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口幫扶,如何避免「甜蜜的負擔」?

2020-12-23 央廣網

  來自東部發達地區的幫扶力量是可以利用的「正能量」,是未來可以倚重的長期發展力量,決不能因噎廢食、因小失大,影響整體脫貧進程。但問題的存在不能忽視,必須在多個層面進行調試,加快完善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幫扶機制,進一步提升幫扶精準度和有效性。

  最近媒體報導,在一些地區,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幫扶遭到冷遇,一些貧困地區不願意接納東部的部分幫扶項目,有的地方認為實施這些項目會給當地增加「工作量」,如果不能按時完成,將影響後期的考核驗收和審計。「送錢送人送資源」的幫扶項目,卻不受歡迎,值得深思。

  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幫扶是一項需要從中央到地方、從東部到西部共同努力的大文章。缺少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把這項工作做好。對扶貧協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遭遇的阻力,要全面理性看待。

  從時序上看,這些問題是在脫貧攻堅幫扶力度不斷加大、工作要求不斷提高的背景下出現的短期不適應現象。2016年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後,調整加強了對西部貧困地區的對口幫扶力量。2017年,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印發《東西部扶貧協作考核辦法(試行)》,對東西部地區從人才支援、資金支持、產業合作等方面進行考核。之後,東西部雙方不斷加大扶貧協作力度,在雙方互訪、資金支持、人才支援、產業對接、項目支持等各個方面都出現了明顯的質的變化。隨著扶貧協作調整到位和機制的完善,這種短期不適應現象會逐步減少。

  從地理分布上看,不願意、不歡迎幫扶資源和項目的只是少數。事實上,還有更多的西部貧困地區對來自東部發達地區的各項支撐保障表示歡迎。問題的本質不是幫扶資源的多少,而是幫扶資源的優質性以及扶貧協作對接的精準度。當前,脫貧攻堅進入攻城拔寨、啃硬骨頭的衝刺階段,對地方基層幹部是極大的考驗,扶貧協作資源也許在一定程度上會演變成「甜蜜的負擔」,但精準脫貧本就是一場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攻堅戰,如若因此消極應對,顯然得不償失。

  總體上看,來自東部發達地區的幫扶力量是可以利用的「正能量」,是未來可以倚重的長期發展力量,決不能因噎廢食、因小失大,影響整體脫貧進程。但問題的存在不能忽視,必須在多個層面進行調試,加快完善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幫扶機制,進一步提升幫扶精準度和有效性。

  一是要組織好精準對接。理想的扶貧協作應該是優勢資源互補,所供即所需。但這種理想狀況不會自然而然發生,需要扶貧協作雙方充分溝通,把東部發達地區的優勢資源利用好,把西部貧困地區的優勢資源開發好。廣東較開放、福建多民企、浙江電商旺、澳門博彩強……應該說每個幫扶的東部地區都有獨特的優勢。像前段時間澳門到貴州開展產業幫扶,由於時間較短還未見效。但如若利用澳門豐富的博彩市場經驗對口幫扶海南開展博彩扶貧,前景也許更加可期。事實上,每個東部發達地區都有很多綜合經驗可以借鑑,關鍵需要雙方深入、細緻地把前期工作做好。

  二是要「用好」考核指揮棒。「用好」不是要多用,而是要「慎用」。要進一步改善考核評估方式,讓考核成為有效的動力而不是過高的壓力。在考核內容上,要減少「痕跡」管理的考核,更加注重幫扶結果和幫扶質量,給扶貧協作雙方幹事創業更大的彈性空間。在考核周期上,考慮到扶貧協作項目實施見效需要一定時間,或可考慮改年度考核為到2020年最終大考或「中期+終期」考核的形式,減少對地方的幹擾。

  三是要幫忙而不添亂。東部負責幫扶的地區尤其要注意擺正在扶貧協作中的位置。東西部扶貧協作是體現我們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的大戰略、大布局、大舉措,不是簡單的「好心搞慈善」。要避免幫扶過程中高人一等的優越感,多調查研究、多出主意想辦法、多提供貧困地區急需的資源,少一些不自覺的指手劃腳和越俎代庖,充分調動起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的內生發展動力,為貧困地區脫貧和雙方長期協作營造良好環境。

  四是要提高協作幫扶效率。貧困地區作為被幫扶對象,要加強全方位主動對接,把幫扶資源用到刀刃上。一方面要搞清楚實現脫貧目標最急需的資源,是資金、項目、市場還是人才?另一方面要增強扶貧協作和資源統籌的能力,根據脫貧需要敢於並善於開展統籌整合,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通過加強對基層幹部的培訓,努力確保各項扶貧協作資源接得住、吃得消、用得好。

  實踐充分說明,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幫扶在脫貧攻堅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今後三年消除絕對貧困、實現全面小康的進程中,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幫扶仍是關鍵力量,必須長期堅持下去。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進一步完善扶貧協作機制,提升幫扶精準度和有效性,充分發揮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幫扶的應有作用,為精準幫扶提供更強合力。

