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建議加大處罰學術不端:論文抄襲應終身究責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媒體建議加大處罰學術不端:論文抄襲應終身究責

2014-08-25 13:12:49來源:西安晚報作者:責任編輯:高辰

  《國際新聞界》近日刊登一則《關于于豔茹論文抄襲的公告》,指出於豔茹在北大歷史系博士在讀期間發表的論文《1775年法國大眾新聞業的「投石黨運動」》涉嫌嚴重抄襲。北大負責人表示,因其已畢業,將組織專家對其博士論文重新核查,若有抄襲,按規處理。(相關報導見今日本報8版)

  北大博士涉嫌嚴重抄襲,確實令人大跌眼鏡。用編輯部的話說,「除了提要和最後的幾句結論,幾乎都是抄的!行文完全一模一樣,注釋都搬過來!」《國際新聞界》認為,之所以大張旗鼓公告抄襲行為,是因為「於豔茹這篇論文的抄襲情況是期刊目前遇到的最嚴重的一篇」。可見,反抄襲技術再是升級,也難免遭遇漏網之魚;而要防患於未然,加大違規成本,顯然是核心之舉。

  在高校自治的語境下,這首先有賴於權責明晰的學術規範體系。譬如,根據《北京大學研究生基本學術規範》,「已結束學業並離校後的研究生,如果在校期間存在嚴重違反學術規範的行為,一經查實,撤銷其當時所獲得的相關獎勵、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當然,此《規範》的適用範圍也包括「在讀期間存在學術失範行為的已離校研究生」。這也就意味著,於豔茹涉嫌嚴重抄襲一旦坐實,或將面臨大罰單的責罰。

  但問題是:是不是每所高校都在學術不端上有嚴明的「規矩」?是不是這些「規矩」的度量衡都秉持基本的一致性?更重要的是,這種「自理門戶」的調處方式,會不會因為人情關係而導致尺度扭曲?這些追問,顯然不是杞人之憂。近年來,高校及科研機構的學術不端事件層出不窮,而姑息遷就的惡例,更是司空見慣。查究難、責罰難,「自己人監督自己人、自己人查處自己人」——這也是學術不端屢禁難絕的重要根源。

  於此而言,在學術不端治標不治本的當下,更當以重典整治學術亂象。

  一是借鑑食安辦等職能機構設置的經驗,及早建立全國性學術不端查究中心,從國家層面捍衛智慧財產權、淨化學術風習。

  二是加大學術不端的罰單籌碼。不久前,香港地區中學文憑考試出現近年罕見的集體抄襲事件——香港現代書院23名學生,在校本評核中文科考試中,引用資料而沒有註明出處,被取消中文科成績,失去大學申請資格。下手之「狠」,學生尚且如此,更遑論為人師者?相較而言,內地學術罰單似過於綿柔。

  三是追究導師責任。此前,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印發的《關於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見》規定: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研究生發生學術不端行為的,導師應承擔相應責任。以導師為代表的學校學術查究體系,對在讀學生的論文情況有沒有秉持起碼的反抄襲警惕?

  學格如人格,學格顯國格。在創新與人才更受器重的今天,學術不端已經絕非「私事」那麼簡單。不僅公權失範需要終身追責,學術不端亦須承擔無限責任——道理很簡單,一篇論文成功行騙,改變的,何嘗不是當事人一生的軌跡呢?(鄧海建)

