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促黃體生成素調節造血幹細胞穩態

2020-12-24 中國科學院

  723日,The EMBO Journal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周波研究組和上海交通大學鄭俊克研究組合作的題為Luteinizing hormone signaling restrict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expansion during puberty 的最新研究成果。該工作首次揭示一種青春期起始分泌的腦垂體激素——促黃體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在造血幹細胞(HSC)穩態維持中的重要調控功能。

  與腫瘤細胞一樣,幹細胞在體內具有無限增殖的潛力;但與腫瘤細胞不同的是,各個組織的成體幹細胞數量處於嚴密的調控狀態,這被稱之為成體幹細胞的計量機制(Counting Mechanism)。這種計量機制已經在多種成體幹細胞中得到證實,然而,直至目前,機體實現這種計量機制的分子基礎仍然諱莫如深,計量機制的生物學意義更是無從知曉。如果機體擁有更多的成體幹細胞,是更健康還是不健康?

  HSC是一類能夠自我更新並具有分化成所有造血譜系細胞潛能的成體幹細胞。在不同的發育階段,HSC的功能受到嚴密調控,許多通路以細胞自主性的方式參與了這一調控過程。而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外源因子在HSC穩態維持中同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HSC微環境內的間充質幹細胞、內皮細胞能夠分泌包括SCFCXCL12在內的多種細胞因子調控HSC穩態。這些研究結果拓展了這一領域的關鍵基礎問題——是否還存在其它外源因素調控HSC功能?

  不同於造血微環境內SCFCXCL12信號,促黃體生成素並非來源於HSC附近的「近水樓臺」。這一系統性激素由遠端的腦垂體分泌。作為性激素的上遊分子,促黃體生成素的「本職工作」是參與調控雌雄生殖系統的成熟。而周波/鄭俊克組的工作則闡述了促黃體生成素的另一全新功能——調節青春期小鼠骨髓HSC穩態。他們的研究顯示,出生後,小鼠骨髓內HSC進入高速擴增期,而伴隨著小鼠青春期的起始,這一發育進程駛入了剎車制動階段,HSC的數量開始逐步達到穩定。在這一階段內,骨髓HSC表面促黃體生成素受體(Luteinizing hormone receptor, Lhcgr的表達量也呈現了顯著性增長。通過免疫螢光、流式細胞分析等多種實驗手段,他們進一步發現促黃體生成素受體直接表達於HSC,且在HSC群內高度富集。基於這些早期發現,他們利用Lhcgr敲除小鼠模型進行了下遊相關表型分析,實驗結果顯示,LH信號的阻斷將導致成年小鼠骨髓內HSC過度擴增,外周血白細胞異常增多。這一證據直接證明LH信號在調控HSC功能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此外,他們還在MLL-AF9誘導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模型中發現Lhcgr敲除將加速白血病發病速度。

  在早期的研究報導中,科學家已經發現了包括雌雄激素在內的多種性激素能夠調節造血系統穩態。然而,後續的研究結果顯示,骨髓HSC並不表達孕激素或雄性激素受體,同時雌激素受體Esr1的敲除對HSC的自我更新並沒有產生直接影響。這些結果提示以往發現的性激素對HSC的調控功能僅僅只是一種間接作用。而在周波及其合作課題組的工作中,他們不僅利用Lhcgr敲除小鼠直接驗證了LH信號的調控作用,還基於性腺摘除、HSC移植等方法證明了LH信號的調控功能既不依賴於下遊性激素,也非通過作用於幹細胞微環境進行,完整地論證了LH信號通過HSC這一直接靶標發揮相應的調控作用。

  總之,周波/鄭俊克課題組的這項工作首次提出了一種HSC的計量機制——腦垂體通過分泌LHHSC的數量在青春期實現穩態。一旦HSCLH信號感應受阻,骨髓內HSC會在青春期繼續擴增,最終導致骨髓過度造血和白細胞增多症(Leukocytosis),與此相伴隨的是,白血病進程的加速。因此,該文也首次揭示了幹細胞計量機制生理學意義:維持正常造血和抑制白血病進展。

