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業率造假,不就業不給畢業證,該如何整治?

2020-09-09 鑿壁偷光教育

因為疫情的影響,今年是坎坷的一年,所以今年的畢業生將面臨更加嚴厲的就業環境,但是很多學校為了自己的就業率好看,不僅頻繁催促學生交上就業協議,而且教唆學生進行就業造假,甚至有一部分的學校為了提高就業率,要挾學生不就業就沒有畢業證。很多的學生面對老師及學校不厭其煩的「勸說」,都不得不去進行就業協議的造假,而學校只要拿到你的就業協議後就根本不會管你了。

其實高校就業率的造假,在前幾年就開始了,因為很多高校需要完成上面給出的任務,或者達到自己的標準,而這些標準或者任務就關係到學校以後的招生率。所以就業率的造假不但影響畢業生的就業,更會影響後面學生的報考,面對不真實的就業率,考生更不知道怎麼選擇才是正確的。

既然要整治高校就業率造假,我們要找到就業率對高校有些什麼影響。首先高校就業率是評價學校的一大指標,這個指標影響著教育部對學校的調整以及學校對各個專業的側重程度。今年的情況是特殊的,但是還是有許多學校不切實際的想要搞就業率,在他們看來就業率造假也比就業率低要好看。其次,學校好的就業率或者專業的就業率高,也會影響以後學生的報考,吸引更多的學生。因為在學生以及家長看來,高的就業率就代表著好的就業前景。這就是為什麼高校雖然承諾就業率真實但是卻忍不住造假的原因。

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所以要確保就業率真實性,我們要對症下藥,首先是政府部門的監管,面對高校就業率的上報,不僅可以由專門的公司進行調查,政府也可以派人進行隨機調查。其次,不能將高校就業率在高校的質量評判裡面看的那麼重,因為就業數據並不等於學校辦學質量的優劣。其次學校內部的專業調整也不能以就業率來做標準,往往你太重視這個指標,學院就會用不正確的方式去提高它。總的來說,我們不能以就業率來對比高校或者高校內部專業的優劣,這樣不僅會影響學生報考,也影響學校的專業發展。

不管怎麼說,高校不應該以造假就業率來獲取質量評價,更不應該教唆學生進行就業率造假。而學生在面對學校的強制交就業協議的要求,甚至以不就業就不發畢業證的威脅下,學生要學會去反抗,可以向有關部門進行舉報,合法維護自己的權益。

