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管薦書 | 公共行政的概念

2021-02-07 公共管理共同體

《公共行政的概念》

張康之、張乾友等著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張康之,男,1957年生,江蘇銅山縣人。中國人民大學行政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第五屆理事會常務理事,兼任多所大學的客座教授、講座教授和兼職教授。曾就學於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所和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曾任教於西北政法學院理論系、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所和中國人民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先後從事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行政倫理學研究。近年來主要從事行政倫理學以及組織理論研究。

該書以公共行政的概念產生與發展為脈絡,對公共行政學的發展史進行深入而精緻的描繪,展示出一幅內涵豐富、靈動飄逸的畫卷。作者緊扣公共行政概念與歷史進步共生、共進的主題,在充分佔有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去剖析概念的演進、變異和衍生出相關基本概念的歷史過程,透過概念的嬗變去把握理論的發展軌跡,揭示了公共行政理論在每一個時代如何適應實踐的要求而改變自身,也同時使理論發展的邏輯清晰地展現出來,使公共行政學面向未來的發展有了明確的方向,特別是對公共行政學的本土化建構而言,具有啟發意義。

第一章 公共、行政與公共行政

第一節 「公共」概念的建構史

一 從common good到public interest

二 理論發展史上的公共概念

三 公意、公共輿論與公眾

第二節 「行政」概念的演進

一 從「執行」中演化出「行政」

二 三權分立中的「行政」

三 從「executive」到「administration」

四 「政治—行政」二分中的「行政」

第三節 「公共行政」的確切含義

一 澄清公共行政的概念

二 公共行政基本原則的確立

三 公共行政研究的最初進展

第二章 公共行政的概念與研究

第一節 不同語言中的「公共行政」

一 英語中的「公共行政」

二 法語中的「公共行政」

三 德語中的「公共行政」

四 威爾遜時期的「公共行政」

五 威爾遜之後的「公共行政」

第二節 公共行政學的發生史

一 公共行政的發生過程

二 對英國經驗的借鑑與反思

三 威爾遜對公共行政(學)的規劃

第三節 公共行政學的研究及其教育

一 市政研究運動

二 公共行政研究中的跨國行動

三 為公共行政的領域劃界

第三章 公共行政概念的經典含義

第一節 三維視角中的公共行政概念

一 在科學與倫理之間

二 在政治與行政之間

三 私人行政的參照系

第二節 三種取向中的「公共行政」定義

一 公共行政的管理內涵

二 政治與行政關係中的公共行政

三 定義公共行政的中間路線

第三節 公共行政概念出現變異

一 public administration

二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三 public management

四 對public management的不同理解

第四章 公共行政及其研究的轉向

第一節 發掘公共行政的「公共」內涵

一 「政治—行政二分原則」受到質疑

二 肩負價值追求的公共行政

三 走向開放的公共行政學

第二節 行政裁量之爭

一 行政裁量的理論確認

二 行政裁量引發的論辯

三 「事實—價值」二分

第三節 戰後公共行政的主題嬗變

一 公共行政學的政策視角

二 公共行政學的公共意識

三 公共行政學的危機

第五章 從「新公共行政」到「新公共管理」

第一節 「新公共行政運動」的追求

一 新公共行政運動的孕育期

二 刷新公共行政的概念

三 公共行政的「公共」方面

四 新公共行政的認同危機

第二節 「公共管理」概念的再興

一 起源於政策學院的公共管理

二 作為研究主題的公共管理

三 公共管理研究的兩種途徑

四 公共管理概念的多重含義

第三節 「新公共管理運動」與公共管理

一 英國的公共管理研究

二 何謂「新公共管理」

三 公共管理概念的多元建構

第六章 多元語境中的公共行政

第一節 合法性視角中的公共行政

一 公共行政的憲法合法性

二 公共行政的民主合法性

