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與回報成正比,擁有自控力的孩子更成功

2020-09-03 青蘋果育兒

鄰居家有一個孩子,最開始的時候學習很認真,遇到不懂的問題總是第一時間問老師。學習成績很不錯,在班裡面排名第一。

後來孩子慢慢長大,接觸到了遊戲,而這個時候孩子的父母並沒有嚴加管教。孩子慢慢沉迷於遊戲,對於課堂學習也愛搭不理。今天學,明天不學。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最終導致孩子的成績一落千丈。

為什麼之前的時候孩子勤奮好學,他的成績就能夠得到顯著提升。之後孩子沉迷遊戲的時候,成績就一路下滑。表面上看這個原因很簡單,就是孩子玩遊戲惹的禍。但仔細想想除了這個所謂的遊戲之外,是否還有自律參與其中呢?

為什麼要自律?

  • 自律讓孩子養成好習慣

自律就是一定程度上的自我約束,孩子自律的習慣一旦養成,就能夠很好的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父母也會省很多的心。告訴孩子自己學到的本事是誰也搶不走的,要孩子努力塑造自律的好品質。

我有個同學從小就在父母的教育下塑造了良好的自律習慣,他每天晚上都把第二天要做的事,按照輕重緩急寫在本子上。第二天先做重要的,然後再有計劃的把剩下的去完成,無論生活還是工作都特別井井有條。他這個良好的習慣他說得特別感謝他的父母,感謝他父母為他培養的這個有儀式感的好習慣,讓他受益一生。

  • 自律是最好的儀式感

自律不是讓你做「苦行僧」,而是在做某件事的態度上,一定要堅決,且有一定的規劃,可以適當的給自律儀式感。

想自律,要給自己一個嚴格的界限,在規定的時間內做規定的事,不能給自己找藉口。也可以把要做的事情記在本子上,給自己一種莊嚴的儀式感。

給孩子讀繪本需要儀式感,每天堅持讀半個小時的繪本故事,讓孩子明確意識到要做什麼。從而激發孩子的積極性,我們對這件事重視也是一種儀式感,正因為重視才會努力的去做好。

儀式感可以激發孩子的行動力,教會孩子對生活要有目標,能使孩子更好的自律。

  • 自律讓人生更精彩

自律可以讓人從低谷中奮起,自律可以讓人重整旗鼓,自律可以找回一個更好的自己。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的羅子君在經歷了人生的重大變故之後,嚴格自律,重拾信心。從最初的營業員幹起,無論是在職場還是在生活上都給了自己一個全新的自己,使自己的人生重放光彩。

我有個朋友,天天喊著減肥,但是就是抵擋不住美食的誘惑。她說她試過好多方法,減肥藥也吃過,甚至試過每天下午只吃一個西紅柿和一個黃瓜。但是最後都沒有戰勝自己,因此自己也很懊惱。

一個偶然的機會,一個營養師跟她說平衡飲食,每餐吃定量,只吃七分飽,而且要每天都這樣吃。

我朋友說這個方法讓她堅持下來了,而且現在有了很好的效果,身材也越來越好。說有好多漂亮的衣服都可以穿了,自律習慣的養成讓她內心感覺有說不出的喜悅。

塑造一個自律的價值觀,我們需要去做什麼?

  • 幫孩子制定目標

a.適當的獎勵機制。

自律從小事做起,幫孩子制定目標,並按照既定的目標前行,這個是最重要的。可以從「早睡早起,每天讀一本好繪本,每天講一個小故事,每天運動半小時」等等,堅持下來就是勝利。

採取適當的獎罰措施,比如孩子今天早睡早起了你獎勵他,第二天沒做到就要懲罰他。孩子完成了自己的小目標要及時獎勵,能更好的塑造孩子的自律習慣。

b.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告訴孩子沒有什麼是不用費力就能走上人生的巔峰的好事,朝著自己的目標不斷努力。一步一個腳印的堅持下去,才可能獲得成功。

自律是人生的一種習慣和態度,從小就要培養孩子的自理行為。讓孩子們明白自己想要什麼,和孩子一起制定好目標,並告訴孩子自律的重要性,引導孩子從小就要養成自律的好習慣。

c.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一個懂得自律的孩子,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該幹什麼,不該做什麼,能夠更好的安排個人時間,將來成功的機會也會更大些。

