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中國正在失去「光環」?

2021-01-09 新浪財經

來源:贏商網

引言

曾風頭無兩,星巴克「第三空間」正經受著前所未有的威脅...

來源| 紅餐網(ID:hongcan18)

作者 | 蔣文景

頭圖來源 | 星巴克中國

當年輕人越來越習慣在茶飲店聚會交流,在app小程序點單外賣,在朋友圈抖音社交娛樂消磨時間的時候,星巴克引以自傲的「第三空間」正經受著前所未有的威脅。

抓住2020年的尾巴,星巴克憑藉「氣氛組」又一次登上熱搜。

事件起因於一網友提問:一直沒太弄明白,在星巴克拿著筆記本電腦的那群人,到底是什麼職業?而後,有人戳穿了答案——那是星巴克「氣氛組」。

對此,星巴克不僅沒有否認,反而接過梗來,正兒八經地招募起了氣氛組,引發公眾熱議。

在餐飲業,僱人排隊營造火爆場面是不少網紅餐廳的玩法,一向「高冷」的星巴克如此「自黑」,也讓業內很是意外。

「這與星巴克的品牌調性不太一樣。僱人搞氣氛,好一點的餐飲品牌都是不屑的。」一位餐飲人表示,星巴克放下矜持,也許是因為它「氣氛不太好了」。

△逛商場的人行經星巴克。紅餐網攝

招募氣氛組或許是一場蓄謀已久的營銷,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中國咖啡市場競爭加劇、新茶飲分流客群、數位化新零售崛起和成本壓力增大等困境下,曾經憑「第三空間」獨具特色的星巴克,也正喪失原本的優勢。

01

「第三空間」漸行漸遠,

星巴克正變成自己討厭的樣子?

1999年,星巴克內地第一家門店在北京中國國際貿易中心正式開業。與其在美國主打的平民消費不同,星巴克一進入中國就定位高端,一杯卡布奇諾的最低售價就要19元,而彼時北京的房價也才2000元/㎡。

這種定位得以延續至今,除了物以稀為貴,與星巴克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提出的「第三空間」概念也有很大關係。

馥鬱的咖啡香氣、舒緩的音樂、柔和的燈光、舒服的沙發......星巴克意在將咖啡館打造成「獨立於家與辦公場所之外的第三空間」。

它提供一種有格調的咖啡文化體驗,注重與社區和顧客的情感連接,從而讓那些對生活品質有高要求的消費者心甘情願承擔商業溢價。

△星巴克提供的「第三空間」。紅餐網攝

第三空間概念大獲成功。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高收入者增多,星巴克逐漸成為白領精英和商務人士社交休憩的場所。在星巴克喝咖啡,一度成為「逼格」的象徵。

2010年左右,網上甚至熱傳過一份《星巴克完全裝逼指南》,從著裝、攜帶的書籍、電子設備,到支付方式,甚至打電話的語言和姿勢等,都有詳盡說明。

然而近年來,星巴克中國似乎在自拆牆角,其在門店、產品、數位化等方面的一系列變革正與「第三空間」的初心漸行漸遠。

在門店層面,普通店、臻選店、旗艦店、大師店、社區店......店型分級越來越細,小店型門店增多。為了提高翻臺率,門店標誌性的大沙發越來越少,木質椅子越來越多。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星巴克推出了專注線上外賣和到店自取的「啡快」,此後,更是在啡快的布局上頻頻發力,其2020第四季度開設的259家門店中,就有10%為「啡快」概念店。

△星巴克的「啡快 Starbucks Now」門店。紅餐網攝

與第三空間追求慢,希望人們坐下來慢慢品味相反,啡快以「即時、即取、即享」為理念,瞄準了被星巴克視為第四空間的線上新零售,門店體驗被大幅閹割。

在產品層面,除咖啡外,星巴克涉及的品類越來越多。創始人舒爾茨曾在自傳中喊出「讓三明治滾出星巴克」,原因是多餘的產品會影響店內濃鬱的咖啡香氣,並讓星巴克「專注咖啡」的品牌形象不純粹。

而如今的星巴克,在產品線布局上正在逐漸背離創始人的初心。

星巴克臻選咖啡·焙烤坊,是「以焙烤美食為特色」的全新臻選門店;星巴克Mixato酒坊,將酒與咖啡相互融合;2019年,星巴克推出5款以茶瓦納為基底的「玩味冰調」;2020年,星巴克部分門店推出了多款新茶飲產品......

