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們,若想讓孩子好好的,就請拜託不要再嘮叨了

2020-12-18 小屁孩兒

文|文兒

周末和朋友一起聊天,聽朋友說,她前幾天陪著姐姐帶外甥去心理諮詢看病,她的外甥小天今年才9歲,在和心理諮詢師聊天過程中,發現小天的媽媽真的是特別的愛嘮叨,從進入心理諮詢是開始,小天的媽媽就不停地說話,還不停地交代小天這的那的。於是為了孩子的情緒,心理醫師讓媽媽在休息室等候,我朋友陪著他進諮詢室。

朋友告訴我,這以後有了孩子啊,千萬別對著他嘮叨,原來他外甥告訴醫生,媽媽很嘮叨,一件事情說很多遍,做什麼事情都要數落他,沒見停過,這才產生了厭惡感,各種逃避回家,然後沉迷網吧打遊戲,還經常逃課,這和她以前那個乖巧懂事的外甥完全變了一個人。醫生說孩子有焦慮症的傾向,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媽媽引起的,如果處理不得當,以後孩子很容易患上心理疾病,讓朋友叮囑下孩子媽媽。

父母的嘮叨,會傷了孩子

其實,現在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已經越來越多了,而且年紀也越來越低齡化,這和家庭氛圍影響十分密切,父母的嘮叨往往只顧著表達自己的感受,卻忽略了孩子的感受,這樣很同意讓孩子在嘮叨中產生一些心理疾病,有的孩子變得性格孤僻、沉默寡言,有的孩子變得叛逆或者也十分的嘮叨,影響學習或者大腦發育。

另外,父母的嘮叨,會讓孩子感覺自己不被信任和什麼都做不好的感覺,時間久了,心理壓力就會越來越大,嚴重了就會使孩子承受的負面情緒越來越多,變得自卑,甚至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及人格的發展

父母經常對孩子嘮叨,不僅影響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長此以往,還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不滿和誤解,使親子關係出現問題,讓孩子不再喜歡在家,甚至會出現離家出走的現象。

杜絕嘮叨,讓孩子好好的成長

孩子還在成長期,難免做事會犯錯,或者做的不盡人意,但作為父母應當給孩子成長的空間,讓孩子去犯錯,不要動不動就對著孩子翻舊帳,而是應當就事論事,幫孩子成長,如果只是嘮叨個沒完,不僅起不到教育的作用,還會讓孩子更牴觸,甚至故意和父母對著幹。

在孩子未成年之時,通常是最容易被激發出心理疾病或者不良心理反應的,因為他們還沒有形成完整的三觀,很多都在發育階段,如果父母對著孩子不停地嘮叨,那就是在促使孩子越來越糟糕的方向走。

父母愛嘮叨,後果真的很嚴重,不僅讓孩子充滿了負面情緒影響健康發展,還破壞親子關係。作為父母,想讓孩子好好的成長,就好好的教育,不要對孩子做的事,嘮叨指責,亂說一氣,恨不得說幾十遍,那樣只會起到反作用,而是應該和孩子一事一議,好好溝通。