面對高校的就業率造假,你們有什麼看法?或者你們學校有沒有強制你們交上就業協議,都可以在下面評論。

相關焦點

  • 造假方式層出不窮 如何遏制高校就業率「摻水」亂象?
    「找不到工作就填靈活就業」「碰到核查就說在做自媒體」……近期,有媒體調查發現,儘管教育部門明令禁止,但高校軟硬兼施讓學生用「就業證」換「畢業證」,用好看的就業率裝點門面等現象依然存在。早在2013年,新華網的一則報導就總結了就業率造假的各種招式——妙招:開網店找公司「假就業」;土招:刻假公章「假裝」就業;奇招:班幹部幫舍友「被就業」;囧招:小超市「籤」二十畢業生;絕招:百元網購假就業協議……此外,找公司批量籤就業協議,鼓勵學生去勞動力市場隨意籤就業協議,從網上購買假協議書交差,把學生檔案集體存入人才服務中心,有的高校甚至還拿畢業證、學位證、個人檔案威脅學生「就業」……這些「與時俱進
  • 必須嚴打高校就業率造假
    「找不到工作就填靈活就業。」「碰到核查就說在做自媒體。」……近日,《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儘管明令禁止,但一些高校軟硬兼施讓學生用「就業證」換「畢業證」,用好看的就業率裝點門面等現象依然存在。記者不調查,新聞不報導,還真不知道有高校幹出這麼不靠譜的事情。簡單一琢磨,也就明白了他們的「良苦用心」。
  • 高校就業率造假就是形式主義
    似乎無論成績高低、專業如何,只要邁進高校大門,就不難找到合適的工作。實際上,這堆看似光鮮的就業數據不僅有水分,而且套路不少。日前,教育部為此專門印發文件,要求採取系列措施,嚴格核查就業數據,嚴肅糾正就業統計違規行為。高校就業率注水知多少?今天,島叔就和大家好好聊聊。
  • 「靈活就業」和「自媒體」,不是就業率造假的幌子
    「找不到工作就填靈活就業」「碰到核查就說在做自媒體」……最近,有媒體調查發現,儘管教育部門明令禁止,但高校軟硬兼施讓學生用「就業證」換「畢業證」,給就業率注水的現象依然存在。不得不說,這是「靈活」被運用得最靈活的一次,這是自媒體的存在感被「刷」得最高的一次。而之所以讓「靈活就業」和「自媒體」成為打造就業率的兩大主力,或許就是因為今年教育部對就業率的統計有了新的要求。
  • 「靈活就業」和「自媒體」不是就業率造假的幌子
    「找不到工作就填靈活就業」「碰到核查就說在做自媒體」……最近,有媒體調查發現,儘管教育部門明令禁止,但高校軟硬兼施讓學生用「就業證」換「畢業證」,給就業率注水的現象依然存在。不得不說,這是「靈活」被運用得最靈活的一次,這是自媒體的存在感被「刷」得最高的一次。
  • 俠客島:高校就業率造假就是形式主義
    似乎無論成績高低、專業如何,只要邁進高校大門,就不難找到合適的工作。實際上,這堆看似光鮮的就業數據不僅有水分,而且套路不少。日前,教育部為此專門印發文件,要求採取系列措施,嚴格核查就業數據,嚴肅糾正就業統計違規行為。高校就業率注水知多少?今天,島叔就和大家好好聊聊。
  • 「遇核查就說做自媒體」:高校就業率造假該如何治理
    來源:新京報高校如此矇騙相關核查,不僅會掩蓋辦學中的問題,還會誤導決策及考生選擇。「找不到工作就填靈活就業。」「碰到核查就說在做自媒體。」……近日,《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儘管明令禁止,但一些高校軟硬兼施讓學生用「就業證」換「畢業證」,用好看的就業率裝點門面等現象依然存在。
  • 高校就業率造假:「政治任務」層層下壓 學生「假就業」「被就業」
    據《重慶日報》報導,2017年,重慶市就將高校畢業生就業納入市政府就業創業工作目標任務和區縣經濟社會發展實績考核內容,要求「年初定目標、年終有檢查、年底有考核」,通過綜合施策,確保應屆高校畢業生年底就業率不低於90%。河南某綜合性大學的一名輔導員告訴深一度記者,他所在的學校今年要求8月的就業率要達到80%,年底要達到90%。
  • 高校就業率95%,不得強迫籤訂就業協議,畢業生:不籤不給畢業
    又是一年畢業季,對於畢業大學生來說,就業成了大難題,尤其是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各行各業經濟受影響,202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很多人會問,學校不是「包就業」嗎?現在各個大學的就業率都是90%以上,為什麼還會出現就業難題?
  • 「就業證」換「畢業證」,「摻水」的就業率,為什麼大行其道?
    華說最新一期的《半月談》的一篇報導,聚焦了國內高校就業率「摻水」的現象:儘管教育部門明令禁止,但高校軟硬兼施讓學生用「就業證」換「畢業證」,用好看的就業率裝點門面。陳欣怡說,面對可能來自省教育廳的畢業生去向核查,學校再三叮囑,一定要選擇『畢業去向信息無誤』,還警告說『如果沒有按照學校要求應對調查,被查出材料造假,後果自負』。」倘若是關注時事之人,對上述的奇怪的現象必不陌生。高校就業率的造假,其實已然是一個「公開的秘密」。每逢畢業季,網絡上 就會頻頻曝出「被就業」的光怪陸離的故事。
  • 「就業證」換「畢業證」, 高校就業率「摻水」讓學生很受傷