對此,有業內人士感慨道,產品開始烘焙茶飲化的星巴克,是「在作死的邊緣瘋狂試探」。

△星巴克門店的烘焙產品。紅餐網攝

數位化變革。星巴克早在2018年就上線「專星送」,將阿里巴巴和星巴克的會員體系全面打通。2019年,星巴克宣布現有全部業務將重組為兩個業務單元——「星巴克零售」 和「數字創新」,以補足之前在數位化方面的短板。

隨著數位化的推進、對第四空間的關注和產品線的複雜化,致力於成為「第三空間」的星巴克,正與它所厭棄的快消餐飲店越來越相似。

另一方面,星巴克的「逼格」也在消解,消費者以去星巴克為榮的心態已不再熱烈如往常。

02

內外交迫,

昔日王者遭遇重重挑戰

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或許是「第三空間」太過成功,以至於星巴克形成了路徑依賴,在面對新變動時總是反應慢一拍。

近幾年,星巴克面臨的挑戰已今非昔比。

首先是同業競爭加劇。

當年星巴克一家獨大,如今局面大不相同,中國咖啡市場百花齊放:有與星巴克定位相似的外來精品咖啡品牌,如Costa、Tim Hortons,有中國本土品牌瑞幸咖啡、Seesaw,有便利店咖啡湃客、易捷等,還有傳統快餐巨頭推出的咖啡子品牌麥咖啡、Kcoffee......

△麥當勞推出的麥咖啡。紅餐網攝

咖啡市場多方入局,競爭已趨白熱化。而這些後起之秀,通過各自的不同定位打差異化,分割了星巴克不少市場份額。

其次是新茶飲的側翼攻擊。

與同業競爭的正面衝突不同,新式茶飲的崛起,意想不到地也分流了一部分咖啡受眾。正印證了那句老話——威脅你的不一定就是同行,也有可能是跨界!

在2015年之前,咖啡和茶飲可以說井水不犯河水,兩者的受眾群體界限分明。但2016年開始,新式茶飲時代到來,以喜茶、奈雪的茶為代表的新茶飲品牌紅透半邊天,開始入侵星巴克的地盤。

我們看到,無論是從選址、目標客群還是產品定價,喜茶、奈雪都與星巴克高度重疊。例如它們飲品的定價都在30元上下,客群都以白領階層和年輕消費者為主,選址上也是緊貼在一起,同一家商場經常彼此就在隔壁。

在產品層面,二者也出現交叉,新茶飲正在覬覦咖啡,例如奈雪的茶深圳PRO店 ,就增加了大量咖啡產品。

同時,以喜茶、奈雪為代表的新茶飲品牌,在不斷創新產品、口味的同時,也非常注重門店體驗,其在場景維度的不斷突破,營造了「中國式第三空間」的新鮮感,也吸引了大批消費者。相比之下,星巴克多年不變的「第三空間」感,對消費者的吸引力正在不斷衰退。

△熱衷新茶飲的中國年輕人。紅餐網攝

第三,「第四空間」侵襲,抄了第三空間的後院。

第三空間是星巴克的護城河,讓星巴克成為線下傳統現磨咖啡領域的巨頭。然而,隨著數位化技術、線上外賣和新零售等「第四空間」的出現,星巴克第三空間的地盤正在遭受無情侵蝕。

瑞幸咖啡和連咖啡等攪局者掀起的網際網路數位化咖啡浪潮,並沒有隨著瑞幸造假風波、連咖啡關閉線下門店而停止,反而成為行業大勢。

2020年疫情期間,在咖啡領域掀起的數位化開始蔓延到整個餐飲行業,而星巴克引以為傲的第三空間,不僅沒能帶來營收,反而成為巨大的負累。

便宜方便就是香!數位化技術讓新興咖啡品牌繞過難以攻堅的正面陣地,從後院威脅到星巴克的地盤。在第四空間的興起下,星巴克通過第三空間建立的品牌壁壘失去了絕對優勢。

△圖片來源:星巴克中國官博

就連星巴克自己,也轉而積極擁抱數位化。但一個顯而易見的痛點是,如果不跟,只能看著友商一步步侵蝕,如果跟,那麼以線上為特徵的第四空間,跟星巴克賴以生存的第三空間又是一對矛盾。

例如,專星送讓第三空間的優勢無從發揮,外賣不僅不需要門店體驗,還會影響門店效率,導致堂食體驗下降。

外部環境急劇變化造成的結果,反映在財報上就是,從2018年開始,星巴克的營收、利潤和同店增長都不盡如人意。

2018年Q3財季,星巴克中國同店銷售下降了2%,為9年來首次業績下滑,同時營業利潤率也在下滑。當年九月,星巴克開啟了為期一個月的裁員重組;

2019年,星巴克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24%,但淨利潤率同比下降20.34%;

2020年,疫情導致星巴克營收淨利潤雙雙下跌,宣布全年關店600家優化成本結構。財報顯示,星巴克2020財年營收為235.18億美元,同比降低11.3%,全年淨利潤為9.23億美元,同比大跌74.2%。

03

零售+數位化+咖啡產業園三頻共振,

星巴克中國能否重塑競爭壁壘?