相關焦點

  • 「爸爸媽媽,請你們別再嘮叨了」一位四年級學生的心聲
    「悟空你也真調皮呀,我叫你不要亂扔東西,亂扔東西是不對的......砸到小朋友怎麼辦,就算沒砸到小朋友,砸到花花草草也不好嘛",這是《大話西遊》裡面,唐僧嘮叨悟空的經典臺詞。唐僧是一個極其煩人的嘮叨僧,他的碎碎念讓悟空崩潰,以致舉起金箍棒要先打他一頓出氣。
  • 嘮叨是愛還是控制?你的無限嘮叨,是孩子成長的絆腳石|媽媽雞湯
    本來媽媽以為小新只是鬧小脾氣出門和鄰居小夥伴一起玩,沒想到過了兩個多小時了,孩子也沒回家。周邊鄰居也都問過了,都不知道孩子哪裡去了。隨後,小新的媽媽報警,民警在一所幼兒園的牆外發現了一個小孩子蜷縮坐在那裡,經過辨認,這就是小新。民警教育小新不能用離家出走的方式來反對媽媽的嘮叨,需要跟媽媽理性溝通。並囑咐小新的媽媽平時要多注意對孩子的溝通方式,不要過分指責孩子。
  • 「男孩不要嘮叨,女孩不要打罵」,高情商媽媽這樣來教育孩子
    教育男孩不要嘮叨,教育女孩不要打罵小茅小姐上小學時,某天在學校犯了錯誤,學校老師打電話叫家長,茅太太來到了學校,了解的事情始末後,茅太太當場表了態,回家好好教育小茅小姐。回到家後,小茅小姐委屈的直哭。茅太太聽了女兒的哭訴後,沒有安慰,而是動手打了小茅小姐。
  • 拜託,不要再「比」孩子了
    已經有不少人@某某媽媽,你家孩子怎麼長這麼高個頭,有沒有什麼秘方啊?然後開始討論孩子的身高了。我能感受到孩子個子矮小的父母,顫顫發抖的心。想著是不是自己哪裡沒做好,要不要給孩子也找點秘方。 拜託,心態放平和一點。不要總是比孩子了,因為你肯定不希望孩子們總是湊在一起,比自己的爸爸媽媽。
  • 「嘮叨、催促」孩子的家長們!孩子已經很努力了,多鼓勵不好嗎?
    嘮叨孩子不聽話,嘮叨孩子看電視,嘮叨孩子動作慢,嘮叨孩子不好好學習,嘮叨孩子作業不會做,催促孩子穿衣服,催促孩子吃飯,催促孩子上廁所,催促孩子寫作業,催促孩子上學等等。每一個孩子都是天真善良的,他們也希望成為爸爸媽媽眼中的好孩子,乖孩子,但是就在孩子努力成為好孩子,乖孩子的過程中。
  • 媽媽的心聲「不要再喊媽了,你沒有爸爸嗎!」爸爸到底去哪兒了?
    因為這個緣故,一位媽媽特地更新了自己家裡的家規,在上面明明白白的寫了什麼事情需要什麼做,還勒令孩子堅決不許再叫媽了。這個沒有人能夠想得起來,因為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爸爸似乎都是一個隱形人。照顧孩子講究的是衣食住行,衣服的購買上來由媽媽做主,衣服的清洗和料理自然也由媽媽承擔,大多數家裡飯菜也是媽媽來做。房間爸爸倒是有份提供,但供房又不經過孩子,孩子自然感知不到爸爸的存在。
  • 情緒決定孩子的未來,媽媽要杜絕嘮叨,爸爸要杜絕暴躁
    其實並不是,沒有任何一個孩子是想故意跟他父母對著幹的,之所以孩子出現這樣的問題,絕大多數情況都是因為你沒有掌握正確的教育方式,那如何講用正確的教育方式呢?安安就是一個非常懂事的孩子,在生活當中他很少和父母產生爭執,即便是一些意見不合的問題,他們也會坐下來好好說,並不會把矛盾激化,對於安安來講父母說的話是為他好的,其實絕大多數的父母,對孩子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為孩子好,但是有些孩子不明白,所以才會出現孩子與父母爭執不休的狀況,我們應該控制住自己的脾氣,再去教育孩子,這樣孩子就更容易接受我們,就更容易懂得父母的用心良苦了。
  • 女兒嫌媽媽囉嗦把她「拉黑」:嘮叨,是媽媽最高級的愛
    孩子一定也很不耐煩,想把我的聲音屏蔽掉吧? 可是現在我遠嫁他鄉,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卻每天都想跟媽媽視頻,只為聽她嘮叨那些拉了幾十年的家常。 前幾天和老公吵架,我衝出家門,發現偌大的城市居然沒有一個地方可以去。只好在公園的一個角落給媽媽打電話,剛一接通: 「餵~吃飯了沒有?」
  • 拜託,請不要這樣捉弄我的孩子
    請不要這樣捉弄我的孩子!這些場景你是不是也很熟悉?你的孩子是不是也曾經被這樣捉弄過?你自己和身邊的親人也說過這樣的話?場景1:你媽媽不要你了需要把孩子託付給熟人照顧的時候,最討厭別人對孩子說:「你看你媽媽要走了,你媽媽不要你了,以後跟阿姨一起吧。」場景2:我能不能吃你的餅乾?
  • 孩子爸爸,請不要做媽媽教育孩子路上的絆腳石