讓孩子帶著自己的夢想,堅持自律。讓孩子自己有自律的意識,也就會有更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收穫的效果會更好。

  • 家長做到自律,起到榜樣作用

a.讓孩子自律,家長要先自律。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每個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並體驗自己的人格。」

家長的行為,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一定要先做好榜樣。

家長們可以捫心自問自己的一天是怎麼度過的呢?是不是都給孩子做了好榜樣呢?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歷:自己定好的計劃,卻在沒堅持幾天後就放棄了。辦的健身卡想通過運動來換一個好的身材,最後還是堅持不下來;想戒菸最後還是沒能戰勝自己等等。做了很多想提升自己的計劃,最後還是敗給了行動。你肯定也很厭惡這樣的自己,做事缺少毅力,沒有自律性。

相信好多家長也會很慚愧的,所以家長平時陪孩子的時候,自己先做好榜樣,對孩子才是非常有幫助的。

b.家長的自律更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孩子愛偷懶也是正常的,要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孩子班上有一個學生,不管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都做的特別好,老師每次都表揚她。看到這個孩子這麼優秀,有一次趁機跟她的家長取取經,她的家長說孩子放學回家就給她規定做作業的時間,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

如果不完成,後果就由自己承擔。那麼在這個過程中,這個家長也是以身作則的,主動放下手機,除了做好自己的辦公事務外,有時間還看會兒書。家長的自律,給孩子起到了言傳身教的作用。

c.潛移默化的影響,更好的助力孩子成長。

我平時喜歡跑步,這還是上學時養成的習慣,加上平時也比較喜歡鍛鍊身體,這個習慣我也很受益,身體還算比較好的。

我每次跑步的時候,我家孩子也會跟著跑,這個也是榜樣的力量,很多事情孩子都會跟著大人學,所以父母要做一些好的榜樣,給孩子的健康成長助力。

  • 生活中延遲滿足

1968年,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在位於美國史丹福大學的比英幼兒園主持了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在32名成功參與了實驗的孩子中,最小的3歲6個月,最大的5歲8個月。實驗開始時,每個孩子面前都擺著一塊棉花糖。

孩子們被告知,他們可以馬上吃掉這塊棉花糖,但是假如能等待一會兒(15分鐘)再吃,那麼就能得到第二塊棉花糖。結果,有些孩子馬上把糖吃掉了,有些等了一會兒也吃掉了,有些等待了足夠長的時間,得到了第二塊棉花糖。在那之後,先後有600多名孩子參與了這項實驗。

後來的跟蹤研究發現,吃到兩顆糖的孩子最後成功的機會更大。因為這樣的孩子更懂得自律,為後來的生活、學習發揮了重要作用。

延遲滿足在塑造孩子自律良好品質時是有好處的,讓孩子習慣在期待中得到滿足,才能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才能更好的培養自律的習慣。但是不能一味的只延遲不滿足,這樣孩子會覺得家長不守信用,也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所以家長一定要把握好延遲滿足的「度」。

自律有反覆,應該如何堅持?

  • 強烈的動機

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才能朝著正確的方向出發。自我認知是自律的重要前提,要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並堅持下去,能做到自律是對自己生活的一種負責任。

魯迅先生說:「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

高度自律是因為內心有強烈的驅動力,並且深知不自律的後果。不想再體會那種不自律帶來的痛苦的體驗,最後咬牙也要堅持完成。經歷也是最大的財富,他會鞭策我們向更好的前方行駛,自律的程度決定了你的高度。

讓孩子從小就要有改變世界的遠大志向,盡力一搏,將自己的光芒發揮到極致,就是做了最好的自己。教育孩子做人要低調,做事要高調,這個世界最實用的規則就是「用結果說話」,現在的努力都是為以後有一個好結果「鋪路」。

  • 不要尋找藉口

有句話說的好,命是弱者的藉口,運乃強者謙辭。人生雖然有種種的的不如意,但這並不是你不努力的藉口,所有的難題都是為了被克服而存在。想要活的有意義,就要知道想要什麼,並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為自己想追求的目標,破釜沉舟。你的人生不該交給別人來決定,能夠改變你命運的只有你自己。

記得有這麼一個故事,有個人掉到水裡了,喊「救命」。正好有個人拿著槍從這兒經過,把槍瞄準了他,這個掉到水裡的人以最快的速度遊到了岸上。所以有時候不能只等著靠別人,不找藉口,不親自試試,怎麼會知道自己有多大潛力。讓自己有背水一戰的勇氣,也許會逼自己更成功。

