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大片侏羅紀公園,片中身形巨大的恐龍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現在很多的公園裡都會做一些恐龍的模型來吸引眼球。今天我們去天台博物館看一看,那裡館藏豐富,還有真的恐龍哦!
天台縣博物館位於天台山國家級風景區、佛教天台宗祖庭國清寺旁,建於1987年,佔地17400平方米,建築面積5900平方米,現有藏品6000多件。
眼前這具魁偉的骨架就是珍藏於天台博物館之中恐龍化石,看到它張牙舞爪,威武彪悍的樣子,我們可以想像這種曾經稱霸地球的生物曾經的雄姿。這具化石的完整性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是難得的,非常具有研究價值。
天台博物館副館長 周則貴:「專家認為這是一個恐龍的新種,到目前還沒有定名,因為什麼呢?據專家說,這個從頭部的特徵來看它是屬於一種食草的恐龍,但是從它的爪部又比較尖銳。屬於食肉動物的一個特徵。是街頭鎮賴家村出土的,據專家考證這個骨頭屬於晚白堊紀,距今一億年左右。」
這具化石出土於天台縣的街頭鎮,在一次施工中發現,當時天台博物館聯合群眾在地上搭上廠棚,日夜守護。並請專家幫助對這具恐龍骨骼化石進行發掘和修復。天台的恐龍化石分布範圍廣,數量大,種類多,骨蛋化石共生的特點,勘稱"恐龍之鄉",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而天台博物館正是這些珍貴化石的薈萃之地。
天台博物館副館長 周則貴:「這是天台(出土)的恐龍蛋,很多老百姓都說恐龍蛋是天台的土特產,像挖紅薯,挖土豆一樣很多。天台現在總共出土了十五六個品種。這個是天台出土的蛋,據省自然博物館考證,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恐龍蛋。」
天台的恐龍化石有骨蛋共生的特點,也就是骨架化石和恐龍蛋化石共存一個區域的巖層,這說明了這些恐龍是在能正常繁殖的情況下突然死去,這種現象為研究恐龍是如何滅絕的課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佐證。這個標本就是天台博物館通過技術復原為大家展示的骨蛋共存的直觀現象。博物館利用各種自然化石標本,向觀眾講述古老天台的生物進化史。是現實版的侏羅紀公園。此外,館內藏品分陶瓷、青銅、書畫、古籍及雜項等類。新石器時代的石矛、石斧,春秋戰國時期的陶器,漢晉時代的瓷器、青銅器,唐宋時期的石刻、碑帖,明清時期的瓷器、青銅佛像和"西湖十景"壽屏等珍貴文物,能較全面地反映天台山的歷史文化特徵,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其中,康熙年間彩色鑲嵌"西湖十景"巨幅漆雕壽屏,保存完好,華美絕倫。
天台博物館副館長 周則貴:「這件是天台比較珍貴的文物,是清康熙刻漆填材西湖全景屏風,這是一個清康熙三十五年時候的文物,當時是一個天台姓施的人在福建那邊從政,正面是西湖全景圖,背面是楷書。這件文物第一個它的藝術性比較好,刻漆填材的工藝現在也比較少見,另外它歷史價值比較高,因為西湖從康熙年間到現在變化很大,它現在保持著當時的歷史面貌,可以說具有很高的考古和歷史價值。」
文章來源:600全民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