星巴克正逐漸失去光環。

「記得十年前,大家去個必勝客、麥當勞都覺得好上檔次,現在也都覺得普通了,星巴克最後可能也會和它們一樣吧。」

△圖片來源:星巴克北京官博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紅餐網(ID:hongcan18),咖啡文化作為一種外來文化,在市場初期帶來了差異化的社交功能,成為時尚、品味的代名詞,但伴隨國內市場的日益發展,其「區分身份」的屬性不斷弱化。而在數位化新零售浪潮的加速下,咖啡終於從最初的小資消費,淪為了大眾化平民產品。

咖啡品類從文化象徵回歸功能屬性,削弱了星巴克第三空間的高溢價,短期來看是一種挑戰和困境。但長期來說,這表明由星巴克所引領,由瑞幸接棒的咖啡消費市場教育和普及,已經「瓜熟蒂落」,一個上千億元規模的咖啡市場正徐徐展現。

市場正變得越來越大,星巴克顯然也意識到了這點。

據紅餐網觀察,星巴克在堅持其線下零售優勢的同時,正分別從數位化和產業鏈兩端入手,三頻共振形成合力,意圖重塑其競爭壁壘,搶佔咖啡市場份額。

在2020年星巴克全球投資者交流會上,星巴克表示,持續看好中國市場的表現,計劃2021財年將在國際地區新開約1300家門店,其中600家在中國。此外,在2022財年結束前,星巴克計劃進駐中國230個城市,總店數達6000家。

實體零售門店,將在這個雄心勃勃的未來增長計劃中承擔「核心引擎職能」。以門店體驗為核心的星巴克,沒有放棄對「第三空間」的執念。

△門店第三空間依然是星巴克核心引擎。紅餐網攝

而數位化,也與實體零售擁有相當重要的位置。星巴克CEO凱文·詹森說道,未來星巴克增長的一個著眼點,將是「推動數位化關係」。

外賣專星送可以彌補星巴克業務的短板。啡快門店的輕模式,提高了拓店的速度和靈活性。而星享俱樂部會員數的增加,得以不斷優化星巴克的數位化體驗。

與此同時,星巴克還將通過在中國市場持續投資,建立和鞏固自己在供應鏈等全產業鏈條的優勢。

2020年11月,星巴克中國投資1.56億美元的星巴克中國咖啡創新產業園在中國江蘇崑山正式動工。開工儀式上,星巴克宣布將繼續追加項目總投資至近11億人民幣。據了解,該創新產業園建成後,將為星巴克中國的咖啡烘焙、製造、包裝等各個階段打造標準化生產。

