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論文造假!這些高校被點名

2020-09-18 築城戒毒之聲

科技部網站16日發布《關於論文造假等違規案件查處結果的通報》,披露了9起涉及購買論文、違反論文署名規範、套取財政科研資金的違規案件處理結果。相關責任人分別被處以終止承擔的國家項目、追回項目資金、停止研究生招生資格、終止或撤銷相關榮譽稱號、追回科研獎勵資金等處罰。



買賣論文情況仍屢禁不止


從通報情況看,9起案件中有7起涉及論文買賣。通報稱,案件涉及的論文買賣、代寫代投第三方相關線索,科技部將按規定移送有關部門依法嚴厲打擊。


通報案件也反映出,有的項目承擔單位在項目和經費管理上不履責甚至弄虛作假、亂作為,少數科研人員學風浮躁、學術失範、誠信失守。這些問題嚴重破壞了科研管理秩序,嚴重損害了科技創新良好生態,對我國科技創新事業發展和科技界整體形象造成了惡劣影響,必須堅決制止、嚴肅懲處。


目前,科技部會同相關部門正在對網絡披露的涉嫌造假論文及網絡舉報的其他科研誠信案件開展調查,結果將陸續公布。


通報具體案件如下:

一、中國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張睿購買論文問題。

經查,中國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張睿為通訊作者、閆曉菲為第一作者的論文「Interleukin-37 mediates the antitumor activity in colon cancer through B-catenin suppression」,系委託第三方代寫、代投。中國醫科大學對相關責任人員作出處理,終止張睿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責令退回項目資金,取消其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格5年,停止其研究生招生資格等;取消閆曉菲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格5年。

二、中國醫科大學腫瘤醫院於韜購買論文問題。

經查,中國醫科大學腫瘤醫院於韜為通訊作者、劉宏旭為第一作者的論文「Reduced mir-125a-5p level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s associated with tumour progression」,系委託第三方代寫、代投。中國醫科大學對相關責任人員作出處理,終止於韜承擔的遼寧省科學事業公益研究基金計劃項目、責令退回項目資金,取消其申報科技計劃項目資格5年,停止其研究生招生資格;取消劉宏旭申報科技計劃項目資格5年,停止其研究生招生資格。

三、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張堅購買論文問題。

經查,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張堅為第一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青島大學張建立為第二通訊作者的論文「 Interleukin-35 expression is associated with colon cancer progression」,系張堅委託第三方代寫、代投,張建立監管不力並使用該論文申領科研獎勵。青島大學對相關責任人員作出處理,取消張堅申報科技計劃項目、獎勵資格5年,終止或撤銷其依託論文獲得的科研項目、學術獎勵、榮譽稱號等;對張建立給予警告處分,並追回已發放的科研獎勵。

四、福建醫科大學附屬漳州市醫院蔡麗生購買論文問題。

經查,福建醫科大學附屬漳州市醫院蔡麗生為通訊作者、蔡銘智為第一作者的論文「Epigenetic silenced mir-125a-5p could be self-activated through targeting Suv39h1 in gastric cancer」,系蔡麗生委託第三方代寫、代投,蔡銘智使用該論文申報研究生招生資格。福建醫科大學對相關責任人員作出處理,取消蔡麗生申報科技計劃項目資格5年,暫停其研究生招生資格3年;取消蔡銘智申報科技計劃項目資格3年,暫停其研究生招生資格2年。

五、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蘇州醫院王貞購買論文問題。

經查,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蘇州醫院王貞為通訊作者的論文「Interleukin-36 receptor antagonist is associated with the progression of renal cell carcinoma」,系王貞委託第三方代寫、代投。南京醫科大學對王貞予以解聘,免去其腎內科主任,撤銷其腎內科黨支部書記,追回引進人才經費,取消其申報科技計劃項目、獎勵資格5年。

