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提問:實踐篇》書評

2020-12-25 涼小茜

二十幾歲的姑娘,被問得最多的話題,就是婚戀關係的問題。可是,即便是同樣的話題,換種方式提問,被提問者的心態會千差萬別。

男同事問:「你不打算結婚嗎?」

如果單純地從字面上理解,同事也許只是想問對方,有沒有結婚的打算,以對話延續好友關係。可是,這種提問方式,會有一種價值觀附加於他人的感覺。

「你不.....」這種否定句式,傳遞了一種價值觀:結婚是好的,不結婚是不好的,結婚這麼好,你為什麼不打算結婚。

這種提問方式,聽了很容易讓人反駁:「對啊,我就不打算結婚,怎麼樣?我結不結婚關你屁事。」

可是,如果換種開放式的提問,就不會讓人有心理反感:「你有結婚的打算嗎?」

這樣的提問方式,聽了比較舒服,聽者也更樂於回答。比如說:「最近沒有這個打算,我想等到工作穩定了,工資達到多少元了,才考慮結婚。」

說話是一門藝術,良好的提問是進階的藝術,不僅可以幫助你得到你想要得到的答案,而且,容易加深溝通雙方的關係。

那麼,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應該怎麼樣做到優質的提問呢?日本作家粟津恭一郎的《學會提問:實踐篇》這本書,就可以幫助您。

書中告訴我們: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溝通離不開提問。而提問,根據對話者的關係,以及目標的是否解決,劃為為4種提問:輕鬆提問、劣質提問、沉重提問、優質提問。

而輕鬆提問,如果能夠進一步地挖掘話題的深入性,發現更深沉的答案,也能演變成優質提問。

沉重提問,是被提問者不想回答的話題,但是,只要對方願意去思考,探索,樂意地回答,它,也能變成優質提問。

本書通過四個章節,提問為什麼重要,提問分四種,「優質提問」的訣竅,「優質提問」的創造方法,去引導我們,在日常的溝通中,我們如何去創造優質的提問,從而得到有效的溝通。

提問的重要性:優質的提問,能夠引發思考,而普通的提問,只是機械的應答,很難把知識進行內化。

經過思考內化後的回答,會有一種恍然大悟、醍醐灌頂的感覺,由此引發的自發行動,更能帶來身心的愉悅。

提問的4種類型:輕鬆提問、劣質提問、優質提問、沉重提問基本上囊括了所以的提問。好的提問助人反思、引人進步,而糟糕的提問方式,令人反感及心生怨恨。

優質提問的訣竅:聽自己以前談話的錄音,不說沒必要的開場白,比如說:「也許這些話沒有必要說」「我姑且想請問您」等等。同時,注意現場的環境,以及對方的反應也相當重要。

優質提問的創造方法:了解被提問者的個人傾向,關注對方的「目標」「價值觀」「常用語」。站在對方的立場及姿態,與其溝通,才能更好地讓對方打開話題、暢所欲言。

我認為,如果想要做到提問優質問題,需要做好以下幾步,第一,避免在提問中當中強加價值觀,第二,選擇積極並正能量的表達 第三,真誠地傾聽及引導

1、避免在提問當中強加價值觀

有些家長在諮詢孩子的功課時,會這樣問孩子:「作業還沒做完嗎?」即便家長只是單純地想問孩子的作業完成情況,但是,以否定的提問方式提出來 ,就容易讓聽者產生反感。

「作業還沒做完嗎?」折射出來的背後邏輯是:作業應該要做完了。作業就這麼點,你是不是太笨了,還沒有做完。放學都多久了,這麼長時間了,還沒有寫完,你放學以後都幹嘛去了。」

或者家長會說,我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意思,是孩子想多了。孩子想多的原因是因為你的話就是以這種方式傳遞的。

所以說,注意提問的方式,其實是能夠緩解親子關係的。比如上面這句話,換種方式傳達:「作業做完了嗎?」

這種表達方式,孩子更容易回答一點。

「作業做完了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有兩種,孩子高高興興地回答,做完了。另一種表達方式可能是還沒有做完,因為老師今天布置對的作業太多了,或者是放學後和同學去玩了,剛剛才開始做。

