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肺炎的主要症狀是發熱、乾咳、乏力,什麼才叫發熱?如何正確測量...

2020-12-19 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海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二十場新聞發布會

(2020年2月26日)


2月26日中午,海南省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海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二十場新聞發布會。海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新聞發言人陳建洪先生通報最新疫情情況,海南省健康宣傳教育中心主任、主任醫師於傳龍,海南省血液中心副主任許開寧,海南省安寧醫院主任醫師陳雄,海南省預防醫學會健康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孫樂成圍繞「提高公民健康素養水平,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主題,回答記者和網友普遍關心的問題。

茹英英: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為提高公眾健康意識和能力,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今天海南省新聞辦公室在網上舉行海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二十場新聞發布會,並邀請到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新聞發言人陳建洪先生通報最新疫情情況,海南省健康宣傳教育中心主任、主任醫師於傳龍,海南省血液中心副主任許開寧,海南省安寧醫院主任醫師陳雄,海南省預防醫學會健康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孫樂成圍繞「提高公民健康素養水平,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主題,回答記者和網友普遍關心的問題。

首先,請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新聞發言人陳建洪通報最新疫情情況。

陳建洪

一、2020年2月26日0-12時海南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情況

2月26日0-12時,海南省報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無新增確診病例、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和出院病例。

截至2月26日12時,海南省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168例,重症病例6例,死亡病例5例,出院病例124例。確診病例中,海口市39例、三亞市54例、儋州市15例、文昌市3例、瓊海市6例、萬寧市13例、東方市3例、澄邁縣9例、臨高縣6例、昌江縣7例、陵水縣4例、定安縣3例、保亭縣3例、樂東縣2例、瓊中縣1例。

截至2月26日12時,追蹤到密切接觸者6074人,已解除醫學觀察5450人,尚有624人正在接受集中醫學觀察。

二、每日流行病學風險提示(2月26日)

目前受復工復產等引起人員流入和流動增加等因素影響,不排除從重點疫區以外省份輸入疫情並導致疫情反覆的可能,也不排除前期報告病例較多的社區一般接觸者發病引起新散發病例的可能。同時國外已有30多個國家報告病例,個別國家有疫情快速擴散的苗頭,給防輸入工作帶來新的壓力。防控建議如下:

一、高度關注監獄、敬老院及復工企業等重點場所的防控措施監管,有效減少本地傳播。

二、加強出院病人管理,全省所有出院病人均集中隔離觀察14天,並在隔離期滿時進行咽拭子和糞便同時檢測陰性時才能解除隔離,在出院滿4周時再進行複診複查。

三、切實利用健康一碼通等措施加強對各類人員的健康管理,嚴防省外、國外疫情輸入。

茹英英:下面,進入提問環節。

問:人類祖先經過極其漫長的時間,挑選出性情溫順、適宜餵養的動物,極少引起很嚴重的疫情。引起大瘟疫的疾病幾乎來自於人類生活圈外的野生動物。鍾南山院士公開表示,此次新型冠狀病毒來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動物。請問食用野味和食品安全問題,有何建議?

於傳龍: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對濫食野生動物的突出問題,以及對公共衛生安全構成的巨大隱患,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近日省司法廳和省林業局聯合下發通知,向社會公布《海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辦法修正案(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徵求社會各界意見。意見稿提出將全省劃為禁獵區,禁止獵捕、殺害辦法規定保護的野生動物,全面禁止食用、生產、經營使用4類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生產、經營使用食用野生動物貨值金額在1萬元以上的,最高可按貨值金額30倍罰款,非法從事野生動物交易等違法行為,最高可被罰款100萬元。2月24日,海南省公安廳發布《關於嚴厲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行為的通告》(以下簡稱《通告》),《通告》指出,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全省公安機關自24日起開展為期3年的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專項行動,依法從嚴從重從快打擊非法獵捕、殺害野生動物等6類違法犯罪行為。這些政策的擬定和出臺,及時明確了我省將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嚴厲打擊非法野生動物交易,為打贏疫情阻擊戰,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據。

