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塔全稱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建於遼清寧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慶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畢,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且唯一一座木構塔式建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景區。與義大利比薩斜塔、巴黎艾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2012年11月,釋迦塔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2016年,釋迦塔獲金氏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最高的木塔。
釋迦塔於遼清寧二年(1056年)建成,由遼興宗的蕭皇后倡建,田和尚奉敕募建,至金明昌四年,增修益完,以作家廟,彰顯家威,並有禮佛觀光和登高料敵之用。釋迦塔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紅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噸,純木結構、無釘無鉚,為中國古代木塔唯一實物。這是我國歷史上自東漢末葉開始,有建造木塔的記載以來,保存至今的唯一木塔。木結構能達到如此規模、如此高齡(到1986年已有930年),堪稱世界建築史上的一大奇蹟。塔內供奉著兩顆釋迦牟尼佛牙舍利,在1974年整修塔內塑像時還發現了一批遼代刻經、寫經和木板套色絹質佛像畫等珍貴文物。
釋迦塔為平面正八邊形、每邊三間、立面五層六簷的木結構釋迦塔樓閣式塔。直徑共30米,塔身底層直徑23.36米;其上各層依次收小,第5層直徑19.22米。塔下用磚石砌築基座兩層,基座上五層塔身為塔的主體。全塔自地面至剎尖總高 67.31米。塔身底層南北各開一門,二層以上周設平座欄杆,每層裝有木質樓梯,遊人逐級攀登,可達頂端。塔頂有明成祖朱棣親筆書寫的「峻極神工」四字,明武宗曾來應州登塔宴賞功臣,書寫了「天下奇觀」四字讚美木塔。
釋迦塔的設計,大膽繼承了漢、唐以來富有民族特點的重樓形式,充分利用傳統建築技巧,是現存最高的木結構樓閣式佛塔。全塔整體架構所用全為木材,沒用一根鐵釘,全塔廣泛採用鬥拱結構,共應用多大五十四種鬥拱,每個鬥拱都有一定的組合形式,有的將梁、坊、柱結成一個整體,被稱為「中國古建築鬥拱博物館」。其在建築結構、技術、藝術等方面均具有極高的成就,是現存世界木結構建設史上最典型的實例,為人類建築史上的一大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