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海投資1.5億整治歷史風貌區 月港遺韻輝映「海絲」

2020-12-18 人民網福建頻道

原標題:龍海投資1.5億整治歷史風貌區 月港遺韻輝映「海絲」

上圖為月港碼頭(設計效果圖)

  6月4日,站在龍海市海澄鎮月港遺址唯一仍在使用的餉館碼頭上,九龍江的潮汐拍打著碼頭堅硬的壘石,不見了昔日海舶鱗集、商賈鹹聚的繁華,只有小漁船不時前來停靠。

  「據遺址考察,曾經的月港碼頭十分密集,僅月港溪尾不足1公里海岸就設7處碼頭。」龍海市社科聯主席、市海絲文化研究會會長江智猛說,這七處碼頭分工明確、功能合理,反映出當時月港碼頭作為中心港口繁榮發達的通商情況。

  明朝初年,明太祖下令「海禁」,以防海匪、倭寇。東南沿海地區原有的福州、泉州等對外通商港口逐一被關閉。地點隱蔽的月港具備港灣良好自然條件,使其迅速成為私人海上貿易的重要口岸。

  至明萬曆年間,月港發展盛況空前。無數的貨物順著九龍江支流聚集月港等待出洋,帶著濃鬱異國情調的商品同樣雲集於月港。據記載,當時從月港進口的貨物有100多種,大多是海外的土特產,如番被、番藤蓆、黃蠟等,還有各種皮貨以及金、錫、鉛、銅、礬土等各種礦物,中國的陶瓷、紡織品、茶葉等也經月港遠銷海外。

  月港因其繁華,於明隆慶元年(1567年)獲得官方認可,成為當時政府批准唯一合法的民間海外貿易港口,從一個走私港發展成貿易大港。明政府在月港設有督餉館,在這裡徵收進口關稅。督餉館制定的各項關稅制度,最終成為中國近代關稅制度的雛形。

  月港,與漢、唐時期的福州甘棠港,宋元時期的泉州後渚港和清代的廈門港,並稱福建古代「四大商港」。直至清初,政府實行遷界禁海,才導致了月港衰敗,對岸的廈門港隨後崛起。

  月港雖然早已風光不再,但至今保存400多年之久的孔子廟、城隍廟、觀海寺、帆巷、晏海樓、萃賢坊等古建築及遺址,可見證當年的輝煌。

  為保護月港文化,龍海市加快實施月港歷史風貌區整治工程,將投資約1.5億元啟動月溪入江口兩岸、豆巷家廟群、月溪公園、臨江古街等歷史建築修繕、新民房改造以及景觀設計改造。目前,月港所在地海澄鎮政府已完成對這些項目用地的丈量工作。

  相信不久的將來,古月港將撩開迷人的歷史面紗,展現在世人面前。(黃國軒 鄭智敏 蔡菁 文/圖)

