anne Roberts 也宣布,支持釋放孟晚舟。在 10 月 30 日的裁定書中,卑詩省最高法院副首席大法官霍姆斯(Heather Holmes)指出其中一些證據「實際上能夠挑戰美國引渡請求的可靠性,甚至存在終止引渡的可能性」。

03、美國司法部出招

最近,隨著川普在總統選舉中失利,高度政治化的孟晚舟案再度出現轉折。《華爾街日報》消息稱:• 美國司法部正與孟晚舟討論一項協議,該協議將允許她從加拿大返回中國,以換取她承認部分控罪。到目前為止,孟晚舟一直抵制提議的協議,認為她沒有做錯任何事情。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應說:• 坦白說,我看到報導的時候,想起了 2013 年法國阿爾斯通公司高管皮耶魯齊的遭遇。他的遭遇在他所寫的《美國陷阱》這本書裡有非常詳細的描繪。你剛才提到的傳聞跟皮耶魯奇當時的遭遇何其相似。這本書,任正非也讀了。在中美關係陷入「世紀博弈」的時代背景下,所有企業家都應該讀、必須讀。

04、《美國陷阱》

《美國陷阱》主人公皮耶魯齊是法國「工業明珠」阿爾斯通集團鍋爐部門全球負責人,2013 年在紐約機場被捕,理由是他被指控在印尼塔拉罕項目中向印尼議員行賄,違反了《美國反海外腐敗法》。這個法律有多厲害?

該法律允許美國隨意逮捕全球任何一家公司的員工,無論他在哪個角落,只要和美國有一絲聯繫,例如在美國上市、使用美元交易、使用美國電郵,都能成為美國執法的理由。

• 一旦一個國家加入了 OECD 反腐協議,它實際上就授權美國可以起訴該國的企業,而它卻沒辦法報復美國企業。這一個居心叵測的驚天陰謀居然騙了這麼多國家。

這部法律堪稱美國財政部的「金礦」:

• 2016 年美國《反海外腐敗法》導致的罰款高達 27 億美元。

• 1977–2014 年,只有 30% 的調查針對非美國公司,但他們支付的罰款佔 67%。在 26 個超過 1 億美元的罰單中,21 個涉及非美國公司

• 「一法兩制」:絕大多數時候,美國司法部是在美國大型企業被別國法院起訴後才發起訴訟,隨後美國收回調查權,讓它們「回家」受審。

• 美國會使用釣魚執法,在法國這是被禁止的。2009 年美國動用了臥底特工,假扮成代表加彭國防部長的中間人,向 20 多家企業推銷,用合同引誘其支付佣金。

赤裸裸的威脅

檢察官一開始就威脅皮耶魯齊:

我們希望您能為我們效力……我要想要的是起訴阿爾斯通最高領導層,尤其是執行長柏珂龍。因此,您不能與他們取得聯繫,也要放棄聘請律師。

在法庭上,檢察官居然說:

• 如果法庭將其釋放,其必定會出逃……此人在已遭受指控、逮捕證已經下達的情況下,仍未自首。

這位檢察官用心險惡令人作嘔。皮耶魯齊根本不知道逮捕令的事情,自首從何談起?

雖然皮耶魯齊並非具有攻擊性的嫌疑人,但美國司法部居然將其羈押在關押危險犯人的、戒備森嚴、危險四伏的懷亞特看守所。這違背了任何一條收監的邏輯。美國的意圖很簡單:擊垮你的意志。

在 2000 年法國籤署 OECD 反腐協議之前,利用中間人來獲取國際項目是被允許的慣例。新規出臺後,阿爾斯通制定了嚴格的「中間人」審批流程,保留一個中間人需要 13 個人籤字。集團成立一個新公司,用來和中間人籤訂合同,使賄賂更加隱蔽。