  • 不讓周圍的人、環境影響孩子

真正的自律是深思熟慮之後的自我約束,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用自律來更好的把握自己前進的方向,在不動聲色的努力中,默默的成長。

有一次跟著孩子散步,一個孩子看到其他小夥伴玩的玩具,吵吵嚷嚷的也希望去買。他媽媽說現在不能給他,他就坐在地上不走了,孩子不會克制立刻得到東西的欲望。

走遠了一些,我問孩子,剛才這個孩子的情況,假如換做是你,你會怎麼做。孩子說我要是非常喜歡這個玩具,我當然也很想要,但是我會主動跟爸爸、媽媽說我要這個玩具,想辦法徵求爸爸、媽媽的同意,然後也給我買一個。我當時就給孩子點讚了,孩子不受周邊環境的影響,不哭鬧,有自己處理問題的方式是很重要的,也有利於塑造孩子的自律。

自律成為習慣帶來的好處

  • 做行動的主人

多少人曾這樣想過,從明天起,我堅持鍛鍊身體,堅持每天讀書,堅持好好工作等等一些美好的願望,但計劃永遠是計劃,從來都不會付諸行動。又或者堅持了一小段時間就堅持不下去了,相信好多人是身有體會。

一個自律的人是說道做到,說一不二。寫好計劃把握人生的方向,但更多的是要去做。去行動才是最關鍵的,不然也是白想而已。

由於受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好多學校都上網課。孩子可以名正言順的看手機上的教學視頻,等父母一走開,就自己玩起了自己的遊戲,樂此不疲,玩的很嗨,不能保證網課的效率。

孩子們一般都缺乏基本的自律,塑造孩子的自律品質就非常重要。會讓孩子做行動的主人,不管對孩子以後的學習還是工作都有積極的意義。

要知道有句話說的好,你的時間花在哪裡,最後的收穫就在哪裡。很多人自律性真的很差,他們是沒辦法管住自己的,玩遊戲、打牌、追劇經常到半夜,真的是非常的可怕。

真正自律的人在某種程度上讓你學會放棄,而換取的是更好的自我尊重,會擁有越來越好的人生。

  • 自律會更自由

哲學家康德曾經說過:「所謂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有的人一輩子堅持早睡早起,健康也是必然的。活到老,學到老。要與時俱進,就得學習,向書本學,向生活學。真正自律的人,看似日子辛苦,卻因為這種辛苦,獲得了更多的自由和說不的底氣,讓自己擁有了更多選擇的權利。

有一則寓言:一天風箏和線手牽手在天空中飛翔,後來風箏不耐煩了對線說:「老兄,請放開我,不要限制我自由活動的空間。」線勸道說:「老弟,不行啊,我的職責就要限制你。否則你就會失去飛翔的自由。」但是風箏不聽線的勸告,拼命的擺脫線的束縛,然而就在它將線掙斷後不久,便一頭栽進了無底的深淵。

風箏的不幸,是對自由的真正好處不了解,而自律對於自由有著緊密關係。真正的自由都要受到必須的約束與限制,就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是一樣的道理。

自律的人都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緒,懂得控制心情的人,格局也就會更大。有好多貪官,雖然智商,情商都很高,但是沒有把握好自律,才讓自己身敗名裂。有的甚至有牢獄之災,也更談不上自由了。

賈伯斯也曾說過:自由從何而來從自信來,而自信則從自律來。真正的自由,也就是從自律中來,要用冷靜、理智的態度對待生活。

美國籃球前球星「科比 ·布萊恩特」也是一個特別自律的人,科比見過無數個凌晨4點的洛杉磯。他的曼巴精神永遠激勵著無數人,不得不說科比創造了奇蹟。

  • 自律會更成功

a.自律的人更易達成目標。

首富李嘉誠以勤奮、自律著稱,他的作息時間十分有名。不論幾點睡覺,在清晨5點59分鬧鈴響後起床;隨後,讀新聞,打一個半小時高爾夫;然後去辦公室開始工作,數十年如一日。

自律是對自我的控制,先學會克制自己,用嚴格的日程表控制生活,才能更好的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只有不斷主動改變自己,改變環境,堅持自律的人,懂得主動逃離舒適區,才是最成功的人。自律的人不一定優秀,但成功的人一定很自律。

