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牙堡社區:共融「新家園」 打造民族團結和諧新社區

2021-01-12 會寧融媒

月牙堡社區是會師鎮南部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一個社區,通過「嵌入式」社區建設,了解少數民族的居住需求,著力構建各民族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區環境,促進了各民族群眾關係更加和諧,形成了互帶共建管理格局,支持和促進了社區工作的開展,增強了社區凝聚力和向心力。

會師鎮月牙堡社區成立於2014年8月,下轄3個居民小組和2個村民小組,2728戶9316人,其中戶籍人口202戶640人,主要聚居群體為漢族和回族,現有回族等少數民族常住戶319戶1183人,全部為新添堡鄉流入人口。該社區高度重視民族工作,切實維護民族團結,通過組織幹部群眾學習有關民族宗教政策和相關法律法規,不斷提高了幹部的認識和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持續完善社區民主制度,定期召開居民代表大會,按程序討論決定社區居民委員會或社區代表、居民代表提請的有關事務,整個社區走出了一條傳承民族文化,黨建引領居民自治的新路子;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群眾自發籌資籌勞進行排汙處理及巷道硬化,改善人居環境,方便群眾出行,同時還在文化廣場配備了健身器材、安裝了籃球架、桌球臺,並舉辦象棋比賽和書畫進社區活動,既表達了各民族守望相助,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光榮傳統意識,又不斷豐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充分營造了民族團結的良好氛圍。

下一步工作中,會師鎮月牙堡社區將持續加強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學習以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將少數民族文化和本地文化相融合,傾力打造「真情相融,和諧共進」的民族家園,讓各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不斷促進各民族之間團結進步、繁榮發展,為會寧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增光添彩。

(會寧融媒記者 閆博 賈育錫 )