為了收集證據,美國司法部安排了一個「臥底」,在阿爾斯通核心部門的眼線,此人上衣裡藏著一支錄音筆,就像一支鼴鼠藏在公司內部。

按照慣例,即使存在腐敗,首先針對的也是企業而非僱員,除非該腐敗是僱員擅自作為。

皮耶魯齊憤怒地指出:

如果美國司法部包庇阿爾斯通領導層,卻給我定罪,這說明法官就是一個黑社會團夥。對此,皮耶魯齊的指定律師說:

• 您還是一直不願意明白,系統當然是不公平的。但您別無選擇,只能被迫接受。

所謂法治

90% 的案件中,被告人會選擇放棄申辯,因為:高昂的辯護費必須由被告全額承擔。只有少數最有錢的人,才能負擔得起。

別對陪審團抱有幻想:2010 年提交給大陪審團的 162351 起案件,只有 11 起被陪審團否決。美國檢察官的權力超級強大,擁有一切能迫使被告認罪的手段。

美國司法部勝訴率高達 98.5%。皮耶魯齊每天只能有 1 小時查閱物證,如果把檢察官收集的 150 萬件物證全部看完,即使 1 分鐘看一件,也需要68年。他們故意用紙張將被告淹沒

為了達到目的,法官可以讓犯人遭受煎熬,需要多久就熬多久。

自私的阿爾斯通高層為了自保,決定犧牲皮耶魯齊,將其解僱。

真實意圖

2014 年 4 月,阿爾斯通宣布將所有能源業務以 130 億美元賣給其主要競爭對手:美國通用電氣。這是一個愚蠢的決定

• 阿爾斯通負責法國境內 58 座核反應堆的汽輪發電機、法國 75% 的電力設備、戴高樂航母的推進汽輪機。

法國經濟部長蒙特伯格說:

• 我不相信,這太荒謬了。

蒙特伯格致電時任總統府副秘書長馬克龍,後者說自己也很驚訝。

2014 年 5 月,蒙特伯格成功通過了一項為抵制通用電氣量身定製的法律:外資收購法國在能源、水利、運輸、通信、醫療等領域的企業,必須經法國政府同意。

遺憾的是,2014 年 6 月法國總統奧朗德居然批准了阿爾斯通的出售。面對蒙特伯格的批評,時任總統府副秘書長馬克龍說:

• 規定一個私企要與誰合作,幾乎沒有一個國家幹得出來,除非是委內瑞拉。

2014 年 11 月,接替蒙特伯格成為經濟部長的馬克龍批准了阿爾斯通的出售,拒絕使用否決權。

出現這一「裡應外合」並不奇怪。美國的「軟實力」很強大。1945 年以來美國每年挑選有潛力的「青年領袖」去華盛頓訪問、培訓,包括奧朗德、薩科齊、馬克龍

通用電氣與美國司法部的「天衣無縫」

這是一場「經濟戰爭」:• 從 2000 年開始,通用電氣以承諾幫助目標公司管理層與美國司法部談判為誘餌,收購理想的獵物。阿爾斯通是 10 年內的第五個獵物。

GE 前執行長伊梅爾特是一個談判專家,他說:

商場如戰場。如果你想在這裡尋找愛的痕跡,坦白地說,你還不如買條狗。

讓我們看看通用電氣究竟是如何與美國司法部「心有靈犀」的:

• 通用電氣通常向轉行困難的檢察官提供合規部的職位,截止 2014 年已有15 位檢察官在那裡開始第二段職業生涯

• 在電力生產方面,幾乎通用電氣所有的國際競爭對手都曾被美國司法部起訴,並被迫支付巨額罰款,其中德國西門子 2008 年被罰款 8 億美元。

• 通用電氣也通過「總包商」給中間人酬勞,通用電氣在亞洲的首選合作夥伴是日本和韓國的商社,它們從不擔心被美國司法部盯上。

• 在與通用電氣秘密談判進程中,為阿爾斯通提供法律服務的律師事務所的老闆是通用電氣伊梅爾特的親兄弟史蒂夫·伊梅爾特

• 阿爾斯通的律師魯斯金承認:在準備工作和談判的每一個階段,通用電氣的確查閱過涉及美國司法部所有相關條例的文件。

• 通用電氣一位律師後來對皮耶魯齊直言:如果不是貴國政府製造出這麼多麻煩,您早就被釋放了。

• 在美國司法部的認可下,美國法官同意推遲阿爾斯通的《認罪協議》,直至歐盟對本次收購亮起綠燈

• 在法國人的眼淚中,通用電氣伊梅爾特聲稱,「這次收購是整整一代人難得一見的幸事」。• 通用電氣打擊貪腐調查組的負責人曾經是專攻經濟犯罪的聯邦檢察官。

• 在阿爾斯通案中擔任法國國家談判代表的阿澤馬後來轉行到一家美國商業銀行供職,就是談判中為阿爾斯通出謀劃策的那家美國銀行。就連公共事業部合規部門都看不下去了,最終阿澤馬去了美林證券。

在阿爾斯通股東大會批准出售 3 天后,美國司法部與阿爾斯通籤署了《認罪協議》。其實,在 2014 年 6 月關於認罪的談判已經結束。你懂的。美國司法部刑事局局長考德威爾公開宣稱:

直到我們開始追捕公司高管後,阿爾斯通才開始合作。

他還以「此地無銀三百兩」的驚人智慧指出:

通用電氣的收購交易對政府決策並不具備特別重大的影響

記住,在丸紅株式會社、道達爾、德希尼布、英國航空航天系統等諸多與阿爾斯通類似的案例中,美國都沒有逮捕任何人。

通用電氣收購阿爾斯通的最後一道程序是 2014 年 12 月 19 日阿爾斯通股東大會。已經獲釋回到法國的皮耶魯齊決定參加股東大會。會議開始前的一天晚上 8:50 分,皮耶魯齊收到美國律師的一封電郵:

如果您打算參加股東大會,請記住我們的建議:不要公開發言。您發表的任何觀點都有可能被美國司法部用作對您不利的證據。

皮耶魯齊諷刺地回復對方:

• 請別擔心,我不會做任何危及通用電氣控制權的事情。在股東大會上,美國律師給皮耶魯齊發了簡訊:

• 不要做任何會給您帶來危險的事情。

法國震驚了

英國與 2010 年投票通過了英國《反賄賂法》,歐洲開始覺醒了。2014 年法國情報研究中心負責人發布了長達 70 頁的報告,標題為《阿爾斯通事件:美國的敲詐與國家的失職》。報告指出:

• 由於通用電氣吞併了阿爾斯通能源部門,我們的艦隊將不得不依賴通用電氣的供貨。

2014 年 12 月一位阿爾斯通高管在法國廣播電臺節目中語驚四座:

• 在阿爾斯通內部,大家都十分清楚。美國對阿爾斯通的起訴對於能源業務的轉讓起著決定性作用。這些訴訟說明了一切,這就是滑稽戲中小丑的秘密。

法國國民議會經濟事務委員會副主席法斯奎爾說:

• 阿爾斯通收購案就是徹頭徹尾的騙局,法國人被騙了。

無恥的「叛徒」柏珂龍

為了排擠德國西門子對阿爾斯通的爭奪,美國司法部最初同意由收購方承擔阿爾斯通 7 億歐元的罰款。西門子出局後,在最後一刻,美國司法部又改為堅持由阿爾斯通而非通用電氣支付 7 億歐元罰款。阿爾斯通執行長柏珂龍給出了一個可笑的解釋:

• 通用電氣會以 3 億歐元價格回購阿爾斯通某些資產。至於剩餘的 4 億歐元,在如此規模巨大的交易中,總價 3% 以內的調整都是正常的。

對於柏珂龍的「無恥」,董事會的獎勵是給其額外 400 萬歐元的獎金。最重要的是,美國司法部放棄起訴柏珂龍。不僅如此,對如此嚴重的腐敗罪行,法國也未對柏珂龍進行任何起訴。