六、山東大學王秀麗購買論文問題。

經查,山東大學孔北華為通訊作者,山東大學在職博士研究生、煙臺毓璜頂醫院王秀麗為第一作者的論文「Reduced M6A MRNA methylation is correlated with the progression of human cervical cancer」,系王秀麗委託第三方代寫代投,王秀麗未經孔北華同意將其列為通訊作者並偽造通訊作者郵箱,孔北華對論文撰寫、投稿不知情。山東大學對相關責任人員作出處理,取消王秀麗博士學位申請資格,暫停孔北華研究生導師招生資格1年。依據查明的事實,取消王秀麗申報或承擔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的資格5年。

七、南京理工大學陸偉購買論文問題。

經查,南京理工大學楊餘旺為通訊作者,南京理工大學在職博士研究生、淮陰師範學院陸偉為第一作者的論文「Data acquisition ad hoc network system based on wireless sensor」,系陸偉委託第三方代寫,陸偉未經楊餘旺同意將其列為通訊作者並偽造通訊作者郵箱,楊餘旺對文章發表不知情,在文章刊出後即要求陸偉立即撤稿。南京理工大學對相關責任人員作出處理,取消陸偉博士學籍、終止博士學習資格;給予楊餘旺批評教育。依據查明的事實,取消陸偉申報或承擔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的資格5年。

八、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孫明飛違反論文署名規範問題。

經查,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張雙林為通訊作者、孫明飛為第一作者的論文「Interleukin-35 Expression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s Associated with Tumor Progression」,系由孫明飛完成並投稿。孫明飛未經張雙林同意將其署名為通訊作者,並自行註冊通訊作者郵箱與期刊聯繫。張雙林對論文撰寫、投稿不知情,但在獲悉論文發表後未向期刊提出撤銷其通訊作者署名。河南大學對相關責任人員作出處理,取消孫明飛申報科技計劃項目、評優評先資格3年,撤銷其依託論文獲取的相關項目、獎勵、榮譽,並追回獎金;取消張雙林申報科技計劃項目、評優評先資格1年。

九、北京華油冠昌環保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套取財政科研資金問題。

經查,北京華油冠昌環保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承擔實施國際科技合作項目中,存在偽造支出證明材料、列支與項目無關支出等問題,違反了科技計劃項目及經費管理規定,違背了科研誠信要求。科技部決定收繳項目違規資金96.07萬元,取消該公司及項目負責人吳宗毅申請財政性資金支持的各級各類科研活動資格5年。對其他涉嫌違規違紀問題線索,移送有關部門依法予以查處。

