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又注水 高校「畢業季」本不該這樣上「最後一課」

2020-12-11 央視網

造假又注水 高校「畢業季」本不該這樣上「最後一課」

原標題:

造假 新華社發

  本報記者 柯高陽

  每年五六月份,高校進入「畢業季」,數百萬大學生即將從大學校園的「象牙塔」走入社會。記者近期在高校採訪了解到,部分畢業生在離校前出現「造假注水」現象:虛構就業去向、畢業論文「放水」、求職簡歷「注水」……專家呼籲,高校誠信教育不可缺失,勿讓造假毀了畢業生。

  「就業去向隨便填」,就業率失真

  「請畢業班同學月底前登錄學校就業指導中心網站填報就業單位,填報後每人可領取200元補貼。」畢業季臨近,西南一所高校輔導員給學生群發了這樣一條消息通知。

  收到通知的畢業生譚怡今年沒找到合適的工作,準備畢業後回老家慢慢找,但她也登錄了填報系統,在「就業去向」一欄選擇了「自由職業」。「200塊錢不要白不要,反正又沒人去核實,隨便填一個就可以了。」譚怡解釋說,這些補貼每年都有,就是為了鼓勵大家填報把就業率提上來。「往屆師兄師姐也有這麼幹的,不然怎麼一邊是『最難就業季』,一邊是動輒90%以上的就業率呢?」

  該校就業指導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受經濟大環境影響,近年來畢業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另一方面,如今大學畢業生大多是「90後」「95後」,隨著就業壓力日漸增大,不少人選擇「慢就業」,最後可能變成「不就業」。還有的學生找不到合心意的工作,寧願回家待著。統計顯示,該校某學院2018屆107名本科畢業生中,有31人的就業狀態登記為「待就業」,佔比近30%。

  「就業率太低了我們也發愁,有時候不得不想方設法,各顯神通。」一位高校二級學院院長向記者抱怨,上面對就業率有考核硬指標,連續兩年就業率低於60%的專業,就要調減招生計劃直至停招。為了提高就業率,該學院給研究生導師攤派任務,必須保證學生就業。「甚至有位導師要求學生出示就業協議,才在畢業論文上簽字放行。由於指導的學生就業率達到100%,這位導師還被評為全校的就業指導老師先進典型。」

  為求過關,學生虛構就業去向的現象時有發生。在上述學院2018屆畢業生就業去向統計表上,近百名畢業生中有5人選擇了「自主創業運營新媒體」或「微信公眾號撰稿人」。記者搜索發現,這些微信公眾號有的很少更新、閱讀量僅有個位數,有的自註冊以來沒有任何文章發布。

  畢業論文「放水」,求職簡歷「注水」

  「論文字數都不達標,目錄僅有不到十行、格式都沒對齊……就這樣的論文還敢來答辯?」這是在貴州某高校任教的一位張姓教師在朋友圈的吐槽。張老師告訴記者,今年答辯季前後審閱了二三十篇論文,看完頭都大了,「之前新聞上熱議有老師在答辯時向學生扔論文,不敢說支持,至少這種心情很有同感。」

  張老師說,畢業論文「放水」現象已不鮮見,自己生氣歸生氣,但答辯還是得讓學生通過。「去年就已經批評哭了兩個學生,今年就沒敢再說重話。要是硬卡著不讓過,學生萬一想不開咋辦?」

  除了畢業論文「放水」,有的畢業生簡歷也出現「注水」現象。西南一所高校學工處老師說,在收取評優材料時,有學生在簡歷中自稱在校期間擔任某中央級媒體「駐××大學新聞錄製小組組長」。材料在網上發布後,該媒體主動澄清「從未在高校設過分支機構」,要求校方改正錯誤,這就給學校聲譽造成不良影響。

