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缺乏自控力,如何才能幫助孩子靜下心來學習?

2020-08-28 紅纓飛鴻

「孩子缺乏自控力,如何幫助孩子靜下心學習。」這話有點籠統地反映了孩子的學習狀況。沒有抓到本質。

深層次問的是:如何讓孩子重視自己的學習,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對日常的學習有掌控和規劃?

有一句歇後語形容得好:猴子掰苞谷——掰一個丟一個。用來形容「缺乏自制力」孩子學習的現狀——類似於「小貓釣魚」:學習的時候,思維往往天馬行空。索性就做起了與學習無關的事情。


猴子掰苞谷——掰一丟一

所以缺乏自制力本質上是缺乏一門心思做好的強烈意願。歸根結底還是應提高孩子對學習的重視程度!

樹立觀念——學習是快樂的!

現在的孩子,手機電腦不離手。光怪陸離的虛擬世界對感官的調動和刺激,別說是孩子,就連大人也能一玩一整天。

可見相比較於需要付出艱辛努力才能學會的知識,放鬆的娛樂和上網衝浪大家都寧願選擇後者。

但是經過艱辛努力學習獲得的知識而獲得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是娛樂所無法比擬的!

因此,家長要讓孩子意識到——學習會帶來快樂!每日的家庭作業就是良好載體。


學習是快樂的

例如:家長與孩子可以商定:每天的家庭作業昨晚之前不允許玩手機和看電視。並且在孩子寫作業期間,課桌上沒有手機、電腦等與學習無關的物品,幫助孩子「避開誘因」,集中精力高質量完成家庭作業。我相信潛移默化,孩子會特別陶醉於這種如釋重負的愉悅感,同時也樹立學習信心!


專注學習

孩子會自覺不自覺地比較,完成作業以後再玩電子產品的盡興和一回家就沉溺於電子產品中的那種不踏實、焦慮,從而覺得學習果然會帶來快樂!

學習需要監督——特別是自我監督,家長監督是第二位的

因為學習的過程是艱苦的,結果是甜美的。孩子在日復一日的學習中,難免會產生懈怠的想法。如何與這種輕言放棄的負面情緒作鬥爭,本來就是一個修心的過程。

因此,必要的監督必不可少!這裡涉及到自律和他律的問題。

自律和他律都是講究策略的。各種策略無非是給予孩子正向的自我暗示,給懈怠的精神補鈣。讓孩子有強烈的意願把學習搞好!

例如:每日的學習任務,家長和孩子可以制定一個學習計劃表,把當天的學習計劃合理分配到不同的時段內,注意勞逸結合,鬆弛有度,不要精確到分鐘,因為過於精確將助長消極負面心理,導致放棄。


遇到困難,相信自己

我們把商定的每日學習計劃,寫出來貼在書桌旁,每完成一項,打個對勾。讓孩子看到自己學習進程的完成情況。這種妙不可言的成就感將幫助戰勝懈怠情緒,從而促使孩子更為專注地應對接下來的學習。


為學習做規劃

剛開始,可能孩子無法全部完成每天的學習計劃,但要相信,我們的孩子已經邁開了主動學習的第一步。懂得自己要為自己的學習做規劃。循序漸進,假以時日,我們的孩子必將能夠完成計劃表的內容,形成良好的時間管理意識,懂得情緒掌控,自我激勵。我們家長要做的驗收每天的計劃表完成情況即可,讓孩子有一個對學習的掌控能力。

學習需要創設環境

靜心學習的前提是家庭有一個安靜的氛圍,指的是家裡環境不嘈雜,不在客廳而是單獨學習場所,有課桌。模擬在校的「單人單桌」。——我稱之為學習的「儀式感」。

學習和一般的家庭活動是有邊界的。孩子在客廳學習,由於對客廳的熟稔,本能地會認為這個場所不適合學習,將很難進入學習狀態,又談何高效專注學習。

要記住孩子在家學習的時候,家長在家裡不要從事集體活動——比如客廳會客長談、打麻將等娛樂活動。這些將會干擾孩子的學習狀態,又談何靜心學習?


孩子安靜的學習環境

培養孩子需要心力的——「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培養一個學習上令人省心的孩子,我們一起努力!



