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造假調查 強迫學生籤訂就業協議一份就業證明售價...

2020-12-09 新華網客戶端

● 在高校畢業生就業籤約的高峰期,不少高校仍然以各種硬性或軟性條件要求畢業生籤訂就業協議

● 高校縱容甚至鼓勵畢業生就業數據造假,會使大學誠信教育在最後一課崩塌,甚至可能讓學生在走向社會以後作出錯誤的道德選擇

● 高校畢業生就業數據的採集、核實及分析,應分短期、中期和長期建立追蹤統計和分析機制,這樣既能了解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又能更好地掌握不同專業、學校的人才培養和發展質量

受經濟下行壓力和新冠肺炎疫情疊加影響,今年高校畢業生求職困難增多,就業形勢複雜嚴峻。

為進一步規範高校畢業生就業統計工作,確保實事求是反映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近日,教育部辦公廳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統計核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不準以任何方式強迫畢業生籤訂就業協議和勞動合同,不準將畢業證書、學位證書發放與畢業生籤約掛鈎,不準以戶檔託管為由勸說畢業生籤訂虛假就業協議,不準將畢業生頂崗實習、見習證明材料作為就業證明材料。

然而,在高校畢業生就業籤約的高峰期,《法制日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不少高校仍然以各種硬性或軟性條件要求畢業生籤訂就業協議。

被迫籤訂就業協議

影響後續求職入職

實際上,高校就業率「摻水」,在畢業生群體中早已是公開的秘密。

在「高校不準強迫畢業生籤訂就業協議」的微博話題下,不少人表示「已經被迫籤過了」。

在採訪中,某高校畢業生向《法制日報》記者透露,如果自己不籤就業協議,學校就不發報到證,而檔案中若無報到證,人才市場就不會接收。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自己還未找到工作,也不得不先給學校交一份就業協議。

已經畢業兩年的劉明(化名)也曾被報到證卡住。那時,劉明已經畢業離校回家,某日,他突然接到學校分管應屆畢業生就業的老師的「急電」,催他儘快向學校遞交就業協議。

「當時因為我對找的工作不太滿意,所以打算考公務員或是複習一年繼續深造。」劉明回憶說,但由於老師一再要求,他最後還是將錄用通知信息發給了老師。

第二年年初,劉明找到了一份滿意的工作。然而,當他聯繫學院領取報到證時,卻被告知其報到證早在一年前就已經被發給了那家他拒絕了的公司。

沒有報到證,劉明不能以應屆生身份去新單位報到。最後,他不得不去戶口所在地的街道辦開具待業證明,新單位勉強以往屆生身份錄取了他。

失去「應屆畢業生身份」的風險,是很多高校畢業生最擔心的。

「因為會影響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考試。在考事業單位編制的時候,考生並不清楚所報考的崗位是否要求『應屆畢業生身份』,他們擔心在履歷審查時,會因為這一條被卡住。」劉明說。

北京某985高校一位負責就業工作的老師向媒體透露,提供編制的工作往往審核嚴格,如果有合同在身,往往會出現問題。如果畢業生籤訂了三方協議,報到證的白色一聯可能會被放入檔案,會給後續的求職、入職帶來影響。

「對於畢業生個人來說,虛假就業使一些學生喪失了應屆畢業生的身份,並可能在個人檔案上留下痕跡。」在某高校擔任輔導員的張萌(化名)告訴《法制日報》記者。

在張萌看來,高校縱容甚至鼓勵畢業生就業數據造假,會使大學誠信教育在最後一課崩塌,甚至可能讓學生在走向社會以後作出錯誤的道德選擇。

不過,《法制日報》記者同時調查發現,雖然有一些高校以各種理由要求學生在未就業的情況下簽訂就業協議,但也有不少高校正在盡力幫助學生找工作。

一位來自重慶工商大學的畢業生告訴《法制日報》記者:「輔導員對我們找工作的事情很上心,每天都會在QQ群裡發各種適合本專業的招聘信息,並且還安排了一個就業聯絡員,確保同學們能夠儘快找到自己心儀的崗位。雖然輔導員這樣的做法帶有提高就業率的目的,但我覺得她更想讓我們真正找到合適的工作,儘快就業。」