  在重慶一家房地產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工作長達9年的徐經理告訴記者,公司每年參加校園招聘會收到求職簡歷上千份,一些高校畢業生在求職簡歷中「注水」,在面試過程中時有發現:有的學生英語四六級沒過卻在簡歷上寫「外語能力良好」,擔任過學生會幹事寫成「擔任學生會某部門重要職務」,參與一些課外實踐項目卻寫成「擔任項目負責人」,沒有相關實習經歷卻編造出在某單位實習等等。還有的學生奉行「拿來主義」,複製網際網路上的簡歷模板、範文,經過簡單修改加工後當成自己的簡歷,「注水」痕跡明顯。

  徐經理認為,簡歷作為求職的門面,不僅彰顯工作表現,更是人品的體現。「一發現查證有簡歷注水情況的,我們都是一票否決。」

  莫讓造假毀了畢業生

  「大學是教書育人的殿堂,除了傳授知識技能,還要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道德素養,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西南政法大學程德安教授認為,在畢業論文、求職簡歷、就業統計上造假,不僅影響了學生個人發展、損害了學校聲譽,也對全社會的風氣產生不良影響。他建議,教育部門和高校應著力加強誠信教育,上好畢業生從象牙塔走向社會之前的「最後一課」,為社會輸送誠實守信的高質量人才。

  記者在多地採訪了解到,今年以來不少高校加強畢業論文質量管理,提高了畢業論文過關門檻,論文篩選流程也變得更加嚴格。南京某高校日前發出通知,學校將使用「中國知網」大學生論文抄襲檢測系統對全部的本科畢業論文(設計)進行檢測,並根據檢測結果將畢業論文分為ABCD四個檔次。其中文字複製比在40%以上的認定為D級,不予參加答辯,論文成績定為不及格,學生延期畢業並重修。

  「今年的論文要求一下子就收緊了,大家為了改論文達到通宵達旦的程度。」張鵬是東北一所985高校外國語學院的應屆畢業生,他說,學校今年對本科生畢業論文統一查重,要求不能超過10%。第一次查重後,張鵬所在的班級22名同學,有6篇畢業論文查重率超標,被要求修改後重新查重。

  「導師直接把要求提高到研究生論文水平」「改實驗數據改到吐」……隨著畢業論文的過關難度提高,「翟式畢業季」也成為網絡熱詞。有學生在網上抱怨如此嚴格是受「翟天臨事件」影響。

  「大學論文從嚴是大勢所趨。」重慶一高校教務處處長告訴記者,教育部文件早已明確要求狠抓學位論文和學位授予管理,重點抓住學位論文開題、中期考核、評閱、答辯、學位評定等關鍵環節。這些不是「翟天臨事件」後突然多出來的規矩,現在只是落實更加嚴格。

  程德安建議,除了嚴格畢業「準出」標準,學校還應該建立高質量的課程體系,加強對學生學術規範、實習就業方面的指導,提供系統的科學研究方法訓練和學術素養培養,貫穿學生從入校到求學再到畢業的全流程,這樣在學生畢業時劃定高標準線才有底氣,促進學生健康發展。(文中受訪學生均為化名)

