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發揮憲法治國安邦總章程作用

2020-12-13 中國日報網

3月11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萬眾矚目中,2900多名全國人大代表投下了自己神聖的一票,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

這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莊重一刻。通過憲法修正案,體現了時代大勢所趨、事業發展所需、黨心民心所向,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對更好發揮憲法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的重大作用,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憲法保障,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這是彰顯人民心聲的神聖一刻。她集中體現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心聲,真實詮釋了人民當家做主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真諦。修正後的憲法必將更好地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修改憲法,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嚴格依法按程序修改憲法,是對憲法這一國家根本大法的高度尊重,同樣也是為了讓黨的主張和人民的意志更好地體現到憲法中去。

這次憲法修改,始終貫穿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精神和原則,是我們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帶頭守法的生動實踐,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生動體現。從中央領導層決定啟動這次憲法修改,到黨中央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徵求意見;從黨的十九屆二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到全國人大認真討論中共中央修憲建議,形成憲法修正案草案,一直到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並最終獲得通過。每一步程序、每一個環節,都始終貫穿著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精神和原則。

回首憲法不斷發展和完善的歷史,從1954年我國第一部憲法誕生至今,我國憲法一直處在探索實踐和不斷完善過程中。1982年憲法公布施行後,先後進行了5次修改,推動憲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緊跟時代步伐,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根本法治保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包括根本法在內的法治保障也要與時俱進。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指導地位,把「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寫入憲法總綱第一條,完善國家主席任期任職制度,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每一條修改建議都及時回應了人民的呼聲和新時代的要求。

可以說,時隔14年之後的這次憲法修改,在總體保持我國憲法連續性、穩定性、權威性的基礎上,將黨和人民在實踐中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成果通過國家根本法確認下來,並使之成為全國人民的共同遵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修改憲法是中共中央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局和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政治決策,也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

憲法修改的最大動力源自人民的共同意志,擁有最強大的民意民心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極強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開啟了一場波瀾壯闊的全面深化改革進程,推動中國實現了全方位、開創性的發展,帶來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中國迎來了新時代,國家生機盎然,充滿希望,人民堅定了信心,振奮了精神。

新時代的春風裡,我們豪情滿懷:憲法修改必將更好發揮憲法治國安邦總章程作用。(央視評論員)

