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於網絡時代的孩子,最重要的是提高「自控力」

2020-09-16 啟達小學小芒果

前段時間在網絡上看到一則有關初中生沉迷網絡的新聞,福建泉州的小明一直沉迷於網路遊戲,14歲的年紀本該在課堂上認真學習,但是小明卻在網吧流連。2018年5月的一天,母親再一次和小明溝通,勸導孩子不要在沉迷網遊了。但是兩人之間卻因此而發生了激烈的爭吵,慌亂間小明用剪刀刺傷了母親。看到母親流血不止,慌張的小明決定跳樓輕生,但是被卡在空調外掛機上,最後被消防員救回。

類似這樣的新聞並非是個例,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孩子們對電子產品的依賴與日俱增。孩子的自控力尚未發育完全,父母對孩子進行優化教育,使得孩子會更加懂得自律,也更加有責任感。顯然,沉迷電子產品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這需要家長予以重視。

英國防止虐待兒童協會(NSPCC)建議家長教育孩子,要讓孩子了解網絡的危害,同時要對過度沉迷網絡的孩子採取相應的措施。根據NSPCC調查,8歲孩子每天花大量的時間上網,學習、社交、吃飯或者運動時都在上網。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中也表明,上一代孩子每日上網時間還不到3小時,如今的數值已經從3小時已經飆升至4個小時45分鐘,臨近5個小時!這也意味著在孩子醒著的時間裡,有接近三分之一的時間與網絡「難捨難分」。

01

為什麼大多孩子會對手機和平板上癮?

前幾天,和張姐聊天,張姐抱怨說孩子近來越發的沉迷玩手機遊戲了。開始的時候張姐覺得孩子玩手遊的時候可以安靜一些,自己有時間做做家務。可是時間長了,張姐不想要孩子玩手機的時候,孩子卻表示抗議,甚至會有哭鬧的表現。這時張姐才發現,孩子每天花在玩手機上的時間大約有4-5個小時,這個發現也讓張姐十分擔憂。

根據《時間使用調查》統計,孩子每天使用網絡的5個小時中,其中有2小時16分鐘花在手機和平板上,如今年近12-15歲的孩子中有將近70%擁有智慧型手機,孩子接觸網絡是越來越容易。

孩子對手機的好奇使得孩子想要玩的欲望越發的強烈,而這種想要玩的欲望也使得孩子越發的缺乏「自控力」。4-5個小時在大人看來也是很長的一段時間,但是當孩子沉迷其中的時候,對時間概念的感知就會更加模糊。

當父母採取以強勢制止的方式應對孩子沉迷手機的狀況時,孩子想玩的欲望並沒有被消除,相反這種欲望會因為父母的阻止而越發的強烈,孩子的自控力此時就顯得更加的弱不禁風了。我們來說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糖果實驗》

心理學家米歇爾在史丹福大學做了一個關於糖果的實驗:他們先給一群孩子每人一顆糖,並告訴這些孩子可以隨時吃掉糖果,但如果能堅持米歇爾回來之後再吃就可以得到額外的一顆糖。說完,米歇爾就離開了。在這個過程中,部分孩子很快就把糖吃完了,也有些孩子等到米歇爾回來之後,得到事前許諾的兩顆糖。此後這米歇爾對這些孩子進行了追蹤研究,他發現得到兩顆糖的孩子學業明顯要比一顆糖的孩子成功「他們的SAT(美國大學入學考試)平均高於一顆糖的孩子210分」,而且在其他方面也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效率和自信心。而那些一顆糖的孩子,普遍自控能力較差很難抵禦外界的誘惑。

這個研究也告訴家長們,要讓孩子學會「自我控制」,而不是只阻斷外界的誘惑。

為什麼有些孩子對電子產品有很強的自控力?

