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一年多的沃爾瑪中國區CEO高福瀾(Greg Foran)正以實際行動宣示他的時代已經到來。近日,沃爾瑪宣布,為進一步優化地區的商業布局,沃爾瑪上海閔行店將於2013年4月8日起停止營業。與此同時,《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沃爾瑪無錫紅星路店和深圳園嶺店也分別於4月8日和4月20日關閉。
一個月時間內連續關閉三家門店,這在沃爾瑪進入中國以來從未有過。沃爾瑪中國區公司事務高級總監李玲對記者表示:一方面,大賣場業態經歷十多年的高速發展,如今進入了相對平緩的發展時期;另一方面,自高福瀾上任以來,沃爾瑪擴張戰略由跑馬圈地調整為以提升門店質量為核心。
高福瀾自2012年3月1日上任之後,撤消了21家採購辦公室,並提出了提高門店質量、加強物流建設等戰略。一系列舉措說明,高福瀾注重單店效益的管理風格逐漸明朗化。不過,眼下擺在他面前的難題是:就像給一輛行駛中的汽車更換輪胎一樣,如何保證沃爾瑪中國這個將近400家門店的龐然大物,在快速擴張的同時,提升單店效益?
關店進行時
「除閔行店以外,沃爾瑪在上海還有21家商場,此事不會影響其在上海的整體發展,沃爾瑪將長期投資上海市場,對未來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對於關閉上海閔行店,沃爾瑪對外界表示。
記者了解到,沃爾瑪上海閔行店原來是好又多的門店,沃爾瑪併購好又多之後,將該門店納入自己的運營體系。「在好又多時代,這個門店經營還是不錯的。如今面臨關閉,這說明沃爾瑪併購之後整合效果欠佳。」一位上海商業界人士告訴記者。
沃爾瑪無錫紅星路店屬於無錫南門商圈,該商圈位於傳統居住聚集區域,居民密度較大。「論地段,沃爾瑪紅星路店位置不錯;論人氣,周圍分布著入住率很高的小區,最終卻要關門,這是我們始料未及的。」當地媒體如此表示。
而沃爾瑪即將關閉的深圳園嶺店是沃爾瑪2002年在深圳開設的第8家門店,也是沃爾瑪在中國的第22家商場,當年投資總額超過4000萬元。
可以看出,沃爾瑪關閉的上述三家門店均位於比較成熟的商圈。「沃爾瑪放棄這樣的位置,這說明房租的上漲已經超過了沃爾瑪承受的限度。」一位零售業觀察者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沃爾瑪、家樂福等外資巨頭在上世紀90年代進入中國以來,「世界五百強」光環使得它們一直享受著優質的網點資源和相對低廉的租金。而隨著第一批籤約門店合同期的到來,近兩三年,外資大賣場將迎來一波租金上漲的高峰,其門店也很難以當初的租金續籤下來。
「這兩年商業網點的租金日益增長,但門店的利潤卻一直在下滑,成熟商圈的房租已經成為零售商難以承受之重。」行業觀察者、Hermann中國零售微博告訴記者。
而沃爾瑪則將關閉門店稱為「商圈調整」。「我們基於門店所處商圈的情況、門店自身經營狀況以及商圈未來的發展情況來決定該門店是否關閉。比如,我們關閉了深圳園嶺店,卻將在深圳龍崗地區開一家新店。」李玲告訴本報記者。
高福瀾手筆
「沃爾瑪關閉門店與之前提出的一系列戰略是一脈相承的。」李玲告訴記者。
2012年10月,沃爾瑪中國推出戰略升級計劃。「該戰略升級計劃將為沃爾瑪實現在中國持續增長的承諾打下基礎,特別是未來3年,將在中國開設超過100多家高質量門店,投資建設更多物流配送中心,重新布局和調整採購體系,打造更高效的供應鏈。」沃爾瑪方面表示。
這一切源自高福瀾的上任。去年3月1日,高福瀾接替陳耀昌擔任沃爾瑪中國區CEO。資料顯示,高福瀾於2011年10月加入沃爾瑪,加入沃爾瑪公司之前,他是澳大利亞大型零售商Woolworths公司超市業務負責人。高福瀾曾在Woolworths公司擔任多個重要領導崗位,包括在其下屬的折扣連鎖店Big W以及專營電子消費品的DickSmith擔任總經理職務。
上任之初,高福瀾面臨這樣一個狀況:假冒「綠色豬肉」事件被曝光使得沃爾瑪陷入信任危機;上一任CEO這幾年來的「跑馬圈地」留下一些經營不良的門店;消費疲軟,整個行業面臨寒冬。
在這樣的背景下,沃爾瑪推出上述戰略升級計劃。記者了解到,該計劃包含以下五個方面:強化價格優勢,發揮沃爾瑪「產能圈」的優勢,不斷提升運營效率降低成本;夯實業務基礎,不斷加強基礎工作,專注於經營好每一家店;簡化業務流程,將對全國的採購辦公室進行優化,優化後的採購辦公室將分別位於深圳、大連、北京、上海、武漢、成都、廈門和昆明等8個城市;加大供應鏈投入,通過加大投資建設物流配送中心,引入先進科技應用等方式確立市場領先地位;提升員工隊伍建設,沃爾瑪將繼續投資企業文化及員工隊伍建設,實現沃爾瑪在中國業務的可持續發展。
