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12月15日電 三秦大地,最近連降了幾場雪。陝西省寶雞市高新區八魚鎮的寨子嶺村,一片片的葡萄園都穿上了薄薄的「白衣裳」。
「走,嘗嘗我們的葡萄去!」村民王廣銀滿臉笑容地說,「感謝部隊幫助我們種上了這些致富的『金葡萄』,光葡萄一項,我家今年就增收了不少。」
他所在的寨子嶺村,有多年種植葡萄的傳統,然而前些年受葡萄品種質量不高和銷售渠道有限等制約,有時即使豐產也不增收,村民守著「葡萄溝」的美名,卻過著貧窮的苦日子。
3年前,火箭軍某部與這個村結成精準幫扶對子,徹底改變了這個狀況。
火箭軍官兵與村幹部一起,走進每家農戶,深入田間地頭,找到了制約村民增收致富的瓶頸。他們還邀請農業專家現地「問診」,最終確定「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打通鏈路助力增收脫貧」的幫建思路,從產、供、銷三個環節入手大力發展葡萄新產業。
「我家今年種的葡萄,總產量達到1.3萬餘斤。」王廣銀說,「產量有了,葡萄質量也上來了,再加上有部隊幫助建立的電商銷售平臺,解決了銷路問題,一下賣了10萬多元。」
「其實,剛開始很多人都半信半疑,覺得種了大半輩子葡萄也沒富起來,還種這個能行嗎?」寨子嶺村黨支部書記王廣計介紹說,為了給大家樹立脫貧致富的信心,部隊組織村民代表前往南京農業大學、楊凌「農科城」等地現地學習,形成現代化葡萄種植的理念。
後來,火箭軍官兵和村民們一起商量,淘汰以前種植的品種,更換為受市場歡迎的陽光玫瑰葡萄,還大力推廣葡萄無核化處理、配方施肥等科學種植技術,並結合當地政府開展「一村一品」工程,註冊自主智慧財產權商標,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
為了解決產品保存和銷售的問題,火箭軍某部還協調人力和資金,為寨子嶺村建成一座智能化冷庫和一座集葡萄質量檢測、產品展示、經營銷售等功能為一體的電商綜合體。
現在,村民通過「網際網路+」的營銷模式,足不出戶就可將葡萄售出。回憶起葡萄銷售旺季的情景,幾位村民笑著說,村裡從來沒有這麼熱鬧過,來自河北、重慶等地的大貨車排成了長龍,一箱箱經過冷鏈處理的新鮮葡萄被源源不斷地運往全國30多個城市……
「我們村葡萄種植戶已經達到1600多戶,種植面積6045畝,掛果面積5300多畝,成了遠近聞名的『千畝葡萄示範基地』,全村年產值已經超過6000萬元。」王廣計說,「在火箭軍的幫扶下,我們這裡不僅葡萄甜了,日子也更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