上周末去朋友家做客,正巧朋友家的孩子在玩手機,朋友和孩子約定玩30分鐘後休息。和大多數孩子沉迷手機所不同的是,朋友家的孩子到了30分鐘之後乖乖的把手機遞給了朋友。朋友坦言,在培養孩子對電子產品的自控力方面也是花費了很多的精力。比如和孩子一起制定時間計劃,引導孩子自覺遵守自己所做的計劃表。繼而使孩子玩手機的時間得到了控制。

早期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讓孩子發展良好的自控能力,孩子的自控力會隨著自我意識的形成而逐漸形成,以符合主觀的價值觀、期望、標準和規則。但是2歲以下的孩子還不滿足擁有自控力的條件,但是在2歲過後,部分孩子可能會延遲到3歲時自控力開始有所萌芽。有研究表明,2歲以上的孩子在被允許接觸某件物品之前,能夠單獨等待4分鐘左右,從這個時候開始孩子就能不斷提升自身的邊界和規則意識。

因此很多家長會發現孩子沉迷手機並非是缺乏這種自控力,而是存在一定的自控力不足的狀況。當父母沒有及時的進行幹擾和督促時,孩子對電子產品就會表現的越發依賴。

目前孩子沉迷手機的狀況比較普遍,但是仍然有部分孩子可以做到適可而止。這其中父母的正確引導使得孩子具備更加充足的自控力,在主觀意識上進行自我約束、自我督促。


02

影響孩子養成良好的「自控力」的原因有哪些?

前段時間,趙姐把孩子送老家過暑假,最近又把孩子接了回來,卻發現孩子的自控力變好了。孩子每天的作息都很規律,對手機的依賴也減弱了很多。趙姐很好奇孩子的改變,而孩子則說:「這是自己在和爺爺比賽,看誰堅持的時間長,自己贏了比賽還會有獎勵呢!」

影響孩子「自控力」的因素有很多,主觀上專注力的缺乏,容易導致孩子的自控力減弱,專注力是發展孩子的意志和抗挫折的能力必備的一種能力,過於活躍的環境氛圍都會使得孩子的自控力受到影響。另外,父母的適當幹預比如時間計劃、遊戲、活動都可以幫助孩子培養專注力,從而讓自控力得到提升。

影響孩子自控力的養成因素中,如果孩子自身的專注能力可以得到適時地調動的話,那麼父母的引導會事半功倍。當然,孩子的自控力培養也需要父母給予更多的耐心,以及適當的方法幹預。

家長要如何幫助孩子提高「自控力」?

父母適當的幹預可以幫助孩子提升自控力,讓孩子體驗到自控力帶來的成就感,孩子對於這種自我掌控能力會具備更加充分的認知。

1. 適當的進行時間計劃安排

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目標有助於孩子提高做事的效率,這也是孩子自控力改善的一種表現。詳細的時間計劃安排有助於孩子自我約束能力的提升。

當然控制時間也不能簡單粗暴的「暴力鎮壓」,如果家長強制性的控制,只會導致惡性循環,容易導致親子關係的惡化,激發孩子反抗的心理。應該循序漸進,尊重孩子的節奏和需求,比如家長和孩子制定一個漸進式的計劃安排,通過和孩子的溝通,先制定容易達成的小目標,再延伸到大目標也就是達到孩子能夠自我控制安排時間。

2. 適當的給予鼓勵

沒有一個人馬上就可以提升「自控力」的水平,孩子也是一樣。當孩子完成自我約束的目標時,家長有必要給予適當的肯定和鼓勵。這種正向的環境刺激可以激勵孩子繼續堅持下去。並且對自控力的養成保持一定的興趣。

3. 營造簡單的家庭環境

對於自控力較差的孩子來說,相對簡單一些的家庭氛圍有助於孩子自控力的養成。來自環境的刺激較少,孩子更加能夠不受環境的幹擾和影響。

4. 擁有充足的睡眠

研究表明,睡眠不足會影響葡萄糖的吸收,而葡萄糖是生物能量主要的存儲方式,而自控能力是所有大腦活動中耗能職高的一項活動。睡眠充足的孩子擁有更高的抗壓能力,長期睡眠不足的孩子更容易感到壓力、萌生欲望、受到誘惑,他們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注意力。

5. 家長積極的回應

心理學家克萊爾表示:孩子的自我控制來自哪裡?它來自自身想要成為社會群體中的一部分的願望,想要得到愛和積極情感的願望。孩子們不會因為你定製的多麼完美的規則而去遵守它,孩子們更喜歡的是得到愛和積極的情感回應,如果他們遵守規則後能得到這些,那麼他們的就會遵守規則,因為這是他們想要的愛和回應

6. 通過遊戲讓孩子練習自控能力

美國康乃狄克大學發展心理學博士陳忻女士就推薦了3個訓練自控力的遊戲方法:

第一個遊戲「請你跟我這樣做」,這個遊戲很適合3歲左右低齡段的孩子,在這個遊戲過程中,孩子要集中精神作出和家長相同的動作,這就是意識控制行為的最佳練習!

