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身反應教學法
全身反應教學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縮寫為 TPR),是加州心理學家 James J.Asher(詹姆士J.艾謝,1988)提出來的。全身反應教學法注重的是語言學習中的互動模式。Asher援引父母教幼兒學習第一語言的例子來詮釋全身反應教學法的原理。他認為,學生在一個比較放鬆的環境中學習效果最佳。緊張、急躁的情緒對學習英語是不利的。教師應該儘量創造條件,讓學生有機會多聽英語。同時,要幫助學生明確學習英語的目的。每個學生從本人的實際情況出發,找出自己學習英語的真正原因和切實動機。進而,啟發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充分調動學生儘快掌握英語的主觀能動性。
在課堂教學的具體實踐中,教師應根據班級的大小、學生年齡大小、學生英語程度的高低和所教科目的特點,創造不同形式的系列指令,然後加以靈活運用。全身反應教學法的基本特點是:
·首先發展學生的聽力理解,然後再要求學生用口語表達。
·教師在發出指令、請學生執行指令的過程中,介紹新詞彙。
·讓學生用動作說明他們的理解程度。
·允許學生在預先作好準備的情況下開口發言。
教師在編寫一個以全身反應教學法為基礎的教案時,首先應該有一個完整的構思,設計好全部的步驟,然後把每個步驟按先後順序—一寫下來。下面提供幾個指導性的問題,供教師編寫教案時參考:·你有沒有把活動的全部步驟都考慮到了、都包括進來了?
·在一個活動中,包含的步驟是否過多?一般來說,一個活動中有6到8個步驟就足夠了。再多的話,可以一分為二。
·每個步驟的指令是否簡短明白?
·你打算如何示範、怎樣演示活動過程?
·你是否需要使用道具、預先做一些特別的準備工作?
在編寫指令時,關鍵是把握先後順序。本著聽力先行的原則,教師應先說指令,每個指令要重複幾遍,讓學生有機會鍛鍊聽力。等學生聽熟了,再請學生複述。複述沒有困難了,再要求他們自己開口表達。要考慮到學生接受能力有差別。有的學生聽一遍就能明白,有的需要觀摩久一點、複述許多遍以後才能脫口而出。設計全身反應教學法,順序安排大致如下:
1)教師說出指令並做示範動作,學生邊聽邊觀察。
2)教師說出指令並做示範動作,然後請學生跟著做。
3)教師說出指令,不示範動作,請學生按照老師的指令去做。
4)教師說出指令,不示範動作,要求學生複述指令、完成動作。
5)請一位學生說出指令,教師和其他學生一起執行指令。
全身反應教學法的優勢在於:(1)它能夠一下子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學生參加活動,讓他們在身臨其境的實際體驗中學習英語。教學的重點在於幫助學生理解英語、用英語交流,不在於糾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犯的錯誤。這樣做有利於幫助學生消除緊張心理,讓學生在一個不用害怕挫敗的環境中學習。(2)它能夠提供一個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在循環反覆的練習中學會英語。
有經驗的教師懂得,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特殊的個體。就接受知識和學習知識的方式方法而論,他們各自有不同的優勢和弱點。例如,在接受外部信息方面,有的學生使用聽覺通道,學習效果較好,一聽就懂。有的學生的視覺通道勝過聽覺,凡事過目不忘。在表達方面,同樣存在各種差異。所以,全身反應教學法重視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在內的多種感官在學習中的作用,是很有道理的。我們學習和掌握全身反應教學法,在課堂上運用全身反應教學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TPR就是肢體語言。下面介紹一些教學方式方法
①身體部位類:clap your hands ;stamp your feet; pat your shoulders; Touch your nose/ears/eyes/head; Flap your arms ;wiggle your fingers.孩子們非常喜歡這一系列的指令及動作,並且相互間比較看誰做的最快,做的正確,而且孩子們拍手,跺腳,摸鼻子,彎曲手指等,印象非常深刻,學習效果非常好。這組動作孩子們做起來也很容易。
②動作類:
Jump jump jump; Walk walk walk:
Jog jog jog; Run run run;
Dance dance dance; Hop hop stop.
