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還是另創領地?「二出二進」的溫州環宇二代接班

2020-12-19 一波說

一代會老,二代當立。未來幾年,中國企業界將迎來巨變,到了國內家族企業歷史上首個交接高峰。為數眾多的商界新青年們,他們如何接力,傳承,還是另創領地,成了迫在眉睫的大事。

一代會老、二代當立,準備好了嗎?

10月12日,《胡潤百富榜2017》發布,現年59歲的恆大集團主席許家印,以2900億首次登頂中國首富。整張榜單的上榜門檻,依舊連續五年為20億元,平均年齡54歲,比去年大1歲。

據瑞銀與普華永道去年發布的億萬富豪報告,2015年,來自中國內地新晉的80位億萬富豪中,平均年齡是53歲。

瑞銀報告還顯示,在亞洲幾乎每三日誕生一位億萬富豪,其中超過一半來自中國。由於亞洲85%的億萬富豪都屬於第一代創富者,將迎來首次移交財富,這將是全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財富轉移。

對於中國億萬富豪而言,面臨的主要挑戰,就是如何破解「富不過三代」魔咒,也就是來自於財富保值、企業接班人和回饋社會等方面的可持續性問題。受業務風險和稀釋效應的影響,億萬富豪的財富一般都很短壽。

瑞銀的報告顯示:

過去20年間,有超過2/3的財富在第一代後已無法維持在原有的水平,而到第二代後期,又有1/5蒸發。

另據胡潤研究院去年發布的《2016財富傳承密碼特別報告》稱——

全球僅2.4%超級財富創造家族「富得過三代」,而中國現在身家在1億及以上的有8.9萬人,10億及以上有9500人。其中,這9500人的平均年齡已經50歲,孩子平均20多歲。

這就意味著,未來十年內,至少有一半要開始第一代至第二代的傳承,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溫商「家族制+產業集群」創業模式

上世紀80年代,民營經濟呈現兩大成長型態,一是以鄉鎮集體企業為主的蘇南模式,另一個是在溫州、台州等地,以家族模式為主體的溫州模式。那時以家族模式初創的企業,存在兩個致命弱點:

規模小;

管理者多是來自「社會大學」, 文化程度一般都不高。

有「天生」的缺陷,為何溫州模式後來卻能展現活力呢?

道理很簡單,他們形成了一種「家族制+產業集群」的發展模式。以家族企業或準家族企業為主體,區域內深度分工,每個企業只做產業鏈條上的一兩個環節,從而較好地彌補上述兩個缺陷。

因為只做一個產業,而且每一個家族企業個體只做這個產業的一兩個環節,故而即使初中、小學文化的,管理上也能應付過去,企業的資金也不需要那麼多。以家族企業為主體的產業集群出現,弱勢就轉為強勢,形成浙江經濟的一大競爭優勢。溫州的打火機,打敗歐洲進口貨;日、韓的領帶,拼不過嵊州的;諸暨產的襪子,進入千千萬萬百姓之家;還有溫州樂清,成了中國低壓電器之城。

溫州樂清,是中國最大的低壓電器生產基地,有正泰、人民、德力西等知名企業,正因為「家族制+產業集群」發展模式,王迅行、王拓宇兄弟家族的環宇集團,也跟著發展起來。

環宇王氏兄弟家族創業歷程,與其他溫商的起家過程,有太多相似之處。

知識份子走下講臺合夥創業

「環宇」董事長王迅行在80年代就開始經商,靠著推銷溫州當地生產的電器產品,積攢了創業資本。

1989年下半年,王迅行與6個親戚朋友合夥創辦了長城低壓電器廠。正當他們準備大幹一番時,因低壓電器出現了區域性的質量問題,國家下發文件行業整頓,一時間溫州的低壓電器行業一落千丈、蕭條冷落。

為了衝出技術困難的漩渦,他們決定與原機械工業部,電力工業部定點生產企業——原天水長城低壓電器廠合營辦廠,由天水長城提供技術,樂清長城輸出產品,聯合經營。1991年的一次展覽會上,憑著良好的質量和信譽,產品一炮打響,拿到了200多萬元的訂單。

辦企業抓產品質量,沒有一個知識分子做幫手不行,王迅行拉來當了十幾年中學老師的二弟王拓宇。

思路超前的王拓宇,目前擔任環宇集團總裁,剛涉足企業時,他提出企業要走品牌化之路。1993年,長城廠改名為「溫州市環宇電器製造公司」,並申請註冊了「錦宇」牌商標,開始了獨立創品牌的道路。三年後,他們又與上海、杭州、天水等十餘家電器製造業和相關企業,組建跨地區、跨行業的「環宇集團」。如今,環宇入選「中國電氣工業100強」,併入列中國製造企業500強。

「二出二進」家門的二代接班

一代老了,青藍接力,傳承好,還是另創領地呢?