後者的提問,少了質疑和不信任,更多的是關心的表達,聽者也更容易接受。

2、選擇積極並正能量的表達

生活很難,我們需要一點正能量。在和溝通當中,應該避免使用消極的提問方式。消極的提問,會讓聽者覺得心情變差,有一種否定他人努力的嫌疑。

「這個世界上哪有那麼順利的事情」「話是這麼說,但是怎麼可能每個人都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呢」

如果對方一直是消極的表達方式,會讓聽者的心情變差,覺得你這個人很消極,好像生活就這樣了,人生一眼望到頭,努力是沒有用的,時間是用來消磨的。

如果提問者是受害者心態,消極的提問方式,那麼接受者收到的信息,也是喪而消極的。但是,如果提問者是積極的、正能量,樂觀向上的,那麼聽者接收到的信息也是正能量的。

3、提前做好功課,同時考慮現場的氛圍

有一些記者朋友,採訪一些名人或者運動員的時候,只是照著事先準備好的問題一個跟緊著提問,沒有考慮現場的氛圍,以及表達者的陳述。

明明表達者對這個話題很感興趣,意猶未盡還未說完,記者就已經單方面結束這個問題,提出了下一個問題。這種方式,會讓表達者失去表達的願望,在下一個問題時,只是應付性的回答,達不到優質提問的效果。

另外,考慮現場的氛圍,在求職當中也同樣適用。

在面試的時候,你可能會經常被要求進行自我介紹。雖然你可能在前一天已經準備好了一段話,但是在面試的現場,你需要根據現場的氛圍,對自己的自我介紹做適當的調整。

如果面試官是人事,你就簡單地介紹一下自己就可。如果是專業方面的領導,你就可以多講一些在以前過往工作經歷中的內容。

提前準備,另外多加觀察,考慮現場氛圍,才是制勝的法寶。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溝通是必不可少的,而溝通,大部分也是在以提問的方式在傳達。很多人會說自己天生就不會說話,其實不是的,表達是可以刻意練習的。

《學會提問:實踐篇》告訴我們:做到優質的提問方式,對於個人而言,是改變自己個人的人際關係,改變自己的人生,而對於企業而言,優質的提問,有利於公司團隊的建設,以及構建優質的企業文化及風氣。

為了我們自己更美好的未來,以及企業更美好的明天,我們不妨從現在就開始用優質提問的方式,表達自己,提問他人,您說呢?