帶領小朋友們將一連串的動作組合起來,一同運動,變換形式,例如將小朋友們組織圍成一個圈再來做這些動作,小朋友圍成一個一會跑,一會跳的圓圈,覺得非常神奇,也非常開心,他們便聲音很大,動作很賣力,動作簡單而且容易。學習效果很好。
③長相特徵類:(這一類的單詞比較抽象,小朋友學習起來有一定困難,在做TPR時一定要注意誇張,才會吸引小朋友。)例如pretty , pretty , pretty teacher;lovely ,lovely, lovely sister ;naughty, naughty ,naughty brother。
TPR教學需要老師有豐富的想像力及表演能力,動作上要簡潔,誇張且易懂。這一組動作在帶動時,運動的幅度要大,表情要豐富,身形要誇張。長相特徵類,這一部分對小朋友學習起來是難點,但做到以上幾點,小朋友們學習起來還是較容易的,而且他們的表情入目三分.
④一般知識類:lion ,lion ,where is lion?
monkey ,monkey, where is monkey?
tiger, tiger ,where is tiger?
elephant, elephant, here is an elephant !
小朋友們非常喜歡動物,和老師一起做出各樣動物的樣子非常生動,並掌握了句子where is …!當說到這個數來寶的最後一句時,小朋友會選中對方,大聲說Here is an elephant就好像抓住了大象一樣。(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個數來寶中講到「where is …!」這句時老師一定要裝作非常神秘的樣子,把握這一點後,孩子們做起來不僅不會覺得枯燥和困難而且會覺得有趣和神秘。)
綜上所述,在我們安排TPR教學的時候,要注重動作的趣味與誇張及內容上要符合小朋友們興趣與心理,這樣才能在我們的教學生動,活潑有趣的同時,使得小朋友們也易學易會。
二.你的班上如果有比較害羞的學生不擅長肢體表達,你會如何讓他參與TPR活動,或是不勉強他,讓他在旁邊觀看,請敘述你的心得或看法。
答:我會採取積極鼓勵的引導和獎勵的方式。不會勉強他或讓他在旁邊觀看。先要弄清他不做的原因,然後採用適當的方式方法使其參與進來。
第一,老師要先從自身動作與TPR內容的趣味性上再仔細啄磨,然後在根據不同小朋友的情況採用不同的方式。例如:某小朋友不和老師一起做動作但他特別喜歡動畫明星「奧特曼」你就要專為他準備一個,當他想要獲得這個小禮物時,首先他要與你積極的做動作,因為只有做才會讓他得到,這是獎勵的方式之一。
第二,如果這個小朋友是不願與大家一起做,願意自己一個人表現,那你可以給他機會先帶他一個人簡單做一做,然後告訴他,老師現在想知道在所有小朋友中誰是做得最好的,那你必須和大家一起做,只有你和大家一起做的話,老師才會知道你是不是最棒的等等。像這樣,說鼓勵的話引導他。另外老師還可以在帶動TPR時在小朋友中選出一個小榜樣來帶動大家,以鼓勵其它小朋友。最後,一定記得,那些不愛做動作,害羞的小朋友只要稍有進步就立刻鼓勵並大大表揚他來慢慢改善這種狀況。
作者:蔡碧宇
內容提要:作者根據Jame Asher提出的「全身反應法」即「TPR」教學法,聯繫自己的一年多的小學英語教學實踐,分析了TPR英語教學法的理論基礎,教學優勢與不足以及TPR教學法在課堂課間活動中的具體操練方法。文章認為:TPR教學法適合兒童心理特徵,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讓學生易學、會學、多學、快學與樂學。
關鍵詞:淺談 TPR 教學
一、TPR教學法的理論基礎
