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以及下一代從事語言工作的是少數,但我們都希望孩子們能夠具備良好的演講口才,在各種需要說話、表達、展示的場合,更加從容自信。社會上各種口才班、主持班、表演班,生意相當火爆,但有的孩子學了一兩年,也就學了一些繞口令,背了一些經典臺詞,離真正的全面表達還有差距。
如何提高青少年孩子的演講口才
什麼是好的表達
心中有數,才能不盲信、不盲從,這是筆者育兒觀的根本邏輯。在引導孩子某方面發展時,我們有必要先了解它是什麼,怎麼樣,方能更好地確定目標,明晰路徑。
01、敢於表達、愛上表達
在學校、在職場、在生活中,我們都需要表達,把思想轉化為語言,進行人際溝通。好的口才,不是為了表演,而是為了讓聽眾接受和信服我們的主張,從而接納和欣賞我們的思想、觀點、情感、魅力。可以說,人的影響力,很大程度來自於表達能力。
因此,針對孩子的性格,從小引導他們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是第一步。不要怕說錯,就怕不說。多鼓勵、多互動,讓孩子意識到,表達是一件輕鬆的事情,怎麼想怎麼說,人少了敢說,人多了也敢說。如果課堂內外,孩子有機會站到舞臺上,一定要提前做好紮實準備。因為一次突破,就可能奠定他們一生的自信,讓他們毫不畏懼成為聚光燈下的焦點。
02、言之有物、內容為王
許多機構在培訓時更注重技巧的灌輸。事實上,表達的本質是溝通的內容,表達的好壞在於溝通的層次。所以,口才訓練的本質仍是思維訓練——拿到一個主題,能夠迅速復盤自己的知識庫,提煉出想表達的核心觀點。但只有觀點、沒有血肉不行,短時間內想讓自己的語言(思維)聽上去有序、連貫並充滿思辨的光彩,一個好辦法就是善用關鍵詞,即把主題內容迅速解剖成三至四個關鍵詞,圍繞每一個詞展開表達。無論是多么正確的內容,表達時儘量不要把話說滿,陳述完主要觀點之後,可適當點到硬幣的另一面,辯證且留有餘地,這樣的表達往往更讓人信服。
03、感動自己、感動別人
藝術作品只有在創作時走心了,才能在傳播時得到更多的共鳴,演講與口才同樣如此。它不僅是聲音的藝術,更是心與心的溝通。生命因為感動才有了性靈,提升表達能力的前提是提高對人對事的感悟能力。筆者輔導孩子演過戲劇、說過相聲、念過快板、當過主持,還有國旗下的演講、配樂詩朗誦、英語趣配音等等,雖然形式不同,但每次練習的前提是百分之二百地去理解要表達的內容,體會內在的情感,琢磨外在的情緒,最終摒棄雜念地把自己「投射」進去,方能真正「聲臨其境」。
如何提高青少年孩子的演講口才
如何訓練提高表達能力
說了什麼是好的表達,那麼如何在宅家生活中訓練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呢?我們不妨從常見的表達問題入手,有針對性地開展訓練。
第一類:基本問題
01、你在對誰說
回答好這個問題,你就能更清楚地定位角色的需要,找到開口第一句的「調門」。以主持為例,董卿在點評一位說書型選手時曾說,「不要在所有的節目裡都體現出一個特點」。確實,主持不同的場景,表達風格必須有所變化。有時,你可能是儀式的一部分,需要莊重;有時你是現場記者,要觀察和體驗;有時你只需要客觀冷靜地陳述,而有時則需要你點燃觀眾的激情。因此,表達之前先明確你的對象所在,模擬練習時帶著對象感,才能找到合適的語氣語調。
02、如何讓聲音更動聽
聲音是共鳴的結果,同一個字,試試你在口腔、胸腔、腹腔共鳴時的發音效果,找到你最喜歡、最舒服的發聲位置。表達時呼吸應流暢自然,切忌急喘急吸,會讓聽者感到不適。常用的氣息練習有「聞花香」,讓孩子反覆感受聞一朵花香的呼吸過程,學會順氣、存氣。還有一招「狗喘氣」,可以練習氣息的交替吐納。氣息練好了,聲音可以更洪亮,但要想更動聽,還需要注意發音。一年級的拼音不是白學的,每一個聲母韻母發音到位了,音調找準了,拼讀出的詞句才會飽滿有力。下圖是口才訓練時常用的音調練習詞彙,小朋友們感興趣可以試一試。
03、如何克服學生腔和播音腔
孩子們練習時特別容易犯「學生腔」(拉長音)和「播音腔」(拿腔拿調)的毛病。如何破解?