阿爾斯通投資基金理事會代表曼達爾譴責說:

• 這是巨大的資產流失。您(柏珂龍)一直在秘密談判。如果不是媒體洩露消息,每個人都只能接受木已成舟的局面。

蒙特伯格部長說:

應該進監獄的不是皮耶魯齊,而是柏珂龍。他才是這場慘敗的罪魁禍首。

時任法國經濟部長馬克龍在國會指控柏珂龍犯有叛國罪:

• 阿爾斯通背著國家私下開展了一系列對我們的戰略利益並無裨益的行動。

• 就個人而言,我認為美國的調查與柏珂龍先生的出售決策之間存在因果關係,但我們沒有證據。

• 柏珂龍 400 萬歐元的額外獎金違背了大公司理應具備的到的原則,應採取其他措施。馬克龍的前任蒙特伯格直言:

• 因為他們害怕美國,他們認為美國太強大。

21世紀的新型戰爭

美國對道達爾、阿爾卡特、德希尼布、阿爾斯通的懲罰,幫助美國財政部收穫了 16 億美元。加上 2014 年法國巴黎銀行被罰 89 億美元、法國農業信貸銀行 2015 年 7.87 億美元、法國興業銀行 2018 年 10 億美元,罰款總和 120 億美元,超過了法國年度財政預算

密特朗總統在任期快結束時說:

• 法國還渾然不知,但我們已經與美國開戰了。這是一場持久、至關重要的戰爭,一場經濟戰,生死攸關的戰爭

「法律戰」已成美國攫取國家利益的新型武器:

• 將敵人塑造成犯罪份子,再通過脅迫手段使其屈服。

• 美國對他國企業開出天價罰單,還在企業內部強行安插「督查」,並由這些企業支付督查的薪酬。

美國法律戰背後依仗的是超級軍事實力和信息技術,面對這種帝國主義邏輯,其他國家要麼屈服,要麼合作,要麼消失。

法國經濟部長勒梅爾在 2018 年感嘆:

• 我們真的想成為美國的附庸嗎?

美國真的就是「理直氣壯」的法律衛士嗎?別忘了,沙特和伊拉克的腐敗就是美國一手造就的。

05、孟晚舟怎麼辦?

美國對孟晚舟提出的最新「認罪協議」,完全符合其經典套路。《美國陷阱》就是公開的劇本。

美國之所以此時提出「認罪協議」是因為:

川普敗選,新任總統拜登1月20日就職後,孟晚舟案勢必面臨政治上的變數

隨著庭審曝光細節不斷增多,輿論的天平向孟晚舟傾斜,加拿大法院駁回引渡的可能性增加

必須認識到,美國拘捕孟晚舟只是手段,打擊任正非,進而打擊華為,進而打擊中國,才是真正目的

問題是該怎麼辦?筆者認為,孟晚舟或許應該考慮接受認罪協議,理由是:

• 地球人都知道,這樣的「認罪」是在失去人身自由的情況下的「屈打成招」,不代表真的有罪,不會因此失去信譽和清白。如果孟晚舟能像皮耶魯齊那樣寫本書,不僅可以洗刷冤屈,而且可以幫助更多世人了解「美國陷阱」

• 如今美國對華為採取趕盡殺絕的姿態,華為已經沒有什麼好失去的,唯一失去的是孟晚舟的腳鐐

• 假如不認罪,美國和加拿大繼續曠日持久的訴訟,消耗的是孟晚舟的青春歲月和 76 歲的任正非的心理承受力。

正如電影裡的黑社會綁架案,先答應綁匪的任何要求,只要人安全了,一切都好辦。

1996 年香港悍匪張子強綁架李嘉誠長子李澤鉅。張子強讓李嘉誠準備 20 億港幣現金,李嘉誠告訴他只能取出 10 億現金,家裡還有 3800 萬。三天後,張子強親赴李嘉誠家中取錢。李嘉誠沒有報警,為了李澤鉅的安全,李嘉誠早已經將錢一分不少的準備好了,等張子強來拿。