    「找不到工作就填靈活就業」「碰到核查就說在做自媒體」……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儘管教育部門明令禁止,但高校軟硬兼施讓學生用「就業證」換「畢業證」,用好看的就業率裝點門面等現象依然存在。教育部發布的相關通知中,明確指出網際網路營銷工作者、公眾號博主、電子競技工作者等屬於「自由職業」,應納入就業統計,這原本是與時俱進的做法,但卻被部分高校利用統計規則的更新鑽了空子,將應當歸為「不就業擬升學」或「待就業」的學生統計為已就業狀態。除自由職業外,靈活就業也成為部分高校修飾就業率的「好方法」。
  • 馬上評丨「靈活就業」和「自媒體」不是就業率造假的幌子
    澎湃特約評論員 與歸「找不到工作就填靈活就業」「碰到核查就說在做自媒體」……最近,有媒體調查發現,儘管教育部門明令禁止,但高校軟硬兼施讓學生用「就業證」換「畢業證」,給就業率注水的現象依然存在。不得不說,這是「靈活」被運用得最靈活的一次,這是自媒體的存在感被「刷」得最高的一次。
  • 部分高校畢業生被曝須以就業協議換畢業證
    發帖網民多稱,自己所在的高校為「刷高」就業率,無論是否實際就業都要求學生儘快尋找公司籤訂三方就業協議,並要求「先籤就業協議,再拿畢業證書」,否則就不予畢業。在教育主管部門明令禁止將就業協議或證明與畢業證、學位證發放掛鈎的背景下,網絡所曝光高校「刷就業率」的情況是否屬實?
  • 高校就業率造假問題:遇部門核查就業,就說做自媒體
    「找不到工作就填靈活就業。」「碰到核查就說在做自媒體。」……近日,有記者調查發現,儘管明令禁止,但一些高校軟硬兼施,讓學生用「就業證」換「畢業證」。「碰到核查就說在做自媒體」,這既黑了自媒體,也是對就業情況核查的敷衍。一些高校在就業率「摻水」,治理的關鍵在改變就業數據利益化。所謂就業數據利益化,主要體現在三方面。其一,就業數據,關乎屬地教育、人社等部門的就業政績。
  • 高校就業率造假調查:有學生為拿畢業證被迫網購證明
    ● 在高校畢業生就業籤約的高峰期,不少高校仍然以各種硬性或軟性條件要求畢業生籤訂就業協議● 高校縱容甚至鼓勵畢業生就業數據造假,會使大學誠信教育在最後一課崩塌,甚至可能讓學生在走向社會以後作出錯誤的道德選擇● 高校畢業生就業數據的採集、核實及分析,應分短期、中期和長期建立追蹤統計和分析機制
  • 沒工作=靈活就業!「摻水」的高校就業率給誰看?
    為了讓就業率「好看」,千方百計「摻水」造假:有的發動感情攻勢、大搞道德綁架,說配合學校完成就業任務就是為母校添光增彩,不配合就是給母校抹黑添亂;有的明面上說「先就業再擇業」,實際上是逼迫學生從事不願意從事的職業和崗位;更有甚者,縱容淘寶下單買就業協議「假就業」,或將籤訂三方協議作為獲得畢業證、學位證的門檻……一些最新納入就業統計的自由職業,以及所謂的靈活就業,被部分高校鑽了空子,原本應當歸為
  • 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造假調查 強迫學生籤訂就業協議一份就業證明售價...
    ● 在高校畢業生就業籤約的高峰期,不少高校仍然以各種硬性或軟性條件要求畢業生籤訂就業協議● 高校縱容甚至鼓勵畢業生就業數據造假,會使大學誠信教育在最後一課崩塌,甚至可能讓學生在走向社會以後作出錯誤的道德選擇● 高校畢業生就業數據的採集、核實及分析,應分短期、中期和長期建立追蹤統計和分析機制
  • 高校軟硬兼施讓學生用「就業證」換「畢業證」,用好看的就業率裝點...
    「找不到工作就填靈活就業」「碰到核查就說在做自媒體」……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儘管教育部門明令禁止,但高校軟硬兼施讓學生用「就業證」換「畢業證」,用好看的就業率裝點門面等現象依然存在。教育部發布的相關通知中,明確指出網際網路營銷工作者、公眾號博主、電子競技工作者等屬於「自由職業」,應納入就業統計,這原本是與時俱進的做法,但卻被部分高校利用統計規則的更新鑽了空子,將應當歸為「不就業擬升學」或「待就業」的學生統計為已就業狀態。除自由職業外,靈活就業也成為部分高校修飾就業率的「好方法」。
  • 大學就業率為什麼要造假?
    教育部明確規定「四不準」的目的也很清楚,就是要遏制一些高校通過各種手段威逼畢業生虛假籤約,製造「被就業」「假就業」的現象,確保大學畢業生就業數據的真實性,保護畢業生的合法權益。但是,一些高校依然存在要求學生用籤約就業協議換畢業證、把學生實習單位當成就業單位、允許學生在網店上購買假就業協議充當就業協議等現象。
  • 不籤就業書不發畢業證 一些高校涉嫌就業率摻假
    不籤就業書竟不發畢業證  新疆一些高校涉嫌畢業生就業率摻假  記者近來常常接到這樣的電話:能不能幫忙給孩子找家單位在《就業協議書》上蓋個公章?「如果籤不上,就拿不到畢業證。」小李清晰地記得班主任的這句話。  小李實習的公司不同意給他的《就業協議書》蓋章,他只好四處想辦法,但還是沒有蓋上章。  新疆一些高職學校和本科學校的畢業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都表示,他們學校每年也有這種情況。「只要在《就業協議書》上蓋了公章就行,學校不會去追究協議書的真假,甚至連編號都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