筆者總結了四個詞:高低、輕重、大小、快慢。高低:比如「老師們、同學們」這一句,在作為陳述演講和文藝活動開場時,調門會差出去好幾度;輕重:重讀語句中的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等,其他介詞、連詞、代詞等不重要的修飾詞一律輕聲帶過,尤其「了」「的」這種學生腔常見的重音要注意糾正。大小:根據文字的情緒和表達的場合,有意識地放大或減小音量,注意不要在喉嚨裡說話,小到讓聽眾聽不清。快慢:重點是停連和節奏,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讀出標點符號的節奏來,逗頓號在表達時是連而不斷的,句號則需要稍事休整,段落和段落之間,更需要足夠的留白。
如何提高青少年孩子的演講口才
04
如何讓講話更抓人
好的表達一定是有設計感的,才能更好地抓住聽眾的耳朵和心。具體方法網絡上有很多,簡單概括就是「開頭要抓人,中間要推高,結尾要精彩」。當年筆者參加迎接香港回歸的一次演講,開場請觀眾朋友們一起,看看手錶的計時,請一位觀眾報出此刻的北京時間,然後我接過話,確認此時距離香港回歸祖國還有*天*分*秒。這樣的開場設計不僅可以調動觀眾的參與性,也表達了對回歸的翹首以盼。中間部分一定要把宏大的命題與普通人扯上關係,讓聽者更好地入到情境中去。結尾時可以順著情緒,使用排比句層層遞進,也可以發出號召,鼓勵聽眾某種言行,或者用一兩句精彩的金句作結,讓整個演講提升品質。
05、除了聲音還有什麼要注意的
眼神:演講時切忌目中無人,但又不能盯著人看。實戰的感受是,上場後開口前,先掃視一下中間略偏後位置的聽眾區域,目光從左到右,再回中間,定睛、微笑,開始你的演講。別小看這短短幾秒,確認過眼神才是對的人,呵呵。演講過程中,可在心裡把現場分為幾個區域,目光隨機面向其中一個區域,講完一段完整意思之後,再調換順序,最大限度和現場觀眾創造更緊密的聯繫。不過不要調整太快,腦袋轉來轉去就不好啦:)。面向一個區域演講時,隨意挑一個在看你的觀眾,選準目標後不要用力盯著看,而是不聚焦,讓目光所及處的人都認為你在看著他們一樣。
肢體語言:演講一定不是背稿,木木地在那兒不停地說,再好的內容傳播效果也會打折扣。一般來講,雙腳站立要穩,分開與肩同寬,女生用丁字步也行,姿態保持挺拔即可。要適當利用手勢,加強演講信息,傳遞演講情緒。如果演講的舞臺夠大,離觀眾距離較遠,可以在演講過程中適度走動,調整定位,避免視覺疲勞。
如何提高青少年孩子的演講口才
第二類:應變問題
01、上場前緊張怎麼辦?
緊張是一種正常的情緒,先從心態上接受自己的「怯場」壓力。避免緊張的根本辦法是充分地練習,熟能生巧,上場才會更加自信。候場時,勻速且慢地呼吸,腦子裡把開頭段再演練兩遍,只要開口順利,後面就會越講越放鬆。有一些個人調適的習慣因人而異,比如做一些面部放鬆,清清嗓子都行。筆者多年保持一個習慣,迎接挑戰前面對鏡子,給自己一個微笑,心裡默念「Youcandoitwell.」如果有人因為緊張而手發抖,可以臨時握拳,轉移注意力。
02、突然嗓子不舒服怎麼辦?
講話過程中,突然感覺喉嚨不適,有異樣感想咳嗽。一般情況下,可以在本應停頓的地方停久一點,迅速咽一下口水,滋潤一下喉部。如果只是有一點發癢,可以從內而外提一口氣,增強說話的調門或語氣,用氣息的提升來調整喉部不適。實在必須馬上清理,可以離麥克風遠一些,輕微地清清嗓音。
03、兩個人搭檔主持怎麼接?
孩子們有時會參與學校的活動主持,一個人演講,語速、情緒的轉換自己都能把握,而兩個人分工搭檔的時候,則需要有一定的默契。比如雙方儘量不改詞兒,就算過程中有所發揮,還能夠回到原來的收尾句,便於對方往下接話。如果確定無疑改了詞兒收不回去了,可以在即將講完的時候,稍微轉身,看著對方,微微點頭示意或眼神交流,主動把話「遞」給對方。
如何提高青少年孩子的演講口才
04、忘詞兒怎麼辦?
怕啥來啥,演講過程中忘詞兒是最不希望發生又常常需要直面的情況。此時先定定神,你不慌聽眾並不知道你忘詞了。遊移一下目光,有意重複一下剛才的語句,或是增加一點小手勢,通過轉移注意力來緩解自己緊張的情緒,爭取能迅速想起下面的關聯句。實在想不起來,就說幾句現場應景的話,跳躍式地從後面沒忘記的內容繼續往下講,不至於中斷和冷場。段落首詞串聯法非常適合長篇幅的演講內容。
【學習演講口才,去豆瓜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