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社部出臺監管辦法 教師職稱評審權下放至高校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教育部人社部出臺監管辦法 教師職稱評審權下放至高校

2017-11-14 02:06:08來源:新京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羨

2017年11月14日 02:06 來源:新京報

參與互動 

  教師職稱評審權下放至高校,教育部與人社部出臺監管辦法

  高校教授評審權不應下放至院系

  日前,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印發《高校教師職稱評審監管暫行辦法》(下稱《暫行辦法》)。其中明確提出,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直接下放至高校,尚不具備獨立評審能力的,可以採取聯合評審、委託評審的方式,主體責任由高校承擔;高校副教授、教授評審權不應下放至院(系)一級。

  教師職稱評審須全程可追溯

  今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門出臺《關於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將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直接下放至高校。

  此次教育部、人社部印發《高校教師職稱評審監管暫行辦法》,進一步明確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下放後的監管工作。《暫行辦法》提出,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直接下放至高校,尚不具備獨立評審能力的,可以採取聯合評審、委託評審的方式,主體責任由高校承擔;高校副教授、教授評審權不應下放至院(系)一級。

  《暫行辦法》規定,高校每年3月31日前須將上一年教師職稱評審工作情況報主管部門。高校職稱評審過程有關材料檔案應妥善留存至少10年,保證評審全程可追溯。

  據教育部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暫行辦法》明確了非現場監管和現場監管的多種方式。第一是書面核查。高校主管部門每年對高校報送的職稱評審工作情況等材料進行核查。第二是「雙隨機抽查」和專項巡查。採取「雙隨機」方式定期按一定比例開展抽查;根據抽查情況、群眾反映或輿情反映較強烈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專項巡查。

  第三是信息公開。教育部要求高校教師職稱評審嚴格執行公開、公示制度,主動接受監督。教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及高校主管部門將抽查、巡查情況通報公開。第四是自我監管和社會監督。明確強化高校自律和社會監督,完善投訴舉報制度,暢通意見反映渠道,及時處理群眾反映的有關問題。

  弄虛作假學術不端將受懲處

  《暫行辦法》對高校教師職稱評審工作明確提出懲處措施,高校教師職稱評審中申報教師一旦被發現弄虛作假、學術不端等,按國家和學校相關規定處理;因弄虛作假、學術不端等通過評審聘任的教師,撤銷其評審聘任結果。

  《暫行辦法》還規定,對違反評審紀律的評審專家,應及時取消評審專家資格,列入「黑名單」;對高校和院系黨政領導及其他責任人員違紀違法,利用職務之便為本人或他人評定職稱謀取利益,按照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新京報記者 王俊

