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皰疹病毒組裝機制揭示—新聞—科學網
科技日報訊 (記者操秀英)《科學》雜誌近日以研究長文形式在線發表了饒子和院士團隊王祥喜研究員等揭示皰疹病毒組裝機制的研究論文。
-
中國科大揭示人類皰疹病毒基因組包裝關鍵機制
(圖片創作:王國燕、馬燕兵,中國科大供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30日消息,中國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生命科學學院劉雲濤博士、畢國強教授與合作者首次解析了人類皰疹病毒基因組包裝的關鍵機制以及病毒的DNA基因組結構。《自然》雜誌30日在線發表了這一科研成果。
-
皰疹病毒基因組包裝關鍵機制被揭示—新聞—科學網
他們利用冷凍電鏡首次解析了人類皰疹病毒基因組包裝的關鍵機制及病毒的DNA基因組結構,有助於預防和控制皰疹病毒引發的多種疾病,並改造皰疹病毒用於靶向治療。 皰疹病毒是一類在自然界廣泛存在的病毒,在感染人體後能夠引發多種疾病,包括帶狀皰疹、出生缺陷、多種免疫系統疾病以及癌症。
-
生物物理所揭示皰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調節的分子機制
病原體,尤其是病毒,是否操縱這種調控過程?逃逸或拮抗宿主天然免疫,是否有利於病毒自身的複製?這其中的分子機制是什麼?近期,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鄧紅雨課題組鑑定出一個負調節STING和MAVS介導的天然免疫反應的宿主蛋白磷酸酶PPM1G,並解析了卡波西氏肉瘤相關皰疹病毒(KSHV)利用間質蛋白ORF33挾持PPM1G,進行免疫逃逸的分子機制。
-
中國科大在揭示人類皰疹病毒的基因組包裝機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5月30日,《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生命科學學院劉雲濤博士、畢國強教授與合作者的研究論文,該工作利用冷凍電鏡首次解析了人類皰疹病毒基因組包裝的關鍵機制以及病毒的DNA基因組結構,有助於預防和控制皰疹病毒引發的多種疾病
-
鄧紅雨課題組揭示皰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調節的分子機制
病原體特別是病毒是否操縱這種調控過程,以逃逸或拮抗宿主天然免疫,有利於病毒自身的複製?這其中的分子機制是什麼?該研究鑑定出一個負調節STING和MAVS介導的天然免疫反應的宿主蛋白磷酸酶PPM1G,並解析了卡波西氏肉瘤相關皰疹病毒(KSHV)利用間質蛋白ORF33挾持PPM1G進行免疫逃逸的分子機制。皰疹病毒是一個古老的病毒家族,在進化過程中發展出多種策略,抑制宿主的天然免疫反應,以成功地感染細胞並建立持續的潛伏感染。
-
【學術前沿】夏寧邵團隊等首次解析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不同類型核...
水痘和帶狀皰疹還會在新生兒與免疫缺陷人群中導致嚴重的危及生命的併發症。當前,VZV防治方法仍存在重大挑戰,尚無特效治療藥物,現有疫苗存在仍保留神經毒力的風險隱患和適用人群限制等問題。由於VZV是一種結構及生活史均較複雜的皰疹病毒,研究難度較大,目前對VZV的顆粒結構組裝、複製和潛伏復發等依然缺乏全面和清晰的認識,嚴重製約了相關新藥研發。
-
饒子和院士團隊解析皰疹病毒包裝的動態過程
基於這樣的生物學特性,末端酶複合物可以作為重要的藥物靶標來幹擾病毒顆粒的成熟,但目前關於皰疹病毒末端酶複合物的組成、結構以及其介導病毒基因組包裝過程的機制卻知之甚少,故而了解末端酶複合物的組裝方式及其介導生命周期的基本過程對特異性抗病毒藥物的研發和作用機理的研究均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我解析人類皰疹病毒6B型近原子解析度結構
科技日報合肥12月3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生命科學學院畢國強教授課題組與同行合作,利用高分辨冷凍電鏡單顆粒分析技術首次解析了人類皰疹病毒6B型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自然·通訊》上。
-
多篇文章解讀近年來皰疹病毒領域重要研究成果!
