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被稱為「中國古代建築藝術博物館」,境內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築物佔全國的70%以上。山西的旅遊資源極為豐富。
在山西,有一座已屹立千年的全木建築,被金氏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最高木塔,它就是釋迦塔,俗稱應縣木塔。
它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也是被金氏世界紀錄認定的世界最高的木塔。
與義大利比薩斜塔、巴黎艾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
釋迦塔最大的特點便是無釘無鉚,
其設計大膽繼承了漢、唐以來富有民族特點的重樓形式,充分利用傳統建築技巧,廣泛採用鬥拱結構。
全塔整體架構所用全為木材,沒用一根鐵釘,全塔共應用將近六十種形態各異、功能有別的鬥拱,將梁、枋、柱連接為一體。
每個鬥拱都有一定的組合形式,有的將梁、坊、柱結成一個整體,每層都形成了一個八邊形中空結構層。
木材之間產生的一定的摩擦和位移,從而和吸收和損耗部分能量,起到調整變形的作用。
使內外兩圈結合為一個剛性整體,增強了木塔的抗震能力。
千年以來,在各種天災人禍的摧殘下,無數輝煌的殿宇都灰飛煙滅,
而釋迦塔在經受日夜、四季變化、風霜雨雪侵蝕外,還遭受了多次強地震襲擊,僅烈度在五度以上的地震就有十幾次,
更令人驚嘆的是,在20世紀20年代的軍閥混戰中,釋迦塔中彈200餘發,至今彈痕可見,卻仍未傷其分毫。
後解放應縣時,木塔又被12發炮彈擊中,卻仍傲然挺立,千年未倒,
釋迦塔抗震作用的設計,甚至超過了現代建築學的科技水平。
釋迦塔塔內珍藏著一批珍貴的遼代文物,尤其是遼代彩印,填補了中國印刷史上的空白,
塔內供奉著兩顆佛牙舍利,經考證確認是釋迦牟尼的靈牙遺骨,
其珍貴程度,不言而喻,
釋迦塔被稱為"中國古建築拱博物館"。
是現存世界木結構建設史上最典型的實例,中國建築發展上最有價值的坐標,抗震避雷等科學領域研究的知識寶庫,考證一個時代經濟文化發展的一部"史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