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方式層出不窮 如何遏制高校就業率「摻水」亂象?

2020-09-07 中宏網官方帳號


「找不到工作就填靈活就業」「碰到核查就說在做自媒體」……近期,有媒體調查發現,儘管教育部門明令禁止,但高校軟硬兼施讓學生用「就業證」換「畢業證」,用好看的就業率裝點門面等現象依然存在。

  與此同時,媒體關於今年應屆生整體招聘需求同比下降22%的報導,與一些高校仍高達90%以上的就業率形成了明顯反差,也引發來自社會多方面的質疑。

  事實上,高校就業率「摻水」、學生「被就業」早已不是新聞。近些年來,很多高校為了拿出一份華麗的畢業生就業數據,造假手段層出不窮。早在2013年,新華網的一則報導就總結了就業率造假的各種招式——妙招:開網店找公司「假就業」;土招:刻假公章「假裝」就業;奇招:班幹部幫舍友「被就業」;囧招:小超市「籤」二十畢業生;絕招:百元網購假就業協議……此外,找公司批量籤就業協議,鼓勵學生去勞動力市場隨意籤就業協議,從網上購買假協議書交差,把學生檔案集體存入人才服務中心,有的高校甚至還拿畢業證、學位證、個人檔案威脅學生「就業」……這些「與時俱進」的招數可謂是層出不窮。

  「摻水」的就業率看起來「形勢喜人」,卻用虛假數據掩蓋了真實就業問題。「被就業」的學生稀裡糊塗失去了應屆生身份,後續求職、入職都有可能受影響,這明顯是「坑」了畢業生。不僅如此,弄虛作假的就業統計數據,也會導致高校專業設置、資源分配「錯配」,影響決策部門對就業形勢作出正確的分析判斷。

  數據顯示,2020屆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達到874萬,同比增長40萬。尤其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今年應屆生整體招聘需求同比下降22%,「保就業」「穩就業」任務很艱巨。面對特殊就業季,數據更需要「擰乾水分」、摸清就業率底數。只有讓相關各方動態掌握就業問題實情,才能更精準地幫扶畢業生就業。

2019年4月17日下午,中國傳媒大學畢業招聘雙選會現場(中宏網記者 富宇 攝)

  事實上,對於高校就業率造假亂象,教育部門一直都特別關注。早在2006年,教育部新聞發言人就表態,教育部將完善評估機制,對就業率造假的高校,在審核評估高校工作時實行「一票否決」。

  今年6月,教育部發出的「開展202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統計核查工作」通知中,再次強調要堅決杜絕虛假籤約、被就業,以及就業率摻水、造假等問題,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確保就業統計工作真實準確。同時,明確要求各地各高校嚴格落實包括「不準以任何方式強迫畢業生籤訂就業協議和勞動合同」在內的「四不準」規定。

  但根據目前的情況,強化對就業數據的監管核查,並未徹底解決就業率「摻水」問題,反而導致部分高校師生進一步承壓,為了把數據做得「真實」一點,不斷變化造假方式,進而導致就業率造假問題更為嚴重。

  那麼,究竟該如何遏制就業率「摻水」造假現象?有教育學專家一語道破。該專家指出,造成高校畢業生就業數據造假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管理部門要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進行考核,而考核指標又與各校的發展直接掛鈎,容易在各校產生就業率數據造假行為;另一方面,目前的就業率數據不是通過第三方機構統計,而是由各高校自行上報,缺少客觀性,同時也為數據造假問題滋生提供了土壤。

  如何減少造假行為,使高校就業率數據真實、準確?一致的觀點認為,首先,不要把就業數據作為嚴格的考核標準,就業的關鍵在於各產業經濟領域的發展情況,學校難以對學生就業起到決定性作用;其次,由專業的第三方機構跟蹤統計畢業生就業情況,統計就業率,不再由高校自行統計、上報就業率數據;另外,更為重要的是,創新高校就業指導服務工作評價體系,嘗試建立就業跟蹤機制,適當延長高校的應屆畢業生就業率統計的截止時間。最終就業率才是反映高校教育質量的關鍵,所以有必要關注學生畢業1年、4年乃至10年後的狀況,了解其收入和職業變化。只有這樣,得到的就業數據才具有參考意義,才能真正起到應有的作用。

  就業是「六穩」「六保」之首,高校畢業生就業更是「穩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某些高校與其在就業率造假問題上費力傷神,不如在幫助畢業生就業方面多下真功夫。