大量的營養成分科學分析結果顯示,家禽、家畜和部分野生動物的在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能量等主要指標上相差無幾。拒絕野味,選用普通食材,合理膳食,適量運動,做好個人防護,這才是安全度過疫情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方法。疫情期間,要特別注重做到食物生熟分開,把食物煮熟煮透、實行分餐制。

從預防動物源性疾病傳播的角度,公眾要做到:接觸禽畜後要洗手;儘量不與病畜、病禽接觸;不加工、不食用病死禽畜;不加工、不食用不明原因死亡的禽畜;不加工、不食用未經衛生檢疫合格的禽畜肉;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煮透的禽畜肉、水產品。

同時建議公眾加強合理膳食知識的學習,一是食物多樣,穀類為主,平衡膳食模式。二是吃動平衡,健康體重,各年齡段人群都應天天運動、保持健康體重。三是多吃蔬果、奶類、大豆。四是適量吃魚、禽、蛋、瘦肉。五是少鹽少油,控糖限酒,培養清淡飲食習慣。六是珍惜食物,按需備餐,提倡分餐不浪費,興飲食文明新風。

問:2月17日下午,海南首批6名無償捐獻血漿的新冠肺炎康復者來到海南省血液中心,其中3名康復者符合要求捐獻了血漿,2月21日又有2名新冠肺炎康復者成功捐獻了血漿,我省康復者捐獻的血漿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病人效果如何?

許開寧:在國家最新的第六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中,明確康復者血漿治療適用於病情進展較快、重型和危重型患者。

此前,新冠肺炎康復者血漿中檢測出高效價病毒中和抗體經實驗證明可有效殺死新冠病毒。武漢金銀潭醫院康復病人恢復期血漿治療經驗也表明,新冠肺炎康復者血漿對治療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療效顯著。我省定點醫療機構已將恢復期血漿用於治療危重新冠肺炎患者,具體效果將及時向社會公布。

我們倡議,符合解除隔離和出院標準的新冠肺炎康復者,治癒2周後,年齡在18-55周歲,無經血傳播疾病,滿足常規獻血條件,經臨床醫師評估後就可以報名預約參與捐獻。

無償捐獻血漿的新冠肺炎康復者享受無償獻血待遇,捐獻血漿200毫升視為捐獻一次全血,獻血漿後發放《獻血證》,同樣享有獻血者的優先用血、用血費用減免、獎項申報等優待措施。患者恢復期血漿採集僅採集血漿,對身體影響極小。一至兩周後獻血者血漿成分可以完全恢復,不需要有太多顧慮。海南省已開通新冠肺炎康復者捐獻血漿預約熱線:18976055901。新冠肺炎康復者可撥打此電話了解捐獻相關事項並預約捐獻。同時在這裡介紹一下獻血相關知識:無償獻血利國、利己、利家人。科學獻血,無損健康,能夠成功獻血可以證明身體是健康的。健康的成年人,每次採集的血液量一般為200-400mL,兩次採集間隔期男性不少於3個月,女性不少於4個月。另外,血站為非營利性公益組織,實行收支兩條線,每一分錢收入都上繳國庫,其經費來源靠國家財政給予補貼,醫院所收取的血費是血液採集、檢測、製備、儲存、運輸,整個過程產生的成本費,血液本身無價。

問:經呼吸道飛沫傳播是新冠病毒傳播的主要方式之一,復工復產人員流動增多,公眾在社交活動中如何維護健康、保障安全?

孫樂成:新冠肺炎病毒可隨患者咳嗽、打噴嚏、大聲說話、隨地吐痰時產生的飛沫進入空氣,傳播給他人。

因為工作或生活需要外出,前往公共場所、乘坐公共運輸工具、人員密集場合所時,大家應合理選擇和正確佩戴口罩,儘可能避免與有呼吸道疾病症狀(如發熱、咳嗽等)的人員密切接觸。對於有咳嗽等呼吸道不適症狀的人員,外出、居家都要佩戴口罩,保護他人。

每個人都有獲取自身健康的權利,也有不損害和維護他人健康的責任。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和必要的呼吸道健康禮儀很重要,一是勤洗手是個人防護的重要措施,不用髒手觸摸口、眼、鼻。二是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或曲肘遮掩口鼻,防止唾沫橫飛、病菌擴散。三是不隨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紙巾包好,棄置於有蓋垃圾箱內。四是疫情期間,保持社交距離,與他人交流,應保持至少1米的文明距離。

問:新冠肺炎的主要症狀是發熱、乾咳、乏力,什麼才叫發熱?如何正確測量體溫?