玉不琢不成器,只有堅持雕琢自己,才有可能活成理想中的模樣。要想人前顯貴,必須在人後受罪。成功不會那麼隨便,背後必定經歷數不清的磨練。一個自律的人,在某些特定時期和場合,能夠集中精力去完成一件重要並且緊急的事情。能夠提升效率,達成目標,一定有自律的良好品質。

自律是一場修行,是忍耐的疊加,看你能不能抵擋住舒適安逸的誘惑。這個過程是難熬的,但結果一定是豐碩的。

b.自律的人更守時。

柳傳志是一個創業的傳奇,不僅僅在於他領導聯想,更重要的是他以自己的自律激勵了好多創業的人。無數次大小的會議基本上不遲到,用自己的方式感召他人。時間觀念是一個人對待工作和生活的態度。

世界上最難的事情,是日復一日的堅持一些執行起來極苦的優良習慣。優秀的人早就認識到了這一點,將自律變成了一種習慣。

自律的程度,決定了人生的高度。越自律越成功,自律是一個人最好的修行。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堅持做。你會發現那些成功的人,做事都是「有條不紊」,生活都很從容。

c.自律的人更健康。

《惡作劇之吻》裡飾演女主角袁湘琴的演員林依晨,35歲的她和當年在電視劇裡的容顏竟然沒有區別。歲月好像繞過了她,然而所有光鮮亮麗的背後,都有其種種的付出與努力。林依晨在直播中聊到她保養的方法:均衡飲食,發洩壓力,一定要睡飽。

喜歡的食物不能多吃,不喜歡的食物也得吃,還要嚴格控制進食量。數十年如一日的踐行下來,這與她有很強的自律意識有關係。嚴格的自律,讓她顏值猶在。

林依晨不拍戲的時候,每天十點以前睡覺,五點起床,比老年人還懂得養生。而現在大部分人都是「夜貓子」。嚴重顛倒了生物鐘,長期下去,危害是非常大的。

良好的生活習慣,使她的事業更得心應手。林依晨的八色劇本成為業內標杆,她近乎嚴苛的自律才能將演藝事業進行的更順利。

在疫情宅家期間,好多人都會發胖了,但自律的人不會任意放縱自己,在家也不忘鍛鍊。充分利用跑步機、網課等,讓自己有一個好身材,有一個好身體,不斷提升自己。

總結:自律能保證我們堅持一個健康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不斷學習,努力工作。合理搭配飲食,堅持戶外運動,用心經營好自己的工作和家庭。自律與回報成正比,擁有自控力的孩子會更成功。

家長要樹立好的榜樣,塑造孩子自律的好習慣。自律不僅對於孩子好習慣的養成有重要意義,對於成人也是我們一生的修行。自律是一種好習慣,會使我們的生活更健康,工作與生活更加順利,也更有利於目標的實現。堅持下去,才能更好的把握自己的命運。

自律會使孩子以後的生活更自由,更自信。要有自律的強烈動機,不為自律找藉口,說到做到。讓孩子擁有更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從而更好的駕馭自己的生活與學習,更好的適應將來的社會打基礎。自律是需要長期堅持的,自律讓我們的人生更加完美,也讓孩子的人生更精彩。