精神病學家William Glasser,指出「快樂」是人類的基本需求,人們喜歡活動給他們提供生理的、認知的、心理的快樂。學習活動如果缺乏快樂,就很難讓學生參與進來。真是遵循「讓活動充滿快樂」這一原則,美國加利福尼亞聖約瑟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Jame Asher創立了「全身反應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簡稱TPR),它是一種把言語與行為聯繫在一起的,通過身體動作教授外語的教學方法,也叫領悟法(Comprehension Approach),其理論基礎包括發展心理學、學習理論、人文主義教育學等。
全身反應法吸取了心理學中「記憶痕跡」理論的觀點。該理論認為,記憶聯繫越是經常和強烈,該記憶的聯想和回憶越容易,運用全身反應法學英語,小孩一般先用身體反應,而後再學會用語言進行反應,使身體反應與語言反應聯繫起來,就容易形成記憶。此外,由於這種方法對學生的言語輸出不作嚴格要求並總與遊戲同行,可以減少學生的心理負擔,培養愉快的學習情緒,提高學習的效率。
淺談TPR教學法在英語課堂上的運用
TPR(全身反應法)是我園英語組近期研究探索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主要是讓孩子們在活動中多用眼睛看、用嘴巴說、用手摸、用耳朵聽、用舌頭嘗等,充分調動孩子們的感覺器官和運用肢體語言一種方法。這種教學方法的運用,不僅使孩子在課堂上動了起來,而且還省去了教師用母語翻譯的過程。
我設計的活動名稱是「Taste」,要求孩子掌握甜、酸、苦、辣、鹹等五種味道的英語表達方法。傳統的教法是教師出示一些食物或食物圖片,用中英文對照法把單詞教給孩子。如糖是甜的,「甜」這種味道可用英語單詞「sweet」表示。這種英漢互譯,孩子對抽象單詞的掌握是短暫的,而且在活動中還要教其他味道的單詞,這樣以來,孩子就很容易把五種味道的單詞混淆起來。所以我決定讓孩子自己嘗試各種味道,在吃中學,玩中學。我買了各種味道的食物,有糖、麵包、醋、辣椒、咖啡等,活動中,我請孩子和我一起嘗嘗各種食物的味道。如吃糖時,我說:「The candy is very delicious. It tastes sweet」。把「sweet」這個單詞重複兩次,孩子們就體會到「sweet」就是甜的意思。我用同樣的方法讓孩子在舌頭的幫助下理解其他幾個單詞。在活動中學,孩子們就不會把「sweet」誤解為「酸」,也不會誤解為「苦」。因為孩子們這時吃的是甜的糖。有得吃,有得玩,孩子們自然樂了起來,而且興趣非常高。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掌握和分清各種味道的單詞,我還激發他們想出相關味道的各種食物並進行分類。
通過這一活動,孩子們已經對五種味道的單詞有了感性認識。如何讓孩子們更深刻地掌握這些單詞呢?我在活動前半部分設計了一個有趣的遊戲:我先拿出五杯不同味道的液體放在桌面上,然後請一個孩子出來嘗其中的一種液體。他嘗完後,不能用語言告訴其他孩子什麼味道,只能用表情表示。看哪個孩子能猜出答案。其實孩子在嘗試液體後的第一個表情就是最好的答案。第一個孩子嘗到了甜的液體,他就笑了,還多喝了一口,然後舉起大拇指說:「It tastes very good, I like it.」;第二個孩子嘗到了辣的液體,他皺緊眉頭,張大嘴巴,猛用小手朝小嘴扇風,還不停地呼氣;第三個孩子嘗到了酸的液體,渾身不自主地顫抖了一下。其他小朋友就很容易地從這些滑稽和本能的表情中猜到正確的答案。這樣,既充分利用了孩子們的味覺器官和豐富的面部表情,也達到鞏固單詞的目的。
教師在運用TPR教學法的時要將教具準備好。教具應直觀,孩子可用各種感觀來接觸。只有用實物教具,孩子們才容易理解。老師可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以便集中孩子們的注意力。同時老師還應藉助一些簡單動作幫助孩子們理解、模仿和記憶。但這些動作必須簡單、明了,過於複雜的動作只會加大教學內容的難度。0 幼兒園大班的孩子不喜歡安分地坐在椅子上參與教學活動,在活動中,笑聲,歡樂,遊戲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