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居 共學 共事 共樂

2020-12-20 南寧政務信息網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西鄉塘區中華中路社區民族之家裡,維吾爾族居民買吐送唱著歌,希望能在新中國70華誕當天放歌向祖國送祝福,「我現在不但聽得懂普通話,還能說幾句南寧白話。」

教唱歌的社區黨委書記謝華娟說,他們從不會聽不會說普通話,到能聽、能交流,融入這裡的生活,各族同胞親如一家。

南寧市將民族團結示範創建與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有機結合,著眼服務、創新治理,積極構建「13456」(即「一個中心、三級網絡、四項制度、五支服務隊伍、六項服務內容」)民族事務服務體系,讓少數民族群眾留得下來、融得進來、富得起來,營造多民族群眾在這裡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相互嵌入式社區環境。

積極探索增進交流

構建互助交融的「家」

在青秀區鳳嶺北社區的民族之家,牆上懸掛著芭蕉香火龍舞鬥竹馬、麒麟舞等民族民俗文化活動圖片,展現出濃鬱的少數民族風情,幾位身著少數民族服飾的居民在這裡跟著老師學習製作繡球。

「我們現在的生活很好,社區鄰裡和睦,民族團結。」壯族居民陸冬雲說。

鳳嶺北社區定期舉辦民族政策法規等知識講座,組織手工絲網花、烹飪等民族特色實用技能的培訓,通過開展「時間銀行」「四點半課堂」等志願服務活動,促進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

近年來,我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呈上升趨勢。市民宗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提升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歸屬感,積極探索城市民族工作新途徑,我市成立了全國首家地市級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中心,在39個街道(鄉鎮)建立了服務中心,332個社區(村)建立了民族工作服務站,組建1100人的協管員隊伍,為少數民族群眾構建相互溝通交流的「家」。

同時,還成立民族幹部骨幹、少數民族聯誼會會員、社區民族之家成員、志願者以及民族工作信息員、協調員、專家顧問等五支共800多人的服務隊伍,提供外來經商就業、住房租賃、子女入學、法律援助、困難補助、清真食品等六大服務。

幾年來,該服務平臺累計為少數民族群眾提供就業創業服務10.88萬人次,解決住(租)房問題6.25萬多人次,技能培訓20.92萬人次,提供法律諮詢2.29萬多人次,解決近5.14萬名隨遷子女入學難問題。「13456」服務體系已成為全國民族事務服務體系建設的「五大模式」之一,其經驗做法獲國家民委的充分肯定並推廣。

不斷提升服務水平

共建和諧幸福的「家」

中華中路社區是南寧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較為集中的社區,居住著壯、漢、瑤、回、維吾爾等19個民族的群眾,可以算是社區民族之家的最初「模型」。

「社區提供了周到細緻的服務,讓我有了家的感覺,這裡就是我的第二個故鄉。」買吐送用普通話說。

西鄉塘區通過「社校聯盟」,讓少數民族學生志願者走出校門,開辦普通話培訓班,免費教少數民族群眾普通話;為了讓少數民族群眾有一技之長,社區組織開展技能培訓班,讓他們掌握就業技能;每年的古爾邦節、壯族三月三等節日,社區組織活動,讓居民加深交流,共度佳節。

我市大力推進「暖人心」「心連心」「穩民心」工程,切實幫助少數民族流動人口解決入學、就業、清真食品供應等實際困難。如在少數民族流動人員技能培訓基地南寧市第一職業學校定期開展少數民族流動人員技能培訓,專門劃出4條創業街,開設10個「跳蚤市場」,支持少數民族經商就業;江南區二橋西社區民族之家創辦的「逢四說事會」,解決民族政策、支援幫扶、鄰裡糾紛等關乎社區群眾利益的身邊事;市級財政投入500多萬元對清真寺進行維修和改造,在人口密集的農貿市場設立清真肉類供應點。

此外,我市還建立了民族幹部與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結對聯繫制度,通過交朋友、解難題、敘友情,為各民族群眾營造和諧生活環境。

