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一直走在全國教育前列的上海,率先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幼兒園開託班,完善0-6歲託幼服務體系。
可以說,幼兒園做託育、開託班是行業一大趨勢。在託育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引導下,眾多幼兒園開始摩拳擦掌之時,我們發現了一些問題:已經做了下沉的幼兒園,卻做得很不專業;躍躍欲試、想儘快進入託育賽道的幼兒園,對如何做感到迷茫。
在江城武漢,有一家託育中心,還沒有正式開業就已經接待了一批批參觀學習的託育從業者。是什麼吸引了眾多投資人、園長慕名前來?
其原因在於:這家園所引入臺灣託育服務體系,並融合了大陸的本土特色,在幼兒園下沉託育領域中頗具代表性!
本期《齊勝精英訪談》帶您走進莫瑞迪,聽聽創始人袁亮講述他的託育創業之路。
莫瑞迪 袁亮的創業故事
1
自小受家庭的耳濡目染長大後他成為了一名教師
1984年,袁亮出生於湖北黃岡,和我是老鄉,父母是當地學校的老師。黃岡的教學模式是全國各大學校效仿的模範,在黃岡學校裡任職的老師也是各大學校爭相聘請的對象。
在黃岡教書多年之後,憑著閃耀的升學率,袁亮的父母於1995年被調到省會武漢,開始在規模更大的學校教學。
從小城鎮輾轉到大都市,除了舞臺更大、學生更多,更重要的是眼界變得更加開闊。在教育行業,原來不僅有公辦學校,還有私立民營學校;不僅有為了升學率而採取的填鴨式教學,還有為了激發孩子們創新能力而採用的引導式教學。這讓身為教師的袁亮父母陷入不斷沉思。
千禧年前後,袁亮父親勇敢地向學校提出停薪留職申請,走進了向他伸出橄欖枝的私立學校。
在私立學校中,袁亮父親不斷地踐行著自己的教學理念,在開放寬鬆的教學環境培養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探索與實踐,他漸漸發現在私立學校可以實現自己教育理想。
於是,幾年之後,憑著多年的教學管理經驗和行業資源,袁亮父親在武漢開辦了自己的私立學校。
已經走入象牙塔的袁亮順理成章地進入父親的學校幫忙,幾年的時光,還未大學畢業的袁亮就已經接觸到教學教務、運營管理等各個方面的事務。父親給了袁亮一個最佳的實踐舞臺,同時也給他心裡播撒了一顆教育種子。
2012年,袁亮回到武漢,他開始思考「我自己要做點什麼」。教育的種子在心中不斷生根,受教師家庭的耳濡目染,教書育人的情懷夢隨著時間的沉澱越發濃烈。
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和衡量自身優劣勢後,袁亮選擇進軍教育最前端的板塊——幼教領域。為了學到專業、全面的知識,袁亮走入一所幼兒園,學習各方面的技能和經驗。
2
雄心勃勃開辦幼兒園
政策收緊,追隨風向
2014年,在幼兒園度過了3個春秋,一個機緣巧合的機會,袁亮終於籤下了自己的第一家幼兒園,準備大幹一場。
面對市場強烈的需求,再加上自己優秀的管理能力,袁亮的幼兒園很快實現盈利,並進行了快速複製。在5年時間內,袁亮在武漢地區開辦了6家幼兒園。
2018年,國務院下達「2020年普惠幼兒園覆蓋率要達到80%」的意見,這個政策立刻在幼兒園行業掀起波瀾。普惠幼兒園作為民生工程,是國家解決社會問題、造福人民的一大國策,作為教育從業者,袁亮舉雙手贊成。
然而,作為園所的經營者,袁亮需要考慮投資周期的問題,讓幼兒園「活下去」成為了袁亮頭疼的難題。
上帝為你關閉一扇門,同時會為你開一扇窗。
在困惑迷茫之際,2019年初,國務院發布3歲以下託育服務規範文件,首次提出了國家級發展指導意見。《意見》一出,袁亮看到了轉機。
3
整合教育資源
下沉託育市場
定下了發展託育的大方向,袁亮準備擼起袖子加油幹。
然而,萬事開頭難,沒有託育行業經驗、沒有標準規範做參考,袁亮感到無從下手。在與眾多託育從業者交流過程中,他發現一樣感到迷茫的人也有很多。
於是,他開始到處拜訪託育先行者,走遍了北京、上海、四川、浙江等多個地方,甚至還跑到海外,實地考察託育園的經營狀況。
走得越遠,看得越多,袁亮收穫的就越豐富。
首先,袁亮發現0-3歲的教育對人的影響不可磨滅。託育正處在教育的最前端,這個階段的孩子大腦神經最活躍,是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此時形成的行為習慣、道德觀對其一生都有深遠影響。