我是「紅纓飛鴻」,一名優質學習教育內容提供者,歡迎「點讚、評論、收藏、轉發、關注」獲取更多優質內容,請關注我的主頁,您的支持將是我創作的不竭動力~

相關焦點

  • 孩子總是坐不住、沒耐心,如何培養娃的自控力?
    其實,也不止一次有家長反應過這樣的問題了,就是孩子總是坐不住、沒耐心,如何培養娃的自控力?現在的家長朋友們都是蠻注重孩子的成長教育的,如果在最為關鍵的問題上自控力方面出現問題,那將是對於家長很棘手的事情。 鑑於培養孩子自控力的事情會如此重要,我們就有針對性地對這個問題來聊聊,希望能夠幫助有這方面育兒問題的家長朋友們。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意識,訓練孩子的自控力?
    最近大部分孩子仍然處於「停課不停學」在家學習的狀態,很多家長反映孩子總是:沉迷手機、遊戲、看電視,家長不督促就不學習;經常做事情拖拉、懶惰,半途而廢,不能堅持到底;注意力不集中,東張西望,心不在焉;沒有時間觀念,總是想到什麼就去做什麼,沒有長久性;隨意發脾氣,
  • 棉花糖實驗後續研究:孩子缺乏「自控力」,根源是家長的「哄騙」
    經過14年的研究,最終發現:自控力,是影響孩子今後成就的一個關鍵性因素。且在後續研究中也發現,自控力是可以被教導和學習的。那具體棉花糖實驗是一個什麼樣的實驗呢?米歇爾教授招募了600多名四歲的兒童作為志願者參與這個實驗。
  • 焦慮的父母,往往擁有缺乏自控力的孩子;有安全感,孩子才會自律
    而焦慮的父母,內心沒有力量,所以才會不停地用外力來管束孩子;焦慮的父母內心缺乏安全感,也就無法提供孩子安全感,更無法為孩子提供可參照的模仿學習的自律榜樣。比如,希望今天一說,孩子就立即換了一個人,無法接受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需要等待的過程。這其實也是只想即時滿足,不會延時滿足的一種體現。成人尚且如此,何況是孩子?所以,要想孩子有自控力,父母要先改變自己,成長自己。這樣才能培養出自律自主的孩子。
  • 孩子總是坐不住、沒耐心,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而決定勝利指針指向的,就是我們的自控力。縱觀那些成功的人,他們也許沒有特別優秀,但是一定有著非常強的自控力。自控力也被看作是成功人士的重要指標之一。家長們也深知這個道理,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孩子的自控力了,但是家長發現,培養孩子自制力這條路總是充滿了艱辛和坎坷。
  • 孩子上網課《自控力》太差?專家給4個方法,幫助孩子自控力暴漲
    當今孩子之間最大的差別,不在於智商,而在於意志力。還好終於盼到開學,很多家長是喜大普奔,開學後有了學校和老師的管教,的確能讓家長暫時放心。但如果孩子一直缺乏自控力,需要他人的管制,那進入大學、社會後,又會怎麼樣呢?所以,培養孩子的自控力真的很重要,而且越早開始越好,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 孩子上網課《自控力》太差?專家給4個方法,幫助孩子自控力暴漲
    這孩子跟孩子的差別怎麼這麼大呢?自從孩子上了網課,家長才發現:世界上最遠的路,就是培養孩子的自控力。當今孩子之間最大的差別,不在於智商,而在於意志力。還好終於盼到開學,很多家長是喜大普奔,開學後有了學校和老師的管教,的確能讓家長暫時放心。但如果孩子一直缺乏自控力,需要他人的管制,那進入大學、社會後,又會怎麼樣呢?
  • 家教課堂丨居家隔離,如何幫助孩子提升自控力?
    家教課堂丨居家隔離,如何幫助孩子提升自控力?毫無疑問,居家學習對孩子的自控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家教課堂」請到瀘州市家庭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唐遠瓊跟大家一起來分享作為家長怎樣幫助孩子提升自控力 點擊視頻,跟唐老師一起學習↓
  • 如何讓一個好動的孩子靜下心來?
    昨天自習課的時候,一個很聰明的男孩問我老師:「我怎麼樣能讓自己靜下來,我就是學不進去?!……」這個男孩平時很聰明,回答問題悟性很高。但就是平時上課總喜歡和同學聊天兒說話,或者總是給老師接話。再不就是睡覺或者是在底下翻東西。
  • 《不獎不罰》:難管的孩子,如何擁有自控力
    美國作家凱薩琳·雷諾茲·劉易斯在《不獎不罰》中,明確的給出了「如何讓難管的孩子,擁有自控力」的方法。很多時候,我們都犯了本末倒置的錯誤,原本希望孩子積極上進、全面發展,讓孩子學習各種東西,其實,真正的學習,往往就在真實的生活,只需要把真實的生活,還給孩子,他們就有無窮盡的學習機會。最後一點:童年成長過程中,家庭環境不和諧,也影響孩子大腦發育,導致自控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
