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害性感受神經元能夠調節造血幹細胞動員

2020-12-25 科學網

傷害性感受神經元能夠調節造血幹細胞動員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4 16:05:04

美國愛因斯坦醫學院Paul S. Frenette研究團隊發現,傷害性感受神經元能夠調節造血幹細胞動員。相關論文於2020年12月23日在線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

據研究人員介紹,造血幹細胞(HSC)駐留在骨髓的特殊微環境(通常稱為「niches」)中,這是受多種細胞成分(包括神經)影響的複雜環境。儘管已知交感神經調節HSC的微環境,但傷害性神經元在骨髓中的作用仍不清楚。

研究人員發現,強制的HSC動員需要傷害感受神經,並且它們與交感神經協作以在骨髓中維持HSC。傷害感受性神經元通過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的分泌來驅動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誘導的HSC動員。

不同於交感神經,它通過微環境間接調節HSC,而CGRP通過受體活性修飾蛋白1(RAMP1)和降鈣素受體樣受體(CALCRL)直接作用於HSC,從而通過激活Gαs/腺苷酸環化酶/cAMP途徑來促進分泌。

攝入含有辣椒素的食物(辣椒素是辣椒的天然成分,可以觸發傷害性神經元的活化),可顯著增強小鼠的HSC動員能力。因此,靶向傷害性神經系統可能是一種提高HSC產量的策略。

附:英文原文

Title: Nociceptive nerves regulate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 mobilization

Author: Xin Gao, Dachuan Zhang, Chunliang Xu, Huihui Li, Kathleen M. Caron, Paul S. Frenette

Issue&Volume: 2020-12-23

Abstract: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s (HSCs) reside in specialized microenvironments in the bone marrow—often referred to as 『niches』—that represent complex regulatory milieux influenced by multiple cellular constituents, including nerves1,2. Although sympathetic nerves are known to regulate the HSC niche3,4,5,6, the contribution of nociceptive neurons in the bone marrow remains unclear. Here we show that nociceptive nerves are required for enforced HSC mobilization and that they collaborate with sympathetic nerves to maintain HSCs in the bone marrow. Nociceptor neurons drive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CSF)-induced HSC mobilization via the secretion of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 Unlike sympathetic nerves, which regulate HSCs indirectly via the niche3,4,6, CGRP acts directly on HSCs via receptor activity modifying protein 1 (RAMP1) and the calcitonin receptor-like receptor (CALCRL) to promote egress by activating the Gαs/adenylyl cyclase/cAMP pathway. The ingestion of food containing capsaicin—a natural component of chili peppers that can trigger the activation of nociceptive neurons—significantly enhanced HSC mobilization in mice. Targeting the nociceptive nervous system could therefore represent a strategy to improve the yield of HSCs for stem cell-based therapeutic agents.

DOI: 10.1038/s41586-020-03057-y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03057-y

