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找到對的人:源於3個情感認知誤區的啟示

2020-12-22 蘭城菲月

人人都想找到生命中那個對的人,卻很少有人想過找不到的原因,以及怎麼找到對的那個人。

大部分人找不到對的人,不是時間問題,也不是能力不足,更不是緣分未到,而是源於3個常見情感認知誤區。本文將從情感認知誤區、情感認知誤區的啟示進行講述。

誤區1:高估對方的情感理解力

舉個例子:你告知男朋友周末下午三點,在家裡舉辦個10人小型的舞會,需要他安排下。等到下午三點時,你發現男友舞會什麼材料也沒有準備,你非常生氣著急,感覺簡直在對牛彈琴,男友居然連怎麼舉辦舞會都不知道。

你不知道對方不知道,是我們情感中常見的誤區之一,這也就高估了對方的情感理解力。

高估對方情感的理解力,它指的是:一旦你知道了某件事情,也就沒有去想不知道某件事情是什麼樣的,了解某件事情多的不知道了解少的人的想法,就像生來富足的人想像不到生來貧窮的人日常生活的模樣。

誤區2:歪曲對方的正常行為

舉個例子:你最近工作繁忙,加班頻繁,已經連續2周沒法陪伴女朋友吃飯逛街。女朋友對此頗有怨言。恰巧此時,你被女友碰見你陪女同事一起吃飯(實際上你們在吃飯時商討工作方案)。

你陪女同事吃飯,卻沒有陪女朋友吃飯這件事。你女友認為你見異思遷,不在乎女友,開始和你吵架鬧分手。

你女友開始因無法陪伴有了不滿與懷疑,就會無意識去搜尋驗證這些想法的行為,這也就是歪曲對方的正常行為。

歪曲對方的正常行為,它指的是:一旦開始猜測或者懷疑某件事,就會化身「福爾摩斯」去用發生的各種事情去印證內心的猜測,從而忽略客觀事實。

誤區3:忽視自身的刻板成見

舉個例子:你和女友在家務上產生分歧,你認為「男主外,女主內」,就應該女友負責好全部的家庭內務,你在家當個甩手掌柜。而女友認為男女應該共同操持家務,沒有性別之分。

你對待男女性別在家務上的做法,就是忽視自身的刻板成見,它指的是:對某件事或某人有單一固定的看法。

針對這3大情感認知誤區,我將通過3個方面進行拆解,提供有效的走出誤區的方法,能夠幫你找到那個對的人。

01評判信息是否損失

針對誤區1:高估對方的理解力,不知道別人不知道,不知道別人懂得少,導致雙方信息不對等,信息缺失的現象。

此時,你應該對男友舉辦舞會所需材料進行「培訓」,讓他彌補這部分信息缺失。

上述沒有成功「舉辦舞會」,不知所需資料就是一種信息缺失,自然也就無法滿足你的期待。

02考察是否具備足夠資源

針對誤區2:歪曲對方正常行為,需要考慮對方是否具備你想要對方做的事的資源。比如,是否有足夠的時間、精力、技能等。

上述男友沒有空陪你吃飯逛街,就是當前男友並不具備做這件事的時間與精力,也就是說沒有足夠的資源做這件事。

03明確是否具備某種意願

針對誤區3:忽視自身的刻板成見,這些成見背後往往隱藏著內心是否願意做某件事,就需要激發這方面的意願。

上述關於男女做家務的分歧,就是願出了分歧。男士認為應該女方做所有家務,其實就是男士不願做家務。想要讓男士做家務可以通過外部語言等激勵讚美方式,提高他做家務的意願。

最後總結下全文:

本文說明了找不到對的人的3大誤區:高估對方情感理解力、歪曲對方的正常行為、忽視自身刻板成見。

文中說明了形成誤區的原因以及走出這3大誤區的方法:評判信息是否缺失、考察是否具備足夠資源、明確是否具備某種意願。

可嘗試通過以上方法,幫你找到那個對的人。

PS: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可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我們的認知,正在被這3種思維誤區毀掉
    認知能力,是一種非常重要卻總被人忽視的底層能力。所謂認知力,無非就是對世界萬物的判斷,你的判斷越接近事實,你的認知力就越高。大部分人的智力、能力都相差無幾,但出到社會後的幾年內,發展往往大相逕庭,其中除了機遇的因素,認知能力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想要提升認知能力,其實並不容易,我們一直以為自己足夠冷靜理智,殊不知每一個人看待世界的方式,都被外界深刻影響著。
  • 童年遭遇情感忽視的人,最容易犯3個錯誤
    童年遭遇情感忽視的人,最容易犯3個錯誤 2020-09-18 0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認知是人與人之間最基礎的差別
    這周讀了兩本書,其中蔡壘磊寫《認知突圍》讓我記憶猶新。看完這本書我認識到自己的思維和思想又升華了許多。自己以前的元知識突然間被打破,我曾經做錯了很多事情,也走過了很多彎路。但是就是不知道哪裡做錯了或者哪個認知有誤區。當我看完這本書後,我感覺我的思維邏輯更清晰,思路更開闊。自己的見識又增長了很多。
  • 走出迷霧,關於OD認知的10個常見誤區
    想來各位同我一樣,曾在OD的迷霧中穿梭了許久,未能找到合適的出口。今天,從知識和經驗中總結一些觀點,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幫助大家一起走出OD的認知誤區。不關注TD,是很多OD的誤區。 三 誤區3:過分關注OD職位,不夠關注OD職能 前面兩個誤區,大家如果能走出來就不難發現,目前多數人太關注OD的職位了。老闆動不動就講,你去給我找一個OD過來,價格高一點也沒關係。看到OD動輒百萬年薪,員工也動了轉型的心思。
  • 《認知天性》:未來社會有這2個誤區的人,通常收入都不高
    18天閱讀18本書,寫18篇書評來到了第3本,一天一本的難度係數其實蠻高,我的大腦有點抽搐般的疼痛,但這本《認知天性》告訴我們,這種疼痛說明我在運轉它,是一件在進步的表現。 這本書同時也解開了我懸在內心多年的迷:為什麼在初中和高中班級裡,那些看似很努力,喜歡在書本裡劃重點,劃得繽紛奪目、色彩斑斕的女生,總是很努力地反覆背誦記憶,往往考試成績上不去,而那些看似調皮的男生,每次書本跟新的沒用過,看似都沒怎麼用功,但就一考試成績卻不錯?
  • 嬰幼兒血管瘤的認知誤區,你「中招」了幾個?
    家屬要求治療迫切,但往往容易走入對血管瘤的認知誤區,後期產生多種併發症,如潰瘍、出血、感染,引起肢體功能障礙等。  嬰幼兒血管瘤常見認知誤區  誤區一:家長不認識血管瘤  血管瘤剛出現時表現皮膚紅點、類似於蚊蟲叮咬症狀,家長往往認識不夠,不在意,不重視,甚至當成皮疹去治療,往往容易延誤最佳治療時間。
  • 復旦大學成立中西醫研究院 中西結合須走出認知誤區
    滬上不少專家們認為,中西醫結合,要警惕三個誤區。誤區一:糾纏於「姓中姓西」「長期以來,對中西醫結合存在認知上的偏差。」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華山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主任、教授董競成說,「認為源於西方世界的醫學便是西醫,源於華夏民族的醫學是中醫,這樣的認知並不科學,也易造成中西醫的對立態勢。」
  • 什麼是情感認知?
    其實情感產生的機制來自於對自我的認知,我們最先學會愛的就是我們自己,因為我們能感受到自己,但是感受不到別人。但對於低級生物,對自我的認知就弱的多,比如螞蟻,所有螞蟻都在勤勤懇懇的工作,我們沒見過哪只螞蟻在一旁偷懶坐享其成,所以也不會它享受別人的勞動果實時的得意洋洋,也就更不會看到它想讓和自己親近的夥伴一起享受偷懶的愜意,它想讓親近的夥伴和自己一樣享受,這個行為就是情感。
  • 《紅樓夢》王熙鳳與賈璉的婚姻情感模式,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
    從賈璉和王熙鳳之間的情模式,我們能夠得到怎樣的啟示呢?1. 賈璉與王熙鳳之間是真愛?賈璉與王熙鳳的婚姻是封建包辦婚姻,摻雜了很多家族之間的利益關係,但是二人也算是門當戶對,王熙鳳又生的花容月貌,最開始二人之間也是有真感情的。
  • 這3點對語文學習的認知誤區,家長來看看,你中了幾個
