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努力,媽媽用蠻力,爸爸不出力的家庭,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2020-09-20 靚靚3010

俗話說得好:「生孩子容易,養孩子難。養孩子容易,教育好孩子難。」

當下,如何教育好自家孩子,就是天下父母最大的心病,也是最頭疼的事情。

其中,父母們最頭疼的事情就是陪孩子寫學業。

因為每次都是一寫作業就是雞飛狗跳的場面。而不寫作業時,又是母慈子孝的和諧畫面。這樣的感受陪過孩子寫作業的父母都體驗過了。

就連很多清華北大畢業的父母 ,也不禁感慨:「要不是孩子長得太像我了,我甚至懷疑是否抱錯了。」

原來高學歷的父母也會有這樣的煩心事啊!

消息一出,不禁有網友說:「我上輩子不知道做了什麼壞事,這輩子要懲罰我陪孩子寫作業。」

更有人反思:高學歷的父母也教育不了讀小學的孩子,這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殊不知失敗的教育,離不開下面這三個原因:

一、孩子不努力

二、爸爸不出力

三、媽媽用蠻力

孩子不努力

中國有句俗話:「一個巴掌拍不響」。

孩子和父母的關係在教育上就像是一雙手。要想巴掌拍得響,就要互相配合,互相回應。如果只有父母一方努力,孩子不努力,那就是孤掌難鳴的結果。這樣又如何能教育好孩子呢?

父母和孩子兩者之間,孩子才是教育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公。以後孩子的學習如何,都取決於孩子自己,孩子的命運最後也都是掌握在孩子自己手中。

父母作為家庭教育者,扮演的是一個「領路人」的角色,就像學校老師一樣的職責。因此 ,父母日常要做的也是督促,引導孩子,喚醒孩子內在的無限潛能。讓孩子真正的愛上學習,自覺地去努力。

我曾經在一本教育領域書籍裡看到過這樣一句話:

「一個不努力的人,別人想拉你一把,都不知道你的手在哪裡。」

當孩子沒有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不知道要去努力學習,父母再怎麼逼迫孩子學習,也是「對牛彈琴」,效果微乎其微。

所以,正確的教育方式就是:一定要從根本上讓孩子認識到努力學習的重要性,孩子才會主動的去學習。

我妯娌的小兒子,小學二年級的時候迷上了玩手機遊戲。父母給他講道理,他都是「左耳進右耳出」。妯娌生氣了罵他:「不好好學習,長大了去撿瓶子賣錢買饅頭吃,不然就餓死了」。她兒子問媽媽:「瓶子賣多少錢一個?」我妯娌就說:「撿一百個瓶子才能賣一塊錢,饅頭就是一塊錢一個。有時候,一天時間都不一定能撿到一百個瓶子。意味著你一天有可能連饅頭都沒得吃哦!」

自那天起,我妯娌兒子就明白了讀書的重要性,就想著要好好學習,將來人生才能有更多的選擇機會。

一位臺灣作家說過說過: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

成就感和尊嚴,會給你快樂。」

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讓孩子覺得他是為了父母而學習,一旦孩子有了這樣的想法,孩子就沒了學習的動力。

當孩子明白了學習的重要性,不用父母的催促和監督,孩子也一樣會努力學習,這樣的學習方式才是最有效率的。

給父母的建議:

1. 父母要給孩子踹口氣的機會,不要逼迫孩子太緊了。否則適得其反。

2. 要以「緊鬆緊」的節奏來管理孩子的學習。就是剛開始要管緊一些,然後適當的讓孩子輕鬆一下。看著孩子「放風」時間已過,又開始管緊一些。這樣無限循環,直到孩子自己能管理自己的學習為止。

3. 父母不要給孩子套上不切實際的遠大理想,否則孩子會活得很辛苦,最後也達不到父母想要的結果。

4. 父母要正確看待孩子每次考試的分數,孩子考好了,父母要適當的表揚一下。孩子考差了,父母也不要貶低孩子,適當的鼓勵就顯得尤為重要。

5. 父母不要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優秀的孩孩子是誇出來的 ,不是打擊出來的。