相關焦點

  • 「摻水」的高校就業率給誰看?
    其實,針對就業率造假這一亂象,教育部早有對策。為了讓就業率「好看」,千方百計「摻水」造假:有的發動感情攻勢、大搞道德綁架,說配合學校完成就業任務就是為母校添光增彩,不配合就是給母校抹黑添亂;有的明面上說「先就業再擇業」,實際上是逼迫學生從事不願意從事的職業和崗位;更有甚者,縱容淘寶下單買就業協議「假就業」,或將籤訂三方協議作為獲得畢業證、學位證的門檻……一些最新納入就業統計的自由職業,以及所謂的靈活就業,被部分高校鑽了空子,原本應當歸為
  • 靠就業率「摻水」打不好「就業保衛戰」
    若就業率統計數據不好看,教育撥款、招生指標甚至專業存續都有可能受影響。因此,就業率成了「政治任務」,幾乎所有高校都對就業率有執念。高校就業率「摻水」,早已是「公開的秘密」。今年高校畢業生數量再創歷史新高,但受經濟下行壓力和新冠肺炎疫情疊加影響,求職困難明顯增多。有數據顯示,今年應屆生整體招聘需求同比下降22%。
  • 高校就業率造假就是形式主義
    似乎無論成績高低、專業如何,只要邁進高校大門,就不難找到合適的工作。實際上,這堆看似光鮮的就業數據不僅有水分,而且套路不少。日前,教育部為此專門印發文件,要求採取系列措施,嚴格核查就業數據,嚴肅糾正就業統計違規行為。高校就業率注水知多少?今天,島叔就和大家好好聊聊。
  • 就業率「摻水」是在尋求「安樂死」?
    就業率「摻水」是在尋求「安樂死」?為進一步規範高校畢業生就業統計工作,確保實事求是反映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近日,教育部辦公廳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統計核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不準以任何方式強迫畢業生籤訂就業協議和勞動合同,不準將畢業證書、學位證書發放與畢業生籤約掛鈎,不準以戶檔託管為由勸說畢業生籤訂虛假就業協議
  • 俠客島:高校就業率造假就是形式主義
    似乎無論成績高低、專業如何,只要邁進高校大門,就不難找到合適的工作。實際上,這堆看似光鮮的就業數據不僅有水分,而且套路不少。日前,教育部為此專門印發文件,要求採取系列措施,嚴格核查就業數據,嚴肅糾正就業統計違規行為。高校就業率注水知多少?今天,島叔就和大家好好聊聊。
  • 高校就業率為何摻水?
    ……近日,《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儘管明令禁止,但一些高校軟硬兼施讓學生用「就業證」換「畢業證」,用好看的就業率裝點門面等現象依然存在。筆者連續整理了四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發現這些行為並非個別現象……竟然,有些偏遠985高校,為了數據好看,也對就業率、靈活就業率進行「大」放水…欺騙的是家長,喪失的是形象…反正,小編對這些有注水行為的偏遠985,毫無好感~針對「高校就業率造假」現象,教育主管部門一直是三令五申,堅決說「不」,並開出了「四不準」等明確具體的禁令。
  • 碰到核查就說做自媒體 高校就業率「摻水」亂象
    「找不到工作就填靈活就業」「碰到核查就說在做自媒體」……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儘管教育部門明令禁止,但高校軟硬兼施讓學生用「就業證」換「畢業證」,用好看的就業率裝點門面等現象依然存在。「輔導員向我們保證這不會影響應屆生身份,並且也希望我們理解,之所以『出此下策』是為了不讓較低的就業率數據影響學校之後的招生。」2虛假數據背後,學生很受傷與存疑的數據相比,就業率「摻水」直接損害應屆生切身利益。
  • 東方快評丨就業率「摻水」,高校發力錯了地方
    來源:東方網 選稿:桑怡日前,《半月談》曝光了一些高校就業率注水的亂象:學校軟硬兼施讓學生用「就業證」換「畢業證」,用好看的就業率裝點門面,甚至有學校在統計畢業生就業情況時要求,找不到工作就填靈活就業,碰到核查就說在做自媒體……如此亂象,讓本來就嚴峻複雜的大學生就業形勢,蒙上了一層陰影,也令廣大民眾十分不滿。
  • 東方快評丨就業率 「摻水」,高校發力錯了地方
    來源:東方網 選稿:桑怡日前,《半月談》曝光了一些高校就業率注水的亂象:學校軟硬兼施讓學生用「就業證」換「畢業證」,用好看的就業率裝點門面,甚至有學校在統計畢業生就業情況時要求,找不到工作就填靈活就業,碰到核查就說在做自媒體……如此亂象,讓本來就嚴峻複雜的大學生就業形勢,蒙上了一層陰影,也令廣大民眾十分不滿。
  • 高校就業率摻水,什麼專業好就業?
    所謂的「靈活就業」《半月談》曝光了一些高校就業率注水的亂象其實,針對就業率造假這一亂象,教育部早有對策。》中,提到的「四不準」規定:01 不準以任何方式強迫畢業生籤訂就業協議和勞動合同02 不準將畢業證書、學位證書、優秀畢業生證書發放與畢業生籤約掛鈎03 不準以戶檔託管為由勸說畢業生籤訂虛假就業協議04 不準將畢業生頂崗實習、見習證明材料作為就業證明材料
