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乏自控力,如何幫助孩子靜下心學習。」這話有點籠統地反映了孩子的學習狀況。沒有抓到本質。
深層次問的是:如何讓孩子重視自己的學習,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對日常的學習有掌控和規劃?
有一句歇後語形容得好:猴子掰苞谷——掰一個丟一個。用來形容「缺乏自制力」孩子學習的現狀——類似於「小貓釣魚」:學習的時候,思維往往天馬行空。索性就做起了與學習無關的事情。
猴子掰苞谷——掰一丟一
所以缺乏自制力本質上是缺乏一門心思做好的強烈意願。歸根結底還是應提高孩子對學習的重視程度!
現在的孩子,手機電腦不離手。光怪陸離的虛擬世界對感官的調動和刺激,別說是孩子,就連大人也能一玩一整天。
可見相比較於需要付出艱辛努力才能學會的知識,放鬆的娛樂和上網衝浪大家都寧願選擇後者。
但是經過艱辛努力學習獲得的知識而獲得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是娛樂所無法比擬的!
因此,家長要讓孩子意識到——學習會帶來快樂!每日的家庭作業就是良好載體。
學習是快樂的
例如:家長與孩子可以商定:每天的家庭作業昨晚之前不允許玩手機和看電視。並且在孩子寫作業期間,課桌上沒有手機、電腦等與學習無關的物品,幫助孩子「避開誘因」,集中精力高質量完成家庭作業。我相信潛移默化,孩子會特別陶醉於這種如釋重負的愉悅感,同時也樹立學習信心!
專注學習
孩子會自覺不自覺地比較,完成作業以後再玩電子產品的盡興和一回家就沉溺於電子產品中的那種不踏實、焦慮,從而覺得學習果然會帶來快樂!
因為學習的過程是艱苦的,結果是甜美的。孩子在日復一日的學習中,難免會產生懈怠的想法。如何與這種輕言放棄的負面情緒作鬥爭,本來就是一個修心的過程。
因此,必要的監督必不可少!這裡涉及到自律和他律的問題。
自律和他律都是講究策略的。各種策略無非是給予孩子正向的自我暗示,給懈怠的精神補鈣。讓孩子有強烈的意願把學習搞好!
例如:每日的學習任務,家長和孩子可以制定一個學習計劃表,把當天的學習計劃合理分配到不同的時段內,注意勞逸結合,鬆弛有度,不要精確到分鐘,因為過於精確將助長消極負面心理,導致放棄。
遇到困難,相信自己
我們把商定的每日學習計劃,寫出來貼在書桌旁,每完成一項,打個對勾。讓孩子看到自己學習進程的完成情況。這種妙不可言的成就感將幫助戰勝懈怠情緒,從而促使孩子更為專注地應對接下來的學習。
為學習做規劃
剛開始,可能孩子無法全部完成每天的學習計劃,但要相信,我們的孩子已經邁開了主動學習的第一步。懂得自己要為自己的學習做規劃。循序漸進,假以時日,我們的孩子必將能夠完成計劃表的內容,形成良好的時間管理意識,懂得情緒掌控,自我激勵。我們家長要做的驗收每天的計劃表完成情況即可,讓孩子有一個對學習的掌控能力。
靜心學習的前提是家庭有一個安靜的氛圍,指的是家裡環境不嘈雜,不在客廳而是單獨學習場所,有課桌。模擬在校的「單人單桌」。——我稱之為學習的「儀式感」。
學習和一般的家庭活動是有邊界的。孩子在客廳學習,由於對客廳的熟稔,本能地會認為這個場所不適合學習,將很難進入學習狀態,又談何高效專注學習。
要記住孩子在家學習的時候,家長在家裡不要從事集體活動——比如客廳會客長談、打麻將等娛樂活動。這些將會干擾孩子的學習狀態,又談何靜心學習?
孩子安靜的學習環境
培養孩子需要心力的——「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培養一個學習上令人省心的孩子,我們一起努力!
我是「紅纓飛鴻」,一名優質學習教育內容提供者,歡迎「點讚、評論、收藏、轉發、關注」獲取更多優質內容,請關注我的主頁,您的支持將是我創作的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