媽媽用蠻力

昨晚,我和媽媽視頻聊天。媽媽告訴我,我堂妹的女兒吵著要離家出走。原因就是我堂妹當初逼著孩子去讀理科,還說理科考大學的專業選擇多,以後好就業。我堂妹的女兒其實喜歡的是文科 而且文科學得也比理科好一些。可是我堂妹拿命要挾孩子去讀理科。結果可想而知,堂妹的女兒多次小測成績墊底,回家和媽媽訴苦。我堂妹不僅不安慰一下女兒,還說:「不聽話就滾」。堂妹的女兒一氣之下跑到外婆家,她小時候和外婆最親。現在孩子外婆外公都在做孩子的思想工作,還把我堂妹臭罵一頓。

大家要知道,孩子成長的路上,媽媽越是用蠻力,越是適得其反。就像握在手中的沙子,越是想抓住,越是會失去更多。

媽媽蠻力教育下,越是壓迫孩子,孩子就越是變得叛逆不想好好學習,最後的結果只會適得其反。有時候,家長要學會尊重孩子,多聽聽孩子內心深處的聲音 ,才能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否則孩子只想逃離媽媽的身邊。

教育孩子不能用蠻力,就像扁擔的兩頭,只有平衡才能走的更遠,一方的用力和過重,都會導致最終的失敗。

給用蠻力媽媽的建議:

1.媽媽每天給孩子說出心裡話的機會,然後適當的指導孩子。

2.媽媽要給孩子留出時間和空間,讓孩子幹些自己感興趣的事。只要是正常範圍之內的事情,家長就不要過多的幹預孩子。家長這樣做,會讓孩子覺得家長尊重自己,更會拉近家長和孩子的親子關係。

3. 家長對孩子要有合理的期待,孩子不擅長的事 ,家長就要揚長避短。

爸爸不出力

先來看一組網上那些爸爸單獨帶娃的精彩瞬間吧。

這位爸爸帶娃真不靠譜,真擔心他把嬰兒車坐塌了。

這是爸爸帶娃還是娃帶爸爸?

孩子還沒睡著,爸爸就睡著了。

看著這些「父愛如山」的畫面,果然爸爸帶娃很不靠譜啊!

在孩子小的時候,爸爸是個坑娃「小能手」;孩子長大了,又盡幫倒忙,簡直是育兒路上的「絆腳石」。

我的老公,在孩子小時候也是坑娃「小能手」。他休息時帶娃,孩子的紙尿片都一大包尿,也不知道要更換。他休息時,我煮飯,他帶娃,結果孩子自己在那裡吃腳指頭,他卻睡得打呼嚕。孩子長大了,讀小學,讀初中他就沒管過孩子的學習。平時不管不顧就算了,我在教育孩子的關鍵時候,他老是打岔、插嘴、扮好人,好像他就是孩子的「好爸爸」,而我就是那童話故事裡惡毒的後媽似的。

媽媽,為了孩子的學習,全力以赴的辛苦付出,卻得不到認可,還要被質疑。而爸爸永遠不懂媽媽的辛苦,永遠和媽媽「對著幹」,爸爸只是工作之餘,偶爾的「關心」孩子。就這樣的「關心」,大部分時候還是很不靠譜的。

面對像爸爸這樣的「甩手掌柜」,媽媽當然是心裡很不爽的。

殊不知,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爸爸的責任更大。人們常說的「父愛如山」 ,說的就是爸爸在孩子心中的地位。爸爸們千萬不要覺得教育孩子是媽媽的事,爸爸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是不可缺少的那個人。爸爸們都長點心吧!

一個完美的家庭教育是:母親給予孩子關愛,父親給予孩子力量和依靠。如果只想依靠媽媽一人之力去教育孩子,那註定孩子在某些方面是缺失的。

給爸爸們的幾點建議:

1. 爸爸要做媽媽的好幫手,共同教育好孩子。

2. 爸爸和孩子相處時,必須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一定要迅速進入「好爸爸」的角色。

3. 媽媽在教育孩子時,爸爸不要滅媽媽的「威風」。否則,孩子會覺得凡事會有爸爸撐腰,那媽媽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努力就白費功夫了。

4. 爸爸要支持、理解媽媽教育孩子的辛苦。多點給媽媽加油鼓勁!

