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重視諾言,孩子才能擁有良好的自控力

2020-07-31 春花育兒

影響孩子自控力形成的2個重要教育因素,父母了解,少走彎路

自控力對於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擁有良好自控能力的人今後不管做什麼事都能把握尺度,更好地控制自己,不僅在艱難惡劣的條件下能夠面對困難,在安逸舒適的環境下也能勇敢突破自我,挑戰新的未知。

對於孩子來說,自控力並不是天生的,而是父母從小培養出來的,這是一種後天學習並且需要訓練的一種可以發展的積極正面的能力。

自控力其實是一個比較籠統的說法,它其中包含了很多細節部分。身為父母都應該明白自身對孩子的影響力是最大的,家庭的環境對他們有著無可比擬的潛移默化的巨大影響。


家長重視諾言,孩子才能擁有良好的自控力


1.哄騙

家庭環境中父母是重要的構成因素,當孩子所在的環境始終有家長做出良好榜樣的時候,他們就會不自覺地跟隨榜樣的腳步做得更好。

家長有自控力,孩子也能夠控制好自己,而家長總是出爾反爾,孩子當然也不會明白什麼叫信守諾言。很多時候家長為了讓孩子能馬上安靜下來,或者想要讓他們聽話,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哄騙,隨口許諾之後卻不會兌現。

這樣時間長了家長的教育在孩子的心目中就會大打折扣,所謂的鼓勵在他們看來也是微不足道的,因為獎勵手段很有可能就是謊言,一旦獎勵失去了作用,那麼家庭教育可以說就走向了失敗。因為在教育中鼓勵和稱讚這種正向教育應該是主要方式。

總是失信的家長會面臨一個問題,就是孩子會把自己做的事情作為條件反過來威脅父母,比如說不開電視就不吃飯,不吃零食就不寫作業,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使他們對父母失去了信任,因此只能先把鼓勵拿到手,然後再做應該做的事。


家長重視諾言,孩子才能擁有良好的自控力


這樣對於自控力的培養是十分不利的,因為自控力需要的是延遲滿足或者通過獎勵作為目標,從而讓孩子明白自己應該做什麼,如果家長不重視諾言,總是出爾反爾,孩子自然就會認為所謂的獎勵都是假的,自控力也就無法通過常規的方式養成。

大人的口頭承諾無法兌現,孩子就會覺得全世界都在欺騙他,失去了安全感和信任感。只有馬上得到自己最想要的才是穩妥的,什麼延遲滿足,什麼目標都是假的。

即使孩子年紀小很容易原諒父母的失信,但當時的失落和失望的感覺會留在孩子的心中,如果家長總是用承諾,失信,道歉這樣的流程來與孩子相處的話,時間久了自己的誠信大打折扣,教育的力度也會減弱,更重要的是孩子無法從父母的言行中學會什麼叫自控,因為家長自己就是不能自控的模板。

請家長嚴肅對待承諾,如果知道自己有可能無法兌現的話,就不要輕易向孩子許下諾言。其實很多時候家長的諾言都是為了應付當下的情況而進行的緩兵之計。

很多家長自己沒有足夠的耐心和時間來教導孩子,就會用一些比較誘人的條件希望孩子能夠聽話,能夠馬上符合自己期待的樣子,殊不知這種走捷徑的方式,或許短期能夠看到效果,但是時間長了對孩子的教育就像埋了一顆炸彈,失去了他們的信任之後,不知道什麼時候親子關係就會被破壞到無可挽回。


家長重視諾言,孩子才能擁有良好的自控力


2.過度幹涉

除了哄騙和不兌現承諾這種教育方式會影響孩子自控力形成之外,還有一種方式也會讓孩子遲遲無法形成良好的自控,那就是過度幹涉。

很多家長都是以愛為名想要控制孩子的一切,這種控制完全是為了害怕孩子可能會出現差錯,危險,為了他們好。

但事實上過度幹涉就會逐漸演變為包辦,孩子一旦習慣了依賴父母就不會有屬於自己的自控能力。

家長在育兒中的過度焦慮會促使自己希望孩子隨時隨地都需要學習和成長,所以當孩子遊戲或者玩耍的時候,父母就總想控制孩子,讓他們學得更多,當孩子畫畫的時候,家長就說「太陽應該是紅色的,房子應該是尖頂的」這種自認為在遊戲中教育孩子的過程,其實就是不自覺的過度幹涉。

