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都容易出現拖拉的情況,有些孩子就連起床也要父母多叫幾遍才願意慢慢吞吞地起來,甚至有些孩子吃飯總是最後一個,這些都是孩子拖延症嚴重的表現。
孩子拖延症嚴重其實也是自控能力不好的表現,很多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原本一個小時可以完成的作業,但他們卻花了將近三個小時才完成。
他們主要是將時間浪費在了不必要的事情上,比如做作業沒幾分鐘就忍不住想要吃個蘋果想要上個廁所,這樣一來一回耽誤一下,做作業這件事情也就失去了連貫性,導致他們的作業一塌糊塗。
愛拖拉的孩子往往在其人生字典中是沒有時間概念的,他們也沒有較為清晰明確的人生規劃。比如要起床這件事,他們總是想著拖到最後一分鐘再來做,因為他們覺得時間還很充裕。
但往往正是這種思想,導致孩子們在最後時刻表現得極為匆忙,遲到也成了家常便飯。所以對於這類孩子,父母最好還是給孩子制定一個人較為清晰的長期計劃,讓孩子能夠對時間的有準確的把握性。
孩子之所以做事總是拖拉,大部分還是因為他們的內心太容易受到外界影響了。比如在做作業的時候,孩子們或許原本信誓旦旦想要早點做完作業,但是做作業的過程是非常枯燥無味的,也因此導致孩子容易出現消極怠慢的情緒。
尤其是當孩子在認真做作業的時候父母在一旁玩手機,那麼孩子的注意力更容易受到父母的影響,就會變的不喜歡寫作業了。
面對孩子拖沓的做事態度,父母應該及時制止,並且學會採用正確的激勵方式,讓孩子能夠變得更加自律。
要想孩子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做好人生的規劃準備。若是孩子從小樹立遠大目標,明確自己未來的人生道路,那麼他們就會由內向外產生自發力,而這份自發力就會激勵孩子去朝著自己的目標奮鬥努力。
甚至自己為自己規劃短期的小目標。這樣孩子就不敢浪費時間,不論做什麼事情都不會產生拖拉的情況了。
沒有一個孩子是天生就懶惰、不願意思考的,之所以孩子出現拖拉的情況,其實父母也應該負較大責任。正是因為孩子所處的家庭環境中,父母經常拖拖拉拉導致孩子也開始學會拖拉的壞習慣。所以解決拖拉問題應該從父母開始做起,從孩子的原生家庭開始做起。
父母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堅守先做事在玩的心態,這樣就能給孩子樹立好榜樣,讓孩子知道做事的重要性遠大於玩,孩子 也會更加努力珍惜機會,向父母學習。
孩子在小的時候是沒有時間的概念的,他們也不懂得珍惜時間,所以父母要想制止孩子的拖拉行為應該從教導孩子珍惜時間開始。
孩子要是明白了時間的重要性,那麼他們就會開始懂得管理自己的時間,懂得自主支配時間。其實感受時間最好的方式莫過於帶孩子去看日出、日落,從大自然中明白時間。
父母的一生都是在為孩子奔波,為孩子而不斷努力著,所以在帶孩子前進的同時也千萬不要忘記適當學會放手。尤其是在面對孩子拖拉的壞習慣時,父母更應該講究方式方法,讓孩子能夠心悅誠服的接受引導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