  碩士二年級學生彭義是論文的第一作者,喻華和郝曉鑫是共同第一作者。周波、鄭俊克是該項工作的共同通訊作者。該工作得到了中科院戰略先導項目、科技部幹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研究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經費支持。

  文章連結 

 

研究發現促黃體生成素調節造血幹細胞穩態

  7月23日,The EMBO Journal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周波研究組和上海交通大學鄭俊克研究組合作的題為Luteinizing hormone signaling restrict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expansion during puberty 的最新研究成果。該工作首次揭示一種青春期起始分泌的腦垂體激素——促黃體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在造血幹細胞(HSC)穩態維持中的重要調控功能。
  與腫瘤細胞一樣,幹細胞在體內具有無限增殖的潛力;但與腫瘤細胞不同的是,各個組織的成體幹細胞數量處於嚴密的調控狀態,這被稱之為成體幹細胞的計量機制(Counting Mechanism)。這種計量機制已經在多種成體幹細胞中得到證實,然而,直至目前,機體實現這種計量機制的分子基礎仍然諱莫如深,計量機制的生物學意義更是無從知曉。如果機體擁有更多的成體幹細胞,是更健康還是不健康?
  HSC是一類能夠自我更新並具有分化成所有造血譜系細胞潛能的成體幹細胞。在不同的發育階段,HSC的功能受到嚴密調控,許多通路以細胞自主性的方式參與了這一調控過程。而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外源因子在HSC穩態維持中同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HSC微環境內的間充質幹細胞、內皮細胞能夠分泌包括SCF和CXCL12在內的多種細胞因子調控HSC穩態。這些研究結果拓展了這一領域的關鍵基礎問題——是否還存在其它外源因素調控HSC功能?
  不同於造血微環境內SCF、CXCL12信號,促黃體生成素並非來源於HSC附近的「近水樓臺」。這一系統性激素由遠端的腦垂體分泌。作為性激素的上遊分子,促黃體生成素的「本職工作」是參與調控雌雄生殖系統的成熟。而周波/鄭俊克組的工作則闡述了促黃體生成素的另一全新功能——調節青春期小鼠骨髓HSC穩態。他們的研究顯示,出生後,小鼠骨髓內HSC進入高速擴增期,而伴隨著小鼠青春期的起始,這一發育進程駛入了「剎車制動」階段,HSC的數量開始逐步達到穩定。在這一階段內,骨髓HSC表面促黃體生成素受體(Luteinizing hormone receptor, Lhcgr)的表達量也呈現了顯著性增長。通過免疫螢光、流式細胞分析等多種實驗手段,他們進一步發現促黃體生成素受體直接表達於HSC,且在HSC群內高度富集。基於這些早期發現,他們利用Lhcgr敲除小鼠模型進行了下遊相關表型分析,實驗結果顯示,LH信號的阻斷將導致成年小鼠骨髓內HSC過度擴增,外周血白細胞異常增多。這一證據直接證明LH信號在調控HSC功能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此外,他們還在MLL-AF9誘導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模型中發現Lhcgr敲除將加速白血病發病速度。
  在早期的研究報導中,科學家已經發現了包括雌雄激素在內的多種性激素能夠調節造血系統穩態。然而,後續的研究結果顯示,骨髓HSC並不表達孕激素或雄性激素受體,同時雌激素受體Esr1的敲除對HSC的自我更新並沒有產生直接影響。這些結果提示以往發現的性激素對HSC的調控功能僅僅只是一種間接作用。而在周波及其合作課題組的工作中,他們不僅利用Lhcgr敲除小鼠直接驗證了LH信號的調控作用,還基於性腺摘除、HSC移植等方法證明了LH信號的調控功能既不依賴於下遊性激素,也非通過作用於幹細胞微環境進行,完整地論證了LH信號通過HSC這一直接靶標發揮相應的調控作用。
  總之,周波/鄭俊克課題組的這項工作首次提出了一種HSC的計量機制——腦垂體通過分泌LH讓HSC的數量在青春期實現穩態。一旦HSC的LH信號感應受阻,骨髓內HSC會在青春期繼續擴增,最終導致骨髓過度造血和白細胞增多症(Leukocytosis),與此相伴隨的是,白血病進程的加速。因此,該文也首次揭示了幹細胞計量機制生理學意義:維持正常造血和抑制白血病進展。
  碩士二年級學生彭義是論文的第一作者,喻華和郝曉鑫是共同第一作者。周波、鄭俊克是該項工作的共同通訊作者。該工作得到了中科院戰略先導項目、科技部幹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研究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經費支持。
  文章連結 
 