這只是一個最簡單的例子,類似家長總是試圖告訴孩子,什麼才是正確的,什麼才是符合標準的想法,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家長試圖控制孩子的一切。

成年人世界中的教條觀念就這樣一點點滲入到孩子天馬行空的世界中,逐漸將孩子框在了一個固定思維裡。對孩子的期望越大,很有可能教育的焦慮就越重,這樣就很容易總是希望孩子所做的一切都由自己掌控。


家長重視諾言,孩子才能擁有良好的自控力


如果家長不會放手,更不放心孩子自己去做決定,自己親手做事,那麼他們的自控力自然無從養成,希望孩子做得更好沒有錯,但是不能因為這些期待而總對孩子指手畫腳。

其實這個時候並不是孩子需要父母,而是父母想要通過孩子顯示出自己的存在感。正是這種「不請自來」向孩子傳達著一個觀念:「你自己沒有辦法做好,必須要爸爸媽媽幫忙才行。」

家長對孩子的不信任,其實就是對自己教育的不信任,但自控力的形成需要的就是家長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讓他們擁有探索和實踐的勇氣。

所以,想要培養孩子自控力,從態度上,家長就要做出轉變,從基礎上就做對才行。

在環境上給孩子營造安全和信任的氛圍,讓他們知道父母永遠會接納和包容他們,鼓勵和支持好的想法實踐出來,他們就更願意用自己的能力去做到良好的自控。

信任和放手是鑄造孩子自控力的兩個基礎,家長從他們小的時候就要信守諾言,不隨口承諾不兌現,這樣孩子才會明白什麼叫做延遲滿足,什麼叫做有了目標只要努力做就能達到。


家長重視諾言,孩子才能擁有良好的自控力


放手才能讓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果自己做錯了就要承擔相應的後果,這個世界上需要的是能力而不是別人替自己承擔。

家長能做的就是儘可能地多陪伴,多傾聽,但少開口,少行動。讓孩子從實踐中學會什麼叫自控,什麼叫通過努力達到目標的成就感。其實孩子的學習能力在幼年和童年時期是很強的,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超乎家長的想像,孩子雖然弱小,但頭腦更靈活,接受度也更高,父母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儘可能地讓孩子自己嘗試解決問題,這樣他們的自控力才能很快形成。

這個時候的孩子需要的就是父母給他們機會,讓孩子自己去做去嘗試,將他們看成是一個成長中的個體,而不是那個沒有了自己就會驚慌失措哇哇大哭的寶寶。

孩子終究要長大獨自面對這個現實的世界,家長不可能永遠為他們撐起保護傘,孩子有自己的生活和想法,家長要學會尊重,為他們成長提供必要的條件支持,其他的就讓孩子自己去發揮和探索吧。