你試試從環宇家族二代王愷「二出二進」家門的經歷中找找答案。

王愷,18歲修讀北京化工大學自動化專業後,又赴英國諾丁漢大學念電力電子專業。他所學的東西,都與家族企業「環宇」有關。

2008年,王愷留學歸來後,不甘心按照長輩給他規劃的路走,對家族企業也缺乏興趣。於是,他跑到上海一家德資企業任職,後又到世界500強的美國公司工作。期間,他做過電氣工程師,也跑過市場,還當過企業培訓員。

在環宇高科任總裁、董事長的父親王拓宇,一直把王愷視為環宇未來的接班人。一聽說兒子在外辛苦「混」兩年,工資只有5000元,就覺得該讓他回溫州,儘早進入接班角色。

輪崗是二代接班基層歷練的重要環節。為了讓王愷熟悉企業運作情況,王拓宇被安排在環宇高科的技術、外貿等部門輪崗。可由於沒定位好角色,也沒調整好心態,王拓宇是「人回溫州,可心卻不在溫州」。

2011年,王拓宇再次「出走」家門,要自創一塊屬於自己的領地。

創業意願強烈的王愷,與兩個夥伴一起,在上海成立了一家自動化公司。憑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勁,他和合伙人拿下了改造通用汽車生產線的大單。成功之餘,三年在外打拼的磨礪和沉澱,讓王愷深切地體會到經營企業的艱辛,也越來越能理解父輩創業的不易。

2014年,在父親的堅持下,三十歲的王愷,重新回到了環宇。這一次,他漸漸找到了在家族企業的定位,把自己放在職業經理人的角色。他從總經理助理開始,參與企業生產、銷售、品質等各方面事務,很快地融入到企業團隊中。

溫州的製造業亟需產業升級,工業4.0是企業實現效益最優化的方向。回歸家族企業,精準定位再出發的王愷,根據自身優勢及經驗,主動提出分管國際貿易與信息化工作。

目前,他已擔任公司副總經理,在他主導下,公司加快智能化改造,並與義大利公司進行項目合作,加速全球化工作。至今,環宇產品遠銷東南亞、歐盟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在50多個國家註冊商標,通過10多個國際認證。

代際傳承是家族企業可持續成長的關鍵之一。從溫州環宇家族二代王愷「二出二進」的案例中,他之所以會在「傳承」與「自創領地」上徘徊,表面上是對家族企業興趣度及角色定位問題,實質是家族企業二代繼承的權威合法性問題。

許多的研究成果表明,相比於女性繼承者,已過「而立之年」的家族男性二代,更想要擺脫家族及父輩的影響,創立自己的領地。

影響二代「另創領地」的原因很多,當他們面臨家族企業接力時,卻發現父輩(尤其是創一代)個人成就、權威、以及取得企業業績是自己短期難以企及,從而形成接班的巨大壓力。而另創「新領地」,既能擺脫上一代各方面的束縛,證明自己的實力,在家族內部和外面樹立個人的權威和自信。

國內知名家族企業中,像福耀二代,曹德旺之子曹暉,還有恆安許連捷家族二代等,他們之所以不願子承父業,而是選擇自主創業,莫不是如此。

2017/10/26

一波說

家族企業培養接班人時,要高度重視二代繼承的權威合法性建構,並相應地找出一個合理策略。在傳承與自主創業「二選一」時,一個合理的組合創業的戰略選擇,可能更有利於二代順利完成交接棒。(比如王愷選擇與家族事業有關的自動化領域創業)