研究發現促黃體生成素調節造血幹細胞穩態

相關焦點

  • 促黃體生成素進入青春期後的調控功能
    促黃體生成素進入青春期後的調控功能 時間: 2018-08-10 14:11  來源: 中新網   編輯: 希文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周波研究組和上海交通大學鄭俊克研究組,
  • 研究發現普通膠水成分可用於培養造血幹細胞
    新華社東京5月30日電一項最新國際研究發現,普通膠水中含有的聚乙烯醇可以用於造血幹細胞的培養液,在此基礎上有望大幅降低造血幹細胞的培養成本,幫助治療白血病等疾病。造血幹細胞能分化成血液中的白細胞和紅細胞,可用於治療白血病等疾病。
  • 鞘脂通過影響蛋白質穩態調控造血幹細胞更新
    鞘脂通過影響蛋白質穩態調控造血幹細胞更新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18 15:42:59 加拿大大學健康網絡John E. Dick和Stephanie Z.
  • 維持骨髓造血幹細胞所需的TPO蛋白竟由肝細胞產生
    1988年法國的Gluckman教授在國際上率先成功採用臍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救治了一名貧血患兒,標誌著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時代的開啟。全球現每年約進行6萬例骨髓移植術,其中使用自體和同種異體造血幹細胞完成骨髓移植術的患者人數分別為近3.5萬和2.5萬例。造血幹細胞維持依賴於外在信號。當前,人們已證實來自骨髓的局部信號維持造血幹細胞。
  • 南昌促黃體生成素偏高是怎麼回事?
    南昌華山生殖醫院 輸卵管不孕 多囊 子宮內膜異位 胎停育 促黃體生成素對女性較為重要,它負責促進排卵和黃體生成,調節月經周期。
  • 傷害性感受神經元能夠調節造血幹細胞動員
    傷害性感受神經元能夠調節造血幹細胞動員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4 16:05:04 美國愛因斯坦醫學院Paul S.
  • 多囊科普:促黃體生成素高怎麼辦?
    促黃體生成素是性激素六項檢查的項目之一。PCOS患者常表現為促黃體生成素(LH)高、促卵泡生成素(FSH)低,多存在LH/FSH比值≥2的情況。關於促黃體生成素促黃體生成素是由腺垂體細胞分泌的一種糖蛋白類促性腺激素,可促進膽固醇在性腺細胞內轉化為性激素。
  • 備孕遭遇促黃體生成素偏低怎麼辦?
    核心提示:促黃體生成素的主要作用就是促使排卵,形成黃體並分泌孕激素,可以預測排卵。如果促黃體生成素不正常(偏高、偏低),它就會影響雌激素功能從而導致女性不能正常排卵。   促黃體生成素的主要作用就是促使排卵,形成黃體並分泌孕激素,可以預測排卵。
  • 促黃體生成素高低,直接決定試管嬰兒備孕時機
    在之前的文章裡,我們也教過大家如何看性激素六項檢測報告,因為女性的很多身體機能需要通過激素來調節,比如不同的性激素會控制女性發育、正常月經和性功能,這種激素的調節功能一旦被打破,就會出現一系列與內分泌有關的症狀。
  • 造血幹細胞表面標誌物
    造血幹細胞具有調節體內平衡、免疫功能、抗微生物、抗炎症等生物學功能。它在血液病、遺傳性血液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方面有重要作用。1. 造血幹細胞類型2. 造血幹細胞的來源3. 造血幹細胞的生物學特性4. HSC和免疫系統5. 人體造血系統層次6. 造血幹細胞的細胞表面標誌7.
  • 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研究獲進展
    來自美國埃默裡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Interferon-gamma and 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signaling