我們的研究結果揭示出作為大腦中的防禦反應,皰疹病毒感染引發大腦中的澱粉樣蛋白堆積。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將感染假說和澱粉樣蛋白假說合併為阿爾茨海默病的一種'抗菌反應假說(Antimicrobial Response Hypothesis)'。」
-
微生物所高福院士團隊在γ皰疹病毒侵入機制研究中獲進展
卡波氏肉瘤相關皰疹病毒(Kaposi’s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和愛潑斯坦-巴爾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屬於γ皰疹病毒亞科,是與惡性腫瘤密切相關的人類癌症相關病毒。
-
研究揭示新生蛋白質組裝機制
研究揭示新生蛋白質組裝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3 15:56:48 德國海德堡大學(ZMBH)分子生物學中心和DKFZ-ZMBH聯盟德國癌症研究中心(DKFZ)Günter
-
生物物理所等解析單純皰疹病毒2型成熟核衣殼高解析度三維結構
生物物理所等解析單純皰疹病毒2型成熟核衣殼高解析度三維結構 揭示皰疹病毒的組裝和穩定性機制 2018-09-12 生物物理研究所 皰疹病毒是一類直徑超過200nm的巨型病毒,包含嵌有糖蛋白的囊膜、中間體蛋白層(tegument)、核衣殼和基因組四層結構。皰疹病毒在感染人體後能夠引發多種疾病,包括口腔和生殖器皰疹、水痘、帶狀皰疹,嚴重的甚至包括多種免疫系統疾病、腦炎以及癌症等。皰疹病毒組裝過程會產生A、B、C三類核衣殼,三類核衣殼均為非標準正二十面體。
-
高嵩團隊報導EB病毒二次包被的分子機制
Epstein-Barr virus(EBV)屬於皰疹病毒家族(Herpesviridae)成員,是一類含囊膜的雙鏈DNA病毒。EBV的感染與多種腫瘤的發生有關,例如有「廣東癌」之稱的鼻咽癌、多種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兒童惡性腫瘤Burkitt淋巴瘤、NK/T淋巴瘤等)以及胃癌等等,每年引起約25萬新發腫瘤病例【1】。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精確捕獲唾液酸糖鏈,有助揭示病毒侵染機制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精確捕獲唾液酸糖鏈,有助揭示病毒侵染機制 郝曉明/科技日報 2020-04-13 09:45
-
科學網—人類皰疹病毒近原子解析度結構獲解析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生命科學學院畢國強教授課題組、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周正洪教授課題組與華東師範大學梅曄研究員合作,利用高分辨冷凍電鏡單顆粒分析技術,首次解析了人類皰疹病毒
-
研究揭示卵子發生過程中核孔的組裝機制
研究揭示卵子發生過程中核孔的組裝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18 15:20:16 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Martin Beck和Bernhard Hampoelz研究團隊合作的最新研究發現
-
β-澱粉樣蛋白通過捕獲病毒顆粒阻止皰疹病毒感染大腦
2018年7月8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綜合醫院(MGH)的研究人員發現β-澱粉樣蛋白(amyloid β-protein, Aβ)---在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腦中堆積而形成斑塊的蛋白---保護大腦免受大腦中經常發現的皰疹病毒感染的機制。
-
Nature子刊 | 華中科技大學馬聰團隊揭示SNARE複合物組裝的調控機制
Munc18-1/syntaxin-1複合物向SNARE複合物的轉變是細胞外吞的關鍵步驟,由Munc13-1、SNAP-25和Syntobrevin-2調控,但其機制尚不清楚
-
PNAS:A族腸道病毒利用「一石二鳥」受體入侵的分子機制
柯薩奇病毒A10(CV-A10)屬於A族腸道病毒,作為引發手足口病的相關病原,對全球嬰幼兒的健康具有嚴重威脅。除在患兒手、足、口處引起紅色皰疹外,CV-A10的感染還可能導致發熱,皰疹性咽峽炎,嚴重者甚至引發病毒性腦膜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