實施網格化管理

打造團結溫暖的「家」

近年來,萬秀村積極開展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活動,結合民族工作特點和基層工作實際,堅持按照「把民族工作融入網格化管理,少數民族流動人員進入村中幸福生活」的思路,成立了網格管理總站1個,劃分了50個網格單元,將轄區的少數民族人員納入網格化管理,每個網格配備1—2名網格員,網格間實現無縫對接,以「小網格」提供「大服務」,促進「大團結」,使外來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在萬秀村住得安、辦事順、有發展。

目前,全市主城區所有街道、社區和城中村全部完成網格基礎建設,全市劃分網格7041個,已配備到位網格員6000多人,實現轄區管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科學有效的舉措、紮實深入的工作、周到細緻的服務、充滿情懷的管理,讓南寧市民和外來少數民族群眾親如一家,民族團結之花在邕城大地絢麗綻放。

相關焦點

  • 新疆:各民族共居共學共事共樂
    這一年,新疆的民族團結工作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各民族間共居共學共事共樂,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匯成嘹亮的主旋律迴響在天山南北。  現代文化引領結碩果  現代文化是維繫各民族團結和諧的強大精神紐帶,是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強大精神動力。
  • 巴特爾:推動各族群眾在城市共居共學共事共樂-中青在線
    國家民委主任、黨組書記巴特爾出席會議並講話,他強調,各地要樹立促進融入的工作導向,推動各族群眾在城市共居共學共事共樂。  巴特爾在講話中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和重要部署。
  • 共居 共學 共事 共樂 阿克蘭幹村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
    營造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環境,加強交往交流交融是這次活動的主題,活動上,村民吐遜古麗用熟練的漢語講述了她從小到大在黨和政府資助下,在各族兄弟姐妹的關心幫助下成長成人自立的經歷,她還說,團結就是力量,只要團結我們生活越來越幸福美滿,只有團結才有穩定的社會,和諧的家庭。
  • 共居、共學、共事、共樂,杭州米市巷街道奏響民族工作美妙和弦
    共居、共學、共事、共樂,杭州米市巷街道奏響民族工作美妙和弦 2020-08-10 17: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重慶巴南打造「民族團結之家」 搭建共居共學共事共樂平臺
    新華網重慶7月8日電(歐陽虹雲)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如何讓少數民族群眾留得下來、融得進來、富得起來,一直是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的重要課題。重慶市巴南區通過打造「民族團結之家」教育基地,不僅緩解少數民族群眾就業難題,也為少數民族群眾搭建起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平臺。
  • 在共居共學共事共樂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努力創造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讓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親、守望相助。黨的十九大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寫入黨章,成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中國夢新徵程上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
  • 軍區社區:凝聚民族團結力量,推進社區共居共學共事共樂
    近年來,軍區社區堅持與轄區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政治引領、同心創建、凝聚民族團結的磅礴力量,推進社區共居、共學、共事、共樂,有力地促進了社區和諧穩定。2019年11月,軍區社區被評為「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單位」。
  • 各族群眾共事共樂,同心共築中國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6周年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接見了13名民族團結優秀代表,與他們一起共話民族團結、共祝祖國生日。習近平指出,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標。各民族同胞要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共同維護民族團結、國家統一。
  • 共居共事共樂共享