——浙商傳承系列之10——

相關焦點

  • 走近"東方猶太人",細說溫商傳承
    當然,這個模式出發點還是有一種把家族企業變成企業家族的味道,期望股東後代們未來能形成代代相傳的命運共同體。值得一提的是,這幾年來,國內企業家設立「家族基金」模式越來越多了,它與企業基金相比,沒有市場利益的訴求,顯得更加純粹。當然,有的企業家側重財富傳承,解決的是「富不過三代」;而有的主要是為了家族企業的精神傳承,往公益慈善方向,比如曹德旺的河仁基金會。
  • 二次電池老大環宇電源二代接班後破產 員工近萬人
    根據河南新鄉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裁定書,南皮縣東升電氣有限公司以河南環宇電源股份有限公司無法清償其到期貨款1072012.44元,且公司已經停產,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為由,向本院申請對河南環宇電源股份有限公司進行破產清算。本院依法通知了河南環宇電源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環宇電源股份有限公司認可南皮縣東升電氣有限公司主張的欠款數額,對其破產申請沒有異議。
  • 粵系「地二代」:接班路上的少帥與名媛們
    「80後」正成為粵系地產家族接班的中堅力量,「90後」即將完成接班的臨門一腳。25歲前後出道,30來歲登頂,40歲前完成接班,是「地二代」的普遍節奏。在家族觀念傳統的廣東,家業傳承並不存在明顯的「傳子不傳女」現象,巾幗不讓鬚眉,女兒甚至更受父輩器重。
  • 兒子、女兒齊上位,考驗德力西胡成中二代接班續航力時刻來了
    沒有轉型升級,家族企業是無法在傳承中做大做久,實現基業長青的。兒子、女兒齊上位,考驗德力西二代接班續航力時刻來了德力西創辦人胡成中溫州樂清的柳市,領改革風氣之先,被譽為「溫州-台州」模式的發源地,如今是中國著名的低壓電器之都。
  • 溫州幹部培訓學校培訓「民企二代」:8天課程費1.28萬
    外界議論說,這主要是用來培訓「民企二代」的。  此前,溫州市人事局的一份調研報告表明,未來10年,溫州將迎來企業接班交替的高峰期,民營企業家隊伍隱含斷層危機。  民企隊伍面臨斷層危機  「培訓班不僅有民企二代,還有職業經理人和自我創業者,都是未來決定溫州經濟的人」  金晶安靜地坐著,一件「雅戈爾」襯衫,樸素的外表看不出絲毫「民企二代」的影子。  他是來參加溫州市人事局組織的「溫州民營企業後備人才高級研修班」的。
  • 半年業績觀察丨合生創展:二代朱桔榕接班之後
    合生創展這份半年報還有一個「Title」,即是二代朱桔榕接班之後的首份半年報。朱桔榕的接班能否改變合生創展的「困局」?這家「華南五虎」之一又將朝著什麼樣的方向發展?從這份半年報透露出的信息看,合生創展已經出現變化,而這種變化也展露出目前大部分二代的偏好。
  • 專注家族企業管理研究二十年,破解家族企業「代際傳承」難題——第八屆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二等獎成果介紹
    獲獎成果「傳承還是另創領地?——家族企業二代繼承的權威合法性建構」(管理世界, 2015, (6): 110-124).完成人:李新春(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韓劍(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博士畢業生,通訊作者),李煒文(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
  • 民辦大學的二代「女掌門」
    >「民二代」是對中國民辦教育二代的稱謂,不同於「官二代」和「富二代」,因為和教育沾邊,「民二代」的身份更容易被社會接納和認可,也恰恰因為和教育關聯,「民二代」群體顯得格外低調、沉穩、內斂。在中國民辦教育界,「女承父業」的不在少數,西安翻譯學院創辦人丁祖詒、黃河科技學院創辦人胡大白、西京學院創辦人任萬鈞……這些中國民辦大學的開山鼻祖都選擇了讓女兒接班。近年來,中國民辦大學面臨著「新老交替」,在二代接班人中,「女掌門」越來越多且越來越年輕。
  • 創一代企業一半「少東家」不願接班 地產二代最愛折騰
    2015年,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家族企業委員會發布了《中國家族企業傳承報告》,根據報告顯示,在抽樣的839家家族控股企業中,絕大多數仍然處於第一代創始人的管理控制之下,這就意味著,中國大部分家族企業需要尋找接班人。而在這之中,明確表示願意接班的二代僅佔調查樣本的 40% ,而有 15% 的二代明確表示不願意接班,另有 45% 的二代對於接班的態度尚不明確。