品牌力、組織力、供應鏈優勢和門店數量優勢所疊加的規模優勢,成為星巴克用來角逐「咖啡下半場」的武器,但效果究竟如何,還不得而知。

相關焦點

  • 福布斯:星巴克加速新店布局難解中國困境
    2月20日,美國商業雜誌《福布斯》發表文章稱,全球連鎖咖啡巨頭星巴克在中國遭遇了競爭對手的猛烈衝擊。這些對手包括英國咖啡品牌COSTA、本地新潮咖啡館,以及有史以來最具挑戰性的競爭對手瑞幸咖啡。文章稱,頻繁建設新店無法解決星巴克中國目前困境。
  • 9億,崑山,咖啡園 星巴克正在中國加注砝碼!
    星巴克(需求面積:150-350平方米)正在中國加注砝碼。   3月13日,星巴克宣布將在中國建設一座咖啡創新產業園,集咖啡烘焙與智能化倉儲物流於一體,落戶江蘇崑山。其一期項目將投資約9億元(1.30億美元)建設園區主體——咖啡烘焙工廠。
  • 星巴克事件:中國博客熱令企業膽戰心驚
    一周前,芮成鋼在他的博客中寫了一篇文章,談到了困擾他多年的一個問題:坐落在北京故宮裡的星巴克(Starbucks)咖啡館。這位29歲的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寫道,星巴克「開在故宮裡面,成為世界對於中國紫禁城記憶感受的一部分,實在太不合適。這不是全球化,只是侵蝕中國文化。」
  • 星巴克「貓爪杯」裡藏了什麼營銷秘密
    在大本營美國市場,星巴克面臨「小而美」的競爭對手;在被寄予厚望的中國市場,如何突破增長瓶頸,星巴克苦下功夫的營銷可不止一個杯子這麼簡單。常規操作的爆款兩天前, 星巴克咖啡在其官方微博「星巴克中國」中發布了一條關於「貓爪杯」的新動態,稱「貓爪杯補貨正在加緊安排,即將登陸天貓星巴克官方旗艦店,售價和這次補貨的心意一樣,始終不變」。
  • 在中國瑞幸咖啡如何擊敗星巴克
    5月以來一家名為瑞幸咖啡的企業開始炮轟星巴克,稱其對瑞幸供應商夥伴頻繁施壓要求站隊;此後星巴克回應稱,瑞幸咖啡是在進行碰瓷式市場炒作行為。瑞幸模式能否成功,最關鍵的是什麼?騰訊財經請到了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外籍教授Jeffrey Towson,看看他對中國咖啡零售業的田野調查得出了怎麼樣結論?他又如何看待星巴克的顛覆者的誕生和它的新零售試驗?
  • 星巴克一口氣推出4種口味的罐裝咖啡星倍醇 將其作為門店業務的延伸
    似乎在星巴克看來,目前於中國市場的門店規模還不足以滿足人們對於咖啡的需求。6月12日晚上,星巴克中國宣布4款星倍醇罐裝咖啡在全國200個城市上市。作為象徵,它還在上海外灘夜景建築群中,以「充電」的元素當中點亮了其中一棟建築的外立面。
  • 專訪公共衛生專家湯勝藍:WHO正在失去主角光環
    3月16日,除中國外全球累計確診病例數超過了中國,主戰場由國內轉向國際。在全球衛生醫療領域,WHO正在失去曾經的「主角光環」。美國杜克大學全球健康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曾任WHO駐華代表處高級項目官員的湯勝藍教授在接受《返樸》專訪時表示,在過去的20年中,隨著多家國際衛生機構影響力的上升,WHO面臨著資金和人才的雙重流失,在全球和區域範圍內的地位不斷削弱。
  • 星巴克貓爪杯裡藏了什麼營銷秘密:別有用心的副業
    ­  常規操作的爆款­  兩天前, 星巴克咖啡在其官方微博「星巴克中國」中發布了一條關於「貓爪杯」的新動態,稱「貓爪杯補貨正在加緊安排,即將登陸天貓星巴克官方旗艦店,售價和這次補貨的心意一樣,始終不變」。­  這款原價199元的貓爪杯,在淘寶和二手交易平臺上被炒到了600多元。緊隨而來的就是各色的淘寶代購。
  • 星巴克在中國要新開600家店!
    星巴克在中國要新開600家店! 【星巴克在中國要新開600家店 】星巴克的疫情後恢復計劃正在加速,門店擴張是重點之一。星巴克在本周三的全球投資者大會上表示,計劃將全球門店從目前的3.3萬家擴張至2030年的5.5萬家,並著重在新形式門店的擴張上,特別是面積更小的數位化門店和開在路邊的Drive-through快速門店。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市場的門店增速依然居於星巴克的海外市場首位。
  • 星巴克 走進中國新生代青年打工人群
    孫恆作為一家為外來打工青年提供公益文化教育的工人大學校長,帶領著三個在校的外來打工青年在星巴克全球服務月北京站現場唱響了這首由美國《We Shall Overcome》改詞的作品。悠揚的口琴和富有節奏感的吉他彈唱,引來臺下星巴克全球營運長 Kevin Johnson、星巴克亞太區總裁 John Culver 和星巴克中國區總裁王靜瑛以及眾多星巴克員工的拍手唱和。