「高福瀾上任之後就砍掉了21個城市採購辦公室,這意味著『綠色豬肉』事件後沃爾瑪將加強總部對門店的管控。」一位沃爾瑪原中層人士告訴記者。他對比了高福瀾和前任CEO陳耀昌管理思路的不同:「說實話,陳耀昌管理比較急功近利,在我們老一批沃爾瑪人看來,他基本上顛覆了沃爾瑪的傳統文化;高福瀾則相對穩健、務實一些,比較注重對的門店管理。」上述中層人士告訴記者。
「關閉門店其實是一個契機,我們關閉門店是為了提高單店效益,開出高品質的門店。」李玲表示。
未來隱憂
儘管沃爾瑪對其戰略升級計劃信心滿滿,但眼下傳統零售商,特別是大賣場業態日子相當艱難。最近披露的兩家零售業上市公司數據可見一斑:聯華超市2012年財報顯示,去年同店銷售同比下降約0.72%,淨利下跌45%;京客隆超市淨利率則下跌50%。
而全國商業信息中心數據顯示,2013年1-2月全國50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同比增長7.7%,較去年同期略有提高,但仍在低位運行。
與傳統零售商慘澹業績相比,線上零售業迎來廣闊的空間。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發布最新報告《中國網絡零售革命:線上購物助推經濟增長》顯示,2012年中國網絡零售超過1.2萬億元人民幣,僅次於美國。中國網購市場增長速度已大大超越世界其他國家,自2003年以來複合增長率達120%。
電子商務對大賣場的滲透日益明顯。「根據我的觀察,2012年以來大賣場出現這樣的趨勢:生鮮的銷售增長明顯;食品類商品略有增長;非食類商品銷售顯著下降。」原零售業高管、上海尚益諮詢公司總經理胡春才對記者表示。
「一直以來非食類商品對大賣場貢獻度最高,其利潤貢獻度甚至達到了40%~50%的比例,而非食類銷售的下降意味著大賣場整體利潤下滑,其原因就在於電商的衝擊。」胡春才告訴記者。
事實上,經濟下滑、電商衝擊帶來的負面因素任何一家傳統零售商都在所難免。由於本土零售商多以多業態模式經營,能夠通過多業態配合來減少甚至避免衝擊,但對於以大賣場而言的外資零售商來說,基本上沒有騰挪的空間。「根據對會員企業的調查,我們發現2013年零售商開店呈現『兩極分化』趨勢,要麼開大體量的購物中心,要麼開臨近社區的便利店,大賣場業態呈下降趨勢。」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外資大賣場還有十多年的發展空間,主要體現在三四線城市。「儘管沃爾瑪在一線城市出現了關店的情況,但在很多三四線城市,它們需要這種業態。」胡春才表示。
「中國零售業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經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跟前兩年相比,我們每年的開店數量是略有減少的。這同樣也反映了實際上不僅我們,每個人都在面臨著中國經濟的一些挑戰。」李玲表示。
(來源:中國經營報 趙向陽)
沃爾瑪「關店潮」風波
「沃爾瑪在中國發展不但不會停止,更不會放緩,未來3年開設100家門店的承諾沒有改變。」3月28日,沃爾瑪公關總監李玲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證實,4月份將會關閉深圳、無錫和上海的3家沃爾瑪門店,但這並非是之前媒體熱炒的「關店潮」,只是沃爾瑪正常的商業布局調整,在同城地區,沃爾瑪還會有新的門店開業。
讓沃爾瑪變得不平靜的是一則關於沃爾瑪關店的消息,此前另一巨頭家樂福也曾經陷入過關店風波。儘管兩家都紛紛澄清,但不難看出,零售商正在經歷著一場嚴峻的考驗。
3家門店調整
繼2012年放慢擴張步伐後,沃爾瑪開始對現有門店進行規模化調整。沃爾瑪中國方面證實,4月份,深圳園嶺店、無錫紅星路店以及上海閔行店均將關閉調整。
2012年,沃爾瑪新開門店為30家,而之前兩年為40家左右;同時,沃爾瑪還關閉了4家門店,值得注意的是,沃爾瑪調整的主要是之前試水業態「惠選超市」,而鄭州二七店,據沃爾瑪方面表示,是由於開發商對所在商圈進行業態調整。
「大家的反應,有時候比我們還敏感。」電話中接受記者採訪的李玲語氣略顯無奈,「我們正常的商業布局考慮,就會引來種種聯想,甚至說要撤出中國。」
她同時表示,此次的門店調整,與好又多整合併無干係,因為沃爾瑪對於好又多的整合早已完成;關閉的門店中,既有沃爾瑪賣場,也有原來的好又多門店。目前沃爾瑪在華的主要業態是沃爾瑪大賣場、山姆會員店以及原來併購的部分好又多門店,門店數量近400家。