三 公共行政合法化的其他路徑

第二節 公共性視角下的公共行政

一 公民主義興起中的新定義

二 行政倫理研究的影響

三 新公共管理運動之後

第三節 「後現代主義」語境中的公共行政

一 在「後現代轉向」之中

二 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的交鋒

三 「反行政」所進行的解構

參考文獻

後記

第一章 公共、行政與公共行政

概念是學術研究由以展開的工具,要促進學術研究水平的不斷提高,任何學科都必須對它的基本概念有著共識性的理解。「公共行政」是公共行政乃至整個公共管理學科的基本概念,然而,在「什麼是公共行政」的問題上,學者們卻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嚴重阻礙了公共行政學者之間的相互對話與公共行政學科的發展。從字面上看,公共行政的概念是由「公共」與「行政」合成的,因此,要把握「公共行政」一詞的確切含義,首先,需要理解「公共」與「行政」的準確內涵。歷史地看,儘管「公共」一詞古已有之,但作為一個學術概念,則是由學者們在工業化、現代化過程中建構起來的,是在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過程中出現的一項科學成果,是對農業社會中「共同」觀念的一種替代與超越。或者說,公共性是現代性的基本表現之一,只有在現代性的社會治理中才會擁有公共性的內容。相比之下,「行政」則具有更多泛歷史主義的特徵,無論是在農業社會還是在工業社會,都需要通過行政活動來實現社會治理。

不過,在不同歷史時期中,行政的概念也是不同的。每一個歷史階段都會將其基本的社會現實以及社會治理要求賦予行政,從而使行政具有不同的歷史內涵。總的來說,伴隨著工業化、現代化過程中的權力分化,行政的概念經歷了從「執行」到「行政」的演變,並最終在政治與行政的分化中定型。通過對公共和行政概念的考察,我們發現,公共行政的概念所對應的是特定的行政模式,實際上所指的是一種在工業化、現代化過程中建立起來的管理行政,存在於農業社會中的那種統治行政是不能被稱為公共行政的。但是,管理行政亦非公共行政的完成形態。因為,管理行政僅僅具有了形式上的公共性,作為形式公共性與實質公共性相統一的公共行政將會在後工業化的進程中展露身影。今天,我們需要建構的正是一種形式公共性與實質公共性相統一的公共行政,在與管理行政的歷史對應中,它被稱作「服務行政」。

第二章 公共行政的概念與研究

「公共行政」既是一個概念,也是一種指向一門學科的研究。在20世紀,公共行政學成了現代社會科學體系中的一門「顯學」,公共行政的研究成果對於推動社會治理的進步產生了非常積極的影響。如果說政府在20世紀中扮演了空前重要的角色的話,那麼,公共行政研究所提供的科學成果在其中所發揮的作用是無論給予多麼高的評價都不為過的。作為一個概念,公共行政從產生到流行,再到逐步定型,經歷了個漫長的演化過程,這一過程是在英語、法語和德語幾大語言系統下的學者們的共同參與下進行的。在不同語言中,關於公共行政的概念可以說是共識與分歧並在,但每一種意見都對這個概念內涵的增長和深化產生了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公共行政概念的流行是與公共行政實踐的發展同步的,如果不是因為管理行政在實踐中逐漸走上了公共行政的建構方向,公共行政的概念也許就像人類歷史上曾經有過的許多時髦詞彙樣,很快就被人們淡忘了。在有的地方,公共行政的概念確實一度沉寂,但在英語這一日益成為「世界語」的語言中,公共行政的概念不僅沒有被遺忘,反而越來越成為了學者們談論的焦點。

這是因為,公共行政這種行政模式在現代社會中扮演起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種角色是如此重要,以至於它需要一種專門的研究來對其加以把握,於是,就產生了公共行政學。以威爾遜為代表的一大批學者自覺或不自覺地承擔起了建構這一學科的任務。但是,在威爾遜的時代,公共行政的發展尚處於起步階段,因而,學者們關於公共行政學的規劃也僅僅停留在原則性描述的階段。這一時期,公共行政學的輪廓已經若隱若現,但卻缺乏實質性的內容。進入20世紀,隨著「進步主義運動」的興起,效率成了美國社會的「福音」,工商企業和城市政府都紛紛掀起了提高自身效率的運動。在學術研究上,則表現為「科學管理運動」與「市政研究運動」。在這兩場運動中,現代行政的一般特徵與公共行政的具體內容都得到了學者們的反覆探討,行政科學與公共行政學也在相互競爭中促進著彼此的發展。最終,通過借鑑行政科學的研究成果,通過參與城市政府的市政改革,市政研究者們從「城市行政」的角度出發梳理出了公共行政的基本要素,也劃定了公共行政學的大致領域。

往期推薦

公管薦書 | 組織與管理研究的定性方法

公管薦書|《過程追蹤法:基本原理與指導方針》

公管薦書 | 《質性研究的基礎》

公管薦書|質性研究知多少?

