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爸爸,平時對孩子不關心,一關心起來,那簡直就是來破壞媽媽對孩子的教育的。
孩子爸爸因為工作原因,常年不在家,所以孩子幼兒園的那三年,孩子爸爸不知道孩子在幾班,從來沒去開過家長會,更不知道孩子的老師姓什麼。
放假回家來也是躺沙發上看電視,玩手機,出去找他好朋友聚聚,偶爾父愛發作,帶著孩子出去玩玩。
對待孩子是長期持續性「不過問」,偶爾心血來潮「陪玩」。
後來,有一天,爸爸改變了。
孩子上了小學之後,爸爸忽然間「長大」了,意識到父親這個角色了!覺得該為孩子做點什麼讓孩子感受一下父愛了,於是,爸爸開始關心起孩子來。
他放假回來,首先就會帶孩子去超市買一大堆零食。孩子喜歡吃什麼零食,都會滿足她。
薯片、飲料、巧克力、麵包、餅乾、火腿腸……全是這類零食。
偶爾吃點零食,我不反對,但是,她因為吃零食(很多垃圾食品),挑食特別嚴重,蔬菜一點都不吃!哪怕是一點點小菜葉子,都不吃!
我跟孩子爸商量,零食少買點,奶飲料少買點,家裡只要有零食,她都不愛吃飯。結果,沒有用!
該買還買,甚至還許諾孩子,每個星期給她多少零錢,專門用來買零食。
關於蔬菜,我以前是規定孩子必須吃一點的,剛開始,孩子還能吃一點點。
後來因為孩子爸爸和奶奶,心疼她,沒人站在我這邊支持,她後面越來越不願意吃了。
好,現在就是,她仍然天天愛吃零食,不吃一點兒蔬菜。
我平常規定孩子,必須做完作業,才能出去玩;或者做作業累了,中間可以休息一會。
但是有一段時間,孩子的爸爸一回來,那這個規定就不需要遵守了!他開始熱衷於帶孩子出去玩了。
一、二年級的時候,爸爸經常在孩子面前說:「快樂最重要,小孩子多玩玩。」
很多作業壓在那沒做,沒關係,先去玩。特別是他帶著去玩。
我只要一阻止,他就開始教育我:「難得我回來陪陪孩子,這點時間都不給我們嗎?小孩子要快樂教學!不要剝奪我們父女倆的快樂時光。」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他經常在孩子面前說過:今天不用寫作業,先去玩!孩子高興,他也高興!他們爺倆都高興了,可是我不高興!
最大的壞處就是,孩子經常要熬夜補作業!我還要陪著,在她寫完作業後檢查!爸爸呢?躺床上玩手機呢!
後來,孩子已經養成習慣了!放學放假第一件事就是想著怎麼玩!去哪兒玩,找誰玩!從來沒有主動要求自己去寫作業。
從來沒有!每次都是我催催催的,催得不耐煩了才去做作業!
為什麼孩子越來越不聽媽媽的話呢?一定有一半的原因是爸爸的責任!
1、比如說零食,爸爸一回來就喜歡帶孩子買買買!因為平常不呆在孩子身邊,沒好好陪伴孩子,就打心裏面,覺得虧欠了孩子很多!
那他一回來,孩子提什麼要求,基本上都答應!想吃垃圾食品,想吃什麼零食,去超市買!作業?先放著,想去哪玩!走!
這個時候媽媽出面阻止,出來講道理,爸爸不會聽;媽媽說要先寫完作業再出去玩,爸爸直接否定!
好了,爸爸你是在孩子面前體現出對他的「關愛」了,你表現完該滾蛋滾蛋了(出去工作),接下來孩子還是要跟著媽媽生活學習!
然後這個爸爸一走,孩子的媽媽再想來管教孩子,難上加難!絕對的!
因為孩子心裡不平衡:憑什么爸爸說這件事可以,媽媽你就說不行?媽媽你不愛我!
真的,孩子就是這樣對我說的,她經常說:媽媽,你不愛我!總是不讓我做這個做那個,為什么爸爸說可以?
爸爸不和媽媽站在一條線上,經常否定媽媽的決定,你是彰顯你的父愛了,可媽媽呢?
爸爸不尊重媽媽,經常在孩子面前抱怨和否定媽媽的意見,也許有的時候是玩笑話,可是隨口說出來打擊媽媽的話,孩子都會記心裡。
久而久之,孩子不再會重視和尊重媽媽。
接送孩子,檢查作業,生活日常,孩子的爸爸從來不覺得這些辛苦,永遠覺得這是應該做的。
孩子考試考得好了,他會發朋友圈炫耀一番;孩子考得不好,他會來質問我。
這麼些年來,從來,沒有聽到他說過一句:孩子媽,你辛苦了。
有時候兩個人,意見不合,發生分歧,他也會當著孩子面前囉嗦。一定要我先閉嘴才可以!
每次和他出現紛爭,他永遠都說是別人的原因,這個他沒幹過,那個不怪他,別人認知低!
孩子完全「傳承」了這個壞毛病!
只要一發現她的錯誤,她就說:這個不怪她,都怪別人!怪媽媽,怪奶奶,怪別的小朋友,都是別人的錯!
就是不曾反思自己,一出現問題,首先把自己推得乾乾淨淨,自己不用負一點責任。
一定要別人先閉嘴,她才罷休!
母親在孩子面前,沒有威嚴。也一定是孩子的爸爸或家人在孩子面前,沒有給媽媽權利和尊嚴!
辛苦養育孩子,爸爸不尊重,還要和稀泥,幫倒忙。
孩子爸爸為了彌補平時陪伴孩子時間少的遺憾,為了彰顯自己的「父愛」,為了不讓孩子和自己出現隔閡,犧牲媽媽的心血,把媽媽制定的規矩,「無情」破壞。
讓孩子明白了,媽媽的規則,可以違反不用遵守!一切都是爸爸說了算。
孩子的成長教育之路,離不開父母,我希望讓孩子爸爸明白:
1、真正的陪伴,不拘泥於時間長短,方式方法也很重要,一味地遷就孩子,只會讓她不懂得感恩!
讓孩子感受到愛和陪伴,不僅僅是想著帶她出去玩和滿足她的所有要求。
要在她成長階段,哪些是壞習慣,要避免。對於好的,要支持肯定,對於不好的,請堅持讓孩子避免和改正。
2、沒有父母是完美的,也沒有孩子是完美的,我們都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慢慢探索。
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相互指責吵架,爸爸和媽媽,應該在教育孩子的理念上,站在統一的點,一起讓孩子多些快樂和幸福。
3、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別為了彰顯自己的家庭地位,對家人表現出「不屑」和「輕視」,一意孤行和唯己獨尊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