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家有一個孩子,最開始的時候學習很認真,遇到不懂的問題總是第一時間問老師。學習成績很不錯,在班裡面排名第一。
後來孩子慢慢長大,接觸到了遊戲,而這個時候孩子的父母並沒有嚴加管教。孩子慢慢沉迷於遊戲,對於課堂學習也愛搭不理。今天學,明天不學。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最終導致孩子的成績一落千丈。
為什麼之前的時候孩子勤奮好學,他的成績就能夠得到顯著提升。之後孩子沉迷遊戲的時候,成績就一路下滑。表面上看這個原因很簡單,就是孩子玩遊戲惹的禍。但仔細想想除了這個所謂的遊戲之外,是否還有自律參與其中呢?
自律就是一定程度上的自我約束,孩子自律的習慣一旦養成,就能夠很好的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父母也會省很多的心。告訴孩子自己學到的本事是誰也搶不走的,要孩子努力塑造自律的好品質。
我有個同學從小就在父母的教育下塑造了良好的自律習慣,他每天晚上都把第二天要做的事,按照輕重緩急寫在本子上。第二天先做重要的,然後再有計劃的把剩下的去完成,無論生活還是工作都特別井井有條。他這個良好的習慣他說得特別感謝他的父母,感謝他父母為他培養的這個有儀式感的好習慣,讓他受益一生。
自律不是讓你做「苦行僧」,而是在做某件事的態度上,一定要堅決,且有一定的規劃,可以適當的給自律儀式感。
想自律,要給自己一個嚴格的界限,在規定的時間內做規定的事,不能給自己找藉口。也可以把要做的事情記在本子上,給自己一種莊嚴的儀式感。
給孩子讀繪本需要儀式感,每天堅持讀半個小時的繪本故事,讓孩子明確意識到要做什麼。從而激發孩子的積極性,我們對這件事重視也是一種儀式感,正因為重視才會努力的去做好。
儀式感可以激發孩子的行動力,教會孩子對生活要有目標,能使孩子更好的自律。
自律可以讓人從低谷中奮起,自律可以讓人重整旗鼓,自律可以找回一個更好的自己。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的羅子君在經歷了人生的重大變故之後,嚴格自律,重拾信心。從最初的營業員幹起,無論是在職場還是在生活上都給了自己一個全新的自己,使自己的人生重放光彩。
我有個朋友,天天喊著減肥,但是就是抵擋不住美食的誘惑。她說她試過好多方法,減肥藥也吃過,甚至試過每天下午只吃一個西紅柿和一個黃瓜。但是最後都沒有戰勝自己,因此自己也很懊惱。
一個偶然的機會,一個營養師跟她說平衡飲食,每餐吃定量,只吃七分飽,而且要每天都這樣吃。
我朋友說這個方法讓她堅持下來了,而且現在有了很好的效果,身材也越來越好。說有好多漂亮的衣服都可以穿了,自律習慣的養成讓她內心感覺有說不出的喜悅。
a.適當的獎勵機制。
自律從小事做起,幫孩子制定目標,並按照既定的目標前行,這個是最重要的。可以從「早睡早起,每天讀一本好繪本,每天講一個小故事,每天運動半小時」等等,堅持下來就是勝利。
採取適當的獎罰措施,比如孩子今天早睡早起了你獎勵他,第二天沒做到就要懲罰他。孩子完成了自己的小目標要及時獎勵,能更好的塑造孩子的自律習慣。
b.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告訴孩子沒有什麼是不用費力就能走上人生的巔峰的好事,朝著自己的目標不斷努力。一步一個腳印的堅持下去,才可能獲得成功。
自律是人生的一種習慣和態度,從小就要培養孩子的自理行為。讓孩子們明白自己想要什麼,和孩子一起制定好目標,並告訴孩子自律的重要性,引導孩子從小就要養成自律的好習慣。
c.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一個懂得自律的孩子,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該幹什麼,不該做什麼,能夠更好的安排個人時間,將來成功的機會也會更大些。
讓孩子帶著自己的夢想,堅持自律。讓孩子自己有自律的意識,也就會有更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收穫的效果會更好。
a.讓孩子自律,家長要先自律。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每個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並體驗自己的人格。」
家長的行為,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一定要先做好榜樣。
家長們可以捫心自問自己的一天是怎麼度過的呢?是不是都給孩子做了好榜樣呢?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歷:自己定好的計劃,卻在沒堅持幾天後就放棄了。辦的健身卡想通過運動來換一個好的身材,最後還是堅持不下來;想戒菸最後還是沒能戰勝自己等等。做了很多想提升自己的計劃,最後還是敗給了行動。你肯定也很厭惡這樣的自己,做事缺少毅力,沒有自律性。
