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提問教學法》讀後感

2021-02-19 手揮目送


深感於自己在語文教學基本素養方面的欠缺,三月下旬至今十分細緻地研讀了美國教育專家傑基·阿克裡·沃爾什博士和貝思·丹克特·撒特斯的優質問題和優質提問教學著作《優質提問教學法》。該書提出並開發了「通過提問和理解促進學習和思考」的專業發展模式,也就是「QUILT」框架,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合作過程。

通過有意識地反思,我發現自己課堂提問方面存在很多的問題:

1、提問過多,正式授課過程中,每分鐘大約提3個左右的問題,且所提問題中大多是有關事實、回憶或知識的,處於較低的認知水平上。

2、課堂上存在「目標學生」現象,傾向於讓成績較好的學生回答問題。

3、提出問題學生回答之前,學生回答之後,沒有等待3-5秒給學生更多地思考和整理的時間。

4、自己經常在沒有探究的情況下接受學生不正確的答案,且自己經常對課堂的問題進行解答。

5、學生幾乎不提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

……

細細想來,自身的教學問題實在太多了。多年來,打著應對應試教育的幌子,日復一日地進行著低效的課堂重複,從未思考過要變革和創新。在課堂設計上,沒有運用課堂規範來幫助學生理解問題和提問的意識,沒有運用「腳手架」來支持學生的新行為,更別說對教師和學生的角色、責任的調整了。

以上一些問題深深困擾著我,也困擾著我的學生。《優質提問教學法》的教育理念和實踐使我的眼前豁然開朗,為今後的課堂教學指出了一條光明的大道。

一、優質問題的特徵

優質問題能夠提高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思維,提高認知水平,增強學習的欲望,具有四方特徵:能夠達成一個或更多的教學目標,關注重要的課程內容,能夠促進在規定的認知水平上的思考,清晰地闡明所問的內容。

(一)優質問題的四個維度

1、教學目標:與一個或多個學習者相關聯,激發學生觀點並形成個人的認識。

2、關注內容:引導出與要學習的概念相關的知識,引導出所有學生都有機會學習的知識。

3、認知水平:將學生的思維引導至教師具體設計的和示範的認知水平上;根據學生的準備,要求學生在最高的認知水平上處理知識;鼓勵學生掌握關係和類型,展示理解程度、建立關聯。

4、句法和詞法:運用合適詞彙,適合學生年齡、要學生的內容;精確不含糊;清晰地表達問題並幫助學生理解什麼是所期望的回答;簡明。

(二)兩個框架和布魯姆分類法

1、維金斯框架和克裡森伯裡「問題環」

維金斯框架啟示我們,當學生將個人經驗和興趣與課程內容和知識相聯繫的時候,這種知識最為持久。當選用的課程內容時應當考慮三點:(1)選擇一個值得討論的「核心觀點」,(2)保證該內容與學生所在州所要求和測試的標準相關聯,(3)檢測其是否和你所教學生的需求和興趣相吻合。

克裡森伯裡「問題環」則將教師的問題分為三類:個體知識、學科知識和其他學科。

布魯姆分類法區分了認知過程的六個維度——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創造,以及知識的四個維度——事實性知識、概念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元認知知識。

對認知水平的區分,有助於我們清晰地了解我們希望學生運用的思維類型或過程,也有利於我們教師改善自己所提問題的認知水平。

二、使所有學生都參與問題的回答

想要使所有學生都參與問題的回答,我們有三個方面的工作去做:

(一)信念和態度上的準備

1、優質問題能幫助學生學習,2、所有學生都能對所有的問題做出回答,3、所有學生的答案都值得尊重。

(二)轉變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和責任

教師的角色是辨別每個學生的潛在學習區域,找到同學們的「最近發展區」,提出吸引學生興趣的符合「中心性」「可獲得性」「豐富性」標準的問題,並給全體同學平等的回答機會。

(三)運用參與「替代性反應模式」

1、改善口頭回答的反應模式:合唱隊法(齊答)、手勢語法、工作樣本法。

2、助於互動的反應模式:數字頭腦集合、二人思考小組。

3、助於課堂討論的反應模式:自選位置,觀點展示,集思廣益法、四角提喻法,訪談設計法,魚缸型討論法,一詞總結法。

三、激勵學生進行思考的方法

(一)促進學生思考的三個準備

1、準備並提出高質量的問題,2、選擇調動所有學生進一步思考和回答的反應模式,3、提供合適的激發策略。

(二)奇妙的暫停——等待時間1、2的意義

課堂上有意識地運用等待時間,於學生而言,能為自己的觀點和結論提供證據,會進行猜測和假設,會提出更多的問題,更多人參與回答,更自信,在認知水平比較複雜的考試項目上進步。