相關焦點

  • 漳州,欲再展當年月港雄風——聚焦海絲起點③
    面對「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帶來的新機遇,「漳州製造」摩拳擦掌,欲再展當年月港雄風。漳州是一座因海而興、拓海而榮的港口城市。明代中後期,漳州月港是唯一合法的「海絲」始發港,是當時中國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今年初以來,漳州以人員交往、文化交流、經貿合作為主線,在載體、產業、港口、貿易、文化、往來等方面先行先試,力求打造成為「海絲節點城市和先行示範區」。
  • 龍海啟動石碼老城改造 將再現老鎮歷史文化風貌
    本報漳州訊(文/特派記者 黃樹金 通訊員 龍聞 圖/張奇輝)昨日,記者現場採訪了解到,龍海啟動石碼老城改造,首期投資達1.26億元,將修繕改造有傳奇色彩的老建築,再現老鎮歷史文化風貌,建成集觀光、文化、商務、休閒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區。
  • 探訪福建漳州月港:海絲史跡 百年興衰
    【解說】位於福建龍海海澄鎮境內的月港,是明代福建四大商港之一,在中國外貿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如今這裡雖然已經不見當年的海舶鱗集、商賈鹹聚的繁華,但是海面上來往的小漁船和保存400多年的古建築及遺址,仿佛向人們述說著當年的輝煌光景。日前,中新社記者來到來到福建龍海,走進月港古鎮實地探訪。
  • 市領導督導檢查烏山、冶山歷史風貌區整治提升工作
    市領導督導檢查烏山、冶山歷史風貌區整治提升工作 2020-10-17 20:53:42  來源:福州新聞網  作者:趙昕玥   福州新聞網10
  • 專訪漳州市長檀雲坤:月港走出「中國路」 漳州邁向「新海絲」
    漳州市政府檀雲坤市長接受人民網大型跨國全媒體報導「行走新絲路」採訪組專訪時表示,在國家打造「一帶一路」的新的歷史時期,作為千年歷史文化名城的漳州,將把自己作為「新海絲」長卷中的重要節點,擦亮漳州月港這張世界級的名片,把月港通商蘊含的「海商精神」發揚光大。 漳州的發展不是閉門造車,而是定位準確,目標清晰。
  • 海絲首港登上紐約時代廣場
    近日,海絲首港登上紐約時代廣場大屏幕,與迪士尼同框。以海絲首港始發港景區未來場景的畫面,給世界各地的人們呈現了一道海絲路風景線。 海絲首港始發港景區 ▼ 海絲首港是一個具有國際性、政治性、文化性、故事性的兩千年歷史國際港,致力於對文化的挖掘
  • 360億助力區域,龍海新城的未來真相
    千億龍海 時代在此發生 2019年,龍海以1100億元GDP傲居漳州各縣區第一,作為漳州唯一破千億的縣區,龍海的時代雄心,源自其深厚的實力和文化的肌理。 2017年,《龍海市月港分區西片區城市設計》審批通過。從大航海時代的世界貿易中心,到如今代表龍海復興的第一步,燙金九龍江岸,163.6公頃的月港新城,煥發出全新的活力。
  • 漳州月港:海商從這裡啟航
    敢為人先衝破「海禁」「曾經的月港碼頭十分密集,據遺址考察,僅月港溪尾不足1公裡的海岸就設有7個碼頭。這些碼頭分工明確、功能合理、流程清晰,反映出當時月港作為中心港口繁榮發達的通商情況。」站在碼頭遺址上,龍海市社科聯主席、市海絲文化研究會會長江智猛感慨地說。
  • 市領導調研白馬河整治提升旅遊開發以及烏山歷史風貌區保護提升工作
    市領導調研白馬河整治提升旅遊開發以及烏山歷史風貌區保護提升工作 2020-02-27 23:15:01  來源:福州新聞網  作者:錢嘉宜
  • 熱鬧中沉澱底蘊古樸中煥發活力 探訪漳州龍海石碼古城
    為了幫忙照顧上小學的孫兒,鄭大伯從農村老家搬到了龍海市區。每天清晨,送完孫兒、買完菜,他就會到樹下轉轉繞繞,尋獲「鄉裡鄉親」的情感。   附近的群眾對這裡的變化,有著切身體會。「以前,樹邊都是垃圾,誰都不願意靠近。」小吃店周老闆說,「通過整治,環境好了,人多了,我的生意也增加不少,而且大家保護公共衛生的自覺性也跟著提高。」
  • 龍海:月港繁盛古厝優雅 「龍江精神」永流傳