委託熟人蓋章籤字

網上購買就業證明

《法制日報》記者調查發現,由於被老師多番催促籤訂就業協議,有的畢業生不得已託關係、找門路,完成蓋章籤字任務。

張強(化名)是重慶某高校的畢業生。今年夏天,他請同學的父親幫忙蓋了就業協議的章,「班上還有好多未找到工作的同學都是託關係找別人蓋的章」。

據張強介紹,雖然學校和輔導員未強制規定必須要有就業協議才能畢業或者拿畢業證、學位證,但輔導員會不停地通過微信或電話催促學生儘快交就業協議。

「輔導員說就業率會影響本專業下屆的招生率,我也希望自己的專業能夠越來越好,不至於招不到人而停辦,所以比較配合輔導員的工作。」張強說。

除了委託熟人幫忙蓋章外,《法制日報》記者發現,還有不少畢業生通過電商購買蓋章服務。

近日,《法制日報》記者在某電商平臺以關鍵詞「就業協議」進行搜索,平臺提示「非常抱歉,沒有找到相關的寶貝」。隨後,《法制日報》記者改變關鍵詞,以「第三方協議」「就業證明」等進行搜索,該平臺顯示大量商家正在提供這類服務,包括但不限於實習生證明、社會實踐證明、第三方協議蓋章等。

《法制日報》記者隨機聯繫一位商家詢問是否可以蓋第三方協議的章,客服聲稱自己所在的公司正規合法,銷量多、信譽高、質量優,能夠提供各種證明所需要的公章。當被問及可以蓋哪些公司的章時,對方表示全國各地區、各行業基本都會涉及。隨後,《法制日報》記者詢問可以蓋重慶哪些傳媒公司的章時,對方給出了兩個公司的名字,並表示「絕對能通過審核」。為了確認公司信息的真偽,《法制日報》記者通過天眼查平臺查詢上述兩個公司,均能查到相關的註冊信息。

《法制日報》記者又隨機諮詢幾個商家後發現,開具就業協議、第三方協議等證明的章,價格平均在80元至120元。這些商家一致聲稱自己提供的章真實可靠,且能夠提供各種證明的蓋章服務。(本報記者 趙 麗 本報實習生 秦華民)

