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因媽媽愛嘮叨就怕回家,她只是習慣了把你當孩子看

2020-12-17 七彧說說情

過年回家,是中國五千年的傳統,更是每一個中國人心頭最深的情感。回到家就意味著和父母相處,母親的「嘮叨」想必也是你的煩惱來源。

奔波了一年,盼的就是回家好好休息幾天。然而,回到家沒了工作學習的壓力,卻多了老媽的幹涉。

她看不慣你的處世方式,不理解你的生活習慣,還天天張羅著給你相親,這樣的日子讓你懷疑,回家是否是正確的選擇。今年回家,媽媽還是喜歡「嘮叨」,可發生的這幾件事讓我不再排斥她的嘮叨,反而開始理解她,把這些說給你們聽。

一.強迫早睡早起,只為多陪你一會

我是個夜貓子,只有在晚上才有靈感創作。老媽起夜見我屋燈亮著就會強制我熄燈睡覺,早七點肯定會叫我起床吃早餐,我兩點多睡怎麼可能樂意起?一來二去,我就帶著起床氣跟媽媽說以後不吃早飯了,或許是我態度太差,媽媽覺得我無藥可救,後來真的再也沒叫我早起了,當然鍋裡總溫著早餐。

我媽在超市上班,每年都是臘月二十九才有三四天假期。每天下班回來,一般吃過飯就該休息了,我們交流的機會很少。有次去超市探班,我才聽說叫我早起是為了多和我說會話。

二.媽媽記憶力變差,你的要求從不會忘

大概是大一寒假回家,我那間本來就空間狹小的屋子擺滿了各式各樣的雜物,衣架、米麵、鞋子就連床下都堆滿了禮品盒和日用品,有點潔癖的我立刻崩潰。

好不容易收拾好房間卻被回家的媽媽埋怨扔了很多東西,跟我解釋廢棄的塑膠袋可以當垃圾袋等諸如此類的事情。我氣憤的說那以後不要把我房間當雜貨店就不會出現這種問題啦!

後來每次回家,我的房間永遠都是乾淨整潔的,被子都是最近曬好的。那時候媽媽的記憶力就大不如前了,開始丟三落四,經常遺忘事情。而我自己掙到錢才知道,生活不易,柴米油鹽都要精打細算。

三.幹涉你的生活,是怕你閱歷不足走彎路

大學期間,做過一些兼職,大三上學期為了在活動期間低價買到心儀的電腦,不想跟媽媽要錢,去跟朋友借了三千塊,本想著發了工資就還上。誰承想,拖了三個月才發。

朋友催促還錢,只好跟家裡說,媽媽狠狠的教訓了我一頓。當時脾氣上來,對媽媽說出了不用你管,這樣不孝的話。其實我哪裡有辦法解決,正苦惱著,媽媽就把錢打了過來。一直以為自己長大了能獨立了,誰知道生活狠狠的給了一耳光。

這些年,我早就習慣了跟母親報喜不報憂,現在連喜也不報了,一件事要跟她解釋半天,怕她心累,乾脆啥都不說。

我們之間能交流的話題越來越少,每次電話,都是她說我聽,時不時的附和兩句,腦子卻在溜號。直到那天,倆人沒聊幾句就沒話說了,拿著手機沉默著然後慌亂掛斷。

其實,母親遠比你想像中優秀的多,你經歷的青春跟她沒什麼不同。她的「嘮叨」在你看來是乏味多餘的東西,只有真正懂了生活,你才明白這些都是她幾十年的人生閱歷總結出的寶貴經驗。

所以,我想勸誡大家,陪父母的時間太短,請好好珍惜,對母親的「嘮叨」多點耐心,對她多點尊重,因為只有她會毫無保留的對你好!