    「隆慶開海」後,月港的繁榮產生了建縣的需求,於是,朝廷以月港為中心,劃出龍溪漳浦二縣的部分地區,設置海澄縣,寓意海疆澄靖。1960年,龍溪縣與海澄縣合併,各取一字,為龍海縣。1993年,龍海撤縣建市,設立縣級龍海市。
  • 漫步龍海,與閩南風情不期而遇
    這個距離廈門不到40分鐘車程的地方匯集著閩南不多見的美麗,她就是福建龍海!漫步龍海,與閩南風情不期而遇「滿城盡帶閩南紅」,這是每一個初來龍海的人都會有的驚豔印象。紅色的房子靜靜沐浴在日光下,當地的居民騎著摩託漫不經心地穿行在街頭,那是一份生活在滄桑歷史中才能修煉出的悠然。
  • 廣州將建"海絲"博物館 將對6處"海絲"史跡點掛牌
    南海神廟海不揚波牌坊。 將對6處「海絲」史跡點掛牌 去年市兩會期間,市政協文史委的集體提案指出廣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建議要充分發揮廣州在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為廣州著名工商業建立歷史標記等建議 對此,市經貿委提案答覆,目前,市文廣新局正抓緊開展對廣州海上絲綢之路史跡保護與管理的立法工作,並進一步加強對廣州海上絲綢之路類型和價值組成的基礎研究以及關聯性研究
  • 漳州:一封從月港出發的家書 訴說滄海橫流的百年夢想
    月港有限開放的WTO「經濟共同體」雛形 站在漳州古月港餉館碼頭遺址前,那久遠的潮水在微微蕩漾著。在周圍傳來的陣陣蛙聲和狗吠聲中,李金明教授談起當年月港貿易盛況,讓人對歷史曾經探索的海外貿易記憶猶新。 「閩人通番,皆自漳州月港出洋。」
  • 月港溼地公園春節前對外開放 是龍海目前最大的溼地公園
    昨日,導報記者從海澄鎮政府獲悉,經過半年多的施工,佔地110畝的月港溼地公園(南區),將在春節前正式對市民開放,這也是龍海市目前最大的溼地公園。  「春節期間,我們龍海市民又有新的遊園場所了。」月港集團工作人員蔡先生介紹說,月港溼地公園分南區和北區,共佔地199畝。  「南區是生態自然景觀區,裡面有人工湖、景觀道、綠化植被等景觀,於2017年5月13日正式動工。」蔡先生說,北區則是兒童樂園,於2017年12月1日正式開工,預計到2018年7月底完工,「屆時,南區和北區由一座景觀天橋『飄帶』相連接」。
  • 漳州龍海:月港古鎮揚新風 移風易俗活動多
    漳州龍海:月港古鎮揚新風 移風易俗活動多 漳州政府網 日期:2018-03-05 09:16 來源:網站維護 【字體:大 中 小】
  • 海絲首港攜手北京首旅集團,建設合浦首家五星級酒店
    9月19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統籌推進重大項目——海絲首港項目所屬首港建國飯店籤約儀式在項目地隆重舉行。合浦縣委副書記韓德金、古郡絲路公司董事長田國華、湖北武當山旅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斌、北京首旅建國酒店管理公司高端酒店事業部總經理助理于闐等出席活動。
  • 龍海「好味道」
    這是12月6日—9日第二屆中國食品名城(漳州)食品交易會暨首屆龍海國際休閒食品博覽會交出的成績單。 20多年前,人們曾用「滿天星星,不見月亮」形容漳州食品產業缺少叫得響的龍頭。而今,龍海食品人在不斷創新的基礎上,通過細分市場不斷裂變,並聚集成強大的產業集群。人們發現,引發量變的因子正在悄然發生作用。
  • 南京幕燕濱江風貌區規劃來了!
    , 《幕燕濱江風貌區總體規劃修編(2019-2035)》批前公示,徵詢公眾意見。打造濱江旅遊新地標幕燕濱江風貌區是主城綠地系統四大結構綠地之一,是南京主城區北部重要的綠色屏障,也是反映南京歷史人文景觀與大江風貌的窗口地區。
  • 月港,明朝海禁時期唯一對外開放的「特區」
    漳州月港,處在九龍江入海口處,因其「外通海潮,內接山澗,其形似月,故名月港。」明宣德年間開通了「洋市」,在明朝海禁的大背景下,這裡是唯一對外開放的「特區」,被人們喻為「閩南小蘇杭」。漳州月港,同漢唐時期的福州甘棠港、宋元時期的泉州刺桐港、清代的廈門港並稱福建古代「四大商港」,是我國對外經貿史不可忽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