第二個遊戲就是我們童年經常玩的遊戲「躲貓貓」。你如果認真觀察你會發現,遊戲中,越小的孩子越容易暴露自己,稍微大一點的孩子更容易沉得住氣,這就是自控力發育的體現。

第三個遊戲是「123木頭人」,在聽到相應的指令時,孩子會明白接下來應該怎麼做,在這個遊戲中孩子更容易接受家長發出的指令,更樂意主動控制自己。

在這裡我們也要提醒家長們一個重要的事實,美國心理學會指出:自控力對個體來說是有限的餓、會被損耗的資源,我們在對抗誘惑時,也在損耗著「自控力」。但是每個人損耗自控力的速度是有著差異化的,被迫進行自我控制的損耗是最大的。相反,如果某件事是我們想要去做的事時,我們的自控力能發揮出最大的價值,也是損耗最小的。


03

電子產品也能給孩子帶來哪些不一樣的教育?

1.使孩子接受知識的方式更加多元化

電子產品的內容極其豐富,其中不乏有適合孩子了解的內容,這就使得孩子獲取知識的方式更加的多元,所傳輸的信息內容要比紙質的書本更加豐富。

2.孩子獲取知識更加具有主動性

電子產品的信息傳遞更加高效,即使沒有父母的陪伴,孩子仍然可以接收到大量的信息。並且生動的畫面更加容易迎合孩子對知識的渴求。

3. 是對孩子自制力的一種鍛鍊

電子產品的內容豐富,對孩子自然會產生一定的吸引力。通過電子產品進行學習也是對孩子自制力的一種鍛鍊。

可見電子產品的存在意義並非僅僅是孩子成長的阻礙,如果可以保持恰當的自控力,孩子仍然可以從中得到知識的補充、接收到積極的環境刺激。

伯明罕大學社會學名譽教授艾利斯·卡什莫爾在接受《泰晤士報》採訪時表示:

電子設備和網絡已經完全改變了整個社會,也為時間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卡什莫爾教授認識:從孩子4歲起,家長就應放寬孩子的上網限制,讓孩子學會更好的保護自己。限制孩子上網,就等於限制了孩子獲取信息和交流的重要通道,可能會導致同齡孩子的欺負和嘲笑,從而影響孩子的自信、自尊,導致孩子自卑、沉溺網絡等等問問題

孩子沉迷電子產品需要引起的是父母對孩子自控力培養的關注,在家長們責難手遊、網遊等內容對孩子造成傷害時,不妨反思在教育中對孩子自控力方面教育的缺失。孩子的自控力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的增強的,不過,父母的適當幹預也是孩子自控力養成的一種保證。在幹預和管教中還需要有智慧的愛相伴,規則之中也需要自由的空間。軟硬兼施才能幫助孩子更好提高「自控力」!