  • 高校就業率怎能如此「摻水」
    日前,《半月談》曝光了一些高校就業率注水的亂象:學校軟硬兼施讓學生用「就業證」換「畢業證」,用好看的就業率裝點門面,甚至有學校在統計畢業生就業情況時要求,找不到工作就填靈活就業,碰到核查就說在做自媒體……如此亂象,讓本來就嚴峻複雜的大學生就業形勢
  • 「就業證」換「畢業證」, 高校就業率「摻水」讓學生很受傷
    「找不到工作就填靈活就業」「碰到核查就說在做自媒體」……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儘管教育部門明令禁止,但高校軟硬兼施讓學生用「就業證」換「畢業證」,用好看的就業率裝點門面等現象依然存在。「輔導員向我們保證這不會影響應屆生身份,並且也希望我們理解,之所以『出此下策』是為了不讓較低的就業率數據影響學校之後的招生。」虛假數據背後,學生很受傷與存疑的數據相比,就業率「摻水」直接損害應屆生切身利益。
  • 「就業證」換「畢業證」,「摻水」的就業率,為什麼大行其道?
    華說最新一期的《半月談》的一篇報導,聚焦了國內高校就業率「摻水」的現象:儘管教育部門明令禁止,但高校軟硬兼施讓學生用「就業證」換「畢業證」,用好看的就業率裝點門面。陳欣怡說,面對可能來自省教育廳的畢業生去向核查,學校再三叮囑,一定要選擇『畢業去向信息無誤』,還警告說『如果沒有按照學校要求應對調查,被查出材料造假,後果自負』。」倘若是關注時事之人,對上述的奇怪的現象必不陌生。高校就業率的造假,其實已然是一個「公開的秘密」。每逢畢業季,網絡上 就會頻頻曝出「被就業」的光怪陸離的故事。
  • 高校就業率「摻水」讓學生很受傷
    高校就業率「摻水」讓學生很受傷「找不到工作就填靈活就業」「碰到核查就說在做自媒體」……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儘管教育部門明令禁止,但高校軟硬兼施讓學生用「就業證」換「畢業證」,用好看的就業率裝點門面等現象依然存在。
  • 找不到工作就填做自媒體 高校就業率如此「摻水」
    高校就業率「摻水」讓學生很受傷  「找不到工作就填靈活就業」「碰到核查就說在做自媒體」……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儘管教育部門明令禁止,但高校軟硬兼施讓學生用「就業證」換「畢業證」,用好看的就業率裝點門面等現象依然存在。
  • 碰到核查就說做自媒體 高校就業率摻水讓學生很受傷
    高校就業率「摻水」讓學生很受傷  「找不到工作就填靈活就業」「碰到核查就說在做自媒體」……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儘管教育部門明令禁止,但高校軟硬兼施讓學生用「就業證」換「畢業證」,用好看的就業率裝點門面等現象依然存在。
  • 「遇核查就說做自媒體」:高校就業率造假該如何治理
    一些高校在就業率「摻水」上的冥頑不化,也由此可見一斑。而其治理則關鍵在改變就業數據利益化。就業數據利益化,主要體現在三方面。其一,就業數據,連著高校的學生就業表現,也關乎屬地教育、人社等部門的就業政績。其二,就業數據是當前評價高校辦學質量的一大指標,也是其調整學科和專業的重要依據。受疫情影響,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數據拉低,可以理解。
  • 半月談|碰到核查就說在做自媒體 高校就業率「摻水」讓學生很受傷
    碰到核查就說在做自媒體高校就業率「摻水」讓學生很受傷半月談記者 何欣榮 楊有宗 吳振東「找不到工作就填靈活就業」「碰到核查就說在做自媒體」……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儘管教育部門明令禁止,但高校軟硬兼施讓學生用「就業證」換「畢業證」,用好看的就業率裝點門面等現象依然存在。
  • 高校就業率造假,不就業不給畢業證,該如何整治?
    其實高校就業率的造假,在前幾年就開始了,因為很多高校需要完成上面給出的任務,或者達到自己的標準,而這些標準或者任務就關係到學校以後的招生率所以就業率的造假不但影響畢業生的就業,更會影響後面學生的報考,面對不真實的就業率,考生更不知道怎麼選擇才是正確的。既然要整治高校就業率造假,我們要找到就業率對高校有些什麼影響。首先高校就業率是評價學校的一大指標,這個指標影響著教育部對學校的調整以及學校對各個專業的側重程度。今年的情況是特殊的,但是還是有許多學校不切實際的想要搞就業率,在他們看來就業率造假也比就業率低要好看。
  • 高校就業率造假問題:遇部門核查就業,就說做自媒體
    ……近日,有記者調查發現,儘管明令禁止,但一些高校軟硬兼施,讓學生用「就業證」換「畢業證」。「碰到核查就說在做自媒體」,這既黑了自媒體,也是對就業情況核查的敷衍。一些高校在就業率「摻水」,治理的關鍵在改變就業數據利益化。所謂就業數據利益化,主要體現在三方面。其一,就業數據,關乎屬地教育、人社等部門的就業政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