  • 研究揭示酮體對腸道幹細胞穩態的調控作用
    研究揭示酮體對腸道幹細胞穩態的調控作用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23 23:23:59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Ömer H. Yilmaz研究組發現酮體信號調控腸道幹細胞的穩態以及對飲食的適應。
  • ...潰瘍性結腸炎|炎症性腸病|造血幹細胞|移植|基因|兒童|-健康界
    幹細胞的來源主要包括以下三種,胚胎幹細胞又叫ES細胞,誘導多能幹細胞又稱為iPS細胞,其它類型的幹細胞包括造血幹細胞、體幹細胞等等。胚胎幹細胞有倫理的因素影響,臨床應用前景暗淡,誘導多能幹細胞又稱為iPS細胞,由於存在潛在的致癌性,臨床應用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作為幹細胞的主要來源的體幹細胞以及造血幹細胞,具有很多的這種臨床應用的優勢。
  • 黃體是個什麼東東?黃體支持需要多久?
    ●女性排卵後卵泡液流出,卵泡壁塌陷,形成許多皺襞,卵泡壁上的卵泡顆粒細胞、卵泡內膜細胞和血管向內侵入,並在促黃體生成素的作用下,迅速轉變成富有血管的腺體樣結構,因呈黃色而稱為黃體。黃體分泌黃體酮。●防止胚胎被母體排斥◆從免疫學的角度來講,黃體酮還可調節免疫反應,防止胚胎被母體視作異物而排斥
  • 試管移植為什麼需要黃體支持?
    什麼是黃體?女性排卵後卵泡液流出,卵泡壁塌陷,形成許多皺襞,卵泡壁上的顆粒細胞、卵泡膜細胞在促黃體生成素的作用下,迅速轉變成富有血管的腺體樣結構,因呈黃色而稱為黃體。●防止胚胎被母體排斥從免疫學的角度來講,孕酮還可調節免疫反應,防止胚胎被母體視作異物而排斥、導致流產。★綜上所述,孕期胎兒的健康生長發育,離不開孕酮的保護。如果黃體功能不好、分泌孕酮不足,就容易出現流產。
  • 活體動物成像技術實現造血幹細胞實時觀察
    活體動物成像技術實現造血幹細胞實時觀察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2 13:11:17 美國波士頓市兒童醫院Fernando D. Camargo和波士頓麻省總醫院Charles P.
  • 日媒:研究稱普通膠水成分或有助於培養造血幹細胞
    中新網5月31日電 據日本《朝日新聞》30日報導,日本東京大學及美國史丹福大學等組成的科研團隊在一項研究中發現,普通膠水中的聚乙烯醇(PVA)成分可以被用於造血幹細胞的培養液。報導稱,這或為白血病治療提供新的可能。
  • 盤點:值得關注的幹細胞領域研究進展
    他們是機體的工兵細胞,當其他細胞和組織、器官發生受損、炎症或體內穩態發生變化時,幹細胞就可能成為血液、骨、皮膚、肌肉等的種子細胞,進一步分化成機體所需要的細胞。 在體外長達24天的培養過程中,對具有長期移植功能的造血幹細胞進行了高達73倍的擴增並未發現明顯的細胞分化。使用該方法擴增的造血幹細胞,在老鼠體內可長期移植並且可以成功進行二次移植。尤其重要的是,此種造血幹細胞體外擴增的辦法對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和成人骨髓中獲取的造血幹細胞具有類似的體外擴增效應。
  • 海外第三代試管嬰兒:促黃體生成素偏低危害極大
    促黃體生成素可能很多人不是很了解,但是做過試管嬰兒的女性對這個是有很深的印象的。促黃體生成素是一種我們人體很重要的糖蛋白類促性腺激素,它可以促進膽固醇在性腺細胞內轉化為性激素,對我們人體有著很多非常重大的好處。
  • 造血幹細胞讓腦癱患兒重獲希望
    然而長期以來,人們始終沒有發現腦癱的有效療法,通常以對症康復為主,幫助患兒改善運動功能。可喜的是,近些年來造血幹細胞醫學事業的發展為腦癱患兒的治療提供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