相關焦點

  • 市領導赴貴州岑鞏縣開展對口幫扶
    本報訊  12月7—9日,市委副書記、市長朱歡帶隊赴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鞏縣,開展對口幫扶交流活動。岑鞏縣縣長吳昌盛等四套班子領導參加座談或陪同考察。
  • 深圳對口幫扶汕尾振興發展:產業共建添動力 傾情幫扶惠民生
    深圳全面對口幫扶為汕尾注入了新動力。深圳光明區與汕尾城區共建的紅草產業園引進了比亞迪等企業。新華村水稻種植示範基地。產業幫扶提供了大量優質崗位。在粵東西北振興發展戰略中,深圳肩負起全面對口幫扶汕尾的重任。3年前,深圳啟動新一輪對口幫扶汕尾。汕尾市委常委、副市長、深圳對口幫扶汕尾指揮部總指揮葉健德告訴記者,「深圳傾情全面幫扶汕尾,截至今年12月,深圳累計投入幫扶資金42.14億元,其中產業共建資金7.3億元,精準扶貧資金14.9億元,民生幫扶資金19.94億元。
  • 「津醫」援甘 對口幫扶
    從2018年起,天津市10家醫院對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醫院展開「組團式」+「院包科式」幫扶。專家們通過科內講課、檢查示範、手術示教等方式,向當地醫護人員傳授臨床經驗與專業技能。在東西部扶貧協作機制下,天津已累計選派99位醫學專家到甘南州人民醫院開展對口幫扶。  新華社記者 張睿 攝
  • 龍華區醫療隊對口幫扶廣西鳳山
    nbsp&nbsp&nbsp人工智慧朗讀:&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昨日,龍華區對口幫扶河池市鳳山縣第二批醫療隊歡送會在龍華區人民醫院舉行
  • 劉志遠:實施了一攬子援黔醫療衛生對口幫扶項目
    10月31日下午,對口幫扶地區幫助貴州全面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推進情況新聞發布會在貴陽召開,貴州省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張光奇、貴州省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汪浩、貴州省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處處長劉志遠出席發布會。
  • 把對口幫扶的文章寫實
    「2018年,寧波投入250萬元對口幫扶資金,幫助企業擴種了500畝,現在已經發展到5300畝了。」林體帶著大家一邊往基地深處走,一邊激情飛揚地介紹:「看,這也是去年寧波投入300萬元幫扶資金建成的冷庫。」 路遇正在採摘獼猴桃的村民,記者們拿上設備,爬坡下坎,將鏡頭聚焦到脫貧攻堅第一線。
  • 深圳市龍華區對口幫扶鳳山縣剪影
    「龍鳳」結善緣 合力拔窮根——深圳市龍華區對口幫扶鳳山縣剪影 文裡村是深圳市龍華區與中國一汽聯合打造的鄉村振興示範點,強強聯合的幫扶,給這個剛於2018年脫貧的貧困村帶來了更廣闊的發展前景。鳳山是廣西深度貧困區,基礎設置薄弱,經濟發展滯後,2015年底,全縣有貧困村46個,貧困發生率為25.73%,是廣西貧困發生率高於25%的5個縣之一。2016年,按照中央東西部對口扶貧協作工作的總體要求,深圳市龍華區對口幫扶鳳山縣。
  • 打造「帶不走的專家」隊伍 浙黔醫療對口幫扶不斷深化
    從2016年開始,浙大二院與臺江縣人民醫院建立幫扶關係。截至2020年11月,浙大二院累計派駐專家44批次、共70人,每個月都有8—12名浙大二院專家派駐臺江,還有專家進行不定期的短期指導。從2009年起,浙、黔醫療衛生部門建立結對幫扶關係,開展健康扶貧。目前,共有118家浙江醫療衛生機構與貴州省9個市州共計105家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建立了對口幫扶關係。
  • 深圳新一輪對口幫扶汕尾已助37507人實現脫貧
    而這蛻變,離不開深圳紮實的對口幫扶。2016年啟動新一輪對口幫扶以來,深圳共投入財政資金超過50億元,累計幫助37507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共建產業項目180個、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有力帶動了汕尾經濟社會發展。
  • 手手相牽情動易縣 對口幫扶鑄就新時代健康圖景
    在對口幫扶期間,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主治醫師武曉磊以「五位一體治療中風病」和「五位一體治療眩暈」、及創新開展的9項核心技術服務項目,特別是小針刀在腦病科的應用技術,使易縣中醫醫院腦病科形成了具有中醫藥特色的經方治療體系。
  • 上海舉辦2019年對口幫扶地區特色商品展銷會
    上海17日舉辦、各對口地區協辦的2019年上海對口幫扶地區特色商品展銷會在光大會展中心開幕。  本次展銷會設在光大會展中心西館,為期四天,旨在推動對口幫扶地區特色商品形成產銷對接的長效機制和工作體系、服務平臺;提升對口幫扶特色商品市場化程度和知曉度、美譽度;布局對口幫扶地區特色商品實體銷售網點、網上銷售平臺;推動對口幫扶地區特色商品進社區、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等。
  • 大連大學對口幫扶六盤水二十載回眸
    二十年來,從東北腹地海濱到西南烏蒙山區,從校際合作到校地合作,連大舉全校之力久久為功,與六盤水共同書寫了一部友情與發展同步、幫扶與合作共贏的重彩華章。 黨建引領,全力以赴——扛起對口幫扶的「連大擔當」 「對口幫扶六盤水」是大連的一項重要政治責任,也是大連大學承擔的一項光榮使命。大連大學黨委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扛起對口幫扶的政治擔當。