源:學校共青團

相關焦點

  • 論文造假,這些高校被點名
    通報稱,案件涉及的論文買賣、代寫代投第三方相關線索,科技部將按規定移送有關部門依法嚴厲打擊。通報案件也反映出,有的項目承擔單位在項目和經費管理上不履責甚至弄虛作假、亂作為,少數科研人員學風浮躁、學術失範、誠信失守。這些問題嚴重破壞了科研管理秩序,嚴重損害了科技創新良好生態,對我國科技創新事業發展和科技界整體形象造成了惡劣影響,必須堅決制止、嚴肅懲處。
  • 論文造假,這些高校被點名!
    科技部網站16日發布《關於論文造假等違規案件查處結果的通報》,披露了9起涉及購買論文、違反論文署名規範、套取財政科研資金的違規案件處理結果。
  • 論文造假!這些高校被點名
    科技部網站16日發布《關於論文造假等違規案件查處結果的通報》,披露了9起涉及購買論文、違反論文署名規範、套取財政科研資金的違規案件處理結果。這些問題嚴重破壞了科研管理秩序,嚴重損害了科技創新良好生態,對我國科技創新事業發展和科技界整體形象造成了惡劣影響,必須堅決制止、嚴肅懲處。目前,科技部會同相關部門正在對網絡披露的涉嫌造假論文及網絡舉報的其他科研誠信案件開展調查,結果將陸續公布。
  • 這些高校被點名!官方通報多起論文造假案件
    科技部網站16日發布《關於論文造假等違規案件查處結果的通報》,披露了9起涉及購買論文、違反論文署名規範、套取財政科研資金的違規案件處理結果。相關責任人分別被處以終止承擔的國家項目、追回項目資金、停止研究生招生資格、終止或撤銷相關榮譽稱號、追回科研獎勵資金等處罰。
  • 這些高校被點名!科技部通報多起論文造假案件
    科技部網站16日發布《關於論文造假等違規案件查處結果的通報》,披露了9起涉及購買論文、違反論文署名規範、套取財政科研資金的違規案件處理結果。相關責任人分別被處以終止承擔的國家項目、追回項目資金、停止研究生招生資格、終止或撤銷相關榮譽稱號、追回科研獎勵資金等處罰。
  • 該!這些高校被點名!
    科技部網站16日發布《關於論文造假等違規案件查處結果的通報》,披露了9起涉及購買論文、違反論文署名規範、套取財政科研資金的違規案件處理結果。相關責任人分別被處以終止承擔的國家項目、追回項目資金、停止研究生招生資格、終止或撤銷相關榮譽稱號、追回科研獎勵資金等處罰。
  • 這些高校被點名!科技部通報九起論文造假等案件查處結果
    9月16日,國家科技部網站發布《關於論文造假等違規案件查處結果的通報》,公布了9起涉及購買論文、違反論文署名規範、套取財政科研資金的違規案件處理結果。相關責任人分別被處以終止承擔的國家項目、追回項目資金、停止研究生招生資格、終止或撤銷相關榮譽稱號、追回科研獎勵資金等處罰。
  • 虛報就業、論文「放水」 高校畢業生造假何時休?
    虛報就業、論文「放水」、簡歷「注水」……部分畢業生離校前出現「造假注水」現象  高校「畢業季」本不該這樣上「最後一課」  每年五六月份,高校進入「畢業季」,數百萬大學生即將從大學校園的「象牙塔」走入社會。
  • 美媒曝光中國「論文造假工廠」:有錢即可掛名
    參考消息網12月22日報導 港媒稱,內地被揭存在論文造假工廠。知名科普雜誌《科學美國人》近日發布調查文章指,目前權威科學期刊上的學術抄襲問題嚴重,有些論文甚至抄襲與研究課題無關的內容,僅修改關鍵詞就直接搬字過紙,而這些論文的來源大多來自中國。
  • 科技部、基金委集中公示論文造假,業內人士:該拿造假的學術權威...
    兩周前,他的同行老張曾舉報北京某醫院的一篇論文造假,該醫院回復稱已經調查,但是態度明顯敷衍和糊弄。後來,他幫老張向期刊主編舉報,兩天就收到了回復。他還幫老張向造假作者在國外進修的學校院長舉報,後者親自回信並承諾調查,當時正值美國勞動節,對方表示假日可能調查比較慢。勞動節假日一過,該院長立刻給舉報者發來詳細調查結果。
  • 造假又注水 高校「畢業季」本不該這樣上「最後一課」
    造假又注水 高校「畢業季」本不該這樣上「最後一課」 原標題: 記者近期在高校採訪了解到,部分畢業生在離校前出現「造假注水」現象:虛構就業去向、畢業論文「放水」、求職簡歷「注水」……專家呼籲,高校誠信教育不可缺失,勿讓造假毀了畢業生。  「就業去向隨便填」,就業率失真  「請畢業班同學月底前登錄學校就業指導中心網站填報就業單位,填報後每人可領取200元補貼。」
  • 科技部通報九起論文造假等違規案件查處結果,江蘇兩所高校被點名