相關焦點

  • 媒體評論文抄襲「隻字不差」:必須從嚴處罰,剝奪其不當獲利
    媒體評論文抄襲「隻字不差」:必須從嚴處罰,剝奪其不當獲利 西南財經大學再曝學術不端行為,該校經濟學院畢業生馬龍在2009年5月至7月期間發表的5篇期刊論文中,有兩篇涉嫌對他人公開發表論文全文抄襲。
  • 清華新規,論文抄襲處罰升級!最嚴厲的是…
    導讀近日,清華大學修訂學生紀律處分管理規定,其中的顯著變化就是對學術不端加大了處罰力度,學位論文抄襲者可被開除學籍……清華新規,嚴重學術不端可開除學籍清華大學昨天公布了最新修訂的《清華大學學生紀律處分管理規定實施細則》。
  • 【「淥水杯」】毛銳《研究生應恪守學術道德、抵制學術不端》
    近年來,研究生在科研過程中頻頻被爆出論文抄襲、偽造數據、篡改數據等學術不端的行為,嚴重汙染了我國的學術環境,同時給中國學術界在國際上的形象帶來了負面的衝擊。 「朝聞道,夕死可矣。夜授教,晨生樂哉。」研究生的培養不僅僅要注重創新精神更要加強對學術誠信的教育。對此,國內很多的專家學者對研究生的學術誠信和學術規範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 又一明星論文抄襲,碩博學位撤銷,還有9種行為均屬「學術不端」
    韓國知名女星洪真英的「學霸」人設崩塌,其畢業院校朝鮮大學對洪真英學術不端行為蓋棺定論,公開認定洪真英的碩士論文為抄襲,將撤銷她的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網友發現洪真英的畢業論文查重率高達74%,她個人辯解是因為大量引用文獻導致。隨後,廣大網友明察秋毫,在輿論壓力下,洪真英承認了自己的抄襲行為,並最終退出演藝圈。
  • 對科技論文加大學術不端行為檢測,其意義在哪裡?
    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卻不斷湧現出一些學術不端行為,成為了社會進步的「攪屎棍」。科技論文的可信度問題不斷暴露,學術不端事件成為了老百姓茶前飯後的談資。各種「奇形怪狀」的學術不端怪象。一、一稿多投。學術不端行為不僅僅破壞了老百姓對於科學的信賴和崇拜,也造成了科研人員對於國家資源和成本的浪費。近幾年,國家不斷加大學術不端行為的懲治力度。尤其是今年出臺的一系列懲治力度,可以說是「空前絕後」。
  • 中國SCI論文撤稿數量居高位,媒體:加大公開懲罰學術不端力度
    撤稿觀察網站標註的撤稿原因多達82種,排在前6位的分別是「出版機構調查」「同行評審虛假」「文章重複」「抄襲」「數據錯誤」和「圖片重複」。近3年中國SCI論文共有1397篇被撤稿,其中約六成屬因剽竊和錯誤所致的撤稿。此外,另有8%和6%的被撤稿件分別因偽造同行評議和作者署名問題所致。
  • 「學術不端」怎麼譯?
    今天,我們就來學學「學術不端」如何用英文表達,哪些行為屬於「學術不端」,相關行為又會面臨哪些處罰。   對於翟天臨疑似論文抄襲一事,大多數英文媒體都使用academic misconduct和academic plagiarism來表示。misconduct指不當行為,不端行為,處理不當,行為不檢等。
  • 湖北經濟學院回應抄襲事件:不屬於「學術不端」
    湖北經濟學院回應「抄襲」事件:不屬於「學術不端」  兩篇論文一半篇幅以上引用他人已發表的論文,博士期間發表專著與他人已出版的專著在部分章節上存在大量相似,還有兩篇文章涉嫌一稿多投,湖北經濟學院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蔡紅英被公開舉報「學術不端」。
  • 高校論文抄襲事件拷問中國學術評價「短板」
    繼山東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吉林大學等高校發生多起論文涉嫌抄襲事件後,3月21日,有媒體曝光安徽大學歷史系一名2007屆碩士研究生的學位論文與另一篇曲阜師範大學2006屆碩士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內容高度雷同,從題目到參考文獻幾乎完全一致。
  • 湖北經濟學院回應「抄襲」事件:不屬於「學術不端」
    8月4日晚,湖北經濟學院官網發布《湖北經濟學院學術委員會關於蔡紅英被指「學術不端」問題的認定意見》稱,蔡紅英被指抄襲的兩篇論文屬於歷史性、國際性比較研究,引用他人相關研究成果並提煉自己的研究結論與觀點是必要的;專著部分的引用為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管理制度以及相關職能部門的文件;「一稿兩發」非蔡紅英主觀行為。「存在學術不夠規範,但不構成『學術不端』」。