1998 年張子強在廣州落網,被處死刑。

- END -

記得轉發給你腦海中第一想起的群~

劉勝軍

堅持講真話的經濟學家

國是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長

2014 年參加總理經濟座談會

70 後經濟學家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下一個十年》

相關焦點

  • 解讀《美國陷阱》1、法國版「孟晚舟事件」,為世人敲響警鐘
    解讀《美國陷阱》1、法國版「孟晚舟事件」,為世人敲響警鐘Hi,我回來了,明天就是端午節了,先祝同學們節日快樂。肯定有人會說端午要說安康,我不管這麼多,還有什麼比放假更快樂的事情呢?孟晚舟事件同學們對華為這家我們自己國家的高科技企業應該一點都不陌生,同時也有不少同學關注到了孟晚舟事件吧。孟晚舟是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大女兒,同時也是華為公司的副董事長兼財務長。2018年12月1日,加拿大在美國的授意下,於溫哥華抓捕了落地轉機的孟晚舟。
  • 世界級勒索,綁架孟晚舟華為會成美國資產?《美國陷阱》有答案
    ■01■→歷史正驚人的相似:認罪、回國、自由加拿大逮捕孟晚舟事件,正出人意料地逆轉:不但證人承認偽證,且自認程序存在瑕疵,此後,美國司法部立刻召見孟晚舟的律師團隊:商討一項旨在和解的協議——只要孟晚舟認領「部分罪狀」,她就可以從加拿大回國,甚至不被起訴。
  • 孟晚舟不會跳進「美國陷阱」
    孟晚舟女士被加拿大警方任意拘押兩年之際,越來越多證明其清白的鐵證公諸於世,在這個節骨眼上,美國某些人再也坐不住了。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有知情人士透露,近日美國司法部正在與孟晚舟討論一項協議。堂堂「世界頭號強國」,公然將普通中國公民的自由安全當做交易籌碼並與任意事件強行掛鈎,恰恰再次證明了孟晚舟女士完全是無辜的,其被野蠻拘押從頭到尾與法律毫無關係,而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嚴重政治事件。針對此事,我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我看到報導的時候,就想起了2013年法國阿爾斯通公司高管皮耶魯齊的遭遇,在他寫的《美國陷阱》這本書裡有非常詳細的描繪。」
  • 美國對孟晚舟出招:能回國,但要先「認錯」?外交部回應了
    「坦白來講,我看到報導的時候,我就想起了2013年法國阿爾斯通公司高管皮耶魯齊的遭遇,他的遭遇在他寫的《美國陷阱》這本書裡有非常詳細的描繪,你剛才提到的全文細節情節跟皮耶魯齊的遭遇幾乎是完全一模一樣的。」 華春瑩稱,中方在這個問題上立場已經非常的清楚了,孟晚舟女士是無辜的,她沒有犯下任何的美國、加拿大方面所指控的罪行。
  • 孟晚舟事件為什麼是孟晚舟?雙重標準又是何種含義?告密者?
    事件背景2018年7月,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和英國五國的「五眼聯盟」情報機構負責人開會,一致視華為為「安全威脅」,認為需要抵制華為。8月23日,澳大利亞率先宣布禁止華為和中興參與該國5G行動網路建設;11月21日,白宮指責「中國日益頻繁的網絡攻擊」;11月27日,紐西蘭以「重大網絡安全風險」為由禁止該國行動網路使用華為5G設備事件的過程逮捕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搭乘香港飛往墨西哥的航班。她在途經溫哥華轉機時,被加拿大警方應美國政府司法互助要求逮捕。