    科技部網站16日發布《關於論文造假等違規案件查處結果的通報》,披露了9起涉及購買論文、違反論文署名規範、套取財政科研資金的違規案件處理結果。相關責任人分別被處以終止承擔的國家項目、追回項目資金、停止研究生招生資格、終止或撤銷相關榮譽稱號、追回科研獎勵資金等處罰。
  • 學生舉報導師:對論文造假該有系統性處理
    學生舉報導師:對論文造假該有系統性處理■ 來論近日,一則「學生發123頁PDF材料實名舉報導師事件」消息引人關注。據新京報報導,舉報者自稱是從天津大學退學的原碩士研究生呂某,他圖文並茂列舉了其導師張裕卿存在指導學生論文造假、一稿多投等諸多問題。此後,天津大學化工學院通報稱,該院教授張裕卿承認有學術不端行為,已予以解聘。當然,從報導來看,舉報者是一名「因超過最長學習年限被退學處理」的原碩士研究生,而張裕卿也辯稱其舉報材料中有事實被歪曲。
  • 科技部通報九起論文造假案件:多家醫科大學被點名
    科技部網站16日發布《關於論文造假等違規案件查處結果的通報》,披露了9起涉及購買論文、違反論文署名規範、套取財政科研資金的違規案件處理結果。相關責任人分別被處以終止承擔的國家項目、追回項目資金、停止研究生招生資格、終止或撤銷相關榮譽稱號、追回科研獎勵資金等處罰。從通報情況看,買賣論文情況仍屢禁不止。9起案件中有7起涉及論文買賣。
  • 兩年117篇SCI論文被撤稿 造假已成產業鏈-SCI論文 論文造假 學術不...
    2015年8月,斯普林格出版集團因同行評議涉嫌造假,撤銷了上海某大學王立山等人於2013年發表的1篇論文,該論文是王立山讀博期間發表的4篇論文之一。  王立山稱,自己迫於博士畢業壓力,在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寫完論文後,偽造了通訊作者的電子郵箱,隨後委託同學臧衛東投稿。臧衛東表示,他在投稿推薦審稿人環節偽造審稿人郵箱,並因此掌控了此郵箱,向編輯部反饋編造的審稿意見。
  • 高校理工科論文造假現象:編造篡改數據難查處
    這段對話,是記者在浙江某高校校園BBS「學習交流」版上看到的。對話來源於一個題為「求密立根油滴實驗數據」的帖子,「密立根油滴實驗」是物理學中的重要實驗,可證明電荷的不連續性和測出電子基本電荷的精確數值。這段對話顯示出,我國高校理工科實驗數據編造篡改的現象不僅存在,而且在某種程度上比較嚴重。
  • 從自主招生論文涉嫌造假談我國自主招生改革
    由於只重視論文發表,因此很多人就在炮製論文、運作論文發表上做文章,代寫論文的機構也「應運而生」,這些機構與一些劣質期刊勾結,打造出代寫論文產業鏈。自主招生論文造假現象,是代寫論文產業鏈的下移。可以說,凡是有論文要求的地方,都會滋生出論文造假亂象。針對代寫論文等論文造假問題,我國必須改革學術評價體系,推進專業同行評價,要用學術標準評價一名學者的真實學術能力與學術貢獻。
  • 科技部通報9起論文造假等違規案件查處結果,一圖看懂點名了哪些人
    》,通報了9起涉及購買論文、違反論文署名規範、套取財政科研資金的違規案件處理結果。 為規範科研項目及資金管理,加強科研誠信建設,嚴肅懲處違規行為,營造科技創新良好環境,近期科技部會同相關部門和單位對學術論文造假、違規使用科研項目資金等案件進行了調查,嚴肅處理了相關責任者。今天,科技部網站通報了部分已完成調查處理的違規案件情況。
  • 「科研造假」屢禁不止、「論文代寫」遍布網絡...這些行為將面臨重...
    2「科研造假」屢禁不止近年來,我國的「科研造假」事件屢禁不止。據統計,2019年我國學者因實驗數據造假等問題被撤稿英文論文447篇,創近五年歷史新高。今年7月就有兩起嚴重的「科研造假」事件,引起網絡熱議。
  • 數學論文也敢造假,「零容忍」得來真的
    44所高校65篇數學論文涉嫌造假,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不是小事,相關查處必須儘快有一個令人信服的結果。「零容忍」不來真的,就是對學術不端的放縱和鼓勵。沒想到,「純淨」的數學圈竟也存在如此嚴重的學術不端。近日,德國獨立科學記者列昂尼德·施耐德在其主辦的科學新聞網站上發布「學術打假報告」——經調查發現,65篇數學論文涉嫌造假,77名署名作者分別來自中國44所高校。涉嫌批量造假的數學論文存在大量反覆抄襲、偽造同行評議、虛構論文作者等問題,目前已有21篇被撤稿。這些年,學術論文造假的事時有耳聞,人們對此已頗有些「審醜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