相關焦點

  • 造血幹細胞表面標誌物
    造血幹細胞類型已經定義了兩種類型的造血幹細胞:能夠終生保持自我更新和多譜系分化潛能的長期再生細胞(LTRC);來源於LTRC的短期再生細胞(STRC),雖然它們保持了多能性,但它們表現出更有限的自我更新潛能。它們重建髓系和/或淋巴系間隔的時間很短,大約6周。2. 造血幹細胞的來源造血幹細胞存在於成年人的骨髓中,特別是在骨盆、股骨和胸骨中。
  • 研究發現促黃體生成素調節造血幹細胞穩態
    HSC是一類能夠自我更新並具有分化成所有造血譜系細胞潛能的成體幹細胞。在不同的發育階段,HSC的功能受到嚴密調控,許多通路以細胞自主性的方式參與了這一調控過程。  在早期的研究報導中,科學家已經發現了包括雌雄激素在內的多種性激素能夠調節造血系統穩態。
  • 上海造血幹細胞捐獻史上動員時間最短,志願者8小時完成籤署
    7月1日,炎熱的午後,一名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工作人員的手機響了。信息顯示,一名白血病患者生命危在旦夕,急需造血幹細胞移植。2日,造血幹細胞志願者朱歸仁來到醫院,進行了動員劑的注射。6日,朱歸仁完成了一次造血幹細胞採集。
  • 東莞完成首例非親緣供者造血幹細胞移植,捐獻者分享感受
    11月26日,作為東莞第80位、2020年第19位造血幹細胞捐贈者,同時也是首例在東莞完成採集(並已移植給病人)的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謝女士分享了她的感受。2017年,「小桃子」被確診患有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這個2歲寶寶的遭遇牽動著大家的心,不少市民自願留下血樣,希望能配型成功,為孩子換來一線生機,謝女士也是那時在中華骨髓庫登記的。
  • 杭州市造血幹細胞捐獻突破200例!
    多年來,杭州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和社會各界以及捐獻者所在單位一直重視造血幹細胞捐獻事業,在政策導向、宣傳動員、志願服務、評選表彰、捐後服務、財力保障等方面給予關心支持,共同營造了良好的捐獻氛圍。
  • 徐匯區啟動2020年造血幹細胞志願者入庫工作
    ■NO.1■ 宣傳動員活動前夕,楓林街道紅十字會向轄區各居委、企事業單位發出招募造血幹細胞入庫志願者的活動通知,並積極宣傳造血幹細胞捐獻的相關知識,受到了愛心市民和企事業單位青年的熱烈響應,活動前已有50多人報名參加。
  • 原來,廣東第100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是他!
    2001年,在深圳市紅十字會和深圳市血液中心的共同努力下,深圳成為全國首批開展造血幹細胞捐獻工作的城市,以無償獻血為基礎,率先開展了無償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宣傳發動。同年8月,志願者潘慶偉為白血病患者捐獻造血幹細胞,實現了廣東省非親緣造血幹細胞捐獻的「零」突破。
  • 合肥研究生捐獻造血幹細胞 將跨省挽救江西男童生命
    12月15日,經過幾天的住院準備,90後研究生劉翔國在中國科大附一院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隨後,他的造血幹細胞將送往廣西,為一位身患地中海貧血的陌生3歲男孩送去重獲健康的希望。2014年,劉翔國考入安徽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專業,對造血幹細胞有了一定的了解。第一次無償獻血時,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劉翔國就加入了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成為一名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
  • 點讚|西電學子張同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 救治一位母親
    至此,張同是西電有新聞報導的第8例學生造血幹細胞捐獻者,也是全國第9619例,河南省第854例造血幹細胞成功捐獻者。張同捐獻造血幹細胞這件事,還要從四年前的一天說起。大一的一天中午,本打算去獻血的張同因為吃飯去晚了,丁香食堂東門路邊只剩下中華骨髓庫的攤位。雖然據工作人員說只有十幾萬分之一的配型成功概率,張同心想這樣同樣也能救人,沒怎麼猶豫就填了表抽了血。
  • 安醫大90後研究生捐獻造血幹細胞 挽救3歲男童生命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2月15日,經過幾天的住院準備,90後研究生劉翔國在中科大附一院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隨後,他的造血幹細胞被送往廣西,為一位身患地中海貧血的陌生3歲男孩送去重獲健康的希望。「算是圓了我救人的初心吧。」
  • 捐獻造血幹細胞的85後陳維維登上中國好人榜單