「深圳、無錫和上海有部分門店停業關閉,但在同城地區,我們會有新的門店開張。」李玲強調,「沃爾瑪在相關涉及調整地區,以及整個中國市場的投資和發展,並不會因關店而停滯,並且也不會放緩。」
2012年10月,沃爾瑪宣布其戰略升級計劃,稱未來3年要在華新開超過100家門店;面對新一輪的質疑,李玲重申,「沃爾瑪的門店拓展規劃並沒有改變。」
不是唯一的「苦主」
實際上,因為門店調整而引發質疑甚至唱衰的,沃爾瑪決不是唯一「苦主」。另一大外資零售巨頭家樂福,因為海外業務調整出售,引發國內連鎖反應,一度被質疑要退出中國。而TESCO樂購,也同樣因為發展緩慢,一度被市場傳言,考慮出售旗下資產,傳聞對象包括中糧和華潤萬家等。
對於媒體的唱衰,上述巨頭皆多次重申中國市場的戰略重要性,看好中國市場的發展前景,未來對於中國的投資和承諾不會改變。
「暫時的困難,是整個零售業所共同面對的,但這並不能減弱家樂福的信心,希望大家不要在撤出中國的話題上糾結。」家樂福中國區總裁唐嘉年之前接受媒體採訪時也重申,中國是最優先發展的市場,總部已有定調。他還表示,家樂福仍然會保持20家左右的開店速度,數量與質量雙贏。
李玲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調整已成為整個行業共同的挑戰,「除了沃爾瑪,其他零售企業也在做調整,關閉一些門店。」她坦承,零售行業經過十多年快速發展,也到了一個重新審視、調整、再發展的新階段。
作為行業協會代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郭戈平認為,對於零售商關閉門店,應該區別看待。有些門店關閉,確實是由於經營不善、業績虧損,但還有一些門店,因為租約到期,不再續約關閉,這與企業本身的經營並無太大關係。
零售何去何從
在業內人士看來,零售巨頭關店是很正常的事情。
「房租和人工成本上升,一二線市場競爭激烈,是沃爾瑪等企業調整的重要原因。」中投顧問流通行業研究員申正遠認為,沃爾瑪等零售巨頭,前幾年通過快速密集開店發展,完成了市場布局,但由於主要在一二線城市,其成本壓力很大,導致單店盈利能力下降。
同時,隨著零售業態和消費業態的發展,大賣場也開始面臨挑戰。申正遠認為,零售業態現在向兩頭發展,一方面,是貼近社區、服務便捷的便利店、社區超市,另一頭,是購物中心業態,面向升級消費,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
不過申正遠稱,在三四線城市,沃爾瑪和家樂福賣場仍有潛力,將會進行渠道轉移。「三四線城市消費正在升級,而沃爾瑪和家樂福的大賣場在提供更低價格、品類多樣化上,還是有優勢的。」
據了解,家樂福為了拓展市場,近幾年已調整了戰略布局,將視野拓展到中國二線、三線甚至更下線市場。2013年1月,家樂福在安徽蒙城開張首家縣屬超市。
原樂購創始人、上海通略零售業顧問公司董事長沈建國則認為,十多年來,大賣場一直依靠粗放的擴張快速發展,缺乏創新是最大的問題。
沈建國舉例,大賣場的百貨部門業績佔比從15年前的40%-45%,現在已經降低到30%以下,大的類別如家居、DIY、運動用品、文具、電器,都大幅衰退,被產業類別殺手(Category killer)連鎖店所蠶食。「但是卻看不到新的商品族群導入,因此業績與毛利都在逐步下降!」
他同時表示,對於所謂的渠道下沉,在三四五線城市能夠生存下來的反而是內資零售體系。內資零售商通過融合超市、小百貨和餐飲以及其他業態,形成小商場和購物中心的模式,反而得到生存空間。「這是外資無法理解、無法認同的模式。」沈建國稱,外資零售體系無法深入體會中國市場的地緣複雜性,短期內,這方面突破不大。
李玲透露,在門店拓展方面,沃爾瑪仍然是以大賣場和山姆會員店為主,同時沃爾瑪會加快建設更多的物流配送中心,進一步提高供應鏈效率,同時,對於原有的門店,特別是老店會進行調整。「沃爾瑪不會再單純追逐門店擴張,而是更加注重單店的經營和盈利能力。」李玲表示,在對老店的升級改造方面,沃爾瑪的投入絕對不亞於新開門店。
業內人士認為,沃爾瑪和家樂福等早期都相對偏重快速擴張布局,一些門店在選址、精細化管理等方面,埋下了不少隱患,導致店鋪的盈利能力相對差些,目前在大的零售體系裡,大潤發各方面都比較協調穩健,其單店盈利能力也遠超沃爾瑪和家樂福。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沃爾瑪的高端業態山姆會員店,進駐中國十幾年來,之前只有8家規模,但目前已開始布局提速。沃爾瑪官方披露,今年4月底和5月底分別在杭州和蘇州開設兩家山姆會員商店。此外,包括長沙和武漢等城市,也已披露將引入山姆會員店業態。
(來源:華夏時報 作者:張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