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畢業季,對於畢業大學生來說,就業成了大難題,尤其是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各行各業經濟受影響,202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十分嚴峻。
很多人會問,學校不是「包就業」嗎?現在各個大學的就業率都是90%以上,為什麼還會出現就業難題?
原因很簡單,學校聲稱的包就業,就業率90%以上,這個數據有很大的水分。
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看看網友們的經歷:
@網友A:現在說已經晚了,各地高校都是為了就業率上百分之九十,各種虛假就業,比如醫學生沒考上研究生的都要二戰,但是都「」無形中」被認為就業了,哪有95%的就業率哦,醫學生不考研哪來那麼高的就業率?只要稍微動點腦子就知道是造假的,這些虛的完全是哄騙下一屆學弟學妹報考!
@網友B:學校都是為了就業率,你不籤畢業證都拿不到,現在的大環境就是,上面他說他的,下面該怎麼幹怎麼幹,不就是一頓飯的事嗎?你舉報讓你實名制,你怎麼舉報?
@網友C:XXXX學院 規定不是實習 或者實習不滿一年不給畢業證,實習呢要在他們規定範圍公司選擇,不能自主實習,一些公司根本涉及不到自己專業,請問這叫實習嗎??廉價勞動力而已。
@網友D:學校要求學生在外實習,卻還收大量的學費,書費,宿舍費。一本書沒發收書費,宿舍沒住收宿舍費,有人管嗎?實習完以後,公司不給在實習報告上蓋章,學校不給畢業。除非實習生留在公司繼續幹,才給蓋章,才能畢業。這就是現實。
@網友E:我們學校為了讓我們去實習,扣發我們畢業證!在實習期間我找了其他工作,沒聽從學校安排,所以他們扣發畢業證!這可怎麼辦?
根據網友們的經歷來看,很多大學畢業生都遇到過強迫籤訂就業協議,教育部三令五申,明令禁止強迫畢業生籤訂就業協議和勞動合同,但為何還有這類事情發生呢?
很明顯,「陽奉陰違」,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學校不可能不知道教育部門的指令。
只要教育部不點名,很多學校就「裝聾作啞」,為了提高學校就業率選擇鋌而走險。
除此之外,很多畢業生在網上反映,被學校強迫籤訂就業協議,但都石沉大海,沒有任何結果,久而久之,學生就麻木了……
思想根深蒂固
學生畢業,學校分配工作,不管工作好與壞,已經成為了傳統;學校高就業率,可以提高學校名氣,得到更多的教育經費,包就業思想已經固化,就算教育部下發指令,只要沒有納入法律,強制執行,就有學校變著花樣強制學生籤訂就業。
學生維權意識淡薄
近年來,很多學生都被迫籤訂就業協議,也有少數學生發聲,但都被壓下去了,大多數都選擇了隱忍。
如果舉報,需要實名,一旦被學校得知,後果不堪設想……
各種因素加起來,秉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鮮少有學生站出來發聲。
對於學校來說,只要國家沒有明文規定,將此納入法律,又或者處罰的力度不足以與能得到的利益相比,那麼,他們依然會繼續變著花樣讓學生「自願籤訂」就業協議。
最後,如果你面臨著畢業時,被校方「強制」籤訂就業協議,你會怎麼做?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這裡給大家推薦五本書,適合每一位畢業生讀,讓你了解社會
讀懂會讓你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