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總是拖沓,父母要懂得正確激勵,讓孩子更自律

2020-10-07 棉花糖育兒觀

很多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都容易出現拖拉的情況,有些孩子就連起床也要父母多叫幾遍才願意慢慢吞吞地起來,甚至有些孩子吃飯總是最後一個,這些都是孩子拖延症嚴重的表現。

其實孩子之所以拖延症這麼嚴重,有三個原因:

  • 自控能力不好

孩子拖延症嚴重其實也是自控能力不好的表現,很多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原本一個小時可以完成的作業,但他們卻花了將近三個小時才完成。

他們主要是將時間浪費在了不必要的事情上,比如做作業沒幾分鐘就忍不住想要吃個蘋果想要上個廁所,這樣一來一回耽誤一下,做作業這件事情也就失去了連貫性,導致他們的作業一塌糊塗。

  • 做事情沒有計劃性

愛拖拉的孩子往往在其人生字典中是沒有時間概念的,他們也沒有較為清晰明確的人生規劃。比如要起床這件事,他們總是想著拖到最後一分鐘再來做,因為他們覺得時間還很充裕。

但往往正是這種思想,導致孩子們在最後時刻表現得極為匆忙,遲到也成了家常便飯。所以對於這類孩子,父母最好還是給孩子制定一個人較為清晰的長期計劃,讓孩子能夠對時間的有準確的把握性。

  • 容易受到外界影響

孩子之所以做事總是拖拉,大部分還是因為他們的內心太容易受到外界影響了。比如在做作業的時候,孩子們或許原本信誓旦旦想要早點做完作業,但是做作業的過程是非常枯燥無味的,也因此導致孩子容易出現消極怠慢的情緒。

尤其是當孩子在認真做作業的時候父母在一旁玩手機,那麼孩子的注意力更容易受到父母的影響,就會變的不喜歡寫作業了。

面對孩子拖沓的做事態度,父母應該及時制止,並且學會採用正確的激勵方式,讓孩子能夠變得更加自律。

父母可以採用以下三種方式:

  • 樹立遠大目標,激發孩子自主性

要想孩子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做好人生的規劃準備。若是孩子從小樹立遠大目標,明確自己未來的人生道路,那麼他們就會由內向外產生自發力,而這份自發力就會激勵孩子去朝著自己的目標奮鬥努力。

甚至自己為自己規劃短期的小目標。這樣孩子就不敢浪費時間,不論做什麼事情都不會產生拖拉的情況了。

  • 以身作則,樹立不拖拉的榜樣

沒有一個孩子是天生就懶惰、不願意思考的,之所以孩子出現拖拉的情況,其實父母也應該負較大責任。正是因為孩子所處的家庭環境中,父母經常拖拖拉拉導致孩子也開始學會拖拉的壞習慣。所以解決拖拉問題應該從父母開始做起,從孩子的原生家庭開始做起。

父母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堅守先做事在玩的心態,這樣就能給孩子樹立好榜樣,讓孩子知道做事的重要性遠大於玩,孩子 也會更加努力珍惜機會,向父母學習。

  • 告訴孩子時間的重要性

孩子在小的時候是沒有時間的概念的,他們也不懂得珍惜時間,所以父母要想制止孩子的拖拉行為應該從教導孩子珍惜時間開始。

孩子要是明白了時間的重要性,那麼他們就會開始懂得管理自己的時間,懂得自主支配時間。其實感受時間最好的方式莫過於帶孩子去看日出、日落,從大自然中明白時間。

父母的一生都是在為孩子奔波,為孩子而不斷努力著,所以在帶孩子前進的同時也千萬不要忘記適當學會放手。尤其是在面對孩子拖拉的壞習慣時,父母更應該講究方式方法,讓孩子能夠心悅誠服的接受引導方式。