    如果在課外閱讀中,沒辦法按照這個方向去理解,那麼課外閱讀只能停留在習慣上。家長對語文學習的認知誤區,來自一些列的日常輔導,小島老師不和家長們繞彎子,直接給大家指出來,一起來探討一下,是不是這樣的?01閱讀理解題型和閱讀到底哪個不一樣家長對閱讀的認知誤區就是只要我看了大量的書,我的語文成績就一定能好。
  • 情感掃盲:培養男孩對情感的認知
    如果堅持以所謂「像個男人」的統一標準來要求男孩,這不僅是一個無法達到的目標,更會讓男孩因此付出代價。男孩在學校和社會上面臨著情緒方面的巨大挑戰,對情緒的接納和對情感的認知是我們應該教給男孩的寶貴一課。幫助男孩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的聯結,將成為他們化解種種社會壓力的重要支持。真正的高情商男孩是情感健全的人。
  • 大學新生應避免的「認知誤區」
    為了更好了幫助大家高質量的度過大學時光,蘇老師提醒大學新生從一入學就要警惕一些陷阱和誤區,我把這些可能擾亂大家思維的誤區和陷阱稱之為「認知誤區」。 誤區一:學習不再重要。 這是一個大學生常見的認知誤區,大學還是學校,大學生的首要身份還是學生,既然是學生,學習仍然是第一要務。
  • 認知、情感與意志的關係
    在山西特崗考試中,心理過程的相關知識往往是考試中出題頻率比較高的知識點,但是同學們對心理過程的把握常常局限於認為認知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是三個分割開的過程,而忽視了三個過程之間的相互作用,今天我們就從整體上來把握認知、情感和意志三個過程的相互關係。認知、情感與意志是個體心理過程的三個方面,它們雖有區別,但又是相互聯繫的。
  • 自閉症孩子有情感嗎?如何避免幹預道路上的誤區?
    @遲雅中醫心理(心理諮詢師): 大部分人可能認為自閉症的孩子都是以自我為中心,把自己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裡,但其實這是一種誤解,絕大多數自閉症兒童都能和他人建立很好的感情,更多的時候自閉症兒童不是不想建立感情關係,只是不能很好的表達與溝通,不知道該如何建立感情關係,所以需要身邊的人多一些關注、理解與耐心
  • 幫孩子擺脫填鴨式學習,走出《認知天性》誤區,成為主動學習者
    他也不知道為什麼這樣的方法比起我們常愛使用的:記筆記、劃重點、背十遍的方法更好,直到閱讀到一本書叫《認知天性》,才知道原來自己無意間運用了正確的學習方法。這本《認知天性》,是來自美國的11位認知心理學家耗費10年心血總結出來的人類普遍學習的規律,利用心理學與腦神經科學的研究成果,打破原來有學習誤區,幫助更多人獲得高效的學習方法。
  • 3招搞定「認知偏差」,贏得領導認同
    3.情感因素會影響最終決定情感因素雖然很少會直接影響認知,使其產生偏差,但它會影響最終決定。比如一個小偷正在偷你的錢包,你發現之後本來想要報警,但當你知道他從小就父母雙亡,靠乞討為生,且已經餓了3天的時候,你可能就輕易饒恕了他。
  • 對媽媽說不出我愛你的男孩,並非冷漠,他只是沒學會認知情感
    害羞、害怕、悲傷這些詞就不應該是一個男子漢的表現,要是一個成年男人哭的稀裡譁啦,一定會有人說,從來沒見過一個大男人能哭成這樣。可是話說回來,男人不能哭麼?男孩不能哭麼?有首歌是這樣唱得「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再強的人也有權利去疲憊」,是不是唱出了男人的心聲。
  • 4、走出認知誤區,找到自己的專業優勢
    如果你只把其中的一個要素作為自己的優勢,對你的職業提升沒有幫助,但是可能會會陷入認知誤區。02職業優勢「SIGN」的四個標誌對職業優勢的要素的理解還不足以判斷自己的優勢,因為這些概念還有些模糊。我的職業優勢不是由我認為我善於溝通這一事實決定的,你為什麼擅長溝通?
  • 自閉症幹預3大誤區,快看你中了沒?
    兒童孤獨症也稱兒童自閉症,是一類起病於3歲前,以社會交往障礙、溝通障礙和局限性、刻板性、重複性行為為主要特徵的心理髮育障礙,是廣泛性發育障礙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孩子一旦被診斷為自閉症,家長就會四處奔波、尋醫問藥,常常是全國專家門診看個遍,大小機構、全國各大醫院乃至各種方法試個遍,最終往往是耽誤了孩子的最佳幹預時期
  • 情感賦能:什麼叫情感?平常對情感的認識與認知是否正確
    因為我發現,問題產生的最大原因是對同樣一件人事物,在不同認識與認知的情況下,產生不同思考概念。概念不同理解不同,思想意識不同導致言行表現相差甚遠,最終產生不可避免,不可共識的誤會與矛盾,從而產生問題。對於這種不同認知帶來的問題,常理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大家都有理,哪來的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