相信好多家長也會很慚愧的,所以家長平時陪孩子的時候,自己先做好榜樣,對孩子才是非常有幫助的。
b.家長的自律更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孩子愛偷懶也是正常的,要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孩子班上有一個學生,不管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都做的特別好,老師每次都表揚她。看到這個孩子這麼優秀,有一次趁機跟她的家長取取經,她的家長說孩子放學回家就給她規定做作業的時間,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
如果不完成,後果就由自己承擔。那麼在這個過程中,這個家長也是以身作則的,主動放下手機,除了做好自己的辦公事務外,有時間還看會兒書。家長的自律,給孩子起到了言傳身教的作用。
c.潛移默化的影響,更好的助力孩子成長。
我平時喜歡跑步,這還是上學時養成的習慣,加上平時也比較喜歡鍛鍊身體,這個習慣我也很受益,身體還算比較好的。
我每次跑步的時候,我家孩子也會跟著跑,這個也是榜樣的力量,很多事情孩子都會跟著大人學,所以父母要做一些好的榜樣,給孩子的健康成長助力。
1968年,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在位於美國史丹福大學的比英幼兒園主持了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在32名成功參與了實驗的孩子中,最小的3歲6個月,最大的5歲8個月。實驗開始時,每個孩子面前都擺著一塊棉花糖。
孩子們被告知,他們可以馬上吃掉這塊棉花糖,但是假如能等待一會兒(15分鐘)再吃,那麼就能得到第二塊棉花糖。結果,有些孩子馬上把糖吃掉了,有些等了一會兒也吃掉了,有些等待了足夠長的時間,得到了第二塊棉花糖。在那之後,先後有600多名孩子參與了這項實驗。
後來的跟蹤研究發現,吃到兩顆糖的孩子最後成功的機會更大。因為這樣的孩子更懂得自律,為後來的生活、學習發揮了重要作用。
延遲滿足在塑造孩子自律良好品質時是有好處的,讓孩子習慣在期待中得到滿足,才能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才能更好的培養自律的習慣。但是不能一味的只延遲不滿足,這樣孩子會覺得家長不守信用,也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所以家長一定要把握好延遲滿足的「度」。
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才能朝著正確的方向出發。自我認知是自律的重要前提,要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並堅持下去,能做到自律是對自己生活的一種負責任。
魯迅先生說:「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
高度自律是因為內心有強烈的驅動力,並且深知不自律的後果。不想再體會那種不自律帶來的痛苦的體驗,最後咬牙也要堅持完成。經歷也是最大的財富,他會鞭策我們向更好的前方行駛,自律的程度決定了你的高度。
讓孩子從小就要有改變世界的遠大志向,盡力一搏,將自己的光芒發揮到極致,就是做了最好的自己。教育孩子做人要低調,做事要高調,這個世界最實用的規則就是「用結果說話」,現在的努力都是為以後有一個好結果「鋪路」。
有句話說的好,命是弱者的藉口,運乃強者謙辭。人生雖然有種種的的不如意,但這並不是你不努力的藉口,所有的難題都是為了被克服而存在。想要活的有意義,就要知道想要什麼,並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為自己想追求的目標,破釜沉舟。你的人生不該交給別人來決定,能夠改變你命運的只有你自己。
記得有這麼一個故事,有個人掉到水裡了,喊「救命」。正好有個人拿著槍從這兒經過,把槍瞄準了他,這個掉到水裡的人以最快的速度遊到了岸上。所以有時候不能只等著靠別人,不找藉口,不親自試試,怎麼會知道自己有多大潛力。讓自己有背水一戰的勇氣,也許會逼自己更成功。
真正的自律是深思熟慮之後的自我約束,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用自律來更好的把握自己前進的方向,在不動聲色的努力中,默默的成長。
有一次跟著孩子散步,一個孩子看到其他小夥伴玩的玩具,吵吵嚷嚷的也希望去買。他媽媽說現在不能給他,他就坐在地上不走了,孩子不會克制立刻得到東西的欲望。
走遠了一些,我問孩子,剛才這個孩子的情況,假如換做是你,你會怎麼做。孩子說我要是非常喜歡這個玩具,我當然也很想要,但是我會主動跟爸爸、媽媽說我要這個玩具,想辦法徵求爸爸、媽媽的同意,然後也給我買一個。我當時就給孩子點讚了,孩子不受周邊環境的影響,不哭鬧,有自己處理問題的方式是很重要的,也有利於塑造孩子的自律。