相關焦點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意識,訓練孩子的自控力?
    出現以上情況,究其原因都是因為孩子缺乏自控力。高自控力的孩子做事情往往更有耐心和毅力,善於控制自己的衝動情緒,並且更有能力面對各種各樣的挑戰。培養孩子的自律意識至關重要,上周張桂莉老師和馬志國老師介紹了哪些養育方式會影響孩子的自控力發展,本周二位老師將來聊聊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意識、訓練孩子的自控力。
  • 焦慮的父母,往往擁有缺乏自控力的孩子;有安全感,孩子才會自律
    文/霓裳01焦慮的父母,常常會擁有一個沒有自控力的孩子。而焦慮的父母,內心沒有力量,所以才會不停地用外力來管束孩子;焦慮的父母內心缺乏安全感,也就無法提供孩子安全感,更無法為孩子提供可參照的模仿學習的自律榜樣。
  • 「娃一點自控力都沒有怎麼辦」——比自控力更靠譜的,是這個……
    打9月開學以來,常爸就接到不少家長對「自控力」的控訴: 「我家孩子上課坐不住,自控力差。」「孩子寫作業磨蹭,沒一點兒自控力。」「孩子愛打遊戲,怎麼能提升自控力?」「孩子看動畫片停不下來,是不是得趕緊提升自控力?」
  •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力?不妨試試「棉花糖實驗」,培養自律寶寶
    「為啥別人家的孩子都能安靜地寫作業,我家這個就老是扭來扭去,怎麼一點自控力就都沒有呢?如何才能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呢?」這是一位朋友在後臺的留言。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博士1966年起在幼兒園進行有關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學經典實驗——棉花糖實驗,然後提出了延遲滿足這一理論,並發現,自控力和延遲滿足影響孩子未來的成功,這一發現對教育學和心理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不獎不罰》:難管的孩子,如何擁有自控力
    美國作家凱薩琳·雷諾茲·劉易斯在《不獎不罰》中,明確的給出了「如何讓難管的孩子,擁有自控力」的方法。甚至連能夠一次靜站3分鐘的孩子,也越來越少。更令人感到憂心的是,抑鬱症和注意力缺失病症的數量,卻直線上升。
  • 孩子上網課《自控力》太差?專家給4個方法,幫助孩子自控力暴漲
    《少有人走的路》書中有這樣一句話:「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手段。」孩子從小擁有較強的自控力,不僅表現在學習成績、解決問題的能力上,而且還表現在人際交往上。有自控力的孩子,一般更自信、成績更優異,習慣也更好、人際關係更和諧。
  • 孩子上網課《自控力》太差?專家給4個方法,幫助孩子自控力暴漲
    孩子從小擁有較強的自控力,不僅表現在學習成績、解決問題的能力上,而且還表現在人際交往上。有自控力的孩子,一般更自信、成績更優異,習慣也更好、人際關係更和諧。我們都知道很多年前來自美國的米歇爾博士做的棉花糖實驗,實驗中,工作人員告訴孩子,如果孩子能等待15分鐘,會多得到一顆糖。
  • 孩子自控力弱?家長引導其掌握「延時滿足」,監督孩子自律成長
    教授告訴孩子自己有事將離開一段時間,在他回來之前,沒吃掉棉花糖的孩子會收穫一顆棉花糖的獎勵。除此之外,還給了孩子另一個選擇,可以敲鈴之後立即使用棉花糖。等教授回來之後,發現只有1/3的孩子,成功度過了等待期並獲取一顆棉花糖的獎勵。
  • 《每天學一點超級自控力》培養自控力,給你一個不一樣的孩子
    對於孩子來說,自控力與專注力同樣重要,根據有關心理學方面的研究表明:一個人成功與否,其自控力方面的影響比智力方面影響的2倍還要多。14年以後,他們又找到了參與當年棉花糖實驗的孩子們,進行了相關的後續調查,發現那些能夠被棉花糖誘惑抵抗的孩子們,其明顯比其他吃掉棉花糖的孩子更加優秀,更容易受人歡迎、參加工作後工資也更高等等。另外,這樣的孩子更少地會出現例如吸毒、犯罪等各種社會不良問題。然而每個人天生都會懶惰,會享受。不光大人,孩子的自控力每天也都在經受著各種考驗。
  • 《自控力》人生很難,需要自律~
    咱們來一期和自控力有關的書籍,書名就叫《自控力》。因為誘惑、刺激,不斷地衝擊著我們的自控力。如果我們擁有更強的自控力,就得有更多的自我意識。02 安慰自己,這件事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不能說明自己永遠不會成功,很多特別厲害的作家在寫作的初期都有過掙扎。03 換位思考,把自己想像成想要放棄目標的學生或者自己的孩子。