孫樂成:2015年國家發布了《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和技能》,要求全體公民都要學習和掌握66條最基本的健康知識和技能,其中第55條就是「會測量脈搏和腋下體溫」。

正常人體溫一般為36—37°C 左右。清晨體溫略低,下午略高,24 小時內波動幅度一般不超過1℃;老年人體溫略低;月經期前或妊娠期婦女體溫略高。體溫高於正常稱為發熱,若高於38°C,建議前往發熱門診,就診途中戴好口罩做好個人防護。

腋下體溫測量方法:先將體溫計度數甩到35℃以下,再將體溫計水銀端放在腋下最頂端後夾緊,10分鐘後取出讀數。使用該法時,注意腋窩處應無致熱或降溫物品,並應將腋窩汗液擦乾,以免影響測定結果。

問:疫情期間,好多運動場館沒有開放,群眾如何開展健身活動?

於傳龍:我省對新型冠狀肺炎疫情實施分區分級精準防控。2月24日,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對全省各市縣提出精準防控具體實施要求,其中提出,公園、廣場、露天運動場可對外開放,但要注意控制人流密度,人員可不用戴口罩。疫情期間適量身體活動是非常必要的。疫情防控要求儘量不外出聚會、聚餐或到人群較多的地方活動;建議大家每天要保證一定量的活動:一是可在家裡做一些簡易的活動,時間不少於30分鐘;二是在非疫區空曠人少或通風良好的戶外,也可進行一些戶外身體活動,如慢跑、快走、體操等,同時可獲得一定日光暴露的機會及時間。這對幫助食物胃腸消化吸收、調節機體代謝、免疫功能,甚至促進心理健康都有積極作用。

問:有傳言,抽菸、喝酒的人不易感染新冠病毒,有這方面的科研證據嗎?

孫樂成:抽菸、喝酒的人不易感染新冠肺炎的說法純屬謠言。吸菸能導致多種慢性病,包括多種癌症和心腦血管疾病等。孕婦吸菸易引起自發性流產、胎兒發育遲緩和新生兒低體重。被動吸菸同樣會引起多種疾病,對青少年危害更大。吸菸不僅不能預防病毒感染,還會降低身體抵抗力。有的老菸民抽菸時間長,患有慢性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礎疾病,本身抵抗力就差,患病的風險高於不吸菸者。過量飲酒會導致心源性猝死、慢性酒精中毒、慢性胃炎、酒精性肝硬化和高血壓等,並可導致交通事故及暴力事件的增加。建議成年男性一天飲用的酒精量不超過25克。戒菸限酒是世界衛生組織倡導的健康四大基石之一,此外還有合理膳食、適量運動、心理健康三個方面。

問:疫情期間,一些人會出現恐慌、焦慮、睡不好……人們應該如何應對疫情帶來的各種不良情緒?

陳雄:心理平衡是指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即能夠恰當地評價自己,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壓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學習,對家庭和社會有所貢獻的良好狀態。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放鬆心情,相信經過努力終將戰勝疫情。一是利用居家時間較多的機會,陪伴家人,做一些平時想做但沒時間做的事情例如讀書、練字、運動、畫畫等,緩解平時工作、學習的壓力。二是關注政府、權威機構發布的信息,保持良好的心態,不恐慌,不信謠、不傳謠。三是規律作息,以保證充足的睡眠,提高身體抗病能力。四是條件允許情況下,可以在家辦公,做做家務,也可以和朋友家人聊聊天,讀讀書,聽聽音樂,多運動,深呼吸,洗個熱水澡等,讓自己放鬆和愉悅。五是對新冠肺炎出現恐懼、緊張、焦慮等應激障礙,一般通過心理調試可得到緩解。自我調試不能緩解的,建議到專業機構尋求幫助,我省已經開通96363心理諮詢熱線。宅在家,大家可以多學習學習權威發布的心理健康知識。

問:為什麼說勤洗手、勤通風對預防新冠肺炎很重要?