    一定有一半的原因是爸爸的責任!1、比如說零食,爸爸一回來就喜歡帶孩子買買買!因為平常不呆在孩子身邊,沒好好陪伴孩子,就打心裏面,覺得虧欠了孩子很多!那他一回來,孩子提什麼要求,基本上都答應!想吃垃圾食品,想吃什麼零食,去超市買!作業?先放著,想去哪玩!走!
  • 孩子為啥愛頂嘴?爸爸媽媽如何輕鬆帶出好好說話的娃?
    聽到六七歲、七八歲、十多歲的孩子,用這麼桀驁不馴的語氣、挑釁性十足的語言「衝」爸爸媽媽和老師,我們每每覺得心痛。孩子咋被教成這樣的?爸爸媽媽如何輕鬆教出斯文、知禮的娃?我們兩個孩子長這麼大,都沒如此這般地跟爸爸媽媽說過話,在偶爾覺得爸爸媽媽有點羅嗦、嘮叨時,也只是稍不耐煩地說「不用說了」,這就是他們對爸爸媽媽使用的最嚴重的語氣了。
  • 千萬不要做個「嘮叨」的媽媽!那會是孩子一切「叛逆」的源頭
    結果,60%的孩子都把票投給了嘮叨。很多孩子抱怨說:「我媽媽整體就知道嘮叨,只要我一不如她的意,她就不停地在我耳邊重複著批評我的話。」「『你要好好學習,上課要聽老師的話。。。。。。』『快考試了,你應該好好學習了。。。。。。』『天氣冷了,你要多穿一些衣服』。。。。。。
  • 「嘮叨教育」好不好?媽媽在孩子面前不停嘮叨,只因媽媽關心孩子
    媽媽們的嘮叨其實是關心掛念,關心孩子比較多,總覺得哪裡不夠好,能從一個話題聯想到好多地方,比如天氣漸冷,關心孩子穿的衣服厚不厚,要不要多穿點,穿哪件會更好;如果拒絕了,會有不穿會感冒,如果感冒了之後會更多的關心,也伴隨更多的嘮叨。
  • 再忙!再累!再難!也要陪孩子度過高三這一年 考爸考媽們必看!
    這時家長千萬不要用「不要緊張,不要害怕,考不上不算什麼,明年再考」之類的話語去安慰孩子,這樣反而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    高三家長,一定做到6不要    一、不要嘮叨不休    不少爸爸和媽媽們,在整個高三一年無時無刻不把高考掛在嘴邊
  • 想當一個好媽媽,這4件事不要做
    想當一個好媽媽,下面這4件事最好不要做。一、太嘮叨我曾經在一次親戚朋友的聚會上,見識過一位媽媽的嘮叨,從開始吃飯就一直嘮叨孩子:「好好坐,別亂動」「看著點杯子,別打翻了比如:不要制定每天的時間表、不要給孩子報課外班、不要替孩子做選擇,最重要的是千萬別拿孩子做比較……不要做一個全能的媽媽,為孩子打理好一切。適當放手、放心、信任孩子,允許他勇敢探索、試錯、做選擇、表達自己的觀點。
  • 媽媽不嘮叨,教育孩子更高效!
    麻麻愛嘮叨,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都是不利的。小西瓜已經長大了,請你不要太嘮叨好嗎?善意的嘮叨,卻成了傷害孩子的「一把刀」小西瓜知道,麻麻之所以愛嘮叨,全是出於對小西瓜的愛。然而,麻麻卻不知道,過於嘮叨反而會變成傷害孩子的「一把刀」,讓孩子的成長之路艱難遍布。
  • 這幾種方法爸爸媽媽們不要再用了
    我們會在各大醫院聽到孩子的哭聲,真的很讓人心疼,看到那些寶寶在忍受著疾病的困擾,我們真的很不忍心。可是寶寶出生之後的抵抗力比較差,會經常出現一些病狀,爸爸媽媽怎麼讓寶寶健康快樂地長大呢?涼水擦身更能降溫?
  • 有的時候媽媽想讓孩子堅持做什麼,你只要去做就好,少指責嘮叨
    在育兒中,有許多事情值得思考,例如:當媽媽的都想讓自己的孩子愛學習,可是媽媽卻每天不是玩,就是炫耀玩;當媽媽的都想讓自己的孩子愛閱讀,可是媽媽卻整天手機不離手;當媽媽的都想讓孩子愛鍛鍊有一個好身體,可是媽媽卻每天睡懶覺,宅在家裡不出去。而且,更重要的是,媽媽還不時的指責嘮叨孩子,讓孩子去做這些事情,但孩子多數時候都是不情願的。
  • 嘮叨講道理不好使?在孩子教育上,聰明的父母都用這幾招
    ,你的教誨他們根本不會聽進耳朵裡面,還容易讓孩子衝動之下一錯再錯。,孩子會對媽媽的嘮叨和教育方式產生疲憊感,也就是我們說的油鹽不進,所以此時可以換爸爸和孩子溝通,相當於給孩子換了一種「教育口味」,孩子不熟悉爸爸的行為方式,新鮮的東西容易讓人接受,但也要切記嘮叨。
  • 《拜託了媽媽》辣媽張定涵曝老公王志飛是女兒奴
    張定涵的寶寶現在已經四歲了,不過,自從有了寶寶以後,家裡改變比較多的反而是孩子的爸爸王志飛。張定涵在《拜託了媽媽》的節目現場表示,孩子爸爸原來是很嚴肅的一個人,就連開玩笑的時候也不太會笑。可是有了寶寶以後,他的語氣表情全部都變得很柔軟。還會給孩子換尿布,給孩子唱歌,只要在家孩子基本都是他帶。看來,事實證明再嚴肅的男人只要有了女兒,都會變的很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