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分別重點介紹了3P教學法和TBL教學法,這兩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對立並存的。一個是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法,一個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法。
今天另外再介紹幾種常見的教學法。
PBL教學
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roblem-Based Learing),是基於現實世界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 1969 年由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 Barrows 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 首創,目前已成為國際上較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
與傳統的以學科為基礎的教學法有很大不同,PBL 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而不是傳統教學中的以教師講授為主。 PBL 將學習與更大的任務或問題掛鈎,使學習者投入於問題中;它設計真實性任務,強調把學習設置到複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景中,通過學習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來解決問題,從而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後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思路教師課前提出問題——學生查找資料——分組討論——教師總結
PBL教學法是跨學科的學習方式,可以促進學生不斷地思考,學生為解決問題需要查閱課外資料,歸納、整理所學的知識與技能,有利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改變了傳統教學中的「我講你聽,我做你看」、「預習-聽課-複習-考試」四段式教學方法,讓呆板孤立的知識片化作整體知識鏈,觸類旁通。
優勢1. 它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輕鬆主動的學習氛圍,使其能夠自主地、積極地暢所欲言,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也可以十分容易地獲得來自其他同學和老師的信息。
2. 可使有關課程的問題儘可能多地當場暴露。在討論中可以加深對正確理論的理解,還可以不斷發現新問題,解答新問題,使學習過程縮短,印象更加深刻。
3. 它不僅對理論學習大有益處,還可鍛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文獻檢索、查閱資料的能力,歸納總結、綜合理解的能力,邏輯推理、口頭表達的能力等。
缺點
1. PBL教學法是以問題為導向的一種學習方法,它使基礎理論知識的完整性被打破,對學生的全面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應用此法的教師除應具有跨學科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外,還應具備較強的課堂駕馭的能力,可目前的現狀是教師的實踐經驗存在著明顯的不足。
2. 在學生基礎知識薄弱的情況下,會導致學習負擔的加重,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因此,該教學模式實施的難度很大,僅適合在研究生教學階段和知識水平較高的教師和學生中開展,而不適合在我國大規模範圍內開展。
遊戲教學法
顧名思義,就是以遊戲的形式教學,使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在歡樂的活動中,甚至是在激烈的競爭中,不知不覺地學到教材上的內容,或者學到必須掌握的課外知識的教學方法。 簡單地說,遊戲教學法就是將「遊戲」與「教學」兩者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從而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
1. 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小學生注意力不易持久集中,所以要創造習得的條件,充分調動學生進行無意識學習,以減輕其學習負擔。遊戲教學能把較複雜的教學內容寓於輕鬆愉快的玩樂之中去,讓學生不知不覺地主動學習。老師趁學生心情愉快、注意力集中、思維敏捷之時,「順便」把知識傳授給他們,他們會更容易接受、吸收。
2. 發展智力,提高學習能力
在遊戲教學中,能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記憶力、想像力、思維能力等智力因素。通過一定的教學活動,學生的智力可直接轉化為英語學習的能力。
3. 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效率
遊戲可以讓學生產生輕鬆愉快的心情,進而活躍課堂氣氛。在這種氛圍下學習,學生能振奮精神,積極地思考問題,努力爭取提問和回答問題的機會。在這種積極主動的狀態下,其潛力能得到充分發揮,獲得高質量的學習效果。
4. 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
有些遊戲教學具有很強的競爭性,比如「淘汰」遊戲和知識競賽。每個學生在比賽過程中都急速的開動腦筋,盡力做到最好,以求自己或者本組能得到好成績。這種競爭意識可以培養學生不服輸、敢於向困難挑戰的精神。
5.加強溝通,培養交際能力
在遊戲教學中,教師能有計劃地訓練學生聽、說、讀、寫的技能,並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英語進行表達思想、說服別人和獲取信息等方面的交際能力。遊戲教學作為一種以生生互動為主的教學形式恰好能營造一個「小社會」。學生能通過與其他同學的對照,從而發現自己的不足,逐步意識到自我提高以及完善個性的迫切性,並努力為交際積累素材。
缺點
俗話說「把戲不可久玩。」再好玩的遊戲,玩過幾次就沒有新鮮感了,不能玩很長時間。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地設計新鮮遊戲,不斷地翻新遊戲的做法,以適應教學的要求。
情景教學法
情景教學法就是通過設計出一些真實性的具體場合的情形和景象,為語言功能提供充足的實例,並活化所教語言知識,從而達到教學目的一種教學方法。
這種情景的生動性與形象性,有助於學生把知識融於生動的情景之中,有助於學生理解所傳遞的信息,觸景生情,激活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以往英語教學枯燥無味的局面,提高教學質量。
優勢
1. 解決了理論與現實脫節的問題。這種教學法大大豐富了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克服了傳統教學容易與現實相脫節、針對性不強等問題。
2. 針對性強。這種方式更有利於教師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掌握教學效果,並對教學內容做出相應的調整,提高效率。
3. 時效性強。這種教學法需要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克服了傳統教學模式下內容陳舊的問題,教師必須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發生的新問題進行解答,使教師所教內容的時效性更強。
4. 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這種教學法克服了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理論知識紮實,但實際動手能力不足的缺點。
缺點
1. 過於重視語言形式,忽視交際能力的培養。
2. 過分強調整體結構,忽視語言分析、講解和訓練。
3. 雖然以情景為線索來選擇和安排語言材料,但由於情景的設計常常是虛構的,因而情境中的話語並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語言交際的實際需要。
非常感謝各位對我公眾號的關注和支持,由衷的對各位讀者朋友表示感謝!
【公眾號會持續補充和更新內容和素材,如果覺得推文的內容對您有價值,不妨關注公眾號「K12略知一二」哦,期待您的關注!您也可以點擊公眾號的「查看歷史消息」查閱以往的所有推文噢】
▲▲▲
長按二維碼即可識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