注意事項:

教育孩子的路上,孩子有孩子的不易,家長有家長的艱辛。其實,每個人都不容易,孩子和家長要經常換位思考一下對方的不易,就能更加理解對方,支持對方。這樣,家庭教育就會相對容易一些。

但願每個家庭教育都能成功,但願每個孩子都能成長為父母想要看到的樣子。

相關焦點

  • 最失敗的教育:孩子不努力,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不是不教育,而是教育很失敗,為什麼會這樣?一般情況下,失敗的教育離不開這三個原因:孩子不努力,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有多少家庭的爸爸,有能力的,就只出錢不出力,覺得賺錢很辛苦,錢到位了就以為自己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付出最多的一個。沒能力的,就只發脾氣不出力,沒什麼本事卻還總是喜歡時不時指點母親的教育方式。
  • 最失敗的教育:孩子不努力,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一位叫番茄的媽媽對我說,自己從女兒上一年級時開始陪讀,一直到現在女兒上初二,她不但沒有把孩子培養成什麼學霸,反而和孩子關係越來越僵,現在她和孩子根本沒辦法平心靜氣說話,一張嘴就是吵架。不是不教育,而是教育很失敗,為什麼會這樣?一般情況下,失敗的教育離不開這三個原因:孩子不努力,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教育的主體是誰?是孩子。最該努力的人是誰?
  • 家庭教育的誤區:孩子不努力,媽媽用蠻力,爸爸不出力!
    當媽的心酸和悲傷莫過於,明明你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教育孩子了,孩子不理解,家人不配合,還處處反著來。孩子的學習、教育、家庭,樣樣都不順利,焦慮、煩躁、心煩意亂,不由得感覺自己好「失敗」。不禁反思道:這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其實,失敗的教育,離不開這三個原因:孩子不努力,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 最失敗的教育:孩子不努力,媽媽用蠻力,爸爸不出力
    當媽的心酸和悲傷莫過於,明明你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教育孩子了,孩子不理解,家人不配合,還處處反著來。孩子的學習、教育、家庭,樣樣都不順利,焦慮、煩躁、心煩意亂,不由得感覺自己好「失敗」。不禁反思道:這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 最失敗的教育:孩子不努力,媽媽用蠻力,爸爸不出力!
    當媽的心酸和悲傷莫過於,明明你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教育孩子了,孩子不理解,家人不配合,還處處反著來。孩子的學習、教育、家庭,樣樣都不順利,焦慮、煩躁、心煩意亂,不由得感覺自己好「失敗」。不禁反思道:這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其實,失敗的教育,離不開這三個原因:孩子不努力,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 中國式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這後一種家庭是最多的。」 深以為然。 有沒有發現,中國式的家庭教育,大多數都存在這種通病: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哪怕偶爾出力,也像是「詐屍式育兒」一樣,不僅沒帶來任何幫助,還給孩子和媽媽添點亂。 比如喬英子的爸爸喬衛東,孩子高三了,終於知道要關心孩子學習和成長了,出錢給孩子買了她喜歡的玩具,用討好孩子的方式希望和孩子親近,一味放任孩子玩耍,以此來表達對孩子的關心。 但最後,不僅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還破壞了孩子和媽媽之間的關係。
  • 中國式家庭教育,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有一位當老師的朋友,前幾天忍不住和我吐槽:現在孩子們的家庭教育,要麼是爸爸媽媽兩人都不管,直接把教育的壓力推給老師,要麼就是爸爸習慣性缺席,把教育壓力推給媽媽,媽媽又太過強勢,不會找方法,逼得孩子喘不過氣來。這後一種家庭是最多的。
  • 一生E本分享|最失敗的教育:孩子不努力,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一位叫番茄的媽媽對我說,自己從女兒上一年級時開始陪讀,一直到現在女兒上初二,她不但沒有把孩子培養成什麼學霸,反而和孩子關係越來越僵,現在她和孩子根本沒辦法平心靜氣說話,一張嘴就是吵架。不是不教育,而是教育很失敗,為什麼會這樣?一般情況下,失敗的教育離不開這三個原因:孩子不努力,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
  • 最失敗的教育:孩子不努力,媽媽用蠻力,爸爸不出力!(爹媽必看)
    我們都是城市裡的芸芸眾生,朝九晚五的謀生、照顧老人、撫養孩子,扮演我們的各種社會角色。當媽的心酸和悲傷莫過於,明明你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教育孩子了,孩子不理解,家人不配合,還處處反著來。孩子的學習、教育、家庭,樣樣都不順利,焦慮、煩躁、心煩意亂,不由得感覺自己好「失敗」。不禁反思道:這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 最失敗的教育:孩子不努力,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深度好文~)