相關焦點

  • 更好發揮憲法的國家根本法作用
    會議結束走出人民大會堂,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們展開熱議,紛紛表示這是時代大勢所趨、事業發展所需、黨心民心所向,有助於更好發揮憲法的國家根本法作用。圍繞相關話題,記者專訪了來自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的3位代表。
  • 弘揚憲法精神,更好發揮憲法治國理政作用——從第六個國家憲法日...
    ——教育部今年開展的「學憲法講憲法」活動,全國青少年普法網在線學習規模超過37億人次,較上年同期增加了22.7億人次。加強憲法學習宣傳教育,是全面貫徹實施憲法、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基礎性工作,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
  • 新華社評論員:夯實全面依法治國的憲法之基——寫在第三個國家憲法...
    新華社北京12月4日電題:夯實全面依法治國的憲法之基——寫在第三個國家憲法日  新華社評論員  治國憑圭臬,安邦靠準繩。在第三個國家憲法日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對「五四憲法」歷史資料陳列館作出重要指示,強調開展憲法宣傳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任務。大力普及憲法知識、增強憲法意識、弘揚憲法精神、推動憲法實施,讓法治成為「國家信仰」,全面依法治國必將為經濟社會發展築牢法治軌道,為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夯實法治根基。  歷史總能給人以深刻啟示。
  • 法制網評:弘揚憲法精神 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具體來說,就是要以憲法為指引,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作用,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從此次疫情的應對舉措,能看到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明顯進步。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憲法集中體現了黨和人民的統一意志和共同願望,是國家意志的最高表現形式。維護憲法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捍衛憲法尊嚴,就是捍衛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嚴;保證憲法實施,就是保證人民根本利益的實現。在疫情防控中,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國家機關,普遍做到了以人民為中心,以人民利益為重心,保障了人民根本利益的實現。
  • 固國安邦之磐石——怎樣理解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
    2014年12月4日,13億多中國人迎來了第一個國家憲法日。這一天,從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到各有關部門和地方,從各大媒體到各個校園,都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使人們加深了對憲法的認識,普遍增強了憲法意識。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
  • 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暢談表決通過憲法修正案的感悟
    會議結束走出人民大會堂,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們展開熱議,紛紛表示這是時代大勢所趨、事業發展所需、黨心民心所向,有助於更好發揮憲法的國家根本法作用。圍繞相關話題,記者專訪了來自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的3位代表。
  • 學習憲法 尊崇憲法——三論憲法修改的重大意義
    憲法的生命在於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於實施。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的憲法修正案,是對我國憲法的又一次重大完善。更好發揮憲法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中的重大作用,需要學習憲法、尊崇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運用憲法,在全社會弘揚憲法精神。
  • ...現行憲法是一部好憲法 ——一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二中全會精神
    新華社北京1月20日電人民日報1月21日評論員文章:我國現行憲法是一部好憲法  ——一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二中全會精神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 剛剛閉幕的黨的十九屆二中全會,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高度肯定了我國現行憲法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高度評價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取得的重大成就,明確指出了我國憲法發展的特點和規律,確立了這次憲法修改的總體要求和原則,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
  • 充分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
    原標題:充分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支撐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斷鞏固、完善和發展,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優越性。
  • 青平:弘揚憲法精神,「關鍵少數」任重道遠
    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之際,我們迎來第七個國家憲法日。弘揚憲法精神,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更好地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對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 憲法宣傳周:篳路藍縷 依憲治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發展之歷程回顧篇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適用於國家全體公民,是特定社會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條件綜合作用的產物,集中反映各種政治力量的實際對比關係,確認革命勝利成果和現實的民主政治,規定國家的根本任務和根本制度,即社會制度、國家制度的原則和國家政權的組織以及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等內容。
  • 對我國憲法作出適當修改符合憲法發展規律
    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李樹忠介紹,我國憲法是一部隨著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憲法。1954年憲法誕生後,一直處在探索實踐和不斷完善過程中。
  • 什麼是憲法?
    什麼是憲法?憲法是國家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憲法集中體現了黨和人民的統一意志和共同願望,是國家意志的最高表現形式,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發揮憲法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作用。
  • 寫在第七個國家憲法日到來之際:弘揚憲法精神,建設法治中國
    新華社北京12月3日消息,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之際,我們迎來第七個國家憲法日。弘揚憲法精神,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更好地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對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 ...體現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成就新經驗新要求——一論憲法修改的...
    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表決通過的憲法修正案,把黨的十九大確定的重大理論觀點和重大方針政策載入國家根本法,把黨和人民在實踐中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成果上升為憲法規定。這是保證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頂層設計和制度安排,體現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成就、新經驗、新要求,必將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有力憲法保障。
  • 新華社評論員:弘揚憲法精神,建設法治中國——寫在第七個國家憲法...
    弘揚憲法精神,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更好地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對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大力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 關於憲法和憲法日,這些知識您要知道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首要任務和基礎性工作。 憲法是什麼? 憲法(constitution)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適用於國家全體公民,是特定社會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條件綜合作用的產物,集中反映各種政治力量的實際對比關係,確認革命勝利成果和現實的民主政治,規定國家的根本任務和根本制度,即社會制度、國家制度的原則和國家政權的組織以及公民的基本權利義務等內容。
  • 憲法宣傳周|這本書,我們都應該好好讀
    弘揚憲法精神,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更好地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對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大力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 慄戰書:更好發揮人大代表作用 履行憲法法律賦予職責
    新華社記者 劉衛兵 攝慄戰書主持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座談會強調更好發揮人大代表作用 履行憲法法律賦予職責    新華社北京10月25日電(記者楊維漢)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他強調,要自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牢記黨和人民的重託,牢固樹立「四個意識」,站穩政治立場,增強政治觀念、法治觀念、群眾觀念,更好發揮人大代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的特點,履行好憲法法律賦予的神聖職責。    56位列席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參加座談會。會上,代表們紛紛發言,結合履職實踐和基層調研情況,談感受說體會提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