相關焦點

  •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力?父母一定要清楚的幾點......
    這幾個孩子有一個共同點:缺少自控力,讓壞習慣成了他們的主人。自控力,即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在人生當中,有很多煩惱很多誘惑。對於孩子而言,他們的年齡尚小,還不足以抵抗外界的各種誘惑,更不知道如何去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 孩子受不起挫折、逆商低?心理復原力:關鍵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情緒穩定性自控力對於任何人來說都很重要,只有人們能夠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遇到問題不慌亂,採取可靠的方式去解決,不偏激不極端,才能有更強的復原力。03自控力有多重要?04想要孩子擁有強大的復原力,關鍵是提高孩子的自控力1、幫助孩子制定情緒管理流程,提升孩子的情商
  • 為什麼自控力好的孩子,比智商高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3—4歲的孩子處於「被動控制」在這個時候則應側重培養孩子的自我約束能力和調控能力,延長注意力時間,為升入小學做準備。所以,我們要抓住孩子自控力發展的關鍵期,循序漸進地培養和提高孩子的自控力。簡單地複述一下,根據實驗的結果,那些當年抵制住美食誘惑的小朋友,後來不僅身材更苗條,更能適應社會,而且他們的SAT考試成績,也要比當年實驗中最沒耐心的小朋友高許多。
  • 如何有效提高自控力?
    今天,我要為你推薦的是《棉花糖實驗:自控力養成聖經》這本書。寫在前面:有這麼一項能力,對於大人和孩子來講,都非常重要,那就是自控力。這期音頻,我就想來說說,怎麼提高自控力?提到自控力,大多數人都會想到一個最著名的實驗,「棉花糖實驗」。
  • 孩子上網課《自控力》太差?專家給4個方法,幫助孩子自控力暴漲
    反觀別人家的孩子,也在家上網課,每天跟上學時一樣早起、認真上課、按時交作業,能安排好自己的時間,一點不讓家長操心。這孩子跟孩子的差別怎麼這麼大呢?自從孩子上了網課,家長才發現:世界上最遠的路,就是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 孩子上網課《自控力》太差?專家給4個方法,幫助孩子自控力暴漲
    這孩子跟孩子的差別怎麼這麼大呢?自從孩子上了網課,家長才發現:世界上最遠的路,就是培養孩子的自控力。當今孩子之間最大的差別,不在於智商,而在於意志力。還好終於盼到開學,很多家長是喜大普奔,開學後有了學校和老師的管教,的確能讓家長暫時放心。但如果孩子一直缺乏自控力,需要他人的管制,那進入大學、社會後,又會怎麼樣呢?
  • 如何健康地提升孩子的自控力?可以從這幾點開始
    對於孩子而言,自控力是最迫切需要學習的能力之一。既然自控力這麼重要,家長們應該怎麼引導孩子提高自身的自控力呢?一般來說人在清晨的自控力普遍比下午好,下午的自控力比晚上好。不過這也是因人而異的,沒有百分百正確的答案,只要家長們通過觀察和了解能夠確認孩子在全天當中的哪個時段做事最有效率,就可以把難度相對高的事情放到這個時段進行處理。
  • 提高幼兒自控力的五個方法,從小學習一門外語最關鍵
    看到這種話,那些陪孩子做作業陪出心梗的父母,簡直是羨慕嫉妒恨到不能自已!我們公號的讀者大部分孩子還在學齡前階段,可能最感興趣的是,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自控力,避免將來上學了還需要天天督促孩子,勞神勞力還是不能讓孩子自覺學習。
  • 培養孩子的自控力,盲目延遲滿足不可取,做好這5點才重要!
    其實不然,後有一項《心理科學》的研究重新在這個時代進行了棉花糖實驗,發現那些在數年後獲得更多成就的學齡前兒童並不僅僅是延遲滿足孩子的需求,更不應該被簡單的作為一種教育方式。如果父母總是讓孩子抵制誘惑,不滿足孩子,並想通過此方法來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其實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傷害。他們會認為父母不愛自己,不在乎自己的想法、需求和願望,久而久之會覺得父母不值得信任,也不再找父母要東西,因為孩子認為父母肯定不會滿足自己。
  • 如何提高自控力?你需要這四個建議
    這些就是自控力不足的原因,而且,長此以往,會越來越沒自信,對人生也會喪失追求。那麼,我們該如何提高自控力呢?第一、明確自己的不足。很多人是不願意承認自己做得不好,而往往會怪罪於運氣、外界環境等因素,於是,問題就會一直存在。
  • 讓巨人不再沉睡,讓侏儒學會等待——孩子自控力可以這樣提高