相關焦點

  • 高校就業率95%,不得強迫籤訂就業協議,畢業生:不籤不給畢業
    又是一年畢業季,對於畢業大學生來說,就業成了大難題,尤其是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各行各業經濟受影響,202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很多人會問,學校不是「包就業」嗎?現在各個大學的就業率都是90%以上,為什麼還會出現就業難題?
  • 高校就業率造假調查:有學生為拿畢業證被迫網購證明
    ● 在高校畢業生就業籤約的高峰期,不少高校仍然以各種硬性或軟性條件要求畢業生籤訂就業協議● 高校縱容甚至鼓勵畢業生就業數據造假,會使大學誠信教育在最後一課崩塌,甚至可能讓學生在走向社會以後作出錯誤的道德選擇● 高校畢業生就業數據的採集、核實及分析,應分短期、中期和長期建立追蹤統計和分析機制
  • 高校就業率造假:「政治任務」層層下壓 學生「假就業」「被就業」
    」7月10號晚飯時間,明鈺又接到老師催促籤訂三方協議(即《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協議書》)的電話。在「高校不準強迫畢業生籤訂就業協議」的微博話題下,不少人表示「已經被迫籤過了」。林依依是江浙地區某綜合類211院校2016年的畢業生。畢業那年,她離校回家後接到學院分管應屆生就業的老師電話。老師語氣急切,讓她託關係先隨便找個單位,儘快把三方協議寄給學校。林依依拒絕了老師的要求,表示家裡沒有這樣的關係,並說她對已得到的工作機會並不滿意,打算考公務員或是複習一年繼續深造。
  • 教育部:高校不準強迫畢業生籤訂就業協議和勞動合同
    教育部:高校不準強迫畢業生籤訂就業協議和勞動合同。教育部有關司局近日印發通知,部署全面開展202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統計核查工作。畢業生可登錄學信網學信檔案板塊,核實高校填報的本人畢業去向。此外,通知要求各高校:①不準以任何方式強迫畢業生籤訂就業協議和勞動合同,②不準將畢業證書、學位證書發放與畢業生籤約掛鈎,③不準以戶檔託管為由勸說畢業生籤訂虛假就業協議,④不準將畢業生頂崗實習、見習證明材料作為就業證明材料。
  • 部分高校畢業生被曝須以就業協議換畢業證
    發帖網民多稱,自己所在的高校為「刷高」就業率,無論是否實際就業都要求學生儘快尋找公司籤訂三方就業協議,並要求「先籤就業協議,再拿畢業證書」,否則就不予畢業。在教育主管部門明令禁止將就業協議或證明與畢業證、學位證發放掛鈎的背景下,網絡所曝光高校「刷就業率」的情況是否屬實?
  • 有多少高校畢業生「被就業」?
    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造假,早已不是新聞,而強逼學生 被就業 的,恰恰是他們親愛的母校。親愛的同學們,畢業並不意味著和大學關係的結束,而是校友與母校、遊子與歸途的新關係的開始。你們永遠是母校心頭的牽掛,母校永遠是你們最堅實的後盾、最溫暖的港灣。去年的今天,兒子正在重溫校長的畢業典禮致辭,母校的領導就打來電話。
  • 必須嚴打高校就業率造假
    「找不到工作就填靈活就業。」「碰到核查就說在做自媒體。」……近日,《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儘管明令禁止,但一些高校軟硬兼施讓學生用「就業證」換「畢業證」,用好看的就業率裝點門面等現象依然存在。記者不調查,新聞不報導,還真不知道有高校幹出這麼不靠譜的事情。簡單一琢磨,也就明白了他們的「良苦用心」。
  • 沒工作=靈活就業!「摻水」的高校就業率給誰看?
    今年,許多高校學生是在家完成畢業典禮,畢業後,就業成了擺在許多畢業生面前的大問題,疫情對經濟環境與勞動力市場的衝擊很大,就業難題在今年顯得更加突出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有些學生「被迫就業」。教育部在今年6月印發的《關於嚴格核查202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數據的通知》中,提到的「四不準」規定:1、不準以任何方式強迫畢業生籤訂就業協議和勞動合同2、不準將畢業證書、學位證書、優秀畢業生證書發放與畢業生籤約掛鈎3、不準以戶檔託管為由勸說畢業生籤訂虛假就業協議
  • 不準以任何方式強迫畢業生籤就業協議什麼狀況 三方協議指什麼?
    不準以任何方式強迫畢業生籤就業協議什麼狀況 三方協議指什麼?時間:2020-12-02 18:19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不準以任何方式強迫畢業生籤就業協議什麼狀況 三方協議指什麼?
  • 高校就業率造假就是形式主義
    一有媒體報導,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部分高校和專業為追求就業率「好看」,變相要求畢業生提供就業證明等材料,上演「表格就業」的荒誕戲碼。不少網友現身說法——「不籤協議,老師天天打電話轟炸。」「一看就業率90%多,實際一堆人還沒找著工作。」「好多人考研沒上岸,gap一年都算靈活就業了。」
  • 託熟人蓋章、找淘寶辦理……高校就業數據為何現造假亂象