相關焦點

  • 《學會提問:實踐篇》:會提問的人,更容易獲得好機會
    你看,會提問的人,是不是更容易獲得好機會?這裡,我們所說的「會提問」,是指能提出優質問題的提問。日本「提問力」專家、大企業高管教練粟津恭一郎先生,在《學會提問:實踐篇》這本書中將提問分為四種類型,分別是:輕鬆提問、劣質提問、沉重提問、優質提問。
  • 欣賞《學會提問》中的精彩
    最近正在看一本書,叫《學會提問》,沒有看完,還在進行當中。所以今天的書評是以他人的為借鑑的,覺得這位文人寫的很不錯,想要分享以下他所發表的對《學會提問》的看法和觀點。我之所以今天想要和大家分享本書的原因是:我覺得《學會提問》,第一,從書名就已經很打動我了,象徵的是一種好學,好思的境界。在生活中我們剛好缺少的也是這種善於發現問題的態度,所以我們更應該從中學習更多。第二,這本書所想要表達的道理也很清晰,能給我們提供很多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如何尋找生活中的機遇。那麼,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 《學會提問》:改變自我提問方法,改變你的人生軌跡
    這就是《學會提問:實踐篇》書中所說的,「鮮為人知的是,正是這些內心裡的提問控制著我們的行動。我們向自己提問,得出答案,然後採取行動。」意識到這一點後,我們就會明白,為什麼我們經常會做同樣的事情,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了。這是因為,我們問自己的都是「一成不變的問題」,得出的也是「一成不變的答案」。
  • 怎樣寫好一篇書評
    這樣,讀者看到這樣的書評,才會覺得是有用的、有意義的,這幾篇當時也都上了簡書首頁,並得到300+、500+喜歡,有這樣的反饋可能就是因為或多或少能給大家帶來思考和收穫。再者,如果有人想要具體深入了解這本書,也可以通過看一些有用的書評決定買還是不買,這樣書評這個橋梁作用,才能得到一個很好的詮釋。
  • 總局推薦100篇優秀書評作品
    徵集通過兩個渠道:一是報刊出版單位及書評作者直接報送的在報刊、報刊官網上刊發的書評作品;二是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對全國報刊及其官網刊發的書評作品進行監測收集。所徵集書評作品的刊發時間為2013年1月1日~6月30日。截至2013年7月底,通過申報和監測共徵集書評作品1926篇。書評作品共涉及228家報紙、37家期刊、85家報刊網站。其中,1607篇來源於報紙或其官網,319篇來源於期刊或其官網。
  • 如何寫書評⑤:虛構與非虛構寫作模板,5分鐘學會寫書評
    ,在最後一期內容中,我將分享書評寫作最最核心,也是大家最為關心的部分——虛構與非虛構書評的寫作方法。我還是要強調一下,我下面要講的兩種模板主要針對新媒體平臺,字數在兩千左右的書評,它只是一個參考,好書評本身是沒有套路也沒有字數限制的,所以,如果你有好的想法,大膽去寫,千萬不要被模板所局限了。
  •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推薦100篇優秀書評作品
    原標題:總局推薦100篇優秀書評作品  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新聞報刊司開展的2013年「全民閱讀報刊行」優秀書評作品推薦活動日前結束,共推薦優秀書評作品100篇。(推薦名單詳見02版)   「全民閱讀報刊行」活動是總局全民閱讀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聞報刊司於去年4月啟動了「全民閱讀報刊行」優秀書評作品推薦工作。
  • 《愛你,是我做過最好的事》書評|後來,我們終於學會了如何去愛
    男主:何蘇葉女主:沈惜凡【魚妹原創書評】周末午後,突然翻出這篇舊文,衝刷一次,依然被作者的文字溫暖治癒了過去一周的煩躁。兩個人曾經都在沒對方的愛情裡受過傷,關於愛情,他們知道不多,甚至不再相信愛情。但是在遇上彼此之後,他們相互被對方溫暖,因為這份溫暖,治癒了曾經留下來的那一道傷痕。
  • 「閱讀,我與祖國共成長」書評徵集活動揭曉140篇優秀作品
    據悉,自今年4月正式啟動徵集以來,得到了全國各行各業的廣泛響應和踴躍參與,共收到來自全國各地各行各界的書評徵文投稿3341篇。根據「生動展現新中國成立70年及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歷史性變革和成就,探索新時期在更高水平上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的有效形式,向社會各界推薦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優秀出版物,精準引導閱讀,更好地以評書帶動薦書」的總體要求,依照「原創、公開、公正、公平」原則,經專家組初評、複評、終評以及覆核、審讀等環節的嚴格評審,本次活動最終評選出140篇優秀作品,包括一等獎10篇,二等獎20篇,三等獎30篇,優秀獎