公管薦書 |  開放中的變遷與中國社會的「超穩定結構」 

相關焦點

  • 公共行政領域的偶像之書
    這段經歷使沃爾多形成了「對行政過程之困難的同情理解」。「二戰」結束後的1946年,沃爾多加盟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政治科學系(他自嘲式地回憶說,在那裡,他講授了課程表上的各門課程,唯獨沒有教過政治理論課)。1948年,《行政國家》一書出版。
  • 【公基常識小考點】純公共物品和準公共物品的區別
    公共行政是指國家行政機構為了公共的利益和目的,以公共權力和法律為基礎,對社會公共事務和政府自身內部事務所進行的管理和服務活動。公共行政的目的是滿足公共需要,實現公共利益。公共性是公共行政的基本特性。(二)行政管理的五大要素1.公共行政的主體公共行政的主體是公共行政組織。
  • 解讀「新公共行政運動」的公共行政觀
    【關 鍵 詞】新公共行政運動/公共行政/社會公平對於中國學者而言,公共行政的概念是既成的,其實,在公共行政學發展史上,公共行政的概念在每一個階段都具有不同的內容。「公共行政」是一個流動性的概念,對這個概念的不同理解和定義必然反映了時代的要求。
  • 紀念|弗雷德裡克森:邁向新公共行政
    本文有三個目的:其一是要說明我對新公共行政的理解並對明諾布魯克會議(Minnowbrook Conference)——新公共行政概念形成於此次會議上——有關新公共行政的觀點進行綜述;其二是要說明此種理解與綜述如何與公共行政思想和實踐的大千世界聯繫起來;其三是要說明新公共行政對組織理論意味著什麼以及組織理論對新公共行政意味著什麼。將「新」這個標籤貼在任何東西上都是一件有風險的事情。
  • 打卡復盤21 | 公共利益、黑堡宣言、彼得原理、行政審批
    他們首先澄清了時下美國社會對官僚體系的誤解,明確指出社會、經濟問題凸顯出的政府低效問題並非完全由官僚體系造成,而是因為政治體系本身就存在不可治理的問題,因此現在迫切需要建構一個全新的公共行政體系,使其能在民主政治的環境下重新找到定位與合法性,確保公共利益最大限度的實現。
  • 2020年「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考研資料、考研真題
    ④企業的行政和人才部門。中國人民大學是一所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其行政管理學研究生就業會更吃香,今天育明石老師帶著大家來了解一下人大公管院行管考研一些資料。>《公共政策分析概論》謝明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公共政策概論》謝明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公共政策謝明老師的書推薦了三本,以《公共政策導論》,《公共政策概論》為主,看最新版的,政策分析概論參考複習。
  • 淺論公共利益的概念及法律界定
    淺論公共利益的概念及法律界定        公共利益長期以來作為政治、法律領域所爭論的核心概念,它往往被視為權力正當性的來源、行為價值判斷的基礎、法律保護的目標,而被人們所廣泛引用和信仰。  由於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體現著對稀缺資源的權屬劃分,其界定的過程反映著行為主體的動態博弈,因而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研究不僅需要概念辨析和價值判斷的宏觀、靜態、定性研究,更加需要進行利益衡量、行為抉擇的微觀、動態、定量分析。
  • 當代西方公共行政理論的新發展 ——從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務丁煌
    由於公共管理人員是被制度束縛的人,因此,為改進公共官僚制的績效,管理者必須從政府的繁文縟節的枷鎖中解放出來,政治家和其他人必須讓管理者來管理;要解除規制和分權,使管理過程如預算、人事、採購等合理化。(2)管理的市場化取向。市場取向的管理有兩個基本概念,一是競爭,二是私營部門管理的普遍化。
  • 張成福:對新公共行政和弗雷德裡克森學術思想的評述
    在當時,人們對公共行政提出了許多的批評,如:迴避時代的主要問題;在建構新的觀念和理論方面無所作為;充塞在公共行政領域的是60年代之前的觀念、概念和理論;對於社會和組織的變革關注不夠;過分信賴專業化和組織的能力,對於官僚體制的運作缺乏反思;對於公民的需要和要求以及政治的回應性關注不夠;對於政府和行政的作用盲目樂觀。
  • 從組織陰影看公共行政批判理論
    因此,公務員和幹部培養的方向是要讓組織中的人感受理解到自己工作的公共意義,從而連結個體價值和公共價值。這點看似理所當然,但在行政管理理論和實踐中卻經常受阻,一不小心吃力不討好。其中問題的關鍵在於,人每從事一個工作,都要為其尋找一個過得了自己內心的意義。當公務員個人對工作的理解和整體公共服務價值的連結邏輯與行政程序將公務員視為工具人的組織倫理相撞的時候,就會出現以下幾種問題。
  • 行政審判專欄 | 行政行為概念界定理論探究