孫樂成:保持手衛生是世界衛生組織倡導的預防包括新冠肺炎、流感等多種疾病的重要防護措施。經手可傳播多種疾病,如被病菌汙染的手接觸食物可傳播消化道疾病,用不乾淨的手揉眼睛可傳播紅眼病、角膜炎等疾病,摳鼻子可傳播呼吸道疾病等。外出歸來、飯前便後、咳嗽打噴嚏時用手捂口鼻後,都應及時洗手。洗手時,請使用流動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正確洗手包括充分揉搓手心、手背、指縫、指尖、手腕等部位,時間要求大約要30秒,大約是哼唱《生日快樂歌》開頭四句歌詞的時間。室內環境密閉,容易造成病菌滋生繁殖,增加人體感染疾病的風險。居室、辦公場所勤開窗通風,可有效減少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汙染物的含量,陽光中的紫外線還有一定殺菌消毒作用。因此,建議每天早中晚均應開窗通風,每次通風不低於15分鐘。

:個人健康意識和防護意識的提高,對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很重要,我省在這方面有什麼舉措?

於傳龍:面對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大家都在自覺學習新冠病毒肺炎預防知識,防護意識都有了明顯提高,這是個好勢頭,希望大家繼續發揚。

貫徹預防為主,通過深入開展全民健康教育工作,塑造公民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培養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公民的健康意識和能力,對社會和個人來說,都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

2017年我省印發的《「健康海南2030」規劃綱要》第二章中提出「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包括深入開展全民健康教育、推進自主自律的健康行為、提升全民身體素質三大策略。這其中,要關注到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這個工作指標,到2020年我省居民健康素養水平要達到20%,到2030年要達到35%。2019年我省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監測結果是18.2%,也就是100個居民中,大約只有18個人掌握了基本的健康知識和技能,在全國處於中等水平。

健康素養是指個人獲取和理解健康信息,並運用這些信息維護和促進自身健康的能力。國家有關部門專門編寫了「健康素養66條」,包括基本知識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基本技能3個方面共66條知識點。大家可以到海南省衛生健康委的網站去下載2019年的健康素養測試題,測試一下自己的健康素養水平,找到不足,努力提高,百分制80分算合格。「健康新海南」微信公眾號也將上載健康素養知識題庫,供大家學習。

茹英英:感謝大家參加今天的發布會,謝謝!