    其中曾被媒體廣泛報導,就職於鄞州白鶴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捐獻造血幹細胞的陳維維,榮登中國好人榜助人為樂好人。自願成為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配對成功稱「像在做夢」85後的陳維維,現就職於鄞州白鶴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從事辦公室和人事工作。
  • 安醫大研究生捐造血幹細胞救廣西3歲男童
    12 月 15 日,經過幾天的住院準備,90 後研究生劉翔國在中科大附一院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隨後,他的造血幹細胞將送往廣西,為一位身患地中海貧血的陌生 3 歲男孩送去重獲健康的希望。據介紹,造血幹細胞移植是臨床醫學治療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凡 18 至 45 周歲,身體健康,符合獻血條件,都可以申請加入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
  • 造血幹細胞讓腦癱患兒重獲希望
    可喜的是,近些年來造血幹細胞醫學事業的發展為腦癱患兒的治療提供新契機。 此前,杜克大學開展了一項新實驗,實驗用患者自存的造血幹細胞治療腦癱,結果顯示,腦癱患兒接受自己的造血幹細胞移植是安全的,足夠劑量的造血幹細胞可以促進腦癱患兒形成新的神經連接,改善痙攣型腦癱患兒的症狀。
  • 濟南11年實現10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
    12月14日,濟南同時迎來第99、第100位非親緣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在非血緣關係中,造血幹細胞配型成功的概率為十萬分之一到百萬分之一,正因為配型成功率較低,每一例成功配型,都被視為「生命奇蹟」。在獻血時,她巧遇濟南市紅十字會的志願者在泉城廣場愛心獻血屋開展造血幹細胞捐獻宣傳活動,當她了解到造血幹細胞移植是目前治療血液系統惡性疾病的重要手段時,便當場決定用自己綿薄之力去拯救更多的人。田博義無反顧地加入了中華骨髓庫,成為了造血幹細胞入庫志願者。面對造血幹細胞採集,年輕而懵懂的田博起初是很懼怕的。
  • 從1到100的生命接力 濟南11年實現10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
    在獻血時,她巧遇濟南市紅十字會的志願者在泉城廣場愛心獻血屋開展造血幹細胞捐獻宣傳活動,當她了解到造血幹細胞移植是目前治療血液系統惡性疾病的重要手段時,便當場決定用自己綿薄之力去拯救更多的人。田博義無反顧地加入了中華骨髓庫,成為了造血幹細胞入庫志願者。面對造血幹細胞採集,年輕而懵懂的田博起初是很懼怕的。
  • 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的發展簡史_鄭大中科博生
    而「造血幹細胞移植」——這朵器官移植領域的奇葩,在近30年裡迅速發展壯大,為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先天免疫缺陷病、惡性實體瘤等60多種頑疾提供了嶄新的、卓有成效的治療方法。追溯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歷史,大致可以分為3個階段,即萌芽階段、初入臨床階段和快速發展階段。中科博生。
  • 錫盟一民警捐獻造血幹細胞,為7歲孩子點燃生命火種@評論有獎
    為一位血液病小朋友撐起生命之傘帶去了生命的希望成為錫盟第3例全區第103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7月至8月,他積極配合紅十字會工作,完成了再動員、高分辨及體檢等前期準備工作。8月30日,在親屬和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陪同下赴呼和浩特市。9月4日上午,經過注射五天的動員劑,溫登攀在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成功採集了造血幹細胞。
  • 杭州女孩捐獻造血幹細胞走紅:希望更多人加入捐獻隊伍
    杭州「最美小姐姐」許艾菲記錄捐獻造血幹細胞過程走紅網絡  杭州女生流水帳記錄捐獻造血幹細胞走紅  「捐獻造血幹細胞這種一般人不會有,而且一輩子只有一次的經歷,我要好好的做一個總結」。許艾菲捐獻造血幹細胞獲得的榮譽證書。圖片來源:新京報  杭州28歲女生許艾菲捐獻造血幹細胞的經歷:「四天八針,兩個手臂感覺要成馬蜂窩」,讓她獲得「最美小姐姐」稱號。許艾菲說,自己願意以親身經歷給潛在捐獻者一顆「定心丸」。
  • 大愛相「髓」伴「理」成長——解密造血幹細胞捐獻的「安理」現象
    安青網訊7月27日,安徽理工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2020屆畢業生薑茂豪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省立醫院)完成了造血幹細胞的捐獻,成為了淮南市第30例、安徽理工大學第8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這一舉動再次刷新我省高校造血幹細胞捐贈者紀錄,也讓安徽理工大學仍居省內高校大學生捐「髓」數量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