    [[1]],在行政法學當中沒有一個概念像行政行為這樣重要,同樣也沒有一個概念像行政行為這樣能給行政法學帶來如此多的困惑,猶如一張普洛透斯的臉,變化無常,隨時可呈不同形狀,具有不同面貌。」的概念,其中將廣義的行政行為定義為指為行政權之一切作用,與行政作用無異; 狹義上的行政行為則是指由行政權之公的意思表示而成之行為,包括行政處分。
  • 2021年行政管理學(含公共政策學與公共管理學)考研題庫
    顯然在這三個「依法」的共同推進與治理能力建設現代化中,幹部既是基礎又是關鍵,請分別結合《公共行政學(第三版)》中的「行政領導」,以及《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第二版)》中的「績效考評與管理」的相關內容,分析與論述以下問題:1.如何進行幹部管理,促進他們依法執政與依法行政能力的提升,實現依法治國總目標?為什麼?
  • 弗雷德裡克森|公共行政研究中的後實證主義方法:以行政倫理學為例
    正如中國人民大學何豔玲教授在《公共行政學史》一書中提出的那樣,公共行政研究中存在著「唯實證主義」傾向,「許多公共行政學者在進行科學研究工作時都隱含了自己對所研究問題的理解和先期預設,即以實證主義的標準——研究的有效性、可測性、因果性等,來判斷研究成果的可接受性」。
  • 什邡市積極推行行政執法「三書模式」 促進行政執法「三項制度...
    為貫徹落實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辦公室《關於在行政執法事務中推行「三書模式」的指導意見》文件精神,充分藉助閒置農房使用權流轉「三書模式」在基層治理中的成功經驗做法,積極發揮律師、公證機構的專業優勢、實踐優勢和職業優勢,推動行政執法「三項制度」落地落實,1月6日上午,什邡市司法局組織召開了什邡市在行政執法事務中推行
  • 魅力院系 天下為公,公管天下——公共管理學院
    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文理兼收)  培養目標:開設電子政務方向,培養具有一定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和政治學行政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能在黨政機、新聞出版機構、企事業和社會團體等單位從事研究和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管理人才。
  • 行政確認判決有哪些概念,特徵是怎樣的?
    確認判決是行政訴訟中應用很廣的一種判決形式,可以作為相對人提起行政賠償的根據,還可用來解決某種法律事實是否存在,某種行政行為對過去、現在、將來的事實是否具有效力,那麼行政確認判決有哪些概念,特徵是怎樣的?網友諮詢:行政確認判決有哪些概念,特徵是怎樣的?
  • 政科書評|曹劍光:多視角的公共行政觀——評《公共行政學:管理、政治和法律途徑》一書
    為了全面揭開公共行政的真面目,同時能在日益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為公共行政的發展指明道路,眾多的學者經過不懈努力,在公共行政領域為社會貢獻了豐富的成果。而在星光璀璨中,美國著名行政學家戴維·H·羅森布魯姆和羅伯特·S·克拉夫丘克著的《公共行政學:管理、政治和法律途徑》(以下簡稱《公共行政學》)一書如同一顆耀眼的啟明星,為人們全面認識公共行政並探索公共行政的發展指明方向。
  • 崔俊傑丨公共行政任務取向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
    從法律上講,有必要回歸事業單位法人化治理的正途,通過對組織權利能力、行為能力、責任能力的重新構造,將組織化、制度化的疾控中心整合到公共行政權力的結構之中。基於此,另一種觀點認為,「當行政分權成為公共行政的一種必要手段時,建立於分權、自治基礎上的公法人成為一項重要的公法制度」,因此「首先要在法律制度上應當明確事業法人的公法人身份,目的在於實現政事分離和事企分離」。
  •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基本概念
    (一)內部控制的基本概念   內部控制是現代管理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實踐中逐步產生、發展和完善起來的。它是一種強調以預防為主的制度,目的在於通過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程序防止錯誤和舞弊的發生,來提高管理的效果及效率。   行政單位內部控制是政府部門管理制度的組成部分。
  • 「好書推薦」深刻、全面理解公共行政的分析框架
    、闡述和分析公共行政,給人們提供了一種深刻、全面理解公共行政的分析框架,內容涉及公共行政的概念、公共管理的職能、公共組織、公共人事管理、公共預算、公共政策分析、公共行政與民主憲政以及公共行政的未來等。、公共行政責任以及對未來公共行政的展望進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