編輯:劉慧霞 姚虎棟

監製:張文廣

相關焦點

  • 盈北社區:共築民族團結和諧大家庭
    盈北社區隸屬於賀蘭山西路街道辦事處,社區總人口9865人,含漢族、回族、滿族、蒙古族、錫伯族、土家族等民族6個,其中少數民族156戶,624人。作為自治區第八次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模範集體,該社區以黨建為引領,將民族工作納入創建和諧社區各環節,各民族群眾和諧相處,生活安寧,身心歡愉,譜寫出民族大家庭共同團結髮展的讚歌。
  • 軍區社區:凝聚民族團結力量,推進社區共居共學共事共樂
    近年來,軍區社區堅持與轄區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政治引領、同心創建、凝聚民族團結的磅礴力量,推進社區共居、共學、共事、共樂,有力地促進了社區和諧穩定。2019年11月,軍區社區被評為「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單位」。
  • 大理關迤社區:悠悠老街古風存 民族團結沐春風
    自古以來,關迤社區就是眾多民族的聚居地。時至今日,社區內仍居住著白族、彝族、回族、藏族、侗族、納西族等20多個少數民族,近年來該社區在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社區工作中,不斷創新城市社區民族工作方式,不斷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致力於實現社區內各族群眾「同築一方城、同飲一井水」的美好願望。
  • 永和裡社區:讓民族團結進步之樹枝繁葉茂
    永和裡社區讓民族團結進步之樹枝繁葉茂。供圖  昆明市西山區永和裡社區歷來重視民族團結,曾被昆明市、西山區兩級政府授予「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近日,永和裡社區舉行民族團結進步促進會,來自轄區的公共單位、少數民族代表、全體社區幹部、志願者代表參加了會議。
  • 民族團結一家親 同心共築幸福夢 永康市多管齊下創建「石榴籽社區...
    ,通過一系列創建舉措真真正正讓少數民族群眾「留得下來、融得進來、富得起來」。21日,永康市委書記章旭升批示:石柱鎮飛鵝山社區通過「四共」措施,創建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單位,為永康市基層社會治理和社區民族工作闖出了一條道路。希望進一步總結探索,結合「龍山經驗」,提升工作成效。
  • 廣西柳州市大龍潭社區:這裡是民族團結的大家庭
    現在社區搬進了600多平方米的新辦公樓,給居民提供的服務多了,活動場地也多了,各方麵條件都比以前好很多。」李明貴說。如今,龍潭公園優美的環境,吸引來許多人養老,昔日柳州的工業區已逐漸變成生活居住區和休閒養老區。進入新世紀以後,大龍潭社區各民族加速融合發展,打油茶、唱山歌是社區壯、瑤、苗、侗等民族的傳統習俗,如今,這一習俗深受社區各族群眾的喜愛。
  • 揚州安平社區:「1234」工作法推進民族團結一家親
    中國江蘇網12月22日揚州訊 在揚州市邗江區竹西街道安平社區,共有少數民族群眾56人,包括回族50人、維族2人、蒙古族2人和壯族2人。近年來,安平社區圍繞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探索了「1234」民族工作法,2020年,又積極創建民族工作「紅石榴家園」,營造了社區各族群眾共謀科學發展、共創和諧局面的生動氛圍。
  • 玉溪市: 抓社區「小天地」做民族團結「大文章」
    在各示範社區推行「黨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模式,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與社區黨建工作深度融入,明確黨總支書記為創建工作「第一責任人」,將創建工作與黨建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檢查、同落實,把民族工作議題納入黨總支例會研究,民族工作學習與黨組織「三會一課」、理論學習、主題黨日活動全面結合開展。讓黨員幹部成為創建工作的「紅色頭雁」。
  • 南寧市新竹社區:讓社區成為和諧家園
    ,這裡道路乾淨,綠樹成蔭;老人們三三兩兩聚在樹蔭下談笑,孩子們在廣場上追逐嬉戲,讓人感受到社區和諧快樂的氣氛。近年來,社區堅持以提高居民素質為抓手,通過居民自治、友愛互助等做法,架起了人們之間溝通和互助的橋梁,使社區成為了居民的和諧家園,鑄造了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新亮點。潘秀珍阿姨於1988年搬到新竹社區居住,一住就是20多年。她說:「當年這裡一片荒涼,生活很不方便。現在這裡儘管已成了『老』小區,但衣食住行樣樣方便,我都捨不得搬走了。」
  • 居民共建民族團結和諧大家庭
    牡丹街道辦事處立足實際,創新工作思路,強化精準服務,以創建為載體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牡丹街道辦事處是牡丹江市城區朝鮮族居民聚居區,轄區60167名居民中,有朝鮮族居民9025人。為方便服務少數民族居民,街道和社區配備了少數民族幹部,開闢民族服務窗口,並定期開展工作人員雙語培訓。
  • 新義社區:網格化助推「新麗江人」融入城市社區治理
    近年來,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原住居民大量外遷,新麗江人不斷湧入,社區的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方式等都發生了變化,也為基層社會治理帶來了新的挑戰。「為了更好地開展社會治理工作,新義社區黨總支堅持黨建引領,採取『1+2+4+N』措施,推動『新麗江人』融入麗江古城共建共治共享取得新成效。」
  • 南大和園社區黨支部:以「和」為題,共築和諧家園
    近日,記者來到棲霞區仙林街道南大和園社區採訪過程中發現,社區黨支部書記潘家燕一邊接受採訪,一邊還不忘隨時隨地巡查一番。「廣場上有人違規發傳單,請物業人員速來。」她放下手機對記者說,社區黨支部提出的「建設和諧家園、人人有責」的理念,已經深深印在社區每位黨員、每個工作人員和居民的心中。
  • 合浦縣廉州鎮康樂社區創建「和諧社區」
    1952年,座落康樂街121號,轄區東至定海北路、南至育新路、西至西門江河畔、北至青雲南路水溝(人工湖),總面積1.8平方公裡。居委會幹部6名,社區居委會共分三大片管理區,即(康樂街、育新路、璣屯街,瑤上街為第一片管理區;西華路、學宮街、青雲南路為第二片管理區;沙窩街、愛衛街為第三片管理區。)
  • 「社區風採」製作民族風味美食 共建和諧穩定家園
    為了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進一步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關係,有效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9月18日,祥雲社區組織開展「深化民族團結 踐行守望相助」民族團結進步月蒙古族奶食品大比拼活動,區民委主任郝金鳳應邀擔任此次活動的評委。
  • 小社區「大家庭」唱響和諧歌——民族團結海東行③
    青海新聞網訊 小學生放學有人照管,老年人日常有人看護,大小困難有人幫助,文藝活動有人組織……這是當前海東市眾多社區的新常態。對社區管轄內的各族居民來說,社區就像自己的第二個家,這個家就在他們的身邊,是個多民族大家庭。
  • 手挽手肩並肩 共創美好新家園
    今年5月下旬,市人大常委會組織專題調研組,先後深入隆安縣、橫縣、青秀區和武鳴區相關學校、社區、村屯、企業等,對我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深化提升工作情況進行專題調研。   創新服務體系  讓各民族共居共學共事共樂   調研組一行走進西鄉塘區中華中路社區,該社區居住著漢族、壯族、瑤族、苗族、維吾爾族等19個民族,美美與共、和睦相處。
  • 【文化大篷車社區行】豐富社區文化活動,打造美好和諧社區
    【文化大篷車社區行】豐富社區文化活動,打造美好和諧社區金羊網  作者:符暢  2020-11-22 這周末,「文化大篷車」開往省內多個城市
  • 巧用「金點子」打造和諧新社區!蘇州相城經開區泰元社區創新「一網...
    「巧手媽媽」教授手工製作;端午粽香,重陽共慶,志願者與居民們共慶「我們的節日」;照拂老幼,關愛弱勢,共享社區大家庭的溫暖;安全巡查,監督整改,共同維護安居家園……這些都是相城經開區泰元社區居民生活的日常寫照,通過一套創新的工作法,社區居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幸福和諧。
  • 玉溪市紅塔區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找準重點發力
    近年來,紅塔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民族工作會議精神,以民族團結為主線,始終堅持「融」的思想,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壓實工作責任,通過深入探索,大膽創新,按照分區域、抓重點、促聯盟、共創建,以點串線、以線連片、以片帶面的方式,逐步編織城市民族工作網格,夯實城市民族工作基礎,闖出一條紅塔區城市民族工作的新路子,全區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創建工作正邁上新的臺階。
  • 河北衡水桃城區育新社區為居民打造和諧溫馨生活環境
    「小」社區裡的「大」服務——桃城區育新社區為居民打造和諧溫馨生活環境6月27日,臨近中午,氣溫已經接近32℃,不顧天氣炎熱,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區中華街道育新社區幾名志願者還在鴻泰家園小區忙著清理垃圾。「社區就是我們的家,我們有義務保持這裡的美麗。」這是志願者們共同的心聲。900餘人的志願者隊伍、500餘場次志願活動、7000餘人受益群體……近年來,育新社區本著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以志願服務「項目化」運行發展,精心打造「暖陽共享」志願服務品牌,為轄區居民營造和諧溫馨的生活環境。「這照料中心啥時候能開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