相關焦點

  • 棉花糖實驗後續研究:孩子缺乏「自控力」,根源是家長的「哄騙」
    我想,這樣的場景很多家長都已經很熟悉了,可能自己小時候也受過這種哄騙,並且承接這種做法,哄騙現在的孩子。但是,各位任然在用這招哄騙孩子的家長要提高注意了:棉花糖實驗後續研究:孩子缺乏"自控力",根源是家長的"哄騙"。
  • 堅持和有自控力的孩子應該這樣培養!
    12歲,我自認為我對孩子的教育也是非常上心,對孩子獨立能力的培養和自控力的訓練既大膽又耐心,可是孩子也只是某些方面略好一點,看到這個孩子這樣面面俱到,各種能力都培養的這麼好,特別是自控力和敢闖敢拼的勇氣,真的讓人佩服,很多同齡的孩子,當父母提出這樣的建議,可能早就嚇哭了,更別說執行力了,一個這樣孩子的背後,肯定有一雙優秀的父母和很好的家庭教育。
  • 處於網絡時代的孩子,最重要的是提高「自控力」
    孩子的自控力尚未發育完全,父母對孩子進行優化教育,使得孩子會更加懂得自律,也更加有責任感。顯然,沉迷電子產品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這需要家長予以重視。英國防止虐待兒童協會(NSPCC)建議家長教育孩子,要讓孩子了解網絡的危害,同時要對過度沉迷網絡的孩子採取相應的措施。
  • 我們都欠孩子的一堂財商課:影響孩子一生的自控力
    為了提高幼兒的安全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常看到幼兒園組織這樣的活動,由老師或者家長扮演「陌生人」用糖果對幼兒進行了「誘拐」。面對陌生人的「誘拐」,有些孩子自控力很強,並且有一定的防範意識能夠抵制住誘惑。可很多孩子總能輕而易舉地被一顆糖和一塊巧克力騙走。較強的自控力不僅僅可以讓自己遠離這些意外,並且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 焦慮的父母,往往擁有缺乏自控力的孩子;有安全感,孩子才會自律
    文/霓裳01焦慮的父母,常常會擁有一個沒有自控力的孩子。比如,希望今天一說,孩子就立即換了一個人,無法接受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需要等待的過程。這其實也是只想即時滿足,不會延時滿足的一種體現。成人尚且如此,何況是孩子?所以,要想孩子有自控力,父母要先改變自己,成長自己。這樣才能培養出自律自主的孩子。
  • 想培養孩子良好自控力,要注意「道德許可效應」,避免獎勵變誘惑
    04那麼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遠離「道德許可效應」,並且有更好的自控力呢? 道德許可效應影響很可怕,家長需要幫助孩子擺脫,並形成良好的自控力。 家長應該給孩子傳達一個思想,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時間規劃好,那麼你的效率是成倍的增加,這樣也更有利於自身的提升。 時間就像是金錢一樣,不是省出來的,而且更應該有效的利用,提高效率。
  • 怎麼提高孩子自控力?「棉花糖實驗」:家長不妨試試延遲滿足
    因為這個問題小明的爸爸和小明發生了非常嚴重的爭吵,當然小明的爸爸說,感到焦慮的原因並不是由於和小明發生爭吵,而是他發現小明的自控力實在是太差了,這樣對於他未來的影響無疑是特別大的。一、為什麼很多孩子自控力很差?
  • 怎麼提高孩子自控力?「棉花糖實驗」:家長不妨試試延遲滿足
    如果孩子從小就養成了這種習慣那麼對於他們未來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所以這個問題一定要重視起來。有很多人發現等待時間越長的孩子在10年之後會變得更加優秀,所取得的成就也是更大的。所以這就說明了自制力對於孩子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而通過延遲滿足對於孩子自控力的鍛鍊,也是非常不錯的。三、怎樣才能讓孩子的自控力提升?
  • 被誤解的「延遲滿足」耽誤多少孩子,家長這麼做,破壞孩子自控力
    應採兒認為:如果孩子的需求立刻就被滿足,那麼他永遠不會珍惜。相反,如果是通過自己努力得來的「延遲滿足」,才能更加激勵孩子。其實,可以理解應採兒的想法。孩子還小,沒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如果父母又不會拒絕,那麼就會將寵愛變成溺愛。應採兒是希望通過這種做法讓孩子確定自己是否真的有需求,建立一種行事準則,讓孩子學會「延遲滿足」,從而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 孩子總是缺乏自控力,如何才能幫助孩子靜下心來學習?