目前,隔代養育、不科學教養帶來的問題很多。不管是家長,還是教育從業者,都缺乏專業的育兒知識。因此,推動託育行業穩步發展任重而道遠。
其次,他發現託育市場是一片藍海。中國的人口基數大,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入託率卻僅有4%。市場需求潛力無窮,當下託育機構數量少、質量參差不齊。
綜合看來,在內因、外因的合力推動之下,發展託育勢在必行。
在教育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袁亮,擁有著許多令人羨慕的教育資源,與國內外的高校和協會都有長期深入的合作。結合市場需求和資源優勢,袁亮將託育事業定位於「向外界輸出專業化服務」的方向。
於是,他飛赴臺灣與「中華嬰幼兒託育總會」的侯美妗女士洽談合作事宜,恰巧對方也在尋找內地落腳點,雙方一拍即合,莫瑞迪應運而生。
4
創立莫瑞迪
向行業輸出專業化服務
與臺灣的中華嬰幼兒託育總會達成合作之後,袁亮便將其完整的託育照護體系引入園所,開始打造自己的第一家旗艦店,專業服務於0-3歲的嬰幼兒。
臺灣託育體系的專業與細緻,袁亮再次確認自己的選擇是對的。
在育嬰師的精心呵護和科學教養下,嬰幼兒順著年齡特性慢慢地健康成長,讓他看到了託育行業的輝煌未來。
莫瑞迪是英文「Morality」的音譯,從名字上可以看得出袁亮的教育理想。在他創辦的園所中,「德育」被放在「保育」、「愛育」、「家園共育」之首,他認為「道德教育是教育行業中的最高目標與最終目的」。
道德規範不僅在嬰幼兒的一日照護流程中潛移默化地灌輸影響,也在招聘教師的標準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始終秉持著「教師必須言傳身教,讓嬰幼兒接受最好的道德教育」的觀念在篩選面試者。
袁亮對德育的重視與凸顯,從某個角度上看,是臺灣託育照護體系融合大陸的本土特色的體現。
除此之外,莫瑞迪還開展了周末親子課和家庭共育課堂,以滿足本地家庭的渴望需求。袁亮稱之為「適趣親子時光」與「適心親子養育」,加上託育園本身的「多元適性發展課程」,形成了莫瑞迪特有的「三適」課程體系。
從業之初,袁亮便專注於對託育領域做專業化輸出。與莫瑞迪一併成長的還有一家託育管理公司,託育管理公司根據不同職能部門整理出了八大運營體系。從行政管理、安全管控、養護管理、人才培養、招生營銷、品牌管理、戰略規劃等各個方面進行統籌規劃,讓莫瑞迪可以實現快速複製,為加盟商提供高品質的專業服務。
袁亮將為合伙人提供的行業方案稱為「託管式經營」。
之所以稱為「託管式經營」,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課程及標準化管理體系輸出,二是師資團隊培訓輸出。前者可以由臺灣團隊提供支持,並由旗艦店來進行不斷實踐驗證與調試;後者則與高校、社區的合作方式來進行團隊輸出。
利用自身品牌、資源優勢,袁亮與附近高校的學前教育專業、護理專業達成合作,聯手高校實行訂單式定向培養計劃;莫瑞迪和社區緊密配合,招收並培養社區中的高學歷、高素質媽媽,讓她們成為託育園所人才儲備力量。就這樣,莫瑞迪從兩個通道源源不斷的向社會輸送專業型人才。
2019年是託育元年,袁亮用一年的時間打造了一個完整的商業雛形,2020年是發展關鍵之年,他對未來充滿期待,已準備好迎接挑戰。
對於短期的發展,他會以旗艦店為樣本,在自身的6家幼兒園中開展「園中園」的盈利模式。在不斷打磨與驗證的同時,莫瑞迪向市場做專業化、一體化託育解決方案的輸出。
對於長期的發展,袁亮會堅持走「專業化」路線,形成「產、學、研」為一體的託育產業鏈,整合自身資源、發揮專業特長,推動託育行業穩步快速地發展。
託育元年已過
未來競爭在於專業度
記者手記
和袁亮的訪談中,我看到了一個有高度、有遠見的託育行業布局者,從一開始就非常清楚自己的定位,是企業快速發展、少走彎路的必要前提。
袁亮的思路十分縝密、清晰,這是他在教育行業沉澱多年的成果。莫瑞迪還未正式開業,就有5家幼兒園主動尋求合作,由此可以驗證袁亮商業思維的正確性。
託育元年,許多人員、資本入局託育領域,誰能走得長遠,在於奔跑時的堅持力。定位中端,以專業態度為行業賦能,莫瑞迪以解決行業痛點為己任,為服務社會的初心態度,註定會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