  • 提問比回答更具開放性和創新性?如何讓孩子學會提問?
    相對於提問,我們更擅長做回答,因為提問比回答更具開放性和創新。那麼如何學會提問呢?今天和大D哥一起來討論一下:美國經濟學教授尼爾布朗和心理學博士斯圖爾特基利合著的《學會提問》,給我們帶來了一個解決辦法。
  • 從零開始學習如何寫書評
    之前嘗試寫了幾篇只能被稱作讀後感的書評,感覺還沒有摸到門路。通過搜索關鍵詞,我在簡書、知乎、豆瓣等平臺找到了一些網友總結的寫書評的經驗方法深入學習。這篇文章可以看作是一篇學習總結,文中觀點是從我個人角度出發收穫到的心得體會,不一定對每個人適用,但是希望對你也有所啟發。什麼是書評?
  • 分享|如何在一個月內快速學會書評寫作?看看他們怎麼說(下)
    比如書評這個系統,笑薇老師帶我們拆分成六個要素,個個擊破,知道了系統裡的每個部分,就能寫出一篇書評。 擴大一下系統範圍,如果寫書評是一個大系統,它的部分是什麼?讀書——九宮格——筆記——書評。 我們回想一下,自己寫書評時是不是直接從讀書跳到書評了?
  • 18天讀了18本書,寫了11篇書評,高效閱讀,遇見更好的自己
    一、18天我讀了18本書,我書讀快了還讀懂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參加了鏡姐的18天高效閱讀訓練營,在訓練營裡,我用鏡姐的60分鐘高效閱讀法,竟然18天一共讀了18本書,寫了11篇書評,這對過去一個月也讀不完一本書的我,真的是一個奇蹟。
  • 方法|北大教授教你如何寫書評
    要做一個真正現代意義的學者,特別是要學會寫書評,寫真正意義上的書評。像美國《亞洲學會會刊》(Journal of Asian Studies)、法國《漢學評論》(Reuve Bibliographique de Sinologie)等刊物上的書評,就是這種類型,主要目的是想多包含一些書的書評,使雜誌學術範圍的覆蓋面更加廣泛。
  • 書評這麼好發,你的單位認可書評嗎?
    不過書評並不是隨便發的,有要求,這個圖片還是很具體的,小編詳細來說一說哈!|  什麼樣的書評是有用的書評?1️⃣  書評篇幅少的。要求發核心期刊,大部分作者達不到核心的刊文要求(主要是單位身份不符),那行,降低要求了,但是咱畢竟是發核心期刊的,那種一整本刊都是發的書評,這種還是不要了吧?!書評是一本期刊的欄目,是刊物的重要且不可少的欄目,所以書評欄目是應該有的,是正規的。發書評也是對學術期刊的一種認可、貢獻。畢竟是一個子欄目,一個刊不能發太多,有4-5篇就可以了。
  • 學會提問 學會質疑
    《學會提問》可以幫助我們,從海量信息中提取事實、正確的論證、科學的結論,而洞察誤導和謬誤。  這本書還可以改善商務場合上的談判、會議、合同質量。商場如戰場的說法,雖然未必恰當,但是不同交易方之間的博弈的的確確存在,許多人基於利益會提出錯誤(不合理、不科學)的要求,舉出存在謬誤的理由、證據、數據,在博弈環節設置存在偏差的價值觀假設,刻意忽略重要信息。
  • 書評小白兩個月成功上稿,這3個步驟照著做,你也可以
    之前在寫人民郵電出版社那篇投稿文章時,我寫完了亮點解讀,卡在了導入部分。於是我借鑑了小舒的方法,把人民郵電公眾號的文章拿出來重新拆解,然後仿寫。倒過來推,破題就應該是生活問題或想像,引題可以對破題中問題或現象提問,文章主題就是回答這個問題。用這樣一個思路就能完成導入部分的書寫。
  • 《學會提問》:輕鬆掌握優質提問技巧,走向優質人生
    他認為,正是提問的差異,造就了平庸與優秀的差異。他把自己的觀察分析,寫成了《學會提問》一書。粟津恭一郎在書中反覆強調:優質提問具有強大的力量,能改變自己和周圍人的人生軌跡,使它們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提問人人都會我們為什麼要學提問對於我們而言,並不難,難的是優質提問,但並非所有提問都是優質提問,被提問者樂意回答,有所發現,促成行動的提問才是優質提問。優質提問改變人生,《學會提問》一書的作者因為「你成為高管教練以後,想做什麼?」
  • 電子書下載|《學會提問》《思考的技術》《結構思考力》
    半島書店一個電子書下載的公眾號《學會提問》作者:M.尼爾布朗 / [美] 斯圖爾特·基利評分:8.3評分人數:(10298人評價)內容簡介在美國,《學會提問》被稱為批判性思維領域的「聖經」,是30年暢銷不衰的經典。
  • 鍾啟泉︱學會提問:砥礪多樣思維能力的方略
    摘要    兒童天生就是提問者。教育的關鍵不是傳授現成的知識,而是讓學生「學會提問」。優異的教學方法是從學生懂得提問的方法、自身能夠回答自己真正想知道的問題開始的。「學會提問」是砥礪多樣思維能力的方略。當學生自己學會提出問題之際,事實上就在動員自己的智慧、展開多樣思維能力的練習,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之間涵養了自身的人格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