相關焦點

  • 家長要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讓孩子告別拖延,做事更有效率
    別說是孩子了,就算是很多大人也做不到很自律,在趨利避害的本能下,人總是會選擇去做一些能夠及時讓自己感到快樂的事情,而不會選擇負苦做一些苦難的事情,這樣的話父母該如何提升孩子的自律性呢?但是別的孩子晚上八九點就能夠完成作業,欣欣總要拖到十點以後。對此欣欣媽媽覺得特別心煩,孩子總是這麼不自律,以後學習成績肯定也好不到哪裡去。
  • 孩子做事拖沓、不積極,巧用3個心理學效應,孩子變得更主動
    ,做事拖拖拉拉,幹啥都不積極,當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時,不少家長都會下意識地採用棍棒教育,希望孩子能夠在疼痛的教訓下,主動積極地做事情。這種棍棒教育的方式確實能夠在短時間內驅使孩子主動做事情,但是從長期來看,這種方式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叛逆,討厭父母的管教方式。
  • 孩子入睡困難怎麼辦?別當"保姆式"父母,讓孩子變得更自律
    但是若是無法得到充足的睡眠,影響孩子的健康發育不說,還很容易讓孩子的學習效率變得十分低下。因此父母有必要採取一些措施,提高孩子的自律。最為有效的措施有以下三種:立下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讓孩子自律的第一步便是父母要率先做出表率。
  • 孩子做事拖沓磨蹭,如何來根治?提高孩子的做事效能勢在必行
    經常有家長給我說孩子做事磨蹭拖沓,不知道如何解決?試了各種方法,最後還是以催促吼叫結束,每天都要上演上好幾次,非常苦惱。孩子是在一個家庭環境當中成長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你做事的效率和你做事的方式方法無形中都會複製給你的孩子。回憶自己的生活場景,優化自己的做事流程,給孩子做良好的示範。先從自身的改變,再去要求孩子。第二,孩子做事的意願不強。孩子做事拖沓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孩子根本就不情願做這件事情。
  • 自律能力對孩子很重要,父母要幫孩子告別拖延,提高做事效率
    其實這都是孩子不自律的表現,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可以自律。當父母輔導孩子的過程中,不僅要幫助孩子讓其認真完成作業,並且還要逐步培養他們主動思考的能力。孩子只有一步步腳踏實地,那麼等到他們遇到學習強度比較大的時候也能夠迎刃而解。
  • 從孩子「拖沓」與「任性」中看父母的行為模式
    養育孩子的方式,主要以給現成的答案、命令「你要…」「你應該…」「你不應該…」等。  但孩子的學習需要過程,在過多的操心、催促下,孩子的體驗是:總有人為我安排、操心、做事,而不必獨立思考。因而難以養成對自己行為的責任能力。
  • 父母怎麼樣培養孩子的自律,這3招幫你get重點
    ,這3招幫你get重點1、父母要以身作則父母的行為就是孩子的模板。「父母是什麼樣的人」遠比「父母對孩子做什麼」更重要。教育者自身的自律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無論到什麼年紀,家長都不要放棄自己,要始終追求自律。
  • 自律與回報成正比,擁有自控力的孩子更成功
    鄰居家有一個孩子,最開始的時候學習很認真,遇到不懂的問題總是第一時間問老師。學習成績很不錯,在班裡面排名第一。後來孩子慢慢長大,接觸到了遊戲,而這個時候孩子的父母並沒有嚴加管教。孩子慢慢沉迷於遊戲,對於課堂學習也愛搭不理。今天學,明天不學。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最終導致孩子的成績一落千丈。為什麼之前的時候孩子勤奮好學,他的成績就能夠得到顯著提升。
  • 培養孩子自律,是父母給的最大財富(伴讀)
    學會自律、懂得自我管理,擁有一定秩序感的人,他的生活、他的成長過程一般都不會太差,自律將決定著一個人日後的學業乃至他的一生是否成功與幸福。對於孩子來說,自律與專注力同樣重要。3、幫助孩子梳理規則意識凡事設一個合理的規則,是培養規則意識的重要開端規則是什麼?就是定出來讓人遵守的做事規程和行動準則。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無規則的爭先恐後會造成社會的混亂,想孩子自律,也要教他學會遵守規則。
  • 孩子「拖沓」與「任性」的背後
    因此,孩子種種行為問題(白紙上的圖案),是我們成人製造(繪製)出來的,而成人中最主要的就是孩子的父母。從這個角度說明,要改變孩子不好的行為,父母首先要找準你在「白紙」上繪製畫的過程中,問題出在哪裡?是落筆太輕、還是太重?