相關焦點

  • 教育部人社部出臺高校教師職稱評審監管暫行辦法
    高校職稱評審權責同步下放到校 2017-11-14 來源:《中國教育報》   本報北京11月13日訊(記者 趙秀紅)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近日印發《高校教師職稱評審監管暫行辦法
  • 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下放好不好?各國教師職稱怎麼評的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13日發布《高校教師職稱評審監管暫行辦法》,規定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直接下放至高校,高校教師職稱評審工作要「切實把師德評價放在首位」。  《辦法》明確,不具備獨立評審能力的高校可以採取聯合評審、委託評審的方式,主體責任由高校承擔。高校副教授、教授評審權不應下放至院(系)一級。
  • 高校教師評職稱,監管如何跟上
    教育部、人社部日前聯合印發了《高校教師職稱評審監管暫行辦法》(簡稱《辦法》),明確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直接下放至高校,尚不具備獨立評審能力的可以採取聯合評審、委託評審的方式,主體責任由高校承擔。高校副教授、教授評審權不應下放至院(系)一級。對因評審工作把關不嚴、程序不規範造成投訴較多、爭議較大的高校要求進行整改等。為什麼要將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下放至高校?
  • 高校教師職稱評審下放至高校,怎樣才能評上教授?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為)7月28日,記者從人社部獲悉,《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日前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改革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直接下放至高校;同時,不簡單把論文、專利、承擔項目、獲獎情況、出國(出境)學習經歷等作為限制性條件。高校教師職稱怎麼設置?
  • 高校教師職稱評審下放至高校,怎樣才能評上教授?|政解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為)7月28日,記者從人社部獲悉,《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日前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改革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直接下放至高校;同時,不簡單把論文、專利、承擔項目、獲獎情況、出國(出境)學習經歷等作為限制性條件。高校教師職稱怎麼設置?
  • 評審權下放、可設新崗位……高校教師職稱制度迎來這些改革
    近日,人社部、教育部印發《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部署高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工作。《指導意見》指出,高校教師是我國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推動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和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力量。
  • 高校教師職稱評審下放至學校,怎樣才能評上教授?
    7月28日,新京報記者從人社部獲悉,《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日前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改革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直接下放至高校;同時,不簡單把論文、專利、承擔項目、獲獎情況、出國(出境)學習經歷等作為限制性條件。高校教師職稱怎麼設置?
  • 兩部門: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直接下放至高校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教育部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人社部發〔2020〕100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教育廳(教委、教育局),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委人事部門,教育部直屬各高等學校:  高等學校教師(以下簡稱高校教師)是我國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
  • 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改革,要深化也要細化
    文丨圳論評論員 莊媛教育部網站27日公布的消息,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教育部共同研究起草了《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目前正在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明確,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職稱評審的首要條件,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帽子」、唯論文、唯項目等傾向。
  • 江蘇高職院校教師職稱評審權下放
    江蘇高職院校教師職稱評審權下放不唯論文,強調師德,同時規定申報「紅線」;涉及全省90所高職院校中國江蘇網4月2日訊(記者 楊甜子)近日,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和省教育廳聯合發布《關於下放全省高職院校教師職稱評審權有關問題的通知
  • 打破職稱界限!這所大學講師也可享教授待遇,高校職稱評審改革成趨勢?
    近幾年,國家接連出臺關於改革高校教師評價制度的文件,教育部《關於深化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中辦、國辦《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教育部、人社部《高校教師職稱評審監管暫行辦法》等,均明確提出,改變「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的人才評價標準
  • 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直接下放,高校怎麼看?
    ◎ 科技日報報記者 過國忠◎ 通訊員 梅國英 夏斌 陸敏芝 張羽程 張運日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印發《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後簡稱《政策》)中明確,要落實自主評審,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直接下放至高校。
  • 今天,高校教師職稱怎麼評
    1960年,國務院頒布《關於高等學校教師職務名稱及其確定與提升辦法的暫行規定》,規定我國高校教師職稱實行分級審批,即助教職稱的審批權在學校,講師和副教授職稱的審批權雖在學校但須報省教委備案,教授職稱的審批權最終在教育部。
  • 事關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教育部發布重磅文件!
    ● 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直接下放至高校,自主制定教師職稱評審辦法、操作方案等評審文件,自主組織評審、按崗聘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教育部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人社部發〔2020〕100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教育廳(教委、教育局),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委人事部門,教育部直屬各高等學校:高等學校教師(以下簡稱高校教師)是我國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推動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和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力量
  • 人社部教育部發文:職高教師可評正高級職稱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為)9月9日,記者從人社部獲悉,該部與教育部日前聯合發文,改革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未來,職業高中教師職稱統一併入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系列,最高可評正高級職稱。中職教師如何設置職稱?
  • 寧波下放職稱評審權激發教師活力
    今年,浙江省寧波中小學高級教師職稱自主評審擴大了覆蓋面,在效實中學、慈谿中學試點改革的基礎上,增加78所學校開展高級教師職稱自主評審。  2018年,寧波在市直屬學校啟動中、初級教師職稱評審權限全部下放到校。
  • 高校教師職稱制度迎來重大改革!高校可自主評審教師職稱!
    近日,人社部、教育部印發《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文件明確提出:
  • 濟南下放教師職稱評審權 未來教師招聘、評職稱、績效分配或由學校...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近日,濟南出臺《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濟南將推進教師職稱評審權下放,將來濟南學校或可實現教師自主招聘、職稱自主評價、績效自主分配。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在深化教師管理體制方面,濟南將優化教師資源配置。濟南將採取「人編同調」等方式,鼓勵幹部、教師跨學校、跨學段、跨區域合理流動。濟南優化崗位設置管理,打通中級和初級教師崗位比例。
  • 教育部和人社部發布高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徵求意見:不以SCI論文做...
    7月27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教育部共同研究起草的《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不得將人才榮譽性稱號作為職稱評定的限制性條件,職稱申報材料不得設置填寫人才「帽子」稱號欄目,取消入選人才計劃與職稱評定直接掛鈎的做法。此外,《徵求意見稿》要求,推行代表性成果評價。結合學科特點,探索項目報告、研究報告、技術報告、工程方案、教案、著作、論文等多種成果形式。注重標誌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影響,突出評價成果質量、原創價值和對社會發展的實際貢獻。
  • 直面教師「晉升之痛」,高校職稱評審如何「破」與「立」?
    之所以會出臺「改革方案」是因為長期以來,高校教師評價中出現了「唯學歷、唯資歷、唯帽子、唯論文、唯項目」的「五唯」問題,這也成為很多高校教師職稱評審中的「晉升之痛」。近幾年,上百所高校進行了職稱評審改革的探索,試圖改變這一局面,那麼效果和現狀如何?困擾高校和教師的問題又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