    碰到這種時刻,父母總是會生出同樣的疑問:我家孩子的自控力好像有問題,怎麼樣才能提高孩子的自控力呢?想要搞清楚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力,先要了解自控系統的運作模式。可以先拿父母大人熟悉的減肥事件來看。人類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既有滿足原始本能的本能系統(應激反應模式),也有不斷進化出的自我控制系統。
  • 敲黑板:孩子提高自控力、社交力的玩法,很多家長沒重視
    對於我們成年人來說,要是有自控力就意味著我們能夠忍住衝動消費,把錢存下來做生活規劃。而對孩子意味著能忍住看電視,先完成家庭作業。其實每位父母都想有不用大人管的孩子,但科學研究發現,自控力的確受遺傳的影響,先天因素只佔到40%,越早開始幫孩子訓練自控力,他能夠發展這種能力的機會就越大。
  • 自控力極差的人如何自救?6個快速提高自控力的小方法
    自控力,指的是一個人在意志行動中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約束自己的言行。自控力是一個人堅強的重要標誌,是一種可貴的品質。自控力對一個人走向成功起著重要的作用。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曾說:「美好的人生建立在自我控制的基礎上。」成功者善自控,失敗者愛放任。
  • 別等孩子出了問題,再去培養自控力!它比智商還重要!
    一份孩子自控力培養法寶! 也就是說,主動性和自控力「兩顆種子」都強的孩子,其人格健全、發展順利;主動性和自控力「兩顆種子」不強的孩子,其人格存在問題、發展困難。
  •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力?不妨試試「棉花糖實驗」,培養自律寶寶
    「為啥別人家的孩子都能安靜地寫作業,我家這個就老是扭來扭去,怎麼一點自控力就都沒有呢?如何才能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呢?」這是一位朋友在後臺的留言。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博士1966年起在幼兒園進行有關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學經典實驗——棉花糖實驗,然後提出了延遲滿足這一理論,並發現,自控力和延遲滿足影響孩子未來的成功,這一發現對教育學和心理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孩子缺乏自控力怎麼辦?嘗試使用「想像遊戲」,讓娃學會自我管理
    文/婷媽自控力,是一個很多人都討論過的話題。很多專家學者都有過相關的研究。最著名的當屬「棉花糖」試驗,研究者把一群幼兒園的孩子專門放在一個房間,用物品誘惑他們,看他們能經受多長時間的等待。生活中,很多家長想要孩子獲得更大的成就,通常把注意力放在補習家庭作業、上提高班、投入更多學習時間方面。但是,有關自控力的研究顯示,自控力培養可能比這些做法方法更有效,更能幫助孩子成功,也是更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要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家長有什麼好辦法呢?
  • 《每天學一點超級自控力》:做自己命運的CEO
    記得以前採訪一個考上清華大學的女孩,她最與眾不同的一點就是對於做事情,有著極強的目的性、規劃性和自律性。 就說背單詞這件事,為了學好英語甚至考雅思,她從初中就開始堅持每天背10個,一直堅持了6年,積累了大量的詞彙,所以也考出了高分,實現了自己的心願。 所以你看,自控力有多麼重要。偉大思想家富蘭克林也認為:人生的成功秘訣在於自我管理。
  • 「孩子在家上網課愛偷懶咋辦?」掌握這4點,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一、 自控力及其重要性自控力即自我控制能力,它是人類意志力的一種展現,也是謀取成功、達成目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自控力較強的人,善於控制自己的情感與行為,意志力堅強,能夠抗拒來自內外誘因的幹擾,因而更容易取得成功。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自我控制力是面對誘惑和衝動,我們能夠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認知和行為的能力,它是一項重要的基礎能力。研究表明,自控力對孩子的學業成就有很強的預測性,小時候自控力好的孩子,他們上學後閱讀和數學成績也會很好,這種預測能力比智商對學業成績的影響還要大。
  • 「最嚴校規」能「管出」大學生自控力?
    原標題:「最嚴校規」能「管出」大學生自控力?   近年來,吉林、北京、河北、河南等地一些高校,出臺了類似高三臨考前的「最嚴校規」。一面是部分大學生缺少自控力,考試掛科、體質下降,一面是學校出臺「嚴刑峻法」,嚴厲管控。大學生究竟該如何管理?在學生自我管理和高校監管之間,該掌握怎樣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