相關焦點

  • 發熱不是唯一症狀,新冠肺炎還有哪些表現?
    發熱不是唯一症狀,新冠肺炎還有哪些表現?這種把發熱當做新冠診斷的主要標準,甚至是唯一標準的做法無疑是不妥的。我們在網上一查就知道,新冠的表現有哪些?以發熱、乾咳、乏力為主要表現。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瀉等症狀。
  • 「疫情防控」發熱乏力、呼吸不暢、無症狀?怎樣區分新冠肺炎與普通...
    做好健康監測「雙節」假期結束,注意密切關注自身及家人的身體狀況,尤其是有旅行史的朋友更要做好自身健康監測,如出現發熱、乾咳等症狀,可及時佩戴醫用口罩前往就近的發熱門診,並主動告知醫生旅行史、接觸史和隔離觀察情況,便於及時排查。主動向單位報告你的發病情況及旅行史、接觸史,不要帶病上班。
  • 發熱咳嗽可能是感冒或流感 教你正確辨別新冠肺炎
    目前新冠肺炎還在流行,但對新冠肺炎的一些特殊情況不免還有疑問,如有的病人沒有發燒卻也得了肺炎,有的發熱咳嗽卻並沒中招,到底應該怎麼區分呢?  普通感冒主要是鼻塞、流涕、打噴嚏等上呼吸道症狀,無明顯發熱、乏力、頭痛、關節痛、周身不適、食欲不振等症狀,一般上呼吸道症狀較重,但全身表現較輕。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發病急,會出現高熱、咽喉痛、頭痛、肌肉酸痛、乏力、食慾下降等症狀。
  • 發熱乏力、呼吸不暢、無症狀?怎樣區分新冠肺炎與普通感冒?
    新冠肺炎的症狀從一點發熱、咳嗽、畏寒、身體不適,到逐漸加重發熱咳嗽、乏力、腹瀉、嘔吐,逐漸出現呼吸加快、呼吸困難、呼吸衰弱的症狀,損害我們的身體器官,嚴重可能會導致死亡。而普通的感冒以鼻咽喉上呼吸道的症狀為主,多為打噴嚏、鼻塞,無明顯發熱,全身無明顯不適感。
  • 出現發熱、乾咳、乏力後,要這麼做!
    關於進一步規範常態化疫情防控期間發熱患者就診就醫的通告(第3號)為進一步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規範發熱患者就診就醫過程疫情防控,加強發熱患者管理,防止交叉感染,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現將發熱患者就診有關事項通告如下:一
  • 發熱乾咳喉嚨痛,是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嗎?專家告訴你正確對待
    現在最害怕的是什麼?當然是新型冠狀病毒,為此全國人民都在家裡自我隔離,想盡一切辦法遠離它。但是,在生活中,難免會出現一些不適,比如發熱、乾咳或者是喉嚨痛等症狀。我們作為一個普通人,沒有專業的醫學知識,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呢?
  • 咳嗽、發熱,我是普通感冒,還是新冠肺炎?
    咳嗽、發熱,我是普通感冒,還是新冠肺炎?1) 傳染源:一般來說,目前所見傳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無症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潛伏期1-14天,多為3-7天。也就是說如果感染了新冠病毒,一般一周之內會有症狀出現。傳播途徑: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人群普遍易感,有基礎疾病的老年患者更容易出現重症。
  • 流感來襲,不少市民問「是不是出現咳嗽、發熱就可能是新冠肺炎」?
    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時期,難免有不少市民內心緊張,「我好像感冒了,是不是出現咳嗽、發熱就是新冠肺炎呀?」記者了解到,近期省會各醫院的值班熱線、呼吸科熱線繁忙,眾多市民紛紛諮詢同一問題:怎麼知道得的是流感還是新冠肺炎呢?對此,記者今日採訪了長沙市第一醫院呼吸醫學中心主任兼呼吸內科主任、主任醫師湯渝玲教授。
  • 哮喘導致的乾咳胸悶,與新冠肺炎症狀有何不同?馬上教你區分
    眾所周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會導致乾咳、胸悶的症狀,這種乾咳的症狀往往不伴有咳痰。但是不僅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很多其他呼吸系統疾病也有可能導致乾咳、胸悶的症狀,比如哮喘。因此,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期間,很多哮喘患者就更加擔心自身的乾咳、胸悶的症狀是否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導致的。那麼,哮喘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導致的乾咳、胸悶症狀有什麼區別呢?哮喘導致的乾咳、胸悶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有何不同?
  • 我縣嚴格規範發熱病人管理
    2.各村(社區)要加強巡查,準確掌握轄區村(居)民健康狀況,凡發現發熱、咳嗽、乏力、腹痛、結膜炎等症狀病人,一律第一時間報告屬地鄉鎮(街道),並督促發熱病人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及時就診。成立發熱病例排查專班,逐戶上門宣傳排查,確保不漏一戶、不掉一人。一旦發現發燒、咳嗽、胸悶、乏力等症狀的,第一時間向村(社區)委會報告。