於教師而言,回應將更周到,提出更少但認知水平更高的問題,對以往不參與課堂互動的學生的期望增加。

(三)鼓勵問題的回答的一些方式

我們還可以採用以下方式來鼓勵學生對問題的回答:

1、傾聽失敗;

2、理解失誤;

3、找出答案,幫助那些回答不正確的學生:線索——運用符號、詞語或者短語來幫助學生回憶;提示——運用提示語;探查——尋找一個不正確答案背後的原因,或者是當回答不正確時提出澄清性問題;改述——向不同的學生提出同一個問題;重定向——向不同的學生提出同一個問題;稍後負全責——在課後,重新檢查回答不正確的學生,確保他知道了正確答案。

四、積極地反饋,幫助學生深入地思考和討論

(一)口頭反饋的原則

教師的口頭反饋,能讓學生知道他們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並幫助他們在必要的領域進一步改善。當學生對一個相對簡單的問題提供了完整而正確答案時,進行正面的反饋;當教師引導後,學生還是不能提供完整的答案,則要給予校正性的反饋;當就某些簡單的事實進行學習時,對於學生的錯誤答案,則要給予負面的反饋。

(二)討論中反饋的方式

在學生背誦時,教師必要的時候給予引導,然後給予清晰、明確的表揚或是正面的或校正性的反饋,學生能獲得完整的理解;提供正面的或校正性的反饋,並提出問題或者做出評論,幫助學生將新知識和舊知識相聯繫,學生們會建立聯繫,能使他們儲存並保持新知識以備將來之用。

在學生背誦或討論時,教師提出後續性問題來「糾正」學生的答案,學生能增進思維,建立更深入和新的聯繫。

在學生討論時,教師進行個人觀察,提出消除困惑的問題,叫另外的學生回答,或者運用一些其他的「可選擇的」做法(沒有表揚或者正面的、負面的,或者校正性的反饋),學生提出問題,或者提供不同的視角;他們的討論會移至「新的領域」;或者教師總結學生的評論,並對討論做出暫時性的綜述:提出有待繼續討論或者還沒有定論的問題,學生則會繼續思考問題。

討論中反饋的替代形式:進行簡單的陳述性表達、複述你聽到學生所說的、表達你此刻的感受、邀請學生進行更深入的闡述、邀請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邀請整個課堂的學生來詢問該生一個問題、有意地沉默。

在課堂上塑造尊重氣氛的最好辦法是踐行這兩個標準:第一,認真並懷著尊重的態度傾聽學生的發言;第二,與學生進行討論,同時讓他們知道我們對他們很感興趣,對於從他們身上學習很感興趣。

六、幫助學生提出問題

學生在困惑或好奇時會提出問題,這與學生是否擁有學業效能感、學生在學校的成績水平、學生對於提問價值的態度以及學生與教師的個人關係有極大關聯。

(一)幫助學生提出問題的策略

1、創建一個沒有風險的環境,強調從錯誤中學習的價值;

2、引導學生討論:提問的好處大於給學生帶來的「成本」嗎?

3、就如何提出問題做具體的指導;

4、同伴分享和合作性小組來鼓勵學生從同伴中尋求幫助;

5、強調內在的動機和個人成就,而非外部獎勵與競爭;

6、努力發展與所有學生間的問題和關懷的關係。

(二)情感參與

課堂的情感氛圍對學生通過提問來喚起對自身注意力的意願具有重要作用。

根據「個人參與性分類法」,我們可以問自己以下問題:

1、興趣:我應當問什麼樣的問題來引起學生的注意?

2、參與:我應當問什麼樣的問題來保證學生的積極參與,讓他們的觀點成為該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3、沉浸:我應當問什麼樣的問題來促進他們承擔對學習的責任?

4、內化:我應當問什麼樣的問題來創造一個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他們有機會反思與課程內容有關的個人想法、感覺、態度、觀點、經驗以及價值觀?

5、解釋:我應當問什麼樣的問題來促進他們表達對個體主觀世界、同伴的想法以及中心思想三者關係的理解?我應當提供什麼樣的機會使他們能夠從自身新的理解中形成新的問題?