相關焦點

  • 嘮叨是愛還是控制?你的無限嘮叨,是孩子成長的絆腳石|媽媽雞湯
    本來媽媽以為小新只是鬧小脾氣出門和鄰居小夥伴一起玩,沒想到過了兩個多小時了,孩子也沒回家。周邊鄰居也都問過了,都不知道孩子哪裡去了。隨後,小新的媽媽報警,民警在一所幼兒園的牆外發現了一個小孩子蜷縮坐在那裡,經過辨認,這就是小新。民警教育小新不能用離家出走的方式來反對媽媽的嘮叨,需要跟媽媽理性溝通。並囑咐小新的媽媽平時要多注意對孩子的溝通方式,不要過分指責孩子。
  • 她福利 | 媽媽的嘮叨,你聽懂了多少?
    她福利 | 媽媽的嘮叨,你聽懂了多少?她總是嘮叨個沒完沒了小時候,每天聽她嘮叨會厭煩,會賭氣地摔門而去長大了,聽不見她的嘮叨會想念,會漸漸變成她的樣子「我們眼中媽媽的愛似乎很遠,但其實它就在瑣碎之間,在那些嘮叨之間。」
  • 女兒嫌媽媽囉嗦把她「拉黑」:嘮叨,是媽媽最高級的愛
    是跟媽媽吵架了?被媽媽逼結婚?逼生孩子? 都不是。 她屏蔽媽媽,只是因為覺得她嘮叨:「媽媽太囉嗦,好像把什麼都寄托在我身上,微信上不停地發各種雞湯和警示新聞。」
  • 我有一個好媽媽,時光請你別傷害她,媽媽是渴望你回家的「孩子」
    我有一個好媽媽,時光請你別傷害她,媽媽是一個渴望你回家的「孩子」。小時候你是那個期待媽媽下班回來給你做晚餐的孩子,現在媽媽變成了期待你回家吃飯的那個人。媽媽總是期待我假期回家陪她聊天,這種經歷何其相似,你撫養我長大,我陪你慢慢老去。
  • 你自以為是的嘮叨,其實會害了孩子!
    小心點,別弄衣服上。你看你多幸福,一頓早餐就花了45。吃完咱把藥吃了吧。快點吃咱們要走了。孩子已經在做的事,大人非要再加上「教育」:「你看這裡多好玩,你得好好玩啊」;孩子已經看到的東西,大人非要再重複一遍:「這兒的展品真多,你好好看看,你看,這是太陽系,這是恐龍化石,這是……」;孩子在看書,大人非要在旁邊不停嘴地給孩子講書中的道理:「哦,小兔子真乖,多聽爸爸媽媽的話」,「賣火柴的小女孩太可憐了,我們是不是該同情她呀」。三是表白。
  • (初)《媽媽的嘮叨》文筆只是工具,寫好作文你還需要別的經驗
    媽媽看到我醒了,連忙把我的衣服拿到床頭,說:「快起床吧!我已經做好了早飯。」我惺忪著眼睛問:「您怎麼這麼早就把飯做好了?」媽媽說:「怕你上學遲到唄。」我剛吃了幾口飯,媽媽又叮囑:「先喝點水再吃。」看我吃飯速度快了一點,她又說,「別吃那麼快,時間還來得及。」媽媽每天早晨都要說一些這樣的話。吃過早飯,我推起自行車剛走幾步,媽媽又追上來,叫住我,「戴手套了嗎?」其實我早把手套放在書包裡了。
  • 母親節催淚短片:哪一瞬間,你才發現媽媽的嘮叨是對的?
    簡單的場景,卻讓很多人想起了自己的媽媽,看完不禁溼了眼眶……記憶裡,媽媽什麼事都要插手,不管你有多不情願,她總是叮囑你多穿件外套再出門,把你裹得嚴嚴實實。你這才發現,這句平常你不屑一顧的嘮叨,承載著多少媽媽的愛與溫度。媽媽們都有一個通病,只要是你愛吃的菜,她們就頻繁地煮,只要是你喜歡的東西,她們就頻繁地去做,直到你厭煩地埋怨了為止。
  • 媽媽最愛說的嘮叨:「多吃點飯」
    今天就是母親節了,你是否會記得在這一天,給這世上最愛你的人打一通電話,發一個簡訊或是精心為她準備一份禮物?媽媽的嘮叨你還記得嗎?媽媽的味道你還想念嗎?瀋陽晚報聯合今日頭條運用大數據解讀「母親節」。今天,讓我們一起好好聽聽媽媽的話。
  • 媽媽的嘮叨
    有些人恨不得遠遠逃離,而有些人,夢回縈繞,卻再也聽不到了……不錯,這聲音,便是媽媽的嘮叨!最近,弟弟高考要報志願,計劃報考軍校,可是由於近視眼,卻又不想去做矯正手術,於是就這麼糾結著。今日見了弟弟,當跟他一提到媽媽,他露出了無奈的表情,總是無奈於媽媽每日的「念經」,無非是讓他盡力一些,可以考慮把手術做了,為了自己的前程,也為了家裡的經濟……不用想我就知道媽媽會這麼嘮叨,而且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地去叮囑弟弟,也難怪他會頭大。不過,看到此時的他們兩人,我多想告訴弟弟,他有多麼幸福。在媽媽如此不厭其煩的「勸說」下,隱藏著對他全心全意的愛呀!
  • 聰明男人,從不嫌棄女人的嘮叨,因為這代表她的愛!
    但在我看來,一個女人對你有多嘮叨。那就代表著她有多愛你,有多在意你,因為女人常常把她的情緒用嘮叨的形式展現出來。如果有一天,你的老婆不向你嘮叨了,那就說明她不愛你,她已經不想向你傾述,也不想再同你交流,所以男人應該正確對待女人的嘮叨,多一分體諒,你們的感情會越來越好。聰明男人,從不嫌棄女人的嘮叨,因為這代表她的愛!
  • 爸爸媽媽們,若想讓孩子好好的,就請拜託不要再嘮叨了
    文|文兒周末和朋友一起聊天,聽朋友說,她前幾天陪著姐姐帶外甥去心理諮詢看病,她的外甥小天今年才9歲,在和心理諮詢師聊天過程中,發現小天的媽媽真的是特別的愛嘮叨,從進入心理諮詢是開始,小天的媽媽就不停地說話,還不停地交代小天這的那的