  • 世行貸款1.5億助廣東500對學校對口幫扶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通訊員 張紫欣 王思靜 記者 劉盾)近日,世行貸款學校對口幫扶項目啟動會在廣州召開,正式啟動實施世行貸款學校對口幫扶項目,建立學校對口幫扶關係。對口幫扶學校共500對,計劃安排1.5億元資金,平均每對學校30萬元,資金來源為世行貸款。據介紹,世行貸款學校對口幫扶項目是世行貸款廣東省欠發達地區義務教育均衡優質標準化發展示範項目中的一個子項目。
  • 百年夢想 深圳擔當——深圳經濟特區對口幫扶工作紀實
    線下支持對口地區參加綠博會、餐博會等展銷活動,建好用好深圳市消費扶貧中心、福田區對口幫扶地區農特產品展銷中心等商貿流通網點,推動對口地區特色產品打入深圳乃至粵港澳大灣區市場。深圳立足幫扶工作實際,把80%以上資金用於民生項目,切實提升對口地區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目前我市與對口地區326所學校進行結對幫扶,援疆教師韓世國在第六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疆會議上作典型發言並獲「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先進個人」稱號。同時,開展教育援建工程,援建喀什市十八小、深喀教育園區、喀什大學等項目,建立起喀什市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相銜接的梯次教育體系。
  • 豐鎮市京蒙對口幫扶工作穩步推進
    一是認真梳理幫扶項目,積極推進項目實施。2011年~2015年,豐鎮市有八個京蒙對口幫扶項目得到支持,獲得北京和自治區幫扶資金2830萬元,這些幫扶項目的實施,切實解決了民生工程建設方面資金短缺的實際問題,使民生事業得到了切實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 印江:「1+1」對口幫扶沿河助推鄰邊鄉鎮「聯動發展」
    在如何快速落實市委、市政府脫貧攻堅「一盤棋」的戰略目標,連日來,印江自治縣以優勢互補、合作交流、攜手共進、資源共享為目標,充分利用該縣現有的食用菌、生態茶、辣椒產業發展資源優勢,通過「1+1」對口幫扶模式,幫助沿河縣全面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產業現代化水平,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 蘇州銅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工作對口幫扶
    該局對我市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險工作進行了實地調研,兩市召開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對口幫扶座談會。  座談會現場  兩局籤訂了對口幫扶合作協議  在5月15日的蘇州市·銅仁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對口幫扶座談會上,蘇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表示,做好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對口幫扶工作,關鍵要將蘇州的優勢特點與銅仁市當地發展的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十三五」期間,蘇州人社部門將重點從七個方面開展幫扶工作:一是建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對口幫扶合作關係,開展多層次
  • 深圳市商務局到橋頭村考察對口幫扶工作
    8月5日至6日,深圳市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有明,黨組成員、副局長張非夢等,到河源市東源縣雙江鎮橋頭村考察對口幫扶工作,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決策部署,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調研,推動對口幫扶工作再上新水平。
  • 醫療、教育、城市擴容提質……珠海對口幫扶陽江7年,150多個民生...
    「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醫療資源,不僅免了前往大城市看病的舟車勞頓之苦,而且減輕了經濟負擔,真是件大好事。」蘇錦婷言語中滿是感謝。 「心肺康復」項目啟動後,珠海康復醫學骨幹歐建英每周都會手把手帶教實操。「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歐建英說,要讓當地醫務人員學到技術,完善技術人才結構。
  • 廣州商務局對口幫扶興寧市葉塘鎮龍塘村成效顯著
    自2016年廣州市商務局對口幫扶興寧市葉塘鎮龍塘村工作開展以來,始終堅持省市扶貧開發工作要求,以「集體有發展、收入有增加、村容有變化、群眾得實惠」為目標,立足實際,真抓實幹,5年來取得了顯著成效。新建的綜合性文體場所及黨群活動中心自2016年廣州市商務局對口幫扶以來,共累計籌集幫扶資金635.00998萬元,其中:廣東省631資金 114.264萬元,廣州市財政引導資金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