  • 任正非書桌上的這本書亮了,告訴你法國「華為」如何掉進美國陷阱
    華為孟晚舟事件前情回顧華為公司CFO孟晚舟女士於2018年12月1日在加拿大溫哥華被捕,全國人民都心系其身,為這樣一位巾幗女企業家捏一把汗。而她被捕的理由是懷疑違反美國對伊朗的貿易制裁,與此同時,美國向加拿大要求引渡孟晚舟。
  • 終於同意讓孟晚舟回國?美國開出一個條件,外交部把話挑明
    但這樣的陰謀不會得逞,孟晚舟案件在加拿大高等法院進行審理,形勢對孟晚舟越來越有利。美國媒體爆料稱,美國有意讓孟晚舟回國,但卻開出了一個條件,中國外交部火速把話挑明。美國想要設下陷阱,中國並不會去鑽。孟晚舟事件的進展2年之前,孟晚舟女士計劃前往墨西哥參加商務會議,在加拿大轉機時,卻遭到了警方和邊境服務局的逮捕和審問,從此,孟晚舟就被扣留在了加拿大,時至今日,孟晚舟仍舊無法與家人團員。
  • 終於同意讓孟晚舟回國?美國開出一個條件,外交部火速把話挑明
    但這樣的陰謀不會得逞,孟晚舟案件在加拿大高等法院進行審理,形勢對孟晚舟越來越有利。美國媒體爆料稱,美國有意讓孟晚舟回國,但卻開出了一個條件,中國外交部火速把話挑明。美國想要設下陷阱,中國並不會去鑽。
  • 事件威脅全球動蕩,孟晚舟律師團隊:滙豐銀行配合美國構陷孟晚舟
    備忘錄顯示,美國司法部提交的用於要求引渡的《起訴案件記錄》中,指控孟晚舟的唯一關鍵證據是由滙豐銀行提供的;但是美方對這份證據的總結遺漏了重大信息,甚至存在故意誤導的行為。備忘錄指出,2012年12月,滙豐銀行因其自身的違法行為,包括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制裁規定,向美國司法部支付了一筆19億美元的罰款,並與美國籤署了一份《暫緩起訴協議》。
  • 孟晚舟事件新進展,加拿大警長承認了,是美國FBI的要求
    當華為正在著力於拓展世界版圖時,美國眼紅於華為的迅速發展,便開始採取各種不道德的措施對華為企業在海外的發展進行限制。為了阻礙華為的發展,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可謂煞費苦心。
  • 孟晚舟認罪即可回國!?
    12月7日,川普宣布孟晚舟只要認罪就可以獲釋,這種低劣的陷阱讓人瞬間聯想到當年美國是如何對付阿爾斯通的,所以從媒體到官方再到民間,大家一致認為不能認罪。有一本書叫《美國陷阱》,是阿爾斯通前任副總裁皮耶魯齊寫的,裡邊詳細記述了阿爾斯通是如何被美國搞掉的,這家公司一度領先於愛迪生創辦的通用電氣,是集電力、交通、液壓設備於一身的國際巨頭,跟如今的華為差不多。
  • 懶人聽書上線《美國陷阱》有聲版
    近日,中美貿易摩擦升級,處於暴風眼的中國企業華為接連遭遇美國不公制裁,立法、行政、外交等非經濟手段令人咋舌,究竟是正當博弈還是經濟霸凌?《美國陷阱》一書引發廣泛關注。知名有聲閱讀平臺懶人聽書上線《美國陷阱》有聲版,一躍進入本周收聽榜前三。
  • 美稱孟晚舟可「部分認罪換取回國」,外交部回應