6、評價:我應當問什麼樣的問題給他們提供機會在不同媒介中檢驗新思維?

(三)學生提問的形式

相互教學、同伴問題解決、元認知錨定、角色扮演的提問行為、新聞發布會、教材問題分析、問題評議、循環提問、二十個問題、脫口秀……

 

寫在最後

提問、思考、理解,三個過程以動態的形式相互作用來促進學生的學習、表現和成就。有效的提問行為能使一個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轉變為一個以學生為中心、以諮詢為導向的學習者的團體。

高水平的問題能調動所有學生積極參與,能有效激勵學生,促進學生的思考和討論。這,正是我們高效課堂所追求的。

 

相關焦點

  • 優質提問教學法
    第1周第2次打卡今天已經閱讀7-13頁,大致了解了優質提問的「6P框架」,對於每個核心實踐下面的具體要點,都進行了慢思考,對比自己平時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有的要點是自己已經具有的,有的還存在較多疑問,相信在後面的學習之中,會逐一解決心中的疑問。
  • 課堂上你會科學使用優質提問教學法嗎? 一一《優質提問教學法》十三個核心密碼
    課堂上你會科學使用優質提問教學法嗎?
  • 微聽讀丨好書分享——《優質提問教學法: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
    今天為大家導讀的是《優質提問教學法: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古語有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研究顯示,教師平均每天要問200~300個問題,這意味著假如工作30年,許多教師要問130萬~200萬個問題。如此重要的一項核心技能,你get到它的點了嗎?《優質提問教學法》這本書可以幫助你提出更有質量的問題,創造一個促進學生學習的課堂。
  • 新書推薦 | 《優質提問教學法: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學習(第二版)》(美國14位教育專家聯袂推薦)
    美國教師培養認證委員會(Council for the Accreditation of Educator Preparation,簡稱CAEP)在評審標準和表現性評價時,提問策略脫穎而出。《優質提問教學法》(第二版)一書將會幫助我們的學生全面理解有效的提問為什麼以及是如何影響學習的。通過學前到高中教學中的基礎課程和實地經驗,我們的學生將會發現這本書是有用的。
  • 提問式教學法 | 探月教師成長課程
    而提問式教學法,正是以上所有教學過程的核心。▍提問式教學法是什麼提問式教學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主要是指通過提問來實現教學的方式,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從現代教育學的視角來看,提問式教學法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一脈相承的——關注學習者如何以原有的經驗、思維方式為基礎,來主動建構知識,更加強調學習的主觀性、社會性和情景性。
  • 《學會提問》:輕鬆掌握優質提問技巧,走向優質人生
    提問人人都會我們為什麼要學提問對於我們而言,並不難,難的是優質提問,但並非所有提問都是優質提問,被提問者樂意回答,有所發現,促成行動的提問才是優質提問。優質提問改變人生,《學會提問》一書的作者因為「你成為高管教練以後,想做什麼?」
  • 語教語樂|詩詞教學法系列之——體驗教學法
    今天分享的主題是詩詞系列之體驗教學法。什麼是體驗教學法體驗式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入、創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以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促進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
  • 日本「提問力」專家:優質提問帶來更好的人生
    十多年下來,粟津恭一郎成為了日本「提問力」專家,《學會提問》這本書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學會提問》脈絡清晰,易讀易懂,這可能也是日本作者寫書的特點。全書大概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學會提問的重要性;第二部分作者提出了關於提問的四種標準(輕鬆提問、劣質提問、沉重提問、優質提問);第三部分是「優質提問」的訣竅和創造方法。
  • 楊德發:戴特力教學法
    >戴特力教學法是教師全學期脫稿通透講解的教學法。從1987年至2012年,筆者幾乎每節課均是用戴特力教學法。戴特力教學法是講授法的最高境界,是教本式教學的最高境界,其效果不亞於美國的費曼教學法。筆者讀大學時也看過《費曼物理講義》。《費曼物理講義》是費曼的助手根據費曼的講課筆記整理而成的。戴特力老師著的《新光學教程》是根據自己講課內容整理而來的。2013年筆者開始採用自創式教學法。戴特力教學法對講課者的素養要求非常高。
  • PBL教學法/遊戲教學法/情景教學法