  • 孩子受不起挫折、逆商低?心理復原力:關鍵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04想要孩子擁有強大的復原力,關鍵是提高孩子的自控力1、幫助孩子制定情緒管理流程,提升孩子的情商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丹尼爾說過,一個人的成功,只有20%是和智力有關,而80%是和一個人的情商有關。很顯然,情商高的孩子在情緒控制方面也會更出色。在孩子有情緒時,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去思考,為什麼自己會出現這種情緒?
  • 《自控力》:避開消耗意志力的4個坑,讓你擁有超強自控力
    凱利.麥格尼格爾在《自控力》一書中從心理學角度去解釋為什麼我們沒有意志力。書中寫到,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意志力薄弱——自控只是一時的行為,而力不從心和失控卻是常態。通常我們看到的是沒有意志力後的結果,沒有做成某事或做成了某事如果要加強自己的意志力,就要知道為什麼控制不住自己?一定要知道控制不住自己的原因,才能做到自律。
  • 新棉花糖實驗告訴我們,到底是什麼在影響孩子的自控力?
    實驗結果是,那些肯等待15分鐘吃糖的孩子,長大後取得的成就明顯優於立刻吃掉棉花糖的孩子。該實驗提出了一個【延遲滿足】的概念,一時間風靡全球:即一個足夠自律的人,如果可以抵禦眼前的誘惑,他就更容易成功。這個實驗結論靠譜嗎?包麻麻查了很多心理學相關文獻,發現該實驗自出現以來一直飽受爭議。
  • 孩子拖延怎麼辦?掌握心理學4個原則,有效提升孩子《自控力》
    自控力是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能力,對孩子一生影響都非常大。自控力就是孩子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的能力,孩子知道他想做什麼,應該怎麼做,還能夠做到。這並不是因為我更聰明,而是因為我自律。每天早上天還沒有亮時,我就起來晨練背單詞。每天中午在別人還在午睡時,我只要咪一會就立即跳起來看書,到了夜裡十一點人家已經進入夢了,我還堅持在延時教室學習,平時泡得最多的是圖書館自習室。因為我知道自律一定會有回報。
  • 精讀《自控力》:如何利用心理學效應,輕鬆成為自律達人?
    幾年之後,他不僅成功地減了肥、戒了煙,還成為了知名小說家。為什麼自律對有的人來說似乎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對我們來說卻難上加難呢?我們與嚴格自律的人之間到底差了什麼呢?《自控力》一書詳細介紹了關於自律的心理學效應,利用這些效應,能幫助我們輕鬆成為自律達人。
  • 能成功的孩子都有自控力,家長注意這三方面,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能成功的孩子都有自控力,家長注意這三方面,培養孩子的自控力我們都知道自制力自控力對於生活的影響,因為成功的孩子都很有自控力,所以對於每一個人來說,自控力都非常的重要,並且自控力培養的時間越早對於孩子的影響越多。所以家長們現在就要開始行動起來啦!
  • 家長重視諾言,孩子才能擁有良好的自控力
    影響孩子自控力形成的2個重要教育因素,父母了解,少走彎路自控力對於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擁有良好自控能力的人今後不管做什麼事都能把握尺度,更好地控制自己,不僅在艱難惡劣的條件下能夠面對困難,在安逸舒適的環境下也能勇敢突破自我,挑戰新的未知。
  • 被誤解的斯坦福棉花糖實驗:究竟是什麼在影響孩子的自控力?
    怎樣提高自控力,自控力很差怎麼辦,孩子的自控力差怎麼辦,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測試孩子的自控力,為什麼說孩子自控力差,在聰明也沒用,延時滿足能培養孩子自控力嗎,教育,育兒,心理,父母,測一測你家孩子的自控力 但最近業界一個重磅話題是,「棉花糖測試
  • 別再往孩子「美德帳戶」充值了:更自由的孩子,更自律的人生
    當然也有,並且父母和孩子的很多互動方式其實還會給孩子的「美德帳戶」充值,讓孩子的自控變得更難。1、言行一致,以身作則,讓榜樣的效應影響孩子如果父母每天下班回來刷手機,卻指望孩子放學就馬上寫作業,想想是不是有點可笑。不自律的父母很難養出自律的孩子。當孩子被要求寫作業時,她/他看著開心刷著手機的父母,也想的是自己為什麼不可以快樂看電視,自然就會激發天生的逆反心理。
  • 兩張「期末成績單」刷屏:自律和不自律的孩子,寒假後將出現兩級分化
    那滾燙的淚水背後,是辛酸、是激動,更是辛苦付出得到回報的感動與喜悅。這兩張沉甸甸的成績單,不僅證明了了她們平日裡的汗水和付出,更是對她們努力堅持學習的最好嘉獎。有些孩子即使放假也毫不放鬆,從不賴床,認認真真地持續學習。而另外一些孩子,則開始徹底放縱自己,睡懶覺、追劇、打遊戲.電視劇《小歡喜》上學的時候家長的心態便是如此,可是一放假,孩子們何止是不願意坐在書桌前安靜學習啊。更麻煩的是,如今的電子產品已然成為了孩子們最離不開手的夥伴,甚至看上去比和父母的關係還要親密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