    有記者提問:有報導稱,美國司法部正和華為財務長孟晚舟的律師團隊溝通,希望通過允許孟晚舟回國來換取她承認部分控罪,以解決孟晚舟案件。中方能否提供更多信息?有何評論?華春瑩:我不知道這是從哪裡得到的消息。坦白說,我看到報導的時候,想起了2013年法國阿爾斯通公司高管皮耶魯齊的遭遇。他的遭遇在他所寫的《美國陷阱》這本書裡有非常詳細的描繪。
  • 滙豐銀行配合美國構陷孟晚舟,加拿大扮演幫兇,孟晚舟何時能回國
    文 | 海豚女王孟晚舟事件發生之後,牽動了國內很多愛國民眾的關注,今天帶大家一起細扒案件的前因後果。不過獲得保釋並不是加拿大真正要放人,美國要求加拿大引渡孟晚舟,就是比如孟晚舟在美國犯罪,加拿大幫你把人抓回美國,加拿大與美國之間必須籤訂引渡條款才能執行,前提是此人的行為在2國之間都構成犯罪,即所謂的「雙重犯罪」。
  • 孟晚舟真要回國了?加拿大引渡案再次開庭,美國提出一個放人條件
    距離華為財務長孟晚舟女士被捕至今已經兩年多了,2018年12月1日,加拿大警方在溫哥華國際機場以「應美國發布的逮捕令」為由無理逮捕了孟晚舟,隨後兩年多時間裡孟晚舟一直滯留加拿大。美國方面直接指控孟晚舟「代表」華為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另外還存在銀行欺詐行為。對於美國這種莫須有的指控,孟晚舟和華為至今沒有承認。
  • 美國再次布局,孟晚舟事件迎來轉機?加拿大:拒絕放人!
    美國再次布局,孟晚舟事件迎來轉機?加拿大:拒絕放人!先前,加拿大的十九名前政界人士向加拿大總理聯名「上書」,要求儘早將孟晚舟釋放,以「修補同我國的關係」。但特魯多的答覆是「拒絕」,他表示,目前加拿大政府並沒有釋放孟晚舟的計劃。「儘管給我寄信的這些加拿大人全是一些才華橫溢的人,我充分尊重他們的行為,但這並不符目前的局勢。
  • 孟晚舟事件最新進展,美國拿出不平等條約,中國立場堅定絕不手軟
    據路透社援引《華爾街日報》的消息稱,知情人士透露稱,美國司法部目前正與遭加大拿警方拘押的華為財務長(CFO)孟晚舟討論一份協議。協議內容大致是,允許孟晚舟返回中國,但是需要她承認部分控罪。《華爾街日報》稱,據這份協議,孟晚舟被要求承認一部分控罪。
  • 孟晚舟『大案消息』傳來!正義永遠不會缺席
    這組證據充分表明,所謂孟晚舟案,完全是美國炮製的政治案件,而滙豐銀行幫美國政府陷害孟晚舟,在背後對她「捅刀子」,拼湊材料、捏造罪證,扮演了極不光彩的角色!正是這份PPT文件,成了美國控告孟晚舟「欺詐」滙豐銀行,從而使其承擔了美國伊朗制裁法案的風險,進而逮捕她的藉口!整個事件的輪廓,大抵是這樣的:早在2012年和2013年時,就有外國媒體無中生有,捏造華為與一家伊朗公司存在密切業務往來。為了澄清事實,消除疑慮,華為與合作夥伴反覆進行溝通,這其中就包括滙豐銀行。
  • 孟晚舟事件即將得出結果,國人紛紛稱:切盼孟晚舟女士平安歸來!
    提到孟晚舟事件,不得不回到2018年的12月份。原本孟晚舟女士和其他國人一樣正準備回國,可就在回國前的溫哥華轉機途中被當地警方拘留。而如今已經將近500多天的時間,孟晚舟一直都被限制在加拿大境內無法回國。
  • 特魯多收到聯名信:別怕美國,放了孟晚舟
    服從美國的要求已經引起中國的強烈不滿。」這19名聯名者表示,拉梅蒂應把與美國引渡協議下承擔的義務放一邊,通過政治幹預來結束孟晚舟引渡案。加拿大《引渡法》1999年規定,司法部長「可隨時撤回」政府對引渡案件的支持,這會促使法院下令釋放引渡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