    前兩天分別重點介紹了3P教學法和TBL教學法,這兩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對立並存的。一個是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法,一個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法。
  • 高中物理課堂中問題教學法的運用論文
    問題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 一方面, 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 還開發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訓練了學生的思維深度, 整體上提高了教師教學的質量。從問題教學法應用的前提條件與應用分析兩方面進行探討。
  • 【關注】MAPS教學法:讓學習看得見
    >讀到臺灣南投縣爽文國中王政忠老師的MAPS教學法之文章,十分親切!我之前在上海市興業中學進行過「L-O-V-E」教學法實驗,當時我們也提出有效教學的四個支點:(1)L——lighten,激發興趣;(2)O——object,目標導向;(3)V——variety,方法多樣;(4)E——exercise,練習設計。MAPS教學法在命名與旨趣上與「L-O-V-E」教學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 語教語樂|詩詞教學法系列之——體驗教學法(完結篇上)
    體驗式教學法之前情回顧前幾期文章我們結合古詩內容針對體驗式教學法進行了分享,包括課堂活動中地應用、背景體驗法、情景體驗法等等。今天這篇文章結合體驗式教學法與古詩《春夜喜雨》和老師們分享在課堂上,如何有趣,高效的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更快地進入詩詞的世界。
  • 「問題教學法」出爐記
    當時,大家普遍對「問題教學法」存在認識誤區,導致課堂「跑偏」:有的把問題教學理解成簡單的提問教學,教員不停地發問「是不是」「怎麼樣」「對不對」,課堂從「滿堂灌」變成了「滿堂問」;有的機械套用一般學科的問題教學方法,忽視了政治理論課「政治育人」這一特點,沒能在圍繞問題的討論和對問題的解決中形成準確鮮明的結論,學員得不到必要的啟發和引導。
  • 學會優質提問,幫助自我反思,輕鬆交談改善人際關係
    但我也沒想過怎麼像那位女生一樣,提出被提問者所肯定的問題。直到後來看了粟津恭一郎的《學會提問》。首先我發現,我們三個人的提問正好可以歸屬到他對提問的分類中。在《學會提問》中,粟津恭一郎將提問劃分為四種,分別是:1、輕鬆提問(我的提問應該算這一類)2、優質提問(女生的提問應該算這一類)3、劣質提問(大叔的提問可能要歸到這一類)4、沉重提問(「你什麼時候交稿?」
  • 郭興福:一部教學法,傳承半世紀
    在教學訓練中,一部「郭興福教學法」傳承影響至今。這部教學法的創造者就是人民軍隊的優秀教練員、原南京陸軍學校第一戰術教研室副主任郭興福。郭興福,1930年1月生,山東鄒平人,1948年9月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任戰士、排長、副連長等職,先後參加過淮海、渡江、淞滬、漳廈等戰役。
  • 高效課堂教學方法_06:問題教學法
    一、問題教學法的定義問題教學法就是指在教學中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實際出發,科學地設計問題,巧妙地提出問題
  • 數學課的四步教學法
    ,這固然說明傳統教學法中有許多值得繼承發揚的地方。但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傳統教學法已遠遠不能適應,經傳統教學法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力差,上課時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記;教師考,學生背,其結果必然使學生學得被動,學得膚淺,學得呆板,效率低,學生的各種潛能不能充分發揮。如何在課堂上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高效率地完成課時任務,減輕學生的課外負擔,是教育教學永恆的主題。
  • 項目式教學法正在改變研學旅行活動的教學方式
    項目式教學法正在改變研學旅行活動的教學方式當今世界充滿了易變性、不確定性和複雜性,「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時代浪潮奔騰而至,如果我們不應變、不求變,將錯失發展機遇項目式教學法正在悄然改變著中小學基礎教育的方式。項目式學習所提倡的創造性問題其背後有邏輯和知識能力的綜合深化內涵。對這類問題的探究,能對學生知識學習成就、知識深度、知識獲取速度、知識留存度等都將帶來極大的好處,項目化學習對知識獲取的貢獻度非常高。
  • 什麼是直接教學法?在教學中又有什麼作用呢?
    直接教學法幾乎完全是語法翻譯教學法的反面,雖然它有著悠久的歷史,但實際上其中的一些理念相當先進,一直被推崇至今,成為了目前主流教學法的雛形;甚至直到現在,還有語言培訓機構完全貫徹直接教學法,並以其作為賣點,可見其巨大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