  • 孩子「拖沓」與「任性」背後的意義
    因此,孩子種種行為問題(白紙上的圖案),是我們成人製造(繪製)出來的,而成人中最主要的就是孩子的父母。從這個角度說明,要改變孩子不好的行為,父母首先要找準你在「白紙」上繪製畫的過程中,問題出在哪裡?是落筆太輕、還是太重?
  • 孩子總是慢半拍、做事拖沓,先別急著催孩子,有2種拖延很正常
    別的小朋友都能夠跟著老師的節奏完成各個任務,而你家孩子總是拖到最後,影響整體進度,就算別的小朋友不埋怨孩子,孩子也會因為總比別人慢而感到自卑、挫敗。從表面上看,孩子的拖延行為似乎是主觀行為,我們總是百思不得其解,想不通為什麼要拖延呢?為什麼就不能快一點呢?按照計劃好的時間順順利利的做完每件事情很難麼?
  • 父母引導孩子學會自律的技巧,自律從來不是靠說養成的
    導語:當一個人覺得自律的養成很痛苦的時候,那說明他做事方式出問題了,如果一件事情是自己真正想要做的,再努力再辛苦,苦也會是幸福的。小區裡的育兒群最常討論的一個話題就是'如何引導孩子學會自律'。雨兒媽發語音說:「總說要引導孩子學會自律,可我發現,說來說去,似乎我的孩子沒什麼大的改觀,還是想怎麼著就怎麼著。」
  • 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父母試試這三個方法,對孩子的未來非常重要
    孩子需要通過自己不斷的體驗,去累積成長的經驗,家長的肯定和尊重,對孩子最大的動力,和自信心的源泉,父母要學會去了解孩子的需求,聽聽孩子的語言,給孩子選擇的權利,以及尊重孩子的選擇,這樣對於孩子的人格健全,性格養成,還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在父母的尊重中長大的孩子,更加懂得自尊,往往會更加懂得自律,懂得為自己和他人負責。
  • 父母必讀:孩子做事拖拉怎麼辦(七因七法助您解除煩憂)
    很多家長發現,再拖延的孩子,如果遇到自己喜歡、能勝任的事情,其專注度和做事效率會高很多。遇到難度高的事情,家長要注意降低期望,鼓勵孩子嘗試了、或完成了就好,這樣孩子才會更有信心去面對。 有些孩子由於思維能力好,思維跳躍性和創新性大,如沒有正確引導其聚焦主要任務,也會因思維跳躍而無法專注於一事,導致拖延發生。 拖延症成因之七:孩子缺乏時間觀念 有的孩子做事拖沓,是因為他的時間觀念還沒有形成。在這種情況下做事就會缺少條理性、計劃性和緊迫性,效率很低。
  • "你越催,孩子越磨蹭",父母做好這3件事,孩子才能更自律
    但是因為自身能力不足,而父母又以成年人的標準要求孩子。所以,父母看著孩子慢慢做事情,就覺得他們很磨蹭。孩子才能更自律:①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父母要懂得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可以利用他們最愛的事情"做文章"。
  • 孩子優柔寡斷?父母要了解「布利丹效應」,讓孩子做事更果斷
    二、為什麼孩子做事會優柔寡斷?此前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段小視頻,一位寶媽吐槽自家孩子做事的時候總是會優柔寡斷。於是寶媽把數學作業和語文作業都放在孩子面前,讓孩子選擇一門功課開始寫作業。結果孩子猶猶豫豫不知道從哪一門開始寫起,就這樣糾結了半個小時。
  • 如何讓孩子學會自律,懂得自我管理
    在當下這個充滿浮躁的時代,自律已是被頻繁提起的高頻詞彙。學會自律、懂得自我管理,擁有一定秩序感的人,他的生活、他的成長過程一般都不會太差,就如俞敏洪說的一樣:「沒有自我管理,人生難以變得更好。」對於孩子來說,自律與專注力同樣重要。
  • 比自律更深層次的能力,父母學會這樣養娃,孩子會很省心
    自律的孩子,懂得規劃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並認真、按時地去執行,讓不少老父親、老母親感到欣慰不已。可以說,家裡的孩子如果學會自律,會讓父母省心不少。可是你知道嗎?比自律更深層次的能力是&34;,有自驅力的孩子不光自律性強,還擁有進步的動力,這樣的孩子讓父母既省心又放心
  • 培養孩子自律至關重要,這幾點父母一定要做到,一定不能忽視
    在一個普通家庭的生活了,父母往往會把自己沒能實現的夢想或者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但是這些父母家長都沒有考慮過孩子能不能承受,他們只會苦口婆心的勸說,但是並沒有做到正確的引導,所以孩子在一定程度上不知道該怎麼做,其實逼迫孩子努力學習,倒不如培養孩子自律,找到自己的學習方法,今天我們就跟隨西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