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一個作者,但凡她在附近開新書分享會,我基本都會去追。
分享會的前半部分一般是作者和嘉賓互動聊天。不管是主持人還是被請來的嘉賓,他們的提問都戳中了很多在場讀者,有深度有亮點,都是我們所關心的。
後半場則是讀者提問環節,剛開始的時候,我會努力絞盡腦汁提出一些問題,比如我問過:「有很多話想寫但是又寫不出怎麼辦?」她的答案是多閱讀,並推薦了一些書籍。
後來追分享會的次數多了,我也不再去想問題了,只聽別人的提問。在見識過很多形形色色的提問後,我發現每一個人的關注點真的都是不一樣的,有說了自己現狀想得到建議的,有詢問作者最喜歡的地方的,有詢問作者未來計劃的。在這麼多問題中,有兩個問題令我印象深刻。
一個是某女生的提問,她在書中找到了作者所描寫的最喜歡的時刻和最悲傷的時刻,詢問作者對這些時刻的看法。作者對她的提問表示了肯定,因為她找到了作者隱藏在書裡小小細節。隨後作者仔細回答了問題。大概是因為問題提得好,作者還仔細觀察了一下這位讀者,覺得是一位既好看又很有想法的女孩子,開玩笑道想要加個微信。
一個是某大叔的提問,他說自己之前沒有了解過她和她的作品,今天就是路過進來看看,他的問題是:為什麼她受到這麼多人的喜歡?她身上究竟有什麼地方吸引了這麼多的讀者?這個問題提出後,我們這些鐵粉面面相覷,替作者尷尬,大廳裡也有了一些鬨笑聲。但臺上的作者還是認真回答了他:這個問題可能要問我們的讀者了,如果你想了解的話,也可以看一看我的書。(大意)
尷尬之餘,我也提醒自己,以後不能像這位大叔一樣——瞎問。但我也沒想過怎麼像那位女生一樣,提出被提問者所肯定的問題。
直到後來看了粟津恭一郎的《學會提問》。首先我發現,我們三個人的提問正好可以歸屬到他對提問的分類中。
在《學會提問》中,粟津恭一郎將提問劃分為四種,分別是:
1、輕鬆提問(我的提問應該算這一類)2、優質提問(女生的提問應該算這一類)3、劣質提問(大叔的提問可能要歸到這一類)4、沉重提問(「你什麼時候交稿?」編輯對拖稿作者的這個提問可以算作這一類)
除了將提問分類外,這本書更主要的內容其實是幫助大家學會優質提問,實現對自我的反省和激勵,讓我們變得更好,同時能夠做到同別人輕鬆交談,改善自己的人際關係。
粟津恭一郎是日本中央大學研究生院戰略經營研究科客座教授,也是國際教練聯盟(ICF)認證的專業教練,是一般財團法人生涯學習開發財團認證的主教練。粟津恭一郎曾在索尼股份公司負責人事、經營戰略等工作。2004年進入COACH A股份公司,擔任面向大企業經營者管理者及下一代經營者管理者的高管教練而大展身手。他作為高管教練的活動時間、客戶數量等業績,在日本國內屈指可數。
那麼如何提出優質問題呢?
一、準備提問的內容
1、沒有萬能提問
是不是特別想有一套萬能的問題來應對任何人?答案是放棄吧,沒有的。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所以面對他人所提出的問題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比如你會問你媽:「媽,我的外套去哪了?」「媽,我的鞋去哪了?」「媽,今晚吃什麼?」而面對你爸,也許你只會問:「爸,我媽去哪了?」
所以,好好想一想正在說話的人是誰,著眼於當前的被提問者,為對方考慮,提出ta能夠回答的問題。
2、關注對方的3V
雖然沒有萬能鑰匙,但粟津恭一郎在《學會提問》中也告訴了我們捷徑是什麼:那就是從對方的3V入手。3V分別是:Vision:理想(渴望得到的東西)、Value:價值(價值觀)、Vocabulary:語彙(常用語)。
首先是Vision:理想(渴望得到的東西)。正因為是渴望的東西,所以會付出行動去獲得。不管是對己還是對人,提出這個問題之後,都會開始進行自我反思,自己思索得到答案後,促使自己去行動,從而獲得成果。
第二是Value:價值(價值觀)。找出價值觀,是因為人的言談舉止是從其價值觀出發的,價值觀不同,相關的想法和行動也會不同。比如在工作中,覺得競爭重要的人和覺得合作重要的人,他們的工作方式就會是不一樣的。但是他們自己是不會發現的。針對價值觀提問,能夠使對方注意到自己未曾發現的,並引起反思。
第三是Vocabulary:語彙(常用語)。不管是理想還是價值觀,我們都需要從對方的語彙中找出來。所以留神注意對方使用了什麼樣的語彙是很重要的。我們可以從中發現對方的態度,對方自己未注意卻實際影響到他的因素等等。脫口而出的話最自然,信息量最大。
收集3V關鍵詞是準備提問內容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我們可以將收集到的詞彙按照動詞、名詞、形容詞、副詞來分類,做好下一階段的準備。
3、組合式提問
說到現在,可能對於問什麼還是一頭霧水。接下來的就是萬能公式了,可以套用。那就是3V+5W1H提問方式。3V我們已經知道是什麼了。5W1H應該不難猜到,那就是:Why(原因)、When(時間)、Where(地點)、Who(人員)、What(對象)、How(方法)。
接下來,就是隨機組合提問。因為問題中已經包含了對方的關鍵詞,所以每一個問題都會讓對方眼前一亮,好好思考起來。不信,你可以試試。
除了3V+5W1H,還有3V+3V等組合方式。甚至我們還可以實現準備好卡片,將6個疑問詞和其他關鍵詞(動詞、名詞、形容詞、副詞)放在一起,隨即抽取幾張,提問自己提問別人,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二、改變提問的形式
不僅是問題的內容需要準備,提問的形式也要注意。
首先得有個輕鬆提問來活躍一下氣氛,鬆弛一下心情,讓聊天有個好的開始。聊一些對方容易或是樂於回答的話題,也可以是對方經常談論的話題。同時也可以從這些回答中找出對方的3V。
當別人在回答我們的時候,自然是要好好傾聽,同時要做出一個「我在聽你說話」的姿態,比如點點頭啦,「嗯」兩聲,反問確認對方表達的意思等等,好讓對方安心,放鬆下來回答更多。
粟津恭一郎在《學會提問》中還列舉了很多關於提問形式的注意事項:不做消極提問、注意提問場合、不提建議等等。有興趣的小夥伴就去看書吧。
在粟津恭一郎的《學會提問》中,他還說明了提問的重要性。優質的提問遠不僅僅是能夠幫助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其實更重要的是幫助自己和他人通過內在的自我反思,找到提升改變自己的方法。
因為很多人或許沒有發現,提問是會影響人的行動的。比如早上你問自己,今天會不會下雨,然後你就會去看天氣預報,發現下雨,所以決定帶傘,也推測到了可能會有很多人開車,進而要早一些出門或是挑選別的路走。你看,這麼基本的一個問題就能夠影響我們的行動。更不要談諸如「理想是什麼?」「怎麼升職加薪」這種關鍵問題了。我們可以自問自答,也可以用提問點撥別人。
一切如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家K. R. 鮑波爾爵士所言:正是問題激發我們去學習,去實踐,去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