  • 教育部定義7種學術不端行為 剽竊抄襲、有償發表論文在列
    原標題:教育部定義7種學術不端行為 剽竊抄襲、有償發表論文在列   本報訊(記者於忠寧)記者13日從教育部獲悉,教育部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研究起草了《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擬對認定為學術不端行為且情節嚴重的責任人給予降低專業技術職務等級、撤銷專業技術職務、行政職務或開除、解聘處理。
  • 抄襲剽竊檢測技術(論文查重技術)是遏制學術不端行為的有效手段?
    什麼是學術不端行為(英文:academic misconduct)?學術不端行為是指在建議研究計劃、從事科學研究、評審科學研究、報告研究結果中的: 捏造、篡改、剽竊、偽造學歷或工作經歷。近年來,全國多所高校相繼捲入學術造假事件。
  • 揭露學術不端,是否侵犯名譽權
    【問答民法典·以案說法】 ●關鍵詞學術不端 論文抄襲 檢舉揭發 名譽權●概述近年來,關於抄襲、買賣論文等學術不端的例子頻頻曝光。揭露學術不端行為有利於維護健康的學術環境,是公民的一項正當權利,但在檢舉和揭發時,時常出現侮辱、誹謗等損害他人名譽的情況。那麼在揭露學術不端過程中,如何保護名譽權不受損害,值得反思。●案例某高校學生王某在參評獎學金時,懷疑競爭對手趙某的學術論文有抄襲、造假嫌疑,於是在社交媒體散發趙某花錢找「槍手」代寫論文的消息。
  • 翟天臨學術不端調查:碩士論文被指抄襲陳坤本科論文
    隨後,有網友公開演員翟天臨在北京電影學院博士研究生在讀期間發表的一篇學術性質文章查重率達40%,存在抄襲的嫌疑。翟天臨是否達到博士畢業條件、是否有資格被錄用為博士後,引發廣泛討論。不僅如此,翟天臨的碩士論文也被指存在抄襲嫌疑,抄襲的對象之一包括同是演員的陳坤的本科論文。
  • 論文剽竊案頻發,豈能任由學術不端「秀下限」?
    如此學術不端之舉豈能一直「秀下限」?其中一件就涉及到論文抄襲:南京大學教師梁瑩研究生在讀期間抄襲、重複發表多篇論文,並使用抄襲論文在職稱申報中弄虛作假,嚴重違反教學紀律、學術規範,故此南京大學學校黨委(行政)
  • 「準80後」教授學術抄襲被處理
    核心提示:近年來,學術抄襲事件頻發。涉嫌多篇論文抄襲、被稱作「404教授」的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準80後」梁瑩教授涉嫌學術抄襲一事,有了新進展。近日,南京大學發布了對梁瑩的處分決定。取消導師資格,調離教研崗位……   近年來,學術抄襲事件頻發。
  • 在職研究生「論文高度雷同」,學術不端要零容忍
    作者:李一陵據媒體報導,日前,記者發現天津大學軟體學院軟體工程專業2018屆碩士畢業生劉某的碩士學位論文《基於J2EE的環保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與同年畢業的廈門大學信息學院軟體工程專業學生林某的碩士學位論文《基於
  • 碩士論文抄襲,難道不需要查查導師是否失職嗎?
    7月8日,兩條有關碩士論文抄襲的新聞備受關注。一則是,近日電子科技大學黨委宣傳部向媒體確認,該校2005級碩士研究生賈桂林碩士學位論文抄襲事實成立,決定撤銷其碩士學位。2019年2月,教育部曾就研究生考試招生和培養管理工作印發通知,要求各高校健全完善預防和處置學術不端的機制,加大對學術不端、學位論文作假行為的查處力度,露頭即查、一查到底、有責必究、絕不姑息。取消學位,業已成為高校處理研究生論文抄襲的「標準化」操作,也是高校對學術不端「零容忍」的應有之義。
  • 高校反抄襲絞盡腦汁 學術不端測謊儀遭質疑
    新疆大學、新疆農業大學、新疆財經大學等高校近日紛紛引進「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用以檢測畢業論文。人們把這一系統稱之為「學術不端行為測謊儀」。但這個「檢測系統」還沒正式應用,它的準確性和科學性便受到一些老師和學生的質疑,繼而引發了一場爭論。
  • 中國學術不端論文查重檢測系統是什麼?有哪些功能
    這些年發生特別多學術造假情況!傑出人物大肆剽竊,造假,被新聞媒體紛紛曝光。傳言每10所院校便有8所院校的名師有學術造假的情況,這種的作風變得越來越猖獗了,應對這種的作風,迫不得已高度重視或是依靠某些查重軟體。那麼,中國學術不端論文查重檢測系統是什麼?有哪些功能?