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貧血不僅會導致孩子經常易乏累,也會影響到孩子智力的發育,如果孩子長時間貧血要引起父母的重視。
小兒貧血按病因學分類可分為失血性貧血、溶血性貧血、紅細胞生成不足,其中紅細胞生成不足包括缺鐵性貧血、營養性巨幼細胞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
而小兒貧血最常見的就是缺鐵性貧血。缺鐵性貧血一般常見於6個月~3歲的孩子。當孩子長到5、6個月時,從母體裡帶來的鐵基本就消耗完了,如果這個時候不及時添加輔食,就容易出現貧血。
如果檢查是缺鐵性貧血,在沒必要應用補鐵劑的前提下,我們可以自己在家進行食療補血。當然,食療補血的方法也可以預防小兒缺鐵性貧血。
1,含鐵的嬰兒米粉
對於剛添加輔食的孩子來說,含鐵的嬰兒米粉是最好的糧食。
因此,在孩子6月齡後,家長可以先為他添加含鐵的嬰兒米粉,隨後在逐漸為他額外添加一些含鐵的綠葉菜和肉類、肝類等。
2,多給孩子添加動物性食物
在給孩子添加輔食的時候,優先添加強化鐵的米粉,然後逐漸過渡到動物性食物,比如豬肝、雞肝、鴨肝等動物肝臟,以及豬肉、雞肉、雞蛋、魚等肉類。
雖然黑木耳、海帶等植物性的食物中鐵含量也很高,但是動物性食材中的鐵更容易吸收,補鐵的效果會更好。
在給孩子添加輔食的時候,可以首先雞肝,因為雞肝比較嫩,口感也比較好,比較容易消化。
另外就是蛋黃,雖然蛋黃中的鐵吸收率不那麼高,但勝在含鐵很豐富,所以也是補鐵的很好的選擇。
3,蔬菜水果也要吃
當然了,在給孩子食療補鐵的時候,不能只吃肉,植物類的食物也要一起吃。這是因為,植物中含有的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C,能夠促進鐵的吸收。在給孩子吃肝泥的時候,也可以往裡面添加少許富含維生素C的果汁,幫助鐵的吸收。
4,當歸生薑牛肉湯
當歸生薑牛肉湯具有補氣血的作用。羊肉具有滋補身體的功效,而且具有暖胃助消化的作用。孩子經常喝牛肉湯也能夠增加機體的免疫功能,並且能起到進補的作用,可以改善孩子貧血的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補鐵劑會對胃造成一定損傷,所以可能會導致孩子進食量減少,進而對其他營養素攝入不足。家長應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為孩子選擇、使用補鐵劑,切勿擅自使用。
不要一聽到孩子缺鐵,就想到補充鐵劑。家長要知道,對於缺鐵性貧血來說,通過食物補鐵才是最好的方式。因為這既是治療,同時也是預防,良好的飲食結構能有效防止貧血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