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回家,是中國五千年的傳統,更是每一個中國人心頭最深的情感。回到家就意味著和父母相處,母親的「嘮叨」想必也是你的煩惱來源。
奔波了一年,盼的就是回家好好休息幾天。然而,回到家沒了工作學習的壓力,卻多了老媽的幹涉。
她看不慣你的處世方式,不理解你的生活習慣,還天天張羅著給你相親,這樣的日子讓你懷疑,回家是否是正確的選擇。今年回家,媽媽還是喜歡「嘮叨」,可發生的這幾件事讓我不再排斥她的嘮叨,反而開始理解她,把這些說給你們聽。
一.強迫早睡早起,只為多陪你一會
我是個夜貓子,只有在晚上才有靈感創作。老媽起夜見我屋燈亮著就會強制我熄燈睡覺,早七點肯定會叫我起床吃早餐,我兩點多睡怎麼可能樂意起?一來二去,我就帶著起床氣跟媽媽說以後不吃早飯了,或許是我態度太差,媽媽覺得我無藥可救,後來真的再也沒叫我早起了,當然鍋裡總溫著早餐。
我媽在超市上班,每年都是臘月二十九才有三四天假期。每天下班回來,一般吃過飯就該休息了,我們交流的機會很少。有次去超市探班,我才聽說叫我早起是為了多和我說會話。
二.媽媽記憶力變差,你的要求從不會忘
大概是大一寒假回家,我那間本來就空間狹小的屋子擺滿了各式各樣的雜物,衣架、米麵、鞋子就連床下都堆滿了禮品盒和日用品,有點潔癖的我立刻崩潰。
好不容易收拾好房間卻被回家的媽媽埋怨扔了很多東西,跟我解釋廢棄的塑膠袋可以當垃圾袋等諸如此類的事情。我氣憤的說那以後不要把我房間當雜貨店就不會出現這種問題啦!
後來每次回家,我的房間永遠都是乾淨整潔的,被子都是最近曬好的。那時候媽媽的記憶力就大不如前了,開始丟三落四,經常遺忘事情。而我自己掙到錢才知道,生活不易,柴米油鹽都要精打細算。
三.幹涉你的生活,是怕你閱歷不足走彎路
大學期間,做過一些兼職,大三上學期為了在活動期間低價買到心儀的電腦,不想跟媽媽要錢,去跟朋友借了三千塊,本想著發了工資就還上。誰承想,拖了三個月才發。
朋友催促還錢,只好跟家裡說,媽媽狠狠的教訓了我一頓。當時脾氣上來,對媽媽說出了不用你管,這樣不孝的話。其實我哪裡有辦法解決,正苦惱著,媽媽就把錢打了過來。一直以為自己長大了能獨立了,誰知道生活狠狠的給了一耳光。
這些年,我早就習慣了跟母親報喜不報憂,現在連喜也不報了,一件事要跟她解釋半天,怕她心累,乾脆啥都不說。
我們之間能交流的話題越來越少,每次電話,都是她說我聽,時不時的附和兩句,腦子卻在溜號。直到那天,倆人沒聊幾句就沒話說了,拿著手機沉默著然後慌亂掛斷。
其實,母親遠比你想像中優秀的多,你經歷的青春跟她沒什麼不同。她的「嘮叨」在你看來是乏味多餘的東西,只有真正懂了生活,你才明白這些都是她幾十年的人生閱歷總結出的寶貴經驗。
所以,我想勸誡大家,陪父母的時間太短,請好好珍惜,對母親的「嘮叨」多點耐心,對她多點尊重,因為只有她會毫無保留的對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