    迪慶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高舉依法治藏旗幟,以敢於鬥爭的精神、善於鬥爭的能力,嚴密防範和堅決打擊各種分裂、滲透等破壞活動,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全力守護藏區公共安全,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讓「兩個共同」「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根植於心、落實於行,創造有利於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環境。
  • 【杭法動態】互學互鑑 共促融合——康巴什區人民政府張平副區長...
    【杭法動態】互學互鑑 共促融合——康巴什區人民政府張平副區長一行來杭錦旗人民法院交流民族團結創建工作 2020-06-07 03: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白皮書:新疆內外勞動者共事共學共享共樂 生產生活心情舒暢
    內地省(市)及企業及時幫助轉移就業人員解決子女入託、上學等問題,推動務工人員與當地群眾共事共學共享共樂。「一些群眾看到同村的人外出務工回來,實實在在賺到了錢,人也變得時尚了,紛紛表示也想出去看一看、闖一闖,改變自己並讓家人過上好日子。」白皮書中舉例,和田市吐沙拉鄉的柔孜妮薩·伊敏,2019年3月報名前往福建省晉江市工作,她用賺來的錢幫助家裡發展特色養殖。
  • 蘭州市大數據管理局進社區共駐共建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創建
    中國甘肅網6月18日訊 (本網記者 洪煜然)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積極推進全市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加強城市基層黨建,充分發揮黨支部在社區共駐共建中的戰鬥堡壘作用,大力弘揚志願服務精神,營造良好氛圍。
  • 月牙堡社區:共融「新家園」 打造民族團結和諧新社區
    月牙堡社區是會師鎮南部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一個社區,通過「嵌入式」社區建設,了解少數民族的居住需求,著力構建各民族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區環境,促進了各民族群眾關係更加和諧,形成了互帶共建管理格局,支持和促進了社區工作的開展,增強了社區凝聚力和向心力。
  • 兵地聯誼之花 「共學 共玩 共樂 共進步」
    近日,額敏縣傑勒阿尕什鎮學校與第九師169團學校開展「共學、共玩、共樂、共進步」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行記。4月11日下午,傑勒阿尕什牧業寄宿制學校書記範玉華,校長趙文倉,教研教學帶頭人一行10人到第九師169團學校參觀學習,169學校裴校長率領校領導進行了熱情接待並陪同參觀。
  • 盈北社區:共築民族團結和諧大家庭
    每逢傳統節日,社區會給孤寡老人送上慰問品;少數民族節日來臨,社區開展慶祝活動,請各族群眾一起歡度;居民想多學東西,社區就定期開展各種免費的知識性培訓和講座;「紅領巾成長課堂」解決了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放學後無人照顧難題;堅持團結、教育、疏導、化解為主的原則,法律援助讓各族居民間的矛盾在源頭化解;「道德講堂」加「紅色影院」,提升了居民的道德修養和愛國意識……近年來,盈北社區以「社區黨建強堡壘,民族之家促團結
  • 空中樂學,繪本共讀,家園共育,疫情大考下幼教人的答卷
    空中樂學,繪本共讀,家園共育,疫情大考下幼教人的答卷。特轉至「新時代君子學堂」與朋友們分享。編/黃建平)「我,一個戴著花冠的病毒,經歷了多年的等待和變異,終於找到了登場的機會……」這是楊家山幼兒園的老師在為孩子們錄製「空中樂學」疫情防控知識視頻。是啊,一個原本普通的年份,卻因一個特殊的原因,打破了所有的寧靜。
  • 今天,少數民族同胞一起來學普通話
    今天,少數民族同胞一起來學普通話 2020-09-03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河區民宗局與兄弟區民宗局開展城市民族工作「互觀互學」活動
    按照市民宗局在全市開展城市民族工作「互觀互學」活動的要求,11月20日、23日,天河區民宗局作為組長單位,與番禺區、南沙區、增城區民宗局開展城市民族工作「互觀互學」活動。座談交流馬金才對各區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表示充分的肯定,並提出各區民宗局要進一步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按照市委市政府對創新民族工作的最新要求,一要著力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全覆蓋,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宣傳工作;二是要提升民族工作服務水平,積極營造各民族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良好氛圍;三是要把民族工作經驗進一步提煉升華
  • 【校園新聞】同學共樂 同行共贏
    同學共樂 同行共贏 ---記兩岸共學之「創新數學」首次遠程共學活動
  • 聯合早報:日本「共屋」興起 欲重新凝聚大和民族
    住「共屋」不再寂寞  日本房產事業局的報告顯示,日本開始有「共屋」型租房是在2000年。這類租房15年來發展迅速,尤其是在房租偏高的東京市區最為流行。截至去年,東京市區已有超過2000個大小型的共居公寓。  記者走訪共居公寓時,發現這些住客有個共同點,就是人人都挺健談。有人直言,住「共屋」不再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