    「孩子缺乏自控力,如何幫助孩子靜下心學習。」這話有點籠統地反映了孩子的學習狀況。沒有抓到本質。深層次問的是:如何讓孩子重視自己的學習,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對日常的學習有掌控和規劃?歸根結底還是應提高孩子對學習的重視程度!樹立觀念——學習是快樂的!現在的孩子,手機電腦不離手。光怪陸離的虛擬世界對感官的調動和刺激,別說是孩子,就連大人也能一玩一整天。
  • 自控力:教你如何培養自控力
    人都是貪圖享樂的,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天使和一個惡魔,我們做出的每一個選擇其實都是天使和惡魔之間博弈的結果,而起決定性因素的就是我們的自控力。到底什麼是自控力呢?自控力由3部分組成:控制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的行為、控制自己的欲望。
  • 能成功的孩子都有自控力,家長注意這三方面,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能成功的孩子都有自控力,家長注意這三方面,培養孩子的自控力我們都知道自制力自控力對於生活的影響,因為成功的孩子都很有自控力,所以對於每一個人來說,自控力都非常的重要,並且自控力培養的時間越早對於孩子的影響越多。所以家長們現在就要開始行動起來啦!
  • 敲黑板:孩子提高自控力、社交力的玩法,很多家長沒重視
    對於我們成年人來說,要是有自控力就意味著我們能夠忍住衝動消費,把錢存下來做生活規劃。而對孩子意味著能忍住看電視,先完成家庭作業。其實每位父母都想有不用大人管的孩子,但科學研究發現,自控力的確受遺傳的影響,先天因素只佔到40%,越早開始幫孩子訓練自控力,他能夠發展這種能力的機會就越大。
  • 全球普遍的自控力危機之下,那些無辜的孩子與無助的家長
    孩子爸爸不在他身邊,媽媽要工作。也許班主任打電話的時候,孩子媽媽正因工作焦頭爛額。身處生活的壓力之中,尤其是單親家長,誰能保證自己隨時隨地都能用最好的狀態面對孩子?孩子真的很無辜,但是很多家長,其實也很無助。
  • 不獎不罰:讓難管的孩子擁有自控力
    以前家長只要一揚手、一瞪眼,孩子就乖乖聽話,現在完全行不通。有網友說,孩子越來越難管,是因為現在的家長越來越「心慈手軟」。對付熊孩子,就該態度強硬,確保家長的權威。真是這樣嗎?面臨孩子的自控危機,傳統高壓策略和獎罰手段都不靈驗,我們該如何教育孩子?
  • 家長大學堂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家長大學堂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注意力不集中總想著玩愛發脾氣……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 孩子越大越難管?培養自控力,智慧家長才不會「胡蘿蔔加大棒」
    他們的身體會隨著年齡長大,但是心理卻永遠無法擺脫家長的「指令」,為了迎合別人而喪失自我,找不到自己的價值感。也許你會不屑一顧,孩子的自控力有那麼重要嗎?也太危言聳聽了吧!還真不是!那麼,如何才能科學、有效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呢?
  • 孩子上網課《自控力》太差?專家給4個方法,幫助孩子自控力暴漲
    當今孩子之間最大的差別,不在於智商,而在於意志力。還好終於盼到開學,很多家長是喜大普奔,開學後有了學校和老師的管教,的確能讓家長暫時放心。但如果孩子一直缺乏自控力,需要他人的管制,那進入大學、社會後,又會怎麼樣呢?所以,培養孩子的自控力真的很重要,而且越早開始越好,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 孩子上網課《自控力》太差?專家給4個方法,幫助孩子自控力暴漲
    這孩子跟孩子的差別怎麼這麼大呢?自從孩子上了網課,家長才發現:世界上最遠的路,就是培養孩子的自控力。當今孩子之間最大的差別,不在於智商,而在於意志力。還好終於盼到開學,很多家長是喜大普奔,開學後有了學校和老師的管教,的確能讓家長暫時放心。但如果孩子一直缺乏自控力,需要他人的管制,那進入大學、社會後,又會怎麼樣呢?
  • 《不獎不罰》:難管的孩子,如何擁有自控力
    美國作家凱薩琳·雷諾茲·劉易斯在《不獎不罰》中,明確的給出了「如何讓難管的孩子,擁有自控力」的方法。意思是告訴我們,決定孩子未來的有兩點:一是自控力;二是人際關係。那麼,到底要如何提升孩子的自控力呢?在這裡,本書的作者提出了用「學徒型養育」代替傳統的「命令服從式養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