多少人曾這樣想過,從明天起,我堅持鍛鍊身體,堅持每天讀書,堅持好好工作等等一些美好的願望,但計劃永遠是計劃,從來都不會付諸行動。又或者堅持了一小段時間就堅持不下去了,相信好多人是身有體會。
一個自律的人是說道做到,說一不二。寫好計劃把握人生的方向,但更多的是要去做。去行動才是最關鍵的,不然也是白想而已。
由於受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好多學校都上網課。孩子可以名正言順的看手機上的教學視頻,等父母一走開,就自己玩起了自己的遊戲,樂此不疲,玩的很嗨,不能保證網課的效率。
孩子們一般都缺乏基本的自律,塑造孩子的自律品質就非常重要。會讓孩子做行動的主人,不管對孩子以後的學習還是工作都有積極的意義。
要知道有句話說的好,你的時間花在哪裡,最後的收穫就在哪裡。很多人自律性真的很差,他們是沒辦法管住自己的,玩遊戲、打牌、追劇經常到半夜,真的是非常的可怕。
真正自律的人在某種程度上讓你學會放棄,而換取的是更好的自我尊重,會擁有越來越好的人生。
哲學家康德曾經說過:「所謂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有的人一輩子堅持早睡早起,健康也是必然的。活到老,學到老。要與時俱進,就得學習,向書本學,向生活學。真正自律的人,看似日子辛苦,卻因為這種辛苦,獲得了更多的自由和說不的底氣,讓自己擁有了更多選擇的權利。
有一則寓言:一天風箏和線手牽手在天空中飛翔,後來風箏不耐煩了對線說:「老兄,請放開我,不要限制我自由活動的空間。」線勸道說:「老弟,不行啊,我的職責就要限制你。否則你就會失去飛翔的自由。」但是風箏不聽線的勸告,拼命的擺脫線的束縛,然而就在它將線掙斷後不久,便一頭栽進了無底的深淵。
風箏的不幸,是對自由的真正好處不了解,而自律對於自由有著緊密關係。真正的自由都要受到必須的約束與限制,就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是一樣的道理。
自律的人都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緒,懂得控制心情的人,格局也就會更大。有好多貪官,雖然智商,情商都很高,但是沒有把握好自律,才讓自己身敗名裂。有的甚至有牢獄之災,也更談不上自由了。
賈伯斯也曾說過:自由從何而來從自信來,而自信則從自律來。真正的自由,也就是從自律中來,要用冷靜、理智的態度對待生活。
美國籃球前球星「科比 ·布萊恩特」也是一個特別自律的人,科比見過無數個凌晨4點的洛杉磯。他的曼巴精神永遠激勵著無數人,不得不說科比創造了奇蹟。
a.自律的人更易達成目標。
首富李嘉誠以勤奮、自律著稱,他的作息時間十分有名。不論幾點睡覺,在清晨5點59分鬧鈴響後起床;隨後,讀新聞,打一個半小時高爾夫;然後去辦公室開始工作,數十年如一日。
自律是對自我的控制,先學會克制自己,用嚴格的日程表控制生活,才能更好的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只有不斷主動改變自己,改變環境,堅持自律的人,懂得主動逃離舒適區,才是最成功的人。自律的人不一定優秀,但成功的人一定很自律。
玉不琢不成器,只有堅持雕琢自己,才有可能活成理想中的模樣。要想人前顯貴,必須在人後受罪。成功不會那麼隨便,背後必定經歷數不清的磨練。一個自律的人,在某些特定時期和場合,能夠集中精力去完成一件重要並且緊急的事情。能夠提升效率,達成目標,一定有自律的良好品質。
自律是一場修行,是忍耐的疊加,看你能不能抵擋住舒適安逸的誘惑。這個過程是難熬的,但結果一定是豐碩的。
b.自律的人更守時。
柳傳志是一個創業的傳奇,不僅僅在於他領導聯想,更重要的是他以自己的自律激勵了好多創業的人。無數次大小的會議基本上不遲到,用自己的方式感召他人。時間觀念是一個人對待工作和生活的態度。
世界上最難的事情,是日復一日的堅持一些執行起來極苦的優良習慣。優秀的人早就認識到了這一點,將自律變成了一種習慣。
自律的程度,決定了人生的高度。越自律越成功,自律是一個人最好的修行。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堅持做。你會發現那些成功的人,做事都是「有條不紊」,生活都很從容。
c.自律的人更健康。
《惡作劇之吻》裡飾演女主角袁湘琴的演員林依晨,35歲的她和當年在電視劇裡的容顏竟然沒有區別。歲月好像繞過了她,然而所有光鮮亮麗的背後,都有其種種的付出與努力。林依晨在直播中聊到她保養的方法:均衡飲食,發洩壓力,一定要睡飽。
喜歡的食物不能多吃,不喜歡的食物也得吃,還要嚴格控制進食量。數十年如一日的踐行下來,這與她有很強的自律意識有關係。嚴格的自律,讓她顏值猶在。
林依晨不拍戲的時候,每天十點以前睡覺,五點起床,比老年人還懂得養生。而現在大部分人都是「夜貓子」。嚴重顛倒了生物鐘,長期下去,危害是非常大的。
良好的生活習慣,使她的事業更得心應手。林依晨的八色劇本成為業內標杆,她近乎嚴苛的自律才能將演藝事業進行的更順利。
在疫情宅家期間,好多人都會發胖了,但自律的人不會任意放縱自己,在家也不忘鍛鍊。充分利用跑步機、網課等,讓自己有一個好身材,有一個好身體,不斷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