  • 媽媽不嘮叨,教育孩子更高效!
    因為麻麻一直在我身後喊「小心,別撞到小朋友了」。麻麻愛嘮叨,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都是不利的。小西瓜已經長大了,請你不要太嘮叨好嗎?善意的嘮叨,卻成了傷害孩子的「一把刀」小西瓜知道,麻麻之所以愛嘮叨,全是出於對小西瓜的愛。然而,麻麻卻不知道,過於嘮叨反而會變成傷害孩子的「一把刀」,讓孩子的成長之路艱難遍布。
  • 超八成大學生放假回家被父母嘮叨:背後是操碎的心
    當正在洗漱的王梓彤收到同學發來的簡訊,她就會停下洗漱的動作,和對方聊得停不下來。媽媽發現衛生間沒有聲音,就會提高聲調問她:「你幹嘛呢?還沒洗漱?」有時候,即使她「表現良好」,媽媽也會根據以往的經驗重複提醒她。「我從早上就開始提醒你,要早睡,要早睡!又到12點了。」王梓彤把這種形式總結為「預警式嘮叨」。  相比大一每天掰著手指頭倒數回家的日子,廣州大學的皓逸今年對回家並沒有很期待。
  • 你再不停止無休止的嘮叨,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這時年齡小的跑得太快跌倒了,媽媽順勢抓住了他:「給你說過多少遍,要安靜,別追追鬧鬧的,就是不聽話,撅起屁股來。」小孩怯怯地看著媽媽,估計是周圍人太多,媽媽不好意思打孩子,就警告孩子,不許再跑了。但是孩子像是好了傷疤忘了疼,不一會又開始追鬧起來。
  • 小學生因作業報警:媽媽,請別讓你的強勢毀了孩子!|媽媽雞湯
    沒有起碼的愛與尊重,動輒打罵。因此她十年不曾回家,也從未原諒父母對自己的冷漠。強勢專橫的母親,很難養出感恩孝順的孩子。02 造成孩子性格極端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曾對這種問題有一個精彩的論斷:「假如母親較富於權威性,整天對著家裡其他的人嘮叨,女孩子們可能模仿她,變得刻薄好挑剔;男孩子則始終站在防禦的地位,怕受批評,儘量尋找機會表現他們的恭順。」
  • 為什麼孩子都不喜歡一個愛抱怨、愛嘮叨的媽媽?
    仔細想想我們的父母,尤其是媽媽們,在平日跟孩子溝通的時候,嘴裡的嘮叨和抱怨確實會多一些。但現實中,往往喜歡嘮叨的媽媽帶出來的孩子更多會是這樣的:孩子「砰」地關上門,用不吃飯和你對抗;孩子面對你的苦口婆心,只冷冰冰地一句「你煩不煩」……
  • 別讓你的「嘮叨」養出「終生叛逆」的孩子
    不要再以愛之名強迫孩子聽了樊登講《不管教的勇氣》,不批評也不表揚的育兒觀。內心燃起一股溫柔的力量,以合作夥伴的角度審視我的孩子,萌生更多感恩之心。世上沒有壞父母,只有笨父母,有多少父母「為了孩子好」卻把孩子推得越來越遠。
  • 愛不是「嘮叨」,那些愛「嘮叨」的人孩子最終怎麼樣了?
    我想每一個做媽媽的都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自己所希望的樣子。可是,在我們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策略是否得當呢?我們的孩子是否能夠沿著我們的教育方向健康成長呢?我的孩子已經上小學六年級了,在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這六年裡,我覺得我的教育方式比較失敗。在聽過很多優秀家長的報告後我總結出自己教育孩子失敗的原因之一便是——嘮叨。
  • 有的時候媽媽想讓孩子堅持做什麼,你只要去做就好,少指責嘮叨
    在育兒中,有許多事情值得思考,例如:當媽媽的都想讓自己的孩子愛學習,可是媽媽卻每天不是玩,就是炫耀玩;當媽媽的都想讓自己的孩子愛閱讀,可是媽媽卻整天手機不離手;當媽媽的都想讓孩子愛鍛鍊有一個好身體,可是媽媽卻每天睡懶覺,宅在家裡不出去。而且,更重要的是,媽媽還不時的指責嘮叨孩子,讓孩子去做這些事情,但孩子多數時候都是不情願的。
  • 只是嘮叨的父母,有多受孩子氣,別固執了,改一改
    還記得從我大一開始,你就一直在嘮叨,快來,快來,寫作業嗎?審查過嗎?是寫生用的嗎?進行研究,進行研究。這幾年,我幾乎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忍受的,我被美國大學錄取了,我知道,我的春天終於要到了,我可以擺脫你的嘮叨了。抱歉,也許你會罵我沒良心,白眼狼。但我知道你愛我,你一定也希望我快樂,而我快樂的標準就是遠離你的嘮叨,這一生中都不會有這樣的聲音出現。謝謝您和父親對我的養育,這一生沒有白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