相關焦點

  • 虛報就業、論文「放水」 高校畢業生造假何時休?
    虛報就業、論文「放水」、簡歷「注水」……部分畢業生離校前出現「造假注水」現象  高校「畢業季」本不該這樣上「最後一課」  每年五六月份,高校進入「畢業季」,數百萬大學生即將從大學校園的「象牙塔」走入社會。
  • 疫下畢業季:特殊「最後一課」更具儀式感
    (抗擊新冠肺炎)疫下畢業季:特殊「最後一課」更具儀式感中新社成都7月1日電 題:疫下畢業季:特殊「最後一課」更具儀式感中新社記者 賀劭清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史上最大規模的874萬高校畢業生繼「雲招聘」「雲複試」「雲答辯」後,又迎來了「雲畢業」。雖然只有少數學生代表能實地參加畢業典禮,但不少高校為畢業生準備了別具匠心的畢業禮物,開通多種渠道直播畢業典禮,讓畢業前的「最後一課」更具溫情和儀式感。
  • 必須嚴打高校就業率造假
    ……近日,《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儘管明令禁止,但一些高校軟硬兼施讓學生用「就業證」換「畢業證」,用好看的就業率裝點門面等現象依然存在。記者不調查,新聞不報導,還真不知道有高校幹出這麼不靠譜的事情。簡單一琢磨,也就明白了他們的「良苦用心」。
  • 高校就業率造假就是形式主義
    似乎無論成績高低、專業如何,只要邁進高校大門,就不難找到合適的工作。實際上,這堆看似光鮮的就業數據不僅有水分,而且套路不少。日前,教育部為此專門印發文件,要求採取系列措施,嚴格核查就業數據,嚴肅糾正就業統計違規行為。高校就業率注水知多少?今天,島叔就和大家好好聊聊。
  • 畢業季「最後一課」,聽聽師長們的臨別寄語
    新華社杭州7月5日電(記者餘靖靜 魏夢佳 吳曉穎)離開校園之際,在畢業典禮上,聽一聽師長們道別時的叮囑。  2018年夏天的畢業季,聆聽這些「最後一課」的,不僅是逾800萬中國高校畢業生,成千上萬的校外人士同樣在關注與分享。有人說,「最後一課」裡蘊含的大學品格,是社會最稀缺的理想主義「公開課」。
  • 俠客島:高校就業率造假就是形式主義
    似乎無論成績高低、專業如何,只要邁進高校大門,就不難找到合適的工作。實際上,這堆看似光鮮的就業數據不僅有水分,而且套路不少。日前,教育部為此專門印發文件,要求採取系列措施,嚴格核查就業數據,嚴肅糾正就業統計違規行為。高校就業率注水知多少?今天,島叔就和大家好好聊聊。
  • 2019年高校最難畢業季,高校畢業生:知網查重逼迫我們學術造假!
    史上最難畢業季2019年高校畢業生最大的感悟就是想要畢業不再那麼容易,僅僅畢業論文一項就可以折磨到發瘋,受到國內某位不知道知網的當紅小生高調曬出名校博士後的聘任書,結果發現存在論文抄襲的現象,受到輿論的攻擊,2019年教育部嚴格要求各大高校嚴查各種學術論文抄襲的現象
  • 江東時評|豈能任由高校就業率人為「注水」
    ……近日,《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儘管明令禁止,但一些高校軟硬兼施讓學生用「就業證」換「畢業證」,用好看的就業率裝點門面等現象依然存在。 教育部相關通知中,明確指出網際網路營銷工作者、公眾號博主、電子競技工作者等屬於「自由職業」,應納入就業統計。這原本是為適應新就業形態而出臺的新規,卻在具體實踐中被部分高校當成了就業率注水的依據,「自媒體就業」「靈活就業」一度成為裝入難就業畢業生的「大籮筐」。
  • 高校校長別樣寄語:大學「最後一課」溫情、接地氣
    在今年各高校的畢業典禮上,校長們也放下身段,或是化身段子手,或是給學生講人生,演講中充滿了給畢業生的期許與祝福。網友們看到如此精彩的畢業季演講之後,也紛紛點讚,這樣的「最後一課」親切、溫情、接地氣。微博截圖接地氣——「脫髮」「王者榮耀」「5G」被校長點名「你們新奇地發現,頭髮在鍵盤上、衣服上、書本上,就是不在自己的頭上。」「你們拒絕『佛系』,爭當『高能少年』,書寫了精彩的青春故事,編寫了獨一無二的成長密碼。」