    她一米六的身高,75Kg的體重,肚子圓得像個地球儀:「還下腰呢!我哪有腰啊!」聽她說完我噗嗤一聲笑了,笑完又覺得特別辛酸。一方面為孩子殫精竭慮,耗盡心血,一方面又克制自己情緒,讓自己正能量滿滿。還要不時的檢討一下自己,是不是哪些問題處理得不好,讓孩子受了委屈。我們這些當媽的人,真的是活得慫且卑微!
  • 垃圾教育定律: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老師無能為力
    俞敏洪曾說過:「孩子長大後出問題,一定是父母種下的根源。孩子的成功與否,與父母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正確息息相關。」 教育孩子的方法千千萬,成功的教育各有各的方法,但是失敗的教育都是一樣的:孩子不努力,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老師無能為力!
  • 最失敗的教育:孩子不努力,媽媽太給力,爸爸不出力
    縱觀身邊,趕場子似的培訓班,陪寫作業,陪到心梗,是我們的孩子太笨、太不懂事,還是教育出了問題。為什麼付出全部,卻養不出一個獨立、自信、積極向上的孩子,問題到底出在哪裡?或許,教育失敗的根源,正在於此:孩子不努力,媽媽太給力,爸爸不出力。
  • 爸爸愛媽媽的家庭,更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每一個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使一個優秀的人,能在一定的領域出類拔萃,做一個對社會對家庭都很有幫助的人,因此很多家長都會在探索,如何培養教育下一代,如果正確的引導孩子,在教育方面付出的很多,但並不是每一個家長都能如願以償的實現自己的理想。
  • 這種媽媽是家庭的負能量,爸爸再怎麼努力,也難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導讀:這種媽媽是家庭的負能量,爸爸再怎麼努力,也難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這種媽媽是家庭的負能量,爸爸再怎麼努力,也難培養出優秀的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鏡子:3種家庭,最容易培養出優秀孩子
    就像以下3種家庭,用良好的氛圍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孩子只有在家尊敬父母,才會懂得尊重爺爺奶奶,尊重老師,尊重朋友,將來才能立足於社會。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尊重他的生活!如果父母不懂得尊重孩子,那孩子肯定學不會尊重他人;如果父母能夠懂得尊重孩子的意見,認真耐心的聽取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父母子女間的矛盾就能大大減少了,相互的理解與支持就增多了,親情更加穩固,那麼孩子也能理解尊重的力量,學會尊重別人,理解別人,努力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 培養優秀的女兒爸爸的作用最關鍵,媽媽取代不了,快轉給孩子爸
    想要培養一個優秀的女兒,爸爸的作用最關鍵。在一個家庭裡,被一個合格的爸爸陪伴下長大的女孩才是幸運的。每一個女孩都有不同的性格,但左右他們成長和發展最關鍵的因素還是來自原生家庭。原生家庭的親子關係對於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孩子的性格走向也都是由此決定的,而對女孩而言影響最大的就是爸爸。
  • 很多人對孩子的家庭教育都是毀在了這三點上,可謂費力不討好
    隨著現在的小孩越來越少,每個家庭都很重視小孩的培養,除了功課上、素質上外,也越來越多重視心理的培養,希望小孩能有個健康的、積極的心理,長大後能正確面對社會的壓力。但也還有很多家庭在培養小孩方面,經常會點燃家裡的矛盾,網上有句話說,不做功課時母慈子孝,一做功課就雞飛狗跳。
  • 為什么爸爸帶出的孩子更「聰明」?這四個特徵,是媽媽給不了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父母的教育,更加離不開父母的陪伴,而且在一個家庭裡面,爸爸參與的越多,孩子將來越優秀,這到底是為什麼原因呢?
  • 要想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媽媽一定要成為引路人
    ,而一個家庭裡面媽媽這個角色對於孩子而言至關重要,80%的家庭裡面都是媽媽承擔了撫養、陪伴和教育孩子的責任。要想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媽媽一定要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而不是指揮官和主導者。,培養孩子獨立想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媽媽不可以太「能幹」。
  • 爸爸帶大的孩子,有著4個優勢,媽媽再怎麼努力也給不了
    爸爸帶大的孩子,有著4個優勢,媽媽再怎麼努力也給不了近年來,隨著女性的工作能力越來越強,工作時間越來越短,帶孩子這種事情不再僅僅由母親來完成,父親也同樣挑起了帶孩子的重任,針對父親與子女關係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