  • 星巴克首次在中國召開全球投資者交流會
    星巴克將通過與雀巢成立的全球咖啡聯盟,在中國市場擴大覆蓋率和規模化 以價值為導向的星巴克中國公司和星巴克基金會重申5年內在中國投入2000萬美元(約1.32億人民幣)用於發展社會影響力項目的承諾。
  • 一夜消失350億,星巴克也危險了?
    年後,隨著我國疫情的爆發,星巴克開始陸續關閉中國店鋪。2月份是星巴克銷量最慘的一個月,在中國的銷售額爆降78%。最慘的一段時間,同店銷量驟降超90%!到了3月份,美國又成為全球疫情的核心。3月最後一周,星巴克的同店銷售額下滑超過60%!
  • 雀巢攜手星巴克 發力中國咖啡市場
    發力中國咖啡市場  日前,雀巢宣布與星巴克結成的全球咖啡聯盟正式發力中國市場,面向中國消費者推出全新「星巴克家享咖啡」系列產品及為店外飲用場景提供「星巴克咖啡服務」整體咖啡解決方案。這是星巴克咖啡產品首次正式進入家用場景及店外渠道,業內人士認為,雀巢星巴克聯盟此舉意在快速增長的中國咖啡市場中,通過推出咖啡消費場景化形成產品差異化優勢。
  • 星巴克進駐中國西北小村莊
    這不是人們熟悉的大都市生活日常,這裡是地處中國西北內陸腹地的陝西省鹹陽市禮泉縣煙霞鎮袁家村,距離省會西安70公裡。「我們店自去年底開業以來一直都是外帶的客人比堂食的多,大家都是邊逛邊喝。」星巴克袁家村店值班經理Amy一邊招呼客人一邊說。Amy是禮泉縣城姑娘,之前是星巴克西安一家門店的工作人員。
  • 中國星巴克、美國星巴克,其實完全不一樣
    報導中講到,Google 在中國幾乎沒有任何作為,可口可樂也賣掉了在中國的裝瓶業務,但星巴克卻在中國取得了令人羨慕的成功。一時間星巴克又成了熱議話題,不少公司開始研究星巴克的經營策略。(三裡屯的星巴克)而星巴克的董事長霍華德·舒爾茨也絲毫不吝嗇他的經驗,
  • 星巴克的中國夢:9億,崑山,咖啡園
    出品|虎嗅大商業組作者|敲敲格題圖|IC Photo星巴克正在中國加注砝碼。中國對星巴克的重要性已無需贅言。據星巴克發布的2019年財報,公司在2019財年的全球營收為265.09億美元,其中中國區營收達到30億美元,是美國以外最重要的市場。與崑山開發區籤訂協議的時間點對星巴克來說是比較特殊的。
  • 專訪公共衛生專家湯勝藍:WHO正在失去主角光環_健康界
    3月16日,除中國外全球累計確診病例數超過了中國,主戰場由國內轉向國際。在全球衛生醫療領域,WHO正在失去曾經的「主角光環」。美國杜克大學全球健康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曾任WHO駐華代表處高級項目官員的湯勝藍教授在接受《返樸》專訪時表示,在過去的20年中,隨著多家國際衛生機構影響力的上升,WHO面臨著資金和人才的雙重流失,在全球和區域範圍內的地位不斷削弱。
  • 星巴克「下基層」: 一個咖啡帝國是如何從曼哈頓走到了中國四線小城?
    比如,如今在一線城市打拼的年輕人,即便回到家鄉小城,也能喝到他們在辦公樓裡習以為常的星巴克。星巴克是全球化共同生活的典型代表之一,但從曼哈頓一路走入中國四線小城,星巴克到底是如何「下基層」的?據相關數據統計,在去年,平均每18個小時就有一家星巴克在中國國內安家,而根據預測,到2020年左右,星巴克在中國的門店數將達到4000家以上。如此驚人的增長速度連《華爾街日報》都倍感震驚,在2016年的一篇報導中,他們以懷疑的語氣報導著星巴克在中國的擴張計劃:在接下來的5年,每年開500家店,這可能嗎?
  • 雀巢與星巴克聯手,開拓中國家用咖啡市場
    時隔一年,兩大咖啡品牌攜手在中國大陸市場的首次亮相,選擇了上海。同時,這也是星巴克咖啡產品首次正式進入家用場景及店外渠道。此次與中國消費者見面的21款「星巴克家享咖啡」系列產品,包括烘焙咖啡豆、研磨咖啡粉以及首款為奈斯派索(Nespresso),和雀巢咖啡多趣酷思(Nescafé Dolce Gusto)咖啡機配套開發的星巴克咖啡膠囊。
  • 星巴克 有關時尚的某個隱喻
    二.星巴克:休閒優雅的生活方式  星巴克,在歐洲國家,代表著一種生活方式。對於愛喝咖啡的他們來說,想要節省時間又要享受美味的雙重要求之下,星巴克(Starbucks)一直是個不錯的選擇。  佩雷先生說:「我們必須保護咖啡館文化。一個缺少了咖啡館、學校、藥房、麵包店和市政廳當中之一的城鎮還算得上是城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