  • 「靈活就業」和「自媒體」,不是就業率造假的幌子
    「找不到工作就填靈活就業」「碰到核查就說在做自媒體」……最近,有媒體調查發現,儘管教育部門明令禁止,但高校軟硬兼施讓學生用「就業證」換「畢業證」,給就業率注水的現象依然存在。不得不說,這是「靈活」被運用得最靈活的一次,這是自媒體的存在感被「刷」得最高的一次。而之所以讓「靈活就業」和「自媒體」成為打造就業率的兩大主力,或許就是因為今年教育部對就業率的統計有了新的要求。
  • 「靈活就業」和「自媒體」不是就業率造假的幌子
    「找不到工作就填靈活就業」「碰到核查就說在做自媒體」……最近,有媒體調查發現,儘管教育部門明令禁止,但高校軟硬兼施讓學生用「就業證」換「畢業證」,給就業率注水的現象依然存在。不得不說,這是「靈活」被運用得最靈活的一次,這是自媒體的存在感被「刷」得最高的一次。
  • 各地高校校長別樣寄語畢業生,大學「最後一課」溫情、接地氣
    在今年各高校的畢業典禮上,校長們也放下身段,或是化身段子手,或是給學生講人生,演講中充滿了給畢業生的期許與祝福。網友們看到如此精彩的畢業季演講之後,也紛紛點讚,這樣的「最後一課」親切、溫情、接地氣。
  • 大學最後一課不只是溫情
    少一點虛假客套、多一點熱切真誠,說一說前路注意事項、談一談人生哲理思考,接地氣、振人心,拉近了距離、貼近了心窩,這樣的「最後一課」很值得。這幾天,全國各大高校陸續迎來畢業典禮,校長們的演講則被網友們調侃為「最後一課」。
  • 高校畢業儀式花樣多 大學生如何上好「最後一課」
    中新網北京6月28日電(潘心怡)又是一年畢業季,被稱為大學生「最後一課」的高校畢業典禮再度成為輿論焦點。各種「人生寄語」、各式創意合影、各類「紅毯儀式」……今年,又有一批誕生於畢業典禮的大咖「金句」、校長合影走紅網絡,刷屏微信朋友圈。李嘉誠和莫言在汕頭大學畢業典禮上。
  • 馬上評丨「靈活就業」和「自媒體」不是就業率造假的幌子
    澎湃特約評論員 與歸「找不到工作就填靈活就業」「碰到核查就說在做自媒體」……最近,有媒體調查發現,儘管教育部門明令禁止,但高校軟硬兼施讓學生用「就業證」換「畢業證」,給就業率注水的現象依然存在。不得不說,這是「靈活」被運用得最靈活的一次,這是自媒體的存在感被「刷」得最高的一次。
  • 高校就業率造假,不就業不給畢業證,該如何整治?
    因為疫情的影響,今年是坎坷的一年,所以今年的畢業生將面臨更加嚴厲的就業環境,但是很多學校為了自己的就業率好看,不僅頻繁催促學生交上就業協議,而且教唆學生進行就業造假,甚至有一部分的學校為了提高就業率,要挾學生不就業就沒有畢業證。很多的學生面對老師及學校不厭其煩的「勸說」,都不得不去進行就業協議的造假,而學校只要拿到你的就業協議後就根本不會管你了。
  • 畢業季大學校長開講「最後一課」 臨別寄語接地氣—新聞—科學網
    向一鵬 攝 中新網北京6月22日電(呂春榮)校領導講話、撥穗兒、畢業合影……又到一年畢業季,近期,各高校的畢業典禮如約而至。畢業典禮上,校長給畢業生們上的「最後一課」備受關注,這其中,不乏「潮人潮語」,被許多同學大讚「接地氣」。
  • 這位老師的最後一課竟這樣上!老師,你的最後一課會怎麼上? | 特別關注
    @平平淡淡才是真:窮盡一生的一場夢,也將畢生心血傾注在了這講臺之上,對每一節課的溫柔以待,對學生不離不棄的陪伴,也許一切就都揉進了如絲如醉的教誨聲中。 說起最後一堂課應該怎麼上才叫精彩,老師們一定是各有各的想法,今天小編給您講幾位老師的故事,他們的「最後一課」才令人耳目一新呢!
  • 大學就業率為什麼要造假?
    不過,今年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再加上高校畢業生數量達到874萬人,比去年增加40萬人,人數再創歷史新高,畢業生就業形勢就顯得更加嚴峻。在這樣一種特殊背景下,中央今年提出「六保」任務中的「保就業」,其中一個重點就是要保高校畢業生就業。從中央到地方作出決策部署,採取一系列強有力舉措,超常規推進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