    在看到記者「能否代蓋三方協議公章」的留言後,一家名為「carvenc education」的商家立即追問所在學校、專業。記者提供相關信息後,不到一分鐘,商家就發來相匹配的公司名稱和崗位,「只要99元,協議書真實有效,包回訪。」就業率考核層層加碼 為招攬生源不惜虛增本應由學生自願籤訂的就業協議,為何會出現五花八門的代籤、強迫、造假現象?
  • 靠就業率「摻水」打不好「就業保衛戰」
    文丨圳論評論員 姚龍華「找不到工作就填靈活就業」「碰到核查就說在做自媒體」……有媒體調查發現,儘管教育部門明令禁止,但高校軟硬兼施讓學生用「就業證」換「畢業證」,用好看的就業率裝點門面的現象依然存在。與此同時,一些高校為了讓就業率「好看」,千方百計「摻水」造假:有的發動感情攻勢、大搞道德綁架,說配合學校完成就業任務就是為母校添光增彩,不配合就是給母校抹黑添亂;有的明面上說「先就業再擇業」,實際上是逼迫學生從事不願意從事的職業和崗位;更有甚者,縱容淘寶下單買就業協議「假就業」,或將籤訂三方協議作為獲得畢業證、學位證的門檻……一些最新納入就業統計的自由職業,以及所謂的靈活就業,被部分高校鑽了空子
  • 「就業證」換「畢業證」, 高校就業率「摻水」讓學生很受傷
    「找不到工作就填靈活就業」「碰到核查就說在做自媒體」……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儘管教育部門明令禁止,但高校軟硬兼施讓學生用「就業證」換「畢業證」,用好看的就業率裝點門面等現象依然存在。但輔導員一再催促儘快籤訂三方協議,她只能找親戚的企業幫忙蓋章來應付這個要求。陳欣怡說,面對可能來自省教育廳的畢業生去向核查,學校再三叮囑,一定要選擇「畢業去向信息無誤」,還警告說「如果沒有按照學校要求應對調查,被查出材料造假,後果自負」。陳欣怡最擔心的是,因籤署三方協議,會影響她以應屆生身份參加教師編制考試。「不管和誰籤,只要籤了就行。」
  • 託熟人蓋章找淘寶辦理,高校就業數據竟如此造假
    6月底7月初,正是各地高校畢業生奔赴就業崗位的節點。受新冠肺炎疫情和部分畢業生「慢就業」心態等因素影響,今年仍有不少應屆畢業生奔波在求職路上。部分高校師生反映,一些應屆畢業生明明還沒找到工作,所在學校為保證就業率,多次催促他們籤訂就業三方協議,有的畢業生不得已託關係、找門路,完成蓋章籤字任務。
  • 被就業套路多,就業率大注水,特殊就業季上演「表格就業」?
    受疫情影響,今年高校畢業生遭遇特殊就業季。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部分高校、部分專業為追求就業率「好看」,變相要求畢業生提供就業證明等表格材料,以完成就業率的統計。令人煩惱的是,畢業生本就因求職而背負較大壓力,卻還得分心配合「表演」。「表格就業」,何以流行?
  • 被就業套路多,就業率大注水,特殊就業季上演「表格就業」?
    來源:半月談受疫情影響,今年高校畢業生遭遇特殊就業季。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部分高校、部分專業為追求就業率「好看」,變相要求畢業生提供就業證明等表格材料,以完成就業率的統計。令人煩惱的是,畢業生本就因求職而背負較大壓力,卻還得分心配合「表演」。「表格就業」,何以流行?
  • 教育部:不準以任何方式強迫畢業生籤訂就業協議
    《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要嚴格按照就業統計工作要求,通過「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管理系統」及時上報、更新就業信息,確保數據真實準確。認真落實就業籤約「四不準」要求,不準以任何方式強迫畢業生籤訂就業協議和勞動合同,不準將畢業證書、學位證書發放與籤約掛鈎,不準以戶檔託管為由勸說畢業生籤訂虛假協議,不準將頂崗實習、見習證明材料作為就業證明材料。
  • 高校就業率造假,不就業不給畢業證,該如何整治?
    因為疫情的影響,今年是坎坷的一年,所以今年的畢業生將面臨更加嚴厲的就業環境,但是很多學校為了自己的就業率好看,不僅頻繁催促學生交上就業協議,而且教唆學生進行就業造假,甚至有一部分的學校為了提高就業率,要挾學生不就業就沒有畢業證。很多的學生面對老師及學校不厭其煩的「勸說」,都不得不去進行就業協議的造假,而學校只要拿到你的就業協議後就根本不會管你了。
  • 俠客島:高校就業率造假就是形式主義
    一有媒體報導,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部分高校和專業為追求就業率「好看」,變相要求畢業生提供就業證明等材料,上演「表格就業」的荒誕戲碼。不少網友現身說法——「不籤協議,老師天天打電話轟炸。」「一看就業率90%多,實際一堆人還沒找著工作。」「好多人考研沒上岸,gap一年都算靈活就業了。」
  • 「評論」為何教育部嚴查就業數據造假,但高校還在繼續「套路」?
    文 | 21世紀教育研究院 熊丙奇「找不到工作就填靈活就業」「碰到核查就說在做自媒體」……媒體調查發現,儘管教育部門明令禁止,但高校軟硬兼施讓學生用「就業證」換「畢業證」,用好看的就業率裝點門面等現象依然存在。這些高校為就業率摻水的套路,其實早已被識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