  • 神秘接班人大盤點!廣東36大地產家族二代,誰最低調,誰最能幹……
    來源:新財富「80後」正成為粵系地產家族接班的中堅力量,「90後」即將完成接班的臨門一腳。25歲前後出道,30來歲登頂,40歲前完成接班,是「地二代」的普遍節奏。在家族觀念傳統的廣東,家業傳承並不存在明顯的「傳子不傳女」現象,巾幗不讓鬚眉,女兒甚至更受父輩器重。
  • 「企二代」接班大掃描:探訪青島上市公司的「後浪們」
    本報記者 矯 月  「企二代」接班正成為中國各行各業公司的「一景」。  據介紹,青島有10家A股民營上市公司的「企二代」接班人已進入核心管理層或實現接班,佔青島A股民營上市公司總數的32.3%。  「企二代」湧入核心管理層  據上述相關部門人士向記者介紹,目前,青島有31家A股民營上市公司。
  • 神秘接班人大盤點!廣東36大地產家族二代,誰最低調,誰最能幹...
    「80後」正成為粵系地產家族接班的中堅力量,「90後」即將完成接班的臨門一腳。25歲前後出道,30來歲登頂,40歲前完成接班,是「地二代」的普遍節奏。在家族觀念傳統的廣東,家業傳承並不存在明顯的「傳子不傳女」現象,巾幗不讓鬚眉,女兒甚至更受父輩器重。
  • 順德「企二代」如何更好參與高質量發展
    順德區政協主席周文寄語「企二代」,一方面要向老一輩企業家學習,學習他們身上務實、勤奮的作風,另一方面則要發揮好自身優勢,更好地參與到順德高質量發展中去,在發展好自己事業的同時,積極回報社會。現狀:「子承父業」是主要方式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一直立在中國產業經濟變革與發展潮頭的順德民營企業,逐步進入掌門人代際傳承、新老交替的階段。
  • 「研二代」被揠苗助長,科研如何傳承?
    隨後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在7月13日發出的輿情聲明如下:有網友貼切地稱其為「研二代」。繼「富二代」「官二代」之後,這又是一新興的第二代。「富二代」直接從父輩那裡得到了巨額財富;「官二代」間接地從父輩那裡得到了隱形的權利,那「研二代」呢?
  • 董東東:「創二代」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
    剛開始接手浙江某銀行項目時,公司派駐的人手有限,「白加黑,五加二」是工作常態,加班到凌晨也是家常便飯。「寫代碼要有嚴謹縝密的思維,不管前期做了多少工作,只要寫錯一行,就會前功盡棄,有時候為了調整一個代碼會熬上一整夜,自己寫的代碼出了問題,只能自己一點點解決。」
  • 「方便麵大王」康師傅掌門人二代在榮與辱「油瓶風暴」裡走上臺
    同年2月4日,又來了一波人事變動,魏應州長子魏宏名「浮出臺面」,為接班鋪路。據當時康師傅的公告,魏家兄弟中的「二董」魏應交辭去了康師傅執行董事一職,為侄兒魏宏名上位鋪路,該職務由魏宏名接替。可如此分析:魏家藉此職務變動,很順利地將魏氏家族二代推上前臺,可達「一箭雙鵰」:一是為接班事宜做準備,二是為康師傅搭建一個「保護傘」。
  • 鄭萊毅:「二次創業」的康奈接班人
    溫州網9月5日訊(記者 潘湧燚 實習記者 何榮霽)他是從小頂著父親光環成長,在媒體聚光燈下為自己正名的創二代。2010年末,32歲的鄭萊毅出任康奈集團總經理,逐漸引領企業邁向轉型升級,讓這家見證改革開放風雨歷程的溫州知名企業成功實現傳承與謀變。
  • 可能是最「苦逼」的富二代:中國餐二代生存報告
    第1466期  「  對於大多數民營企業尤其是家族企業來說,二代接班是個永恆的話題,餐飲界也不例外。也許是天生有經商頭腦,楊珂雖成績不好,但在商業上卻表現出極大的天賦。於是,家族20多個男孩裡,爺爺最終選他作為繼承人。  接手家族生意後,他打破了家裡「用自持物業做生意」的傳統,將老品牌了帶進商業體。他說,他的優勢是在老一輩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創業」,但這也決定了對於祖輩「不可辜負」。
  • 魯偉鼎:其父其子 萬向的二代強人
    兩個時代的傳承儘管任何一段歷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獨特性,但是,作為改革開放的先驅,在魯冠球這代企業家身上,都帶著時代背景打下的深深烙印。其實,無論魯冠球是商人還是企業家,他在每一個重要的企業發展節點,都能「踩對點」,實現了與時代節拍的共舞,他的成功軌跡,都是改革開放40年來所取得成就的真實寫照。
  • 二代走向臺前 佳兆業的變化與挑戰
    ©️作者:丁爽本文版權經可研智庫授權,請勿隨意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