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5-4 10:09:29
來源:證券時報
有些人大約是推磨推得上了癮,推得昏天黑地,也顧不得理會今夕是何夕了。
據說,在那部著名的電影《中國合伙人》裡,有一個著名的鏡頭:三個合伙人發了財,聚在小屋裡撒著歡兒地撒錢玩兒。挺喜慶、或者說挺喜感的一個鏡頭。導遊陳可辛後來辯白說,這個鏡頭不是他的「原創」,而是被劇組裡所有人「教育」出來的;而他的理解是,即使賺了大錢,也總歸要一張張地數。
這似乎就有了潛臺詞的味道。既然是「所有人」的想法,那大概就能理解為,「所有人」都認為賺了大錢後,玩玩撒錢的遊戲發洩一下、慶賀一下再正常不過了;一張張地數,就有點兒太過理性,也顯得小家子氣,往天上一撒,多多少少都會有點兒「喝令三山五嶽開道,我來了」的氣概。
潛意識有時候最能說明問題。一個小小的「所有人」不約而同喊「贊」的鏡頭,把許多「中國合伙人」的境界標識了出來。古人說,「取法於上,僅得為中,取法於中,故為其下」。整天想著掙大錢、發大財、出人頭地,估計就沒心思琢磨別的什麼了,也難免最終做出一些出格的、或者為人所不齒的事情來。
魏則西的「臨終一問」,涉及到幾個著名的單位:百度,北京武警二院,中央電視臺。如果硬要普遍聯繫一下這幾者的氣質,大約「愛財」應該是其共同特徵之一。雖然,在這年頭兒,「愛財」也不是什麼可鄙的事情,但古人說過,「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個「道」是什麼呢?依我看,就是要有底線意識,在愛財、求財的過程中,不能妨礙別人,更不能危害別人、危害自然和社會;不能自己發了大財,卻斷了別人的路,斷別人的財路不合適,斷人家的生命之路就更不行。
「魏則西事件」——於這三家著名單位而言這完全配得上「事件」的級別——爆發後,百度很快發了聲明,並開除了一個副總,但好像仍難平眾怒。公眾在氣什麼?是百度好像沒我啥事兒的態度讓大家生氣。其實,大家這個「氣」,生得有點兒白搭,正如對一個愛財愛到不擇手段的人,你指責其「貪婪」,大抵是沒有什麼說服力的,沒準兒人家在心裡還拼命點頭稱「贊」呢。對付這樣的人或者企業,沒有一點兒硬手段,恐怕真不行。
今年初,那個什麼播放器的老總和一眾「幹將」,都被開庭審判,罪名是「誨淫誨盜」。「誨淫誨盜」尚且如此,「圖財害命」又將何如呢?誰給的錢多,就把誰的推介放在搜索結果的前面,而完全不管這個誰,是人還是鬼;誰給的錢多,就把誰的廣告放在黃金時間,或者配之以隆重的採訪、宣傳,而不管這個誰,是不是騙子;誰給的錢多,就把診室出租給誰,拿著人民的信任為牟利者背書。當把這種專心致志只認錢的態度和手段,共同作用於絕症患者,其行為難度與圖財害命還有什麼差異嗎?
如此嚴重的罪名,誰都不會輕易認。不過,別管他們認不認,公道自在人心,魏則西弱弱的「臨終一問」,就把那些在錢眼兒裡蠅營狗苟者的嘴臉揭了個清清楚楚。古人說,「千人所指,無病而死」。這話,到今天估計還有效。不信?不信你就接著作!被上千年的風風雨雨反覆驗證過的規律,沒有在二三十年中就突然莫名其妙失效的道理。
被歷史反覆驗證過的規律,很難突然失效,只不過是有些人腦子被「孔方兄」攪成了一團糨糊,看不見或者假裝看不見這規律罷了。不過,看不見也沒關係,規律總會以其自有的方式發揮最終的作用,並嚇你一大跳。古人說,「有錢能使鬼推磨」。現在,有些人大約是推磨推得上了癮,推得昏天黑地,也顧不得理會今夕是何夕了。要讓其徹底清醒過來,大約鍾馗有好辦法。(木木 證券時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