  • 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發熱和普通發熱有什麼區別?
    大多數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人會出現發熱的症狀,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卡點會測量往來人員體溫的原因。但是發熱並不是新型冠狀病毒的特有症狀,許多種疾病都會導致人體發熱,這其中有病理性的,也有生理性的,下面就著重說說新型冠狀病毒導致的發熱。
  • 家中有發熱患者如何進行居家隔離?聽聽專家怎麼說——
    家中有發熱患者如何進行居家隔離?01發熱患者居家隔離的篩查建議冬春季節,呼吸道傳染病高發,普通感冒、流感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均可導致發熱,但症狀各有不同。如普通感冒通常表現為打噴嚏、流鼻涕、咽喉不適等明顯的上呼吸道症狀,而全身症狀較輕,不發熱或僅有短暫發熱。
  • 東莞新增1例新冠肺炎病例,發熱咳嗽,擔心感染了怎麼辦?
    東莞出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後,不少市民表示很擔心:如果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該怎麼辦?去哪家醫院?去醫院前或者看病過程中要注意些什麼?掛號、就診、檢驗、檢查、取藥等全部能在發熱門診內完成。01有什麼症狀就該去發熱門診?體溫超過37.3℃,有發熱、咽痛、咳嗽(乾咳少痰)、乏力等症狀,就該到醫院的發熱門診就診。如果同時感到胸悶、氣促、呼吸困難,佩戴口罩前往就近的醫院就診。02看發熱門診有啥流程?
  • 發熱咳嗽並非新冠肺炎的唯一首發症狀!五個「早」是防治關鍵
    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後,一定會表現為發熱和呼吸系統症狀嗎?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研究組1月24日發布《高度重視非呼吸系統的首發症狀——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2019-nCOV)患者的識別與防護》,提醒醫護人員及公眾,高度警惕以非呼吸系統症狀為首發症狀的隱形傳染源。
  • 發熱咳嗽,擔心感染了怎麼辦?東莞39家發熱門診公布!
    不少東莞市民就開始擔心了:如果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該怎麼辦?去哪家醫院?去醫院前或者看病過程中要注意些什麼?此前,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院士接受央視採訪時建議普通市民——要多戴口罩因為病毒常常存在飛沫裡,醫用外科口罩或者N95口罩都能夠阻擋大部分粘在飛沫上的病毒。
  • 出現發熱症狀就可能是新型病毒肺炎嗎?要隔離嗎?如何自我評估?
    另外,報導上不是說了有病患並沒有發熱症狀,或者發熱不明顯,那麼測體溫是不是就沒有什麼效果呢?會不會讓一些病患就這麼被排除了呢?這些問題,有不少專家都給出了解釋,我們今天一起來了解一下:為什用發熱作為排除的依據呢?
  • 如果有「症狀」了,如何鑑別是普通感冒還是新冠肺炎,來了解區別
    我們首先應了解新冠和感冒的區別:1、普通感冒普通感冒再起症狀主要以咽部不適為主,比如幹癢或灼熱感都是常見表現。2、流感流感早期主要表現有怕冷、發熱,特別是發熱症狀明顯,患者體溫可能會突然高達39℃~40℃左右。同時伴隨頭痛、全身酸痛、咽喉不適等多個症狀。部分患者還會出現流鼻涕、乾咳、胃腸道症狀等,比如噁心嘔吐也是表現之一。
  • 發燒咳嗽要到發熱門診做核酸檢測?如何正確使用公廁?專家解讀
    近日,郫都區出現本土病例的消息,牽動著大家的心,那麼,如果有發燒咳嗽症狀是否要到發熱門診做核酸檢測?新冠肺炎是如何治療的,以及患了新冠是否一定會危及生命?對此,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梁宗安教授作了解讀。
  • 最近一直乾咳,難道我被傳染新冠肺炎了?
    本文作者:肖旭平 主任醫師 湖南省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最近一直乾咳,難道我被傳染新冠肺炎了?」 「我出現乾咳、發熱、乏力等症狀,就意味著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嗎? 如何區分慢性咽喉炎、普通感冒、流感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近期,網上常有患者諮詢我。
  • 佛山已開設40家發熱門診,出現什麼症狀該去就診?
    佛山已開設40家發熱門診,出現什麼症狀該去就診?冬春季是呼吸道傳染病流行季節,請廣大市民加強自我保護,少聚集、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健康作息、健康飲食,如有發熱、咳嗽、呼吸道感染症狀,請佩戴口罩,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1出現什麼症狀該去發熱門診就診?有發熱,咽痛,咳嗽(乾咳少痰),乏力等症狀,請到我市發熱門診重點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