  • 如何提升孩子的自控力?別再只迷信「延遲滿足」了
    家長做什麼能幫助孩子提升自控力呢?「延遲滿足」這個詞相信很多家長都不陌生了,當孩子提出要求時,家長故意拖延讓孩子等待後再滿足孩子,表面上這樣做的確鍛鍊了孩子自己控制自己欲望的能力,但延遲滿足並不能和提高自控力劃等號。
  • 靜不下心來的科研
    靜不下心來,就不能持之以恆地慢工出細活,按照工匠精神做科研、搞學問。而國外,除了科研,其他雜事少,就科研的這點事情,因此,科研成了很簡單、很輕鬆的事情。可以靜下心來,長期而持續地做學問。這是我們國家與國外科研環境差別所在,是普遍現象。危害1:影響創新與大師產生。靜不下心來的科研,與靜下心來的科研,長期累積下來的結果是迥異。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如果孩子自控力比較差,不用過分責備他們,當孩子失控的時候,他們失去了對自己的掌控感,他們也在受苦。那麼如何科學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呢,又有什麼好的方法呢,有以下幾個建議:1.降低誘發條件想要孩子學會抑制衝動,第一點是認識到對於孩子,衝動的誘因無處不在,所以要儘量降低環境中的誘發條件。
  • 孩子總是情緒不定?了解「鐘擺效應」,幫助孩子告別不良情緒
    周末和幾個老朋友一起吃飯,不經意間就討論到了孩子的一些問題:「我們家璐璐總是喜怒不定,一會兒哭了一會兒又笑了,唉,我真是拿她沒辦法啊!為什麼孩子總是這樣情緒不定呢?」「我們家亮亮也是,自己整天總是陰晴不定,也不知道小腦瓜裡一天天在想些什麼,總是一會兒高興一會兒難過的。」
  • 孩子做事拖拉,自控力差?發展大腦眼窩前額皮質,提升孩子自控力
    相信很多家庭的父母都有這樣一種體會,就是自家的孩子做事總是拖拖拉拉、磨磨唧唧,有時候你叫他他都會反應半天;幾道作業題能夠寫一晚上;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總是能被周圍一點點小事吸引注意力,老師和家長面對這樣的孩子總是感到束手無策。
  • 家長重視諾言,孩子才能擁有良好的自控力
    對於孩子來說,自控力並不是天生的,而是父母從小培養出來的,這是一種後天學習並且需要訓練的一種可以發展的積極正面的能力。自控力其實是一個比較籠統的說法,它其中包含了很多細節部分。身為父母都應該明白自身對孩子的影響力是最大的,家庭的環境對他們有著無可比擬的潛移默化的巨大影響。
  • 了解自控力,5步應對孩子的「無理」哭鬧
    自控力(self-control),是指一個人在面對誘惑或衝動時,管理自己的行為、情緒、想法的能力。 孩子的自控力與大腦發育有關。自控力在兒童剛出生幾個月就開始顯現,在四到五歲之間,會發展的很快。但往後,卻需要一個多年、長期、緩慢的時間才能發展完全(青少年後期或成年人前期)。甚至作為成年人,我們也不時會因為這個技能而掙扎。
  • 為什麼孩子能專注遊戲,卻沒法專注學習?了解大腦思維模式,科學處理大腦前額葉與邊緣系統關係,孩子學習更專注
    每天3分鐘 · 幫助孩子提升注意力在日常的學習輔導過程中,家長通常都很重視孩子的注意力水平,但是由於對注意力的概念並不是十分清楚,常常出現錯誤。但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孩子在玩遊戲的時候注意力很專注,但一到學習和寫作業的時候卻總是分心走神。為什麼在面對不同事物時,注意力集中情況會有如此大的反差?其實這與孩子的注意力發展有關。
  • 孩子受不起挫折、逆商低?心理復原力:關鍵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父母總是習慣性的把目光盯在孩子的成績上,覺得孩子考試能得高分就是優秀的,分數不理想,哪怕孩子有所進步,父母都是無法滿意的。這樣無形中會讓孩子產生很大的壓力,他們害怕學習,害怕被父母責罵,所以會想要逃避,產生厭學情緒。
  • 培養自控力:讓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
    如果父母不注重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常見的情況就會有:孩子不專心吃飯,一邊吃一邊玩;在幼兒園搶小朋友的玩具;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孩子產生這些行為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自控力。 到底什麼是自控力呢?自控力就是孩子對自己的情緒和